关于水体富营养化与水华治理的文献综述.doc_第1页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与水华治理的文献综述.doc_第2页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与水华治理的文献综述.doc_第3页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与水华治理的文献综述.doc_第4页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与水华治理的文献综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与水华治理的文献综述 引言近年来,我国水华频频暴发,2007年5月太湖暴发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蓝藻水华事件,引起国内外的极度关注,也敲响了饮用水安全的警钟。水体富营养化与水华是全球普遍现象,近几十年来,在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干扰下,流域氮、磷营养盐排放负荷日益增加,河流湖库水体趋于富营养化,在合适的气象水文条件下极容易产生水华。水华时某些藻类暴发性繁殖,致使水质恶化、缺氧、产生腥臭等异味物质,甚至产生藻毒素并通过食物链对人畜和水生生物造成毒害,继而破坏河流生态的稳定性,会严重影响城市供水和饮用水安全,因此,本综述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目前水体富营养化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的分析,提出已解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总结水华过程和机理,找出规律和发展趋势,提出正确且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为以后的学者解决富营养化与水华问题提供积极的帮助。 正文 早在20世纪初期,水体富营养化就开始引起了国内外部分生态学家,湖泊学家的注意并开始进行了对其成因的初步探讨,在上世纪60年代末,随着全球出现的海洋和淡水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不断加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世界卫生组织(WHO) 、国际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 等众多国际组织以及世界各国都相继开始了富营养化形成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并且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实践与探索。 早期的富营养化研究主要是探讨水体中营养盐负荷与浮游藻类生产力的相互作用和关系,这也是揭示湖泊富营养化形成机理的主要途径,尽管对于不同的水域,由于区域地理特性、自然气候条件、水生生态系统和污染物特性等诸多差异,会出现不同的富营养化表现症状,但是,从历年发生水华的共同现象来看,影响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主要因素基本是一致的,即温度、营养盐和水流流态这三个因素。 温度对于水华藻类的生长影响有两方面的研究,即高温和低温胁迫,高温的研究是高温胁迫并且同时予以高光照,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会对藻类生长有促进作用,但高温会对藻类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这可能是由于高温对于藻类光能利用具有阻抑作用有关。同时,低温的研究表明低温对于藻类生长具有一定耐受力,且温度和光照对藻类共同产生影响,研究还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藻类生长活性随之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果。由于温度要素是大自然气候形成的自然结果,以上研究也仅限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目前尚无力通过人工措施调节局部水域的气候条件,所以目前关于温度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关于温度的调节,有如下的思考,能不能找出某种便捷,廉价的物理或者生化方法,可以阻抑藻类生长同时不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呢,这种物理或者生化作用在实验室阶段的研究也有,只是存在一些花费代价巨大,或者造成破坏性更大等等的缺点而不能应用于现实。关于营养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比较容易引起水华的TP,TN的研究上,也有对水体酸碱度,不同金属离子浓度,不同N、P比例等外源性营养盐进行的研究,可以看出,后面这几种也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做是对于水体营养盐的研究,在谢兵的翻阅巢湖的历史-蓝藻、富营养化及地质演化一书中,作者从众多湖泊与巢湖的水文特征,形态度量,TN、TP水平及湖泊表层沉积物中TN、TP水平的比较中分析了巢湖的富营养化原因,虽然没有得出绝对的结论说明直接导致富营养化的成因,但是表明了富营养化与以上这些因素存在着较大的联系,也有研究表明,碱度增加对蛋白核小球藻光合活性呈促进一抑制一促进效应,说明碱度增加会促进蛋白核小球藻光合活性,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泌, 暗示胞外多糖的分泌可能是细胞适应高碱度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而高雷等(2009)人利用浮游植物荧光仪(phyto-PAM)研究了不同Cu2+浓度不同时间(12、24、36 和48 h)处理后,斜生栅藻 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的变化,测定的主要参数有:PS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实际光能转化效率(PS=Yield),PS潜在活性(Fv/Fo),最大相对电子传递效率(rETRmax,即Pm),光能利用效率()和细胞密度(A650nm值),叶绿素a、叶绿素b 及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高浓度Cu2+处理(20100 molL-1)下,Fv/Fm、Yield、Fv/Fo、rETR、 以及细胞密度等参数随着胁迫时间延长,数值下降幅度显著,叶绿素a、叶绿素b 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也明显下降,低浓度Cu2+ 处理(010 molL-1)时上述参数变化不显著,高浓度Cu2+(40100 molL-1)处理对斜生栅藻有显著的胁迫抑制作用,低浓度Cu2+ 处理(010 molL-1)对其影响不明显,该研究说明不同金属离子浓度对藻类的光合作用活性具有极大影响,该方面的研究的不足之处是只做了一种金属离子即二价铜离子一种藻类的研究,可以改善的地方是可以做更多种关于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金属离子(比如钠、钾、镁离子等等)和更多种藻类型的研究。 不同N,P比例下附着藻类和浮游藻类的生长变化也有不同,研究表明,在是否有沉水植物存在的两种情况下,不同N,P比例对于两类藻类的生长影响呈现相反的结果,说明附着藻类和浮游藻类的光合活性不仅与营养盐的多寡有关,还与是否存在沉水植物有关,并且,不同藻种类型所需要的营养盐比例不一定是一致的。该实验对于藻类水华发生后,找出最适去除藻类的方法提供了借鉴意义。目前,随着对营养盐循环机理认识的不断加深,发展了一些消除内源性营养盐影响的治理措施,如底泥疏浚,水生植被恢复等等,但从目前国内外的治理效果来看并不十分理想,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例如,是否需要清淤? 底泥疏浚的深度如何控制,达到多深的情况下,新暴露的沉积物不会再成为内源营养盐的释放源? 是什么原因导致湖泊从草型向藻型转化,这是采用水生植被恢复的关键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完全明了,可以说上述那些治理措施仍处于试验阶段。 由于近年来营养盐控制进程缓慢,大部分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对于真正有效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成效不大,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关于影响富营养化的水流流态的研究。这也成了未来治理富营养化的新方向和新热点。比如在我国由于三峡大坝的修建,长江从天然河道变成了季调型水库,库区水流流态结构发生巨大改变,是否会诱发库区的富营养化呢? 这也引起了广大研究人员对富营养化发生的临界流态的关注,如果通过大量机理研究,能够找出在不同营养盐水平条件下,富营养化发生的临界流态判别条件,将为三峡水库或其他水域的水流调度和富营养化防治研究提供关键性的科学依据。目前调整水库流态在富营养化治理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例如比较著名的“引江济太”工程。 当然,在水华治理的研究上,也不仅仅限于以上对温度,营养盐及水流形态的研究上,比如还有风力胁迫,改变藻类捕光色素比例,不同粘土介质除藻等等的研究不一而举,风力胁迫结果说明对藻结皮生长和光合活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光合色素代谢合成和电子传递速率引起的, 对其生命力没有明显影响。而提高捕光色素比例可以显著提高藻类光合作用效率,借此我们可以找出抑制藻类光合作用进行的方法,而不同介质在除藻方面效果大不相同,死亡速率也有很大不同等等,但是这些研究都存在后续如何继续对藻类进行处理,并且如何降低成本及提高效果以便实际应用的问题。 结论 纵观现在对于水华治理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水体富营养化发生之后的治理研究上,对于水华的预测和预防研究相对较少,水华发生后,对人民生活产生巨大的身心伤害,对国家也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用于治理水华的花费也是极大的,在现有的治理水华研究基础上,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避开造成水华发生后如何治理严重后果这个过程,能不能在水华的预测上做更多的研究呢?在水华的预警这方面,也做过一些研究,但是还没有达到比较成熟,实用性很强的技术结论出来,在准确预测水华发生的时间段之前采取必要的措施,就可以避免水华的发生,这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而在预测水华发生的研究上,我们可以采集一年之中的不发生水华到发生水华的月份的监测数据,从数据上来分析更加具有说服力,利用数据建立监测预警模型,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要监测什么样的数据,什么时间段的数据,哪些需要监测的项目和数据如何后续处理,是否考虑时间,气候,地域差异等因素和前置或滞后效应,以及现实中再验证的问题。 参考文献1 况琪军, 马沛明, 胡征宇, 等. 湖泊富营养化的藻类生物学评价与治理研究进展J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5, 29(2) : 87-912 肖培虹。水华的种类及其识别判断,内陆水产,2004,29(2);293宋玉芝 秦伯强 高光下氮及氮磷比例对附着藻类及浮游藻类的影响J 湖泊科学 2007 19(2):125-1304 尹真真 国内外水体富营养化机理研究历史与进展 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6 23(3)5 王高鸿 陈兰州 李根保等 改变捕光色素比例用于提高微藻光合效率 J 科学通报 2005 50(14)6 吴晓东 孔繁翔 曹焕生等 越冬浮游植物光合活性的原位研究J湖泊科学 2007 19(2)139-1457 张 曼 曾 波 王明书等 温度升高对高光强环境下蛋白核小球藻光能利用和生长的阻抑效应 生态学报 2007 27(2)8张 曼曾 波 Phyto-PAM 浮游植物分析仪用于微藻光合作用研究中几种参数设定的优化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 43(1)9 苏彦平 李敦海 王 坎 刘永定 念珠藻葛仙米生理生化特性对不同低温胁迫的响应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8 26(3):310-31410 康丽娟 潘晓杰 常锋毅等 碱度增加对蛋白核小球藻光合活性与胞外多糖的影响J 湖泊科学 2008,20(2):251-25611 田 娟 宋碧玉 林 燊 余博识 李仁辉 两种改性粘土去除群体状铜绿微囊藻的比较J 湖泊科学2009,21(5):669-67412 陈 元 赵祥甬 潘双叶 徐 运 蒋蕾蕾 Phyto-PAM 对浮游植物中叶绿素的分类测定J 现代科学仪器2009,4:100-10313陈 雷 郑青松 刘兆普 晋 利 不同Cu2+浓度处理对斜生栅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09,18(4):1231-123514王阳阳 霍元子 曹佳春 陈丽平 何培明 低温、低光照强度对扁浒苔生长的影响J 中国水产科学 2010,17(3)15Wei Huang Shi-Bao Zhang Kun-Fang Cao Evidence for leaf fold to remedy the deficiency of physiological photoprotection for photosystem II Photosynth Res (2012) 110:18519116Yanting Zhang , Xiaolei Fan ,Zhiman Yang Characterization of H2 photoproduction by a new marine green alga,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 Tsingtaoensis Applied Energy 92 (2012) 384317Zhang M, Kong FX, Wu X, Xing P. Different photochemical responses of phytoplankters from the large shallow Taihu Lake of subtropical China in relation to light and mixing. Hydrobiologia2008, 603:267-278.18Wu Z, Song L, Li R. Different tolerances and responses to low temperature and darkness between waterbloom forming cyanobacterium Microcystis and a green alga ScenedesmusHydrobiologia2008, 596:47-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