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43页).doc

带式输送机自动张紧装置设计【5张图/185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47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0205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46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2-26 上传人:木***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关 键 词:
输送 自动 装置 设计 优秀 优良 机械 毕业设计 论文
资源描述:

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47页,18500字左右.
任务书一份.
翻译一份.

图纸共5张:
A0-张紧装置装配图.dwg
A0-总装配图.dwg
A1-液压缸设计.dwg
A2-车轮子成品.dwg
A3-液压系统原理图.dwg

目 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第1章 绪论 1
1.1 输送机自动张紧装置的一般概念 1
1.2 输送机张紧装置的分类 1
1.3 液压自动张紧装置与其它张紧装置的类比 2
第2章 总体设计 3
2.1 设计任务 3
2.2 设计方案的确定 3
2.2.1 液压自动张紧装置的特点 3
2.2.2 液压张紧系统工作原理 3
2.2.3 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5
第3章 各元件的确定 6
3.1 油缸的选择和计算 6
3.2 液压油液的功能和基本要求 7
3.3 液压泵的选择及计算 9
3.4 电动机的确定 9
3.5 各种阀类的选择 10
3.5.1 电磁换向阀的选择 10
3.5.2 溢流阀的选择 11
3.5.3 压力继电器的选择 12
3.5.4 压力表的选择 13
3.5.5 滤油器的选择 14
3.5.6 蓄能器的选择 15
3.5.7 伺服阀的选择 16
3.5.8 液控单向阀的选择 18
3.6 其它元件的选择 20
3.6.1 滑轮的选择 20
3.6.2 钢丝绳的选取 20
3.6.3 液压泵站的选择与安装 20
第4章 管路的设计 22
4.1 管路的确定 22
4.2 吸油管的设计 22
4.3 压油管的设计 23
4.4 液压系统中的压力损失验算 23
第5章 主要部件的设计计算及强度校核 26
5.1 油缸后的支座的设计及强度校核 26
5.2 液压缸活塞杆上的耳环的设计及强度设计 27
第6章 设计分析 29
结论 31
致谢 32
参考文献 33
专题 34
附录1 42
附录2 49

摘要

输送机时橡胶和纤维织品两者复合而成的制品,在应用中的重锤张进装置,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重锤会自动下降一段距离,使输送带变长。这说明输送带发生了蠕变,在启动、制动过程中也会产生蠕变现象。此时张紧装置就必须进一步收缩才不会发生打滑现象。
由此可见,张紧装置是保证带式输送机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该论文主要介绍了带式输送机的自动张紧装置的设计过程,详细的介绍了各个液压元件的选取。自动张紧装置的设计是张紧装置的设计的一个重大变革。

关键词:自动张紧装置 带式输送机 液压张紧系统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PRO—ENGINEERING three dimensional entity design software to the Y0X500 model fluid strength coupler design and the assistance manufacture process; Has in detail given the fluid strength coupler shaping process aswell as utilizes PRO—ENGINEERING to the fluid strength coupler spare part design and the assembly process, utilized the PRO—ENGINEERING grass in the design process to draw, modules fully and so on components, assembly, engineering plat as well as movement simulation, basically has realized the design ingenious, convenient quickly, the efficiency and the reliability higher the merit which could not achieve in the traditional design process. Next, this article also elaborated very much about the fluid strength coupler aspect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Key word:The fluid strength coupler module limits the moment operational factor assembly constrained motion simulation 


带式输送机自动张紧装置设计







内容简介:
目 录 摘要 . . 第 1 章 绪论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输送机自动张紧装置的一般概念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输送机张紧装置的分类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液压自动张紧装置与其它张紧装置的类比 . 2 第 2 章 总体设计 . 3 设计任务 . 3 设计方案的确定 . 3 压自 动张紧装置的特点 . 3 压张紧系统工作原理 . 3 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 5 第 3 章 各元件的确定 . 6 油缸的选择和计算 . 6 液压油液的功能和基本要求 . 7 液压泵的选择及计算 . 9 电动机的确定 . 9 各种阀类的选择 . 10 磁换向阀的选择 . 10 流阀的选择 . 11 力继电器的选择 . 12 力表的选择 . 13 油器的选择 . 14 能器的选择 . 15 服阀的选择 . 16 控单向阀的选择 . 18 其它元件的选择 . 20 轮的选择 . 20 丝绳的选取 . 20 压泵站的选择与安装 . 20 第 4 章 管路的设计 . 22 管路的确定 . 22 吸油管的设计 . 22 压油 管的设计 . 23 液压系统中的压力损失验算 . 23 第 5 章 主要部件的设计计算及强度校核 . 26 油缸后的支座的设计及强度校核 . 26 液压缸活塞杆上的耳环的设计及强度设计 . 27 第 6 章 设计分析 . 29 结论 . 31 致谢 . 32 参考文献 . 33 专题 . 34 附录 1 . 42 附录 2 . 49 1 摘要 输送机时橡胶和纤维织品两者复合而成的制品,在应用中的重锤张进装置,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重锤会自动下降一段距离,使输送带变长。这说明输送带发生了蠕变,在 启动、制动过程中也会产生蠕变现象。此时张紧装置就必须进一步收缩才不会发生打滑现象。 由此可见,张紧装置是保证带式输送机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 该论文主要介绍了带式输送机的自动张紧装置的设计过程,详细的介绍了各个液压元件的选取。自动张紧装置的设计是张紧装置的设计的一个重大变革。 关键词:自动张紧装置 带式输送机 液压张紧系统 2 on to 0in as to in to so on as as in he 1 附录一 浇铸钛和金的显微结构和机械性能 摘要: 通过感应熔化的方法而获得的 究热处理和冷却凝固率对其显微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和作用。结果表明:通过增加冷却凝固率,可以使 过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对不同时期的合金进行处理,合金相位逐渐在粒状晶体的内部和粒状晶体的边界上沉淀。由于沉淀物晶相的改变,合金承受拉力的性能和伸长率同时被改良。在 b=1. 406 =4. 5%时,将会获得一种具 有良好性能的合金 ,在临界区域里使用这种合金会让我们收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字 浇铸 却凝固率;机械性能 1 介绍 钛合金以其优良的机械性能,在飞机、航空航天和其它领域中,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认可,尤其是在较高特殊作用力的环境之下。在降低航天器的质量并改进的它的运输适宜性上,该合金受到了关注。为了满足以上两种情况,一种被叫做贝它钛的重要钛合金逐渐得到发展和优化。由于其具有高抗力、弹性系数和伸长率等良好的综合性能,合金 已经变成了潜在的选择 材料被用于在那些贝它类型合金之中。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 时也适用于寒冷的工作环境之下。不幸地是,由于合金的高处理成本以及诸如低可塑性和高刚度等缺点,使其在制造复杂的联合体和薄壁件时存在许多问题,成为影响其在航空航天业中广泛应用的关键所在。为了降低其合成成本并达到其易于重新塑造的弹性,精密铸造技术被引入到了这个领域中。但是由于铸造出来的合金其贝它晶粒较大且机械性能很低,故此 于热处理对 此 于热处理对 们指出:在热处理之后,在阿尔法晶相的内部和边界上均出现了矩阵式的沉淀物,阿尔法相的出现与分布戏剧性地改善了合金的机械性能。这篇文章的目地就是要找出在 2 不同的冷却凝固率和热处理条件下钛合金的机械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变化,以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测量和进一步提高合金的机械性能。 2 实验 实验的原料来自海棉状的钛 ,矾和铝的合金,高纯净的铝块,铬粉和锡块。 然后他们在一起在感应炉里被融化,依 照合金名义上的组成成份,其组成成份有 15% V、 3% 3% 3% 余的全部是 料的总重量是 18千克。我们设置旋转式喷灌器工作转速为 200转 /分,分布的温度大约是 1750。为了研究合金不同的 冷却凝固率对于其机械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熔化的合金离心后被浇注到一个长 235 100度分别为 502510于分析合金的微观结构和机械性能的样品就来自于其中。热处理的试样在 800下被加热 20分钟,然后水冷。其他用空气冷却的试样也是如此。合金的显 微结构被放在高倍显微镜下和伸试验后的物理断面也被放在 的机械特性是在 186电子拉伸机上进行测试的。 3 结果及讨论 合金在冷却凝固后的微观结构如图 1所示 晶粒在合金晶粒的内部和边界上均有分布。带有黑色的第二幅图被认为是一个不平衡的冷却凝固结构。随着冷却凝固率的不断增加,晶粒的尺寸变得越来越小。越靠近模型的内表面晶粒的尺寸越小,越小的铸造尺寸结果也是如此。这是因为在模型的内表面以及较 小的铸造尺寸时,激冷作用对合金的晶粒尺寸并没有多少不同之处 3 下表 1列出了不同的冷却凝固率对合金延展性的影响。随着冷却凝固率的增加,合金承受的拉力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合金的延伸率也逐渐升高。延展率的增加主要归因于较小的晶粒尺寸。比较较薄的部分而言,中等厚度及较厚区域在延展性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之处。 4 在正常情况下,通过空冷和小冷的合金单 是可以区分开的。经过不同时期和不同方法的处理之后,针状的 相出现在了晶粒的内部以及边界上,良好的拉伸 和延伸率的结合是可以通过恰当地热处理来达到的。图 2的( a)和( b)中展示了 50到 650 5 时加热 8小时后的合金显微结构。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针状的 相变得粗糙。 相与其基体之间存在着互不相干的相互关系。图 2( c)中显示出 相析出于晶粒的边界上, 相与晶粒边界所成的角度估计 30。 相之所以很容易在晶粒的边界上析出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较 6 低的成核能量以及不完全处理后在晶粒的边界上所产生的元素相互排斥作用。在晶粒的边界上大量的析出 相将导致合金的脆性。图 3( a)和( b)中展示出了 50下加热 6小 时和 24小时时的合金相图。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 相变得越来越粗糙。同时, 7 相也会部分的增加。图 3()中展示出了 期处理后的 相变得更加粗糙,在 相的析出物上有很长一段的距离。 图 4( a)中表示了在不同的加热温度下加热 8小时后合金机械性能的变化。随着加热温度的逐渐增加,伸长率和屈服强度下降而伸展率增加。导致合金机械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晶粒的大小,数量以及 基体上的 相。随着加热温度的不断增加, 相变得越来越粗糙,从而导致了该相越来越容易析出并附着在原有的晶粒上。在进行机械性能测试的过程中, 相最终导致了合金的低强度和高的延展性。当加热温度为 450时,b加热温度为 650时,b等于 905比于强度而言,合金延展率的变化有不同的倾向,延展率从 450)变为 650)。 图 4( b)中展示出了在 450下加热不同时间后合金机械性能的变化。随着加热时间的不断增加,合金的伸长率和屈服强度稍有增加而延伸率却下降了。随着加热时间的继续增加,析出物的距离变得特别小,从而很难再析出,以致于导致了在测试的过程中,金属的强度升高而延伸率下降。 图 5显示出了在 450和 650下加热 8小时后的合金破碎形态。结果显示出破碎是在内部出现的表现出涟漪的特性。虽然破碎是内部的微粒,但是相对较小的微粒尺寸也许是高延展性的 8 最好解释,合金二期加热后,强度增加而延展性下降,b下降到了386兆帕。延展率提高到 期处理之后,析出物之间较长的距离是导致合金低强度和高延展性的主要原因。 图 6显示出了热处理之后合金中等厚度和较厚部分的机械性能,试样在 800摄氏度下完全处理20分钟之后在不同的温度下加热 8小时。随着加热温度的逐渐增加,中等厚度和较厚区域合金的拉伸力下降而延展率升高,总的来说,合金中部的伸长率和延展率都比较厚部分的高,但是当温度厚度部分高于 510摄氏度时加热 8小时后,合金中等厚度部分的伸长率和延展率却都比较厚部分的低。 这个不期望的后果可以由晶粒从边界向晶粒内部逐渐混合,从而导致了内部应力起作用而获得解释 s= i+ kL (1) 其中 晶粒内部应力 可以由 = ( D- l) ln l/ (2) 其中 b,考虑到拉伸屈服作用力的时候,我们便可以推断出多晶材料时: =1/2 晶粒边界应力和内部应力的混合作用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s= i+ kL + ( D- l) ln l/ ) 增加晶粒的尺寸将会导致屈服强度的下降,但同样可以导致在晶粒内部的析出物的密度变大,从而使析出物之间的距离减小,比 9 较较小尺 寸的晶粒而言,较大尺寸的晶粒在晶粒内部的析出物在对伸长率的影响与作用上占有优势。当在 510摄氏度下加热 8小时后,大尺寸晶粒的伸长率在晶体内部的析出物中要远远超过小尺寸的晶粒。 4 结论 ( 1)凝固后的合金的微观结构是由各方等大的 晶粒和在晶体边界和内部的一些气泡和热力孔所组成。随着冷却凝固的增加,合金的晶粒尺寸变小,伸长率和屈服强度增加。同时,合金的延展率升高。 ( 2)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增加,针状的相变得粗糙。同时,相的碎片数量也随之增加,二期处理后相变得更加粗糙。 ( 3)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伸 长率和屈服强度下降而延展率升高,随着加热时间的升高,伸长率和屈服强度稍有升高而延展率下降而伸长率下降。 ( 4)总体来说,中等厚度部分的合金的伸长率和延展率均比较厚部分的高,各项性能的最好结合是在b等于 为 获得的。它可以满足临界领域这种合金的使用要求。 10 附录 2 of as of on of as by of of of to i n as as in to of of A of of of . 5 % of be of of in in of to to of an to t of ,2 . As s of of a to be 3 4, it is at of 11 of it to 5. In to of of in to of is of of on be to of of on s of on 6, 7. As it is in at as of of 8. of is to of on of in to an to o f 2 he in an to of 5 %V, 3 %3 %3 %i. of 8 as 00 r/ of 750 . In to of on of a 35 mm in 100 mm in 0 25 0 mm in of 12 of 00 0 as as of of of ed in 186 3 . 1 of on of he of is 1. is a of in at as as a is to of or of of of on in 13 3. 2 of on of s of on of e of At of is of to 9. in 3. 3 of af At be by is at as as in A of be 2 (a) b) EM of 50 50 h. s 10. 2 (c) at 14 0 . of at be as of at to of at of 3 (a) b) EM of 50 h 4 h. of 3 (c) EM of a 15 3. 4 of 4 (a) of of at h. of of is of in to to so of of 50 , b . 406 50 , b 05 of is . 5 % (450 ) 4. 4 % (650 ) . 4 (b) of of 50 a of to to 5 of 50 50 h. It is by 16 is of b 86 . 5 %. is 3. 5 of on of 6 s of w in 00 0 at h. of of As a of at or 10 h , of is of be by of of to to 8of s be by s = i + kL d - 1/ 2 (1) i is to kL is a d is 17 of to ) by 1 . = 2 ( D - l) ln l/ 2) is b is 4 b , D is l is of it is to a = 1/ 2 of in s = i + kL b - 1/ 2 + ( D - l) ln l/ 3) in in a of in to is at or 10 h , of to of in 4 ) of is a of in as of of At of is 2) 18 of 3) a is 4) of in A of . 406 b . 5 % be of of in 19 R. An on of in J . 1996, 103 - 114. 2 , J , H. of . of C 1988. 655 - 660. 3 . in J. 1994, 46(5): 16 - 19. 4 L I of fl ow J . 2001 , 11(1) : 95 - 97. 5 L B of in on of J . (, 2000 , 10 (6) : 887 - 890. 6 N , J , H. in J . 1996 , 48(7) : 42 - 47. 7 H , , . of J . 1990 , 42 (3) :26 - 29. 8 F. M 1969. 9 (M. 1989. 10 , A. in of A . , , , et i C . 1998. 487 - 494. 11 , . in 523 J . 1991, 7 (5): 441 - 446. 黑龙江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姓名: 任务下达日期: 年月日 设计(论文)开始日期: 年 月 日 设计(论文)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一、设计(论文)题目: 带式输送机自动张紧装置设计 二、专题题目: 带式输送机胶带跑偏的原因与治理 三、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带式输送机主要用于输送煤炭、矿石、沙石、谷物等散装物料。其在连续装卸条件下能实现连续运输,所以生产率较高;另外皮带传送机结构简单,设备费用低;工作平稳可靠、噪音小,输送距离长,输送量大,能源消耗少;其应用范围相当广泛,遍及矿山、冶金、化工、建筑、轻工、港口和车站货场。而拉紧装置是带式传送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带式传送机的安全运行及使用寿命,对于大运量、长距离等大型带式传送机而言更是如此。 到目前为止,在社会生产中有多种皮带拉 紧装置得到应用。以往煤矿井下用带式传送机一般均采用固定绞车拉紧或重锤拉紧,很少见到别的类型。由于固定绞车拉紧装置只能定期张紧皮带,而皮带的张紧程度往往与操作者的经验有关,经常出现张紧力过大或者过小,并且直接影响到带式传送机的冲击动负荷,所以固定绞车拉紧装置对于传送机的安全及平稳运行极为不利。 因此,我们有必要研制成一种自动型的张紧装置来实现输送机的张紧过程。 四、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此次设计主要完成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 1)液压回路设计 。( 2)元件的确定。包括:油缸的选择和计算,液压油的确定,液压泵的选择及计算,电动机的确定,各种阀类的选择。( 3)主要部件的设计及计算强度校核等。 最终圆满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五、设计目标: 研制成一种自动型的张紧装置来实现输送机的张紧过程。 六 、进度计划: 2007 年 3 月 13 日至 3 月 31 日进行为期 3周的生产实习; 4 月 1 日至 4 月 10 日完成对设计题目的资料收集与查询; 4 月 11 日至 4 月 20 日完成对张紧装置总体结构的初步布置; 4 月 21 日至 5 月 7 日完善张紧装置的设计; 5 月 8 日至 5 月 31 日进行设计图纸的绘制; 6 月 1 日至6 月 10 日进行毕业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6 月 11 日至 6 月 20日最后的审稿及说明书和图纸的打印 。 七、参考文献资料: 张钺 范存德 国森 22 本书或论文。 指 导 教 师: 院(系)主管领导: 年 月 日 目 录 摘要 . . 第 1 章 绪论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输送机自动张紧装置的一般概念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输送机张紧装置的分类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液压自动张紧装置与其它张紧装置的类比 . 2 第 2 章 总体设计 . 3 设计任务 . 3 设计方案的确定 . 3 压自 动张紧装置的特点 . 3 压张紧系统工作原理 . 3 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 5 第 3 章 各元件的确定 . 6 油缸的选择和计算 . 6 液压油液的功能和基本要求 . 7 液压泵的选择及计算 . 9 电动机的确定 . 9 各种阀类的选择 . 10 磁换向阀的选择 . 10 流阀的选择 . 11 力继电器的选择 . 12 力表的选择 . 13 油器的选择 . 14 能器的选择 . 15 服阀的选择 . 16 控单向阀的选择 . 18 其它元件的选择 . 20 轮的选择 . 20 丝绳的选取 . 20 压泵站的选择与安装 . 20 第 4 章 管路的设计 . 22 管路的确定 . 22 吸油管的设计 . 22 压油 管的设计 . 23 液压系统中的压力损失验算 . 23 第 5 章 主要部件的设计计算及强度校核 . 26 油缸后的支座的设计及强度校核 . 26 液压缸活塞杆上的耳环的设计及强度设计 . 27 第 6 章 设计分析 . 29 结论 . 31 致谢 . 32 参考文献 . 33 专题 . 34 附录 1 . 42 附录 2 . 49 I 摘要 输送机时橡胶和纤维织品两者复合而成的制品,在应用中的重锤张进装置,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重锤会自动下降一段距离,使输送带变长。这说明输送带发生了蠕变,在 启动、制动过程中也会产生蠕变现象。此时张紧装置就必须进一步收缩才不会发生打滑现象。 由此可见,张紧装置是保证带式输送机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 该论文主要介绍了带式输送机的自动张紧装置的设计过程,详细的介绍了各个液压元件的选取。自动张紧装置的设计是张紧装置的设计的一个重大变革。 关键词:自动张紧装置 带式输送机 液压张紧系统 on to 0in as to in to so on as as in ey he 1 第 1 章 绪论 带式输送机主要用于输送煤炭、矿石、沙石、谷物等散装物料。其在连续装卸条件下能实现连续运输,所以生产率较高;另外皮带传送机结构简单,设备费用低;工作平稳可靠、噪音小,输送距离长,输送量大,能源消耗少;同时可在皮带的任意位置加料或卸料,容易实现倾斜输送。其应用范围相当广泛,遍及矿山、冶金、化工、建筑、轻工、港口和车站货场。而拉紧装置是带式传送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带式传送机的安全运行及使用寿命,对于大运量、长距离等大型带式传送机而言更是如此。 到目前为止,在社会生 产中有多种皮带拉紧装置得到应用。以往煤矿井下用带式传送机一般均采用固定绞车拉紧或重锤拉紧,很少见到别的类型。由于固定绞车拉紧装置只能定期张紧皮带,而皮带的张紧程度往往与操作者的经验有关,经常出现张紧力过大或者过小,并且直接影响到带式传送机的冲击动负荷,所以固定绞车拉紧装置对于传送机的安全及平稳运行极为不利。 因此,我们有必要研制成一种自动型的张紧装置来实现输送机的张紧过程。 送机自动张紧装置的一般概念 自动张紧装置属是保证带式输送机正常工作的重要部件,可自动地对输送机张力进行实时 控制满足带式输送机正常运行的要求。 2 即改善带式输送机的起、制动性能,提高整机运行的可靠性,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可以保证胶带具有最合理的张力。 送机张紧装置的分类 张紧装置可分为固定式张紧装置和自动式张紧装置两大类。 (1)固定式张紧装置。固定式张紧装置分重锤式张紧装置和刚性张紧装置。重锤式、水箱式都属于重力张紧装置。重历式张紧装置始终使输送带初拉力保持恒定,在启动制动时会产生上下振,但惯性力很快消失。刚性张紧装置有螺旋张紧、手动或电动张紧装置等几种,它们的张紧力是固定不变的,不能自动调 整,在安装后,张紧一次可运行一段时间,但还要收紧一次,以消除蠕变。 (2)自动式张紧装置。自动测力张紧装置以张紧力作为反馈信号随时间变化设定拉力,进行比较,并随时调整张紧装置的该向滚筒的位移。如启动时会自动加大张紧力,运输时恢复恒定拉力,对延长输送带寿命十分有利。 压自动张紧装置与其它张紧装置的类比 液压式自动张紧装置与机械、电力、气压传动相比,其特点: ( 1)液压传动装置能在运行过程中进行无级调速 ,调速范围较大。 ( 2)在同样功率情况下,液压传动装置的体积小、质量轻、惯性 小、结构紧凑,且能传递较大的力和转矩。 ( 3)液压传动装置工作较平稳、反映快、冲击小,可以高速启 3 动、制动及换向,操作简单方便。 ( 4)液压传动装置省力,易实现自动化。 ( 5)液压传动易于实现过载保护,可以自动润滑,因此使用寿命较长。 ( 6)液压传动装置可以很简单的实现直线运动和回转运动,其布置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 7)液压传动装置由于其元件实现了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容易设计制造和推广运用。 (8)在液压传动装置中,因功率损失等原因所产生的热量可以由流动 着的油液带走,因此避免了局部温升现象。 4 第 2 章 总体设计 设计任务 参数设定及工况分析 设:张紧行程 L=2m,活塞杆运动速度 v =4m/带式输送机的 4=天工作 22h,停车 2h,全年工作360 天,每天停机两次。 张紧装置在驱动滚筒之后,所以张紧力 F= 个张紧力是只考虑带式输送机在满载正常运行情况下的张紧力。当启动时,所需要的 输送带的张紧力 启F=公式表示为: F= 4=F 其 =设计方案的确定 压自动张紧装置的特点 液压自动张紧装置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张紧力在输送机启动时和正常运行时不同,这就要求液压系统必须能够在两种压力下工作。在带式输送机运料的过程中由于负荷或其它原因引起输送带拉力增大、减小,液压 系统就会自动调节张紧力,保证输送带正常工作。 压张紧系统工作原理 5 皮带式传送机在启动时和稳定运行时对皮带的张力要求是不同的,启动时所需要的张力大约是稳定运行时所需要的张力的 。这就需要液压系统能在两级工作压力下工作,一个是启动压力,另一个是稳定运行时压力,前者约为后者的 。系统工作原理图如下: 溢流阀 3. 电磁换向阀 4. 伺服阀 5. 液压缸 6. 压力表 7. 力传感器 8. 拉紧小车 9. 压力继 电器 10. 液控单向阀 11. 蓄能器 12. 液压泵 13. 电动机 14. 单向阀 15. 过滤器 本方案采用一个直动溢流阀 2 和一个叠加溢流阀并联来实现这个目的。叠加溢流阀由直动溢流阀 1 和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 3 串联而成。当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 3 通电时,其阀芯处于右位,二位 6 二通电磁换向阀通导,叠加溢流阀才通导。直动溢流阀 2 的调定压力较大,是叠加溢流阀的调定压力的 。系统启动时,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 3 不通电,叠加溢流阀不通导,油液只能经由直动 溢流阀 2 溢流;系统启动后稳定运行时,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 3 通电,叠加溢流阀通导,油液经由调定压力较低的叠加溢流阀溢流。这样便可实现两级压力控制。系统要求启动迅速,即液压缸要迅速拉紧原来松弛的皮带,这就使得液压缸启动时需要很大的流量。稳定运行时,张紧的皮带使得液压缸活塞杆移动范围很小,这时液压缸需要的流量下降。为解决这个问题,加了一个蓄能器用以补油,既能及时补油,又能在正常稳定工作时保持恒定压力。 首先,电机 13 启动带动泵 12 运转给系统加压。当系统压力达到压力继电器 9 设定的启动压力后,压力 继电器 9 发信号,皮带式传送机启动。皮带式传送机启动后带速达到稳定值时,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 3 通电,叠加溢流阀通导,油液经由调定压力较低的叠加溢流阀溢流,同时系统切换到由伺服阀 4 控制的状态。伺服阀的工作原理:预先确定压力指令信号 r ,它与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反馈信号 i 相比较,其偏差量 (实际压力与给定压力的差值 )经放大器处理后产生电流 i 输给伺服阀 4,控制加载液压缸,这样就形成了伺服阀压力控制回路。液压缸的拉力与指令信号 r 一一对应。 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 1)液压回路设计。 7 ( 2)元件的确定。包括:油缸的选择和计算,液压油的确定,液压泵的选择及计算,电动机的确定,各种阀类的选择。 ( 3)主要部件的设计及计算强度校核 8 第 3 章 各元件的确定 缸的选择和计算 由液压缸的行程为 2m,最大拉力为 考液压元件产品样本,决定选用缸径为 100塞杆直径为 55程为 大拉力为 87比为 列的油缸。油缸内的压力为: F)422启 式中 启动拉力, N; D 油缸内径, d 活塞杆直径, 油缸机械效率,一般取 = 输送机启动、正常运行的压力分别为: 启( ) 227 5 . 2 9 4 1 4 . 4 61 0 - 5 . 5 0 . 9 5 ( )5 4-( 4= )= 225 = 油缸工作时所需要的最大流量为: Q = v A 式中 v 油缸活塞杆运动速度, m/ A 油缸有效工作面积, 速度 v =4m/: Q=v A=40压缸的结构图如下所示: 压油液的功能和基本要求 液压油液是液压系统中传递能量的工作介质,同时还兼有润滑、密封、冷却和防锈等功能。 在液压系统中,由于压力、速度及温度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为了保证工作状态的稳定,要求所应用的液压 油液能适应这种变化,并保持稳定的性能,不致因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很大的改变或破坏,因此对液压油液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10 ( 1)具有适当的粘度和良好的粘温特性。粘度要符合实际工作条件,粘度国大,摩擦损失将增加;粘度过小,会造成泄漏。粘度过大或过小都将导致效率的降低。因此为了使液压系统能够稳定的工作,液压油液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要小,也即要具有良好的粘温特性。 ( 2)具有优良的润滑性。液压油液对液压系统中的各运动部件起润滑作用,以降低摩擦和减少磨损,保证系统能够长时间正常工作。当前,液压系统和元件正 朝高压、高速方向发展,液压元件内部摩擦副处于边界润滑状态,这时,液压油液更应具有良好的润滑性。 ( 3)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液压油液与空气接触会产生胶质沉淀物质,这些沉淀粘附在滑阀表面或节流缝隙处会堵塞孔、隙等通道,影响元件的动作,从而降低系统的效率。因此,液压油液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 4)剪切安定性好,液压油液通过液压元件和狭窄通道时要经受剧烈的剪切,使一些聚合型增粘剂分子破坏,造成粘度永久性下降,这在高速、高压时尤为严重。为延长液压油液使用寿命,液压油液的剪切安全性要好。 ( 5)抗乳化性好。水可能从不同途径进入液压油液,含水的液压油液在泵和其他元件的剧烈搅拌下极易乳化,致使液压油液变质或生成沉淀物,防碍冷却器的导热,阻滞阀门和管道,降低润滑性且腐蚀金属,所以,液压油液应具有良好的抗乳化性。 11 ( 6)消泡抗泡性能好。在大气中,矿物油通常能溶解 5%至 10%的空气,空气混入液压油液后会产生气泡,气泡在液压系统内循环,不仅会使系统的刚性下降,动特性变坏,润滑条件恶化,而且还会产生异常的噪音、振动。此外,气泡还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使氧化加速,所以,液压油液应具有良好的消泡和抗泡能 力。 ( 7)防锈性能好,对金属的腐蚀性小。长期与液压油液接触的金属件,在溶解于液压油液中水分和空气的作用下会产生锈蚀,而使精度和表面质量受到破坏。锈蚀而使精度和表面质量受到破坏。锈蚀颗粒在系统中循环,还会使磨损加速和系统发生故障。所以,液压油液应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能和不腐蚀金属性能。 ( 8)对密封等材料的相容性。密封材料长期共存于液压油液中会产生溶胀软化或干缩硬化,使密封失效,产生泄漏,系统压力下降,以致工作不正常。所以,液压油液对密封材料应有良好的相容性。 液压自动张紧装置是在工作时 ,其工作环境的温度不高,但有防尘要求,油压缸的最高工作压力为 考液压元件产品样本,综合确定选用 20 号精密机床液压油。 20 压力油的运动粘度 17(=50v 23) 10s,取50v=20 10s,密度为 103kg/0 号液压油的动力粘度 为: 0 . 0 1 8v p a s 12 压泵的选择及计算 单级齿轮泵属于中高压齿轮泵。采用了固定的双金属侧板和二次密封结构,具有耐冲击、维修方便、工作可靠等优点。广泛用于装卸机、铲运机、推土机等机械液压系统的液压能源。 由于液压油在主油路只流经一个单向阀的主油路,其压力损失很小,粗估其压力损失 油泵的工作压力为: 1111 4 . 4 6 0 . 4 9 1 4 . 9 59 . 6 5 0 . 4 9 1 0 . 1 4p p p M P ap p p M P + = + = + = + =所以油泵的最大工作压力 P 泵 泵泄漏系数 = 油泵的流量为: Q 泵 4L/据液压元件产品样本选用 单级齿轮泵。其参数为每转排量 q=r,驱动功率 定工作压力P=16由 n=1460r/电动机驱动时,该泵最大流量 1460=24L/油泵效率 = 动机的确定 电动机功率为: 6 1 泵电 泵h=取 泵 =电动机功率为: 13 1 4 . 9 5 2 4 6 . 4 66 1 . 2 0 . 9 1P K =当连轴器的效率 =,电动机功率为/ 联h=手册,选用电动机转数 n=1440r/率 132电动机。 种阀类的选择 1 电磁换向阀的选择 电磁换向阀也叫电磁阀,是液压控制系统和电器控制系统之间的转换元件。它利用通电电磁铁的吸力推动滑阀阀芯移动,改变油流的通断,来实现执行元件的换向、 启动、停止。电磁换向阀有滑阀和球阀两种结构,通常所说的电磁换向阀为滑阀结构,而称球阀结构的电磁换向阀为电磁球阀,电磁换向阀可直接用于液压系统,控制主油路的通断和切换;也可用作先导阀来操纵主油路的主阀,如溢流阀、液控阀、调速阀及插装阀等。 电磁换向阀的品种很多,按其工作位置数和通路数的多少可分为二位二通、三位四通、三位三通、二位四通等;按其复位和定位形式可分为弹簧复位式、钢球定位式、无复位弹簧式等;按其阀芯切换油路的台肩数可分为两台肩和三台肩式;按其阀体内的沉槽数可分为三槽式和五槽式;按其阀体与电磁铁 的连接形式可分为法兰连接和螺纹连接;按其所配电磁铁的结构形式可分为干式和湿式两 14 类,每一类又有交流、直流等形式。 由于主油管中的最高工作压力为 油泵所供液压油经 电 磁 换 向 阀 、 溢 流 阀 全 部 卸 荷 时 , 通 过 电 磁 换 向 阀 的 流 量为24L/照液压元件产品样本,选用 24电磁换向阀,其工作压力为 称流量为 30L/ 下面是电磁换向阀的结构图。 1 2 3 4 5 它 有两个工作油口(即近油口 P 和出油口 A )和两个工作位置:当电磁铁断电时,复位弹簧将阀芯推向左边的位置。当电磁铁通电时,则将阀芯推向右边的初始位置。图中所示的初始位置为 P、 A 相通,换向位置为 P、 A 不通,是常开型的滑阀机能, 流阀的选择 溢流阀是使系统中多余流体通过该溢流阀溢出,从而维持其进口压力近于恒定的压力控制阀。 在液压系统中,溢流阀可作定压阀,用以维持系统压力,实现远程调压火多极调压;作安全阀,防止液压系统过载;作制动阀, 15 对执行机构进行缓冲、制动;作背压阀,给系统加 载或提供背压;它还可与电磁阀组成电磁溢流阀,控制系统卸荷。 按结构类型和工作原理,溢流阀可分为直动式溢流阀和先导式溢流阀。直动式溢流阀是作用在阀芯上的主油路液压力与调压弹簧力直接相平衡的溢流阀,下图为直动式溢流阀的原理图 1 2 3 4直动式溢流阀图形符号 在直动式溢流阀中,当液压作用力低于调定弹簧力时,阀口关闭,阀芯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压紧在阀座上,溢流口无液体溢出;当液压作用力超过弹簧力时,阀芯开启,液体溢流,弹簧力随着开口量的 增加而增加,直至与液压作用力相平衡。 当阀芯重力、摩擦力和液动力忽略不计时,直动式溢流阀在稳态状态下的力平衡方程为: 16 P=K()/A ( 3 1) 式中 P 进口压力即系统压力( A 阀芯的有效承压面积( K 弹簧钢度( N/m); 弹簧预压缩量( m); X 阀开口量( m)。 由式( 3 1)可以看出,只要在设计时保证 X 可使P=K()/A =常数。这就表明,当溢流量变化时,直动式溢流阀的进口压力是近于恒定的。 两个溢流阀的工作压力分别为 压力油全部通过溢流阀卸荷时,其流量为 24L/液压元件产品样本由此确定选用 溢流阀,其工作压力为 称流量为 40L/液压系统中,将连个溢流阀分别调整到 P=工作压力即可。 力继电器的选择 压力继电器是当压力信号达到给定值时,电气 开关动作,从而发出电信号的液电信号转换元件。主要用于泵的加载或卸荷控制、执行元件的顺序动作以及系统的安全保护和连锁等。当有液压力达到压力继电器的调定压力时,即发出电信号,以控制电磁铁、电磁离合器、继电器等电气元件动作,使油路卸压、换压,执行机构实现顺序动作,或关闭电动机,使系统停止工作,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17 等。主要性能有 ( 1)压力继电器由压力 按结构类型和工作原理,压力继电器可分为柱塞式、弹簧管式、膜片式和波纹管式 4 种。其中柱塞式压力继电器最常用,按其结构有 单柱塞式和双柱塞式之分,而单柱塞式又有柱塞、差动柱塞和柱塞 种。 按所发出电信号的功能,压力继电器有单触点和双触点之分。 ( 2)对压力继电器的性能要求是: 力继电器的调压范围是指其能够发出电信号的最低工作压力和最高工作压力的范围。 压力继电器接通和断开时的压力差相对于调定 谓重复精度,即使压力继电器多次接通或断开时,系统压力之间的最大差值相对于调定压力的百分比。 通和继开时间短。 下图为 差动柱塞式压力继电器。在柱塞直径相等的情况下,差动柱塞式压力继电器的弹簧刚度小,因而重复精度和灵敏都较高 18 1 引线孔 2 微动开关 3 橡胶开关 4 阀体 5 阀芯 6 调压弹簧 7 调压螺钉 压力继电器图像符号 由液压系统原理图可知,压力继电器的工作压力为 据液压元件产品样本选用 压力继电器,其工作电压为 220V,工作压力为 力表的选择 压力表所测量的系统工作压力分别为 此选用测量范围为 16 Y 60 型压力表。 油器的选择 滤油器是一种利用多孔的过滤介质分离悬浮在工作介质中的污染微粒的装置。 19 当工作介质被各种杂质污染时,液压元件和系统的可靠性将下降,寿命缩短。混杂在工作介质中的颗粒污染物,促使液压元件磨损,并造成液压滑阀阀芯的卡死,以及节流缝隙和其他小截面油道的堵赛等事故。另外,悬浮在工作油液中的污染微粒对一些具有分配窗口作用的刃边起磨料作用,从而使遮盖度 逐渐减少,造成操作失灵。油液的污染还促使液压元件腐蚀及油液本身的恶化变质。所以保持介质的清洁度是很重要的。 对滤油器的基本要求是: 在一定的工作温度下有稳定的性能,有足够的耐久性。 根据实际要求,由于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较大,要求过滤质量较高,故选用烧结式过滤器。其结构图如下: 20 能器的选择 蓄能器是储存和释放压力装置。在液压系统中的功能是储存能量、吸收脉冲压力、缓和冲击压力等。其用途有多种,主要有: ( 1)作辅助动力源 有些液压系统中的执行元件是间歇动作,工作时间很短。有些液压系统中的执行元件随不是间歇动作,但在一个工作循环内速度差别很大。对于这些系统,应用蓄能器后,就可以减少液压泵排量,降低电机功率,节约能源。 ( 2)作补偿泄漏和保持恒压用 对于执行元件长时间不动,而要保持恒定压力的系统,可用蓄能器来补偿泄漏,从而使压力恒定。 ( 3)作应急动力源 21 某些液压系统,当液压 泵发生故障或突然断电时,利用蓄能器作应急动力源,提供所需油量,使执行元件继续完成必要的动作,是液压缸的活塞杆缩回到缸内,以保证安全。 ( 4)作热膨胀补偿器用 在某些温度变化幅度很大的封闭式液压系统,当系统受热温度上升时,管路和液压油都发生体积膨胀。由于大多数液体的体积膨胀系数大于管子材料的膨胀系数,膨胀了的液体体积使整个系统压力升高。有时可能超过安区极限压力带来危险。在这种情况下,装一个适当容量的蓄能器,就可以吸收系统液体体积的增加,把系统压力限制在安全范围内。当系统受冷温度下降时,液体体积收缩,蓄能器可反 过来向系统共给所需的液体。 ( 5)作液体补充装置用 在封闭的液压系统中,蓄能器可以有效的作为一个液体补充装置。当液压缸的活塞杆被外力驱动内缩时,油液从活塞腔经节流阀挤向液压缸活塞杆腔。由于活塞两端面积不相等,活塞下移时,多余的油液流入蓄能器并建立一定的压力。当外负载从活塞杆上去掉后,蓄能器放出他所储存的能量而使活塞杆外伸。 ( 6)消除液压脉动,降低噪声 采用柱塞泵或齿轮泵的液压系统,有压力和流量的脉动。若在系统中装设蓄能器,则可将脉动降低到最小限度,从而使对振动敏感的仪表及元件损坏事故大为减少,噪声也显著降 低。 根据实际工作环境,选用非隔离式蓄能器。非隔离式蓄能器是由 22 一个封闭的壳体组成,壳体底部有个油口,顶部有个充气气阀。气体通过充气阀进入壳体上部,液体通过油口进入壳体下部,气体在上,与液压体直接接触。 服阀的选择 电液伺服阀简称伺服阀,它是一种接受模量电控信号,输出随电控制信号大小及极性变化、且快速响应的模拟量流量或压力的液压控制阀。根据输出液压模拟量基本功能为流量或压力,电液伺服阀可以分为电液流量伺服阀和电液压力伺服阀两大类,并分别被简称为流量伺服阀和压力伺服阀。 电液伺服阀已经被广泛的运用 于电液位置、速度、加速度、力伺服系统中,以及伺服震动发生器中。 与电液比例伺服阀相比较,电液伺服阀具有快速的动态响应及良好的静态特性,如:分辨率高、线性度好等等。它是一种高性能、高精度的电液控制部件,是电液伺服系统的关键部件。它的性能及正确使用,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响应特性,也直接影响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和寿命。 电液伺服阀的结构组成包括:电液伺服阀通常由力矩或力马达、液压放大器和反馈或平衡机构等。 ( 1)力矩马达和力马达 力矩马达是一种具有旋转运动的电气 力马达则是一种具有直线运动的电 气 电液伺服阀中,力矩马 23 达和力马达的作用是将电气控制信号转换成转角形式或直线形式位移形式的机械运动,用以作为液压放大器的输出信号。 力矩马达和力马达都是利用电磁原理工作。永久磁铁或激磁线圈产生固定磁通,直流电气控制信号通过控制线圈产生控制磁通,两个磁通在工作气隙处的相互作用,使电气 衔铁或控制线圈产生一个与电气控制信号大小成比例并能反应电气控制信号极性的力矩或力,该力矩或力与弹簧支承的恢复力矩或力平衡,产生转角形式的机械运动或直线位移形式的机械运动。 ( 2)液压放大器 液 压放大器是作为放大器的液压元件。在电液伺服阀中,液压放大器以小功率力矩马达或力马达所输出的转角或直线位移形式的信号作为输入,对大功率的液压油流进行调节和分配,实现控制功率的转换和放大作用。 根据输出控制功率大小及特性要求的不同,伺服阀的液压放大器可以由一级、两级或三级组成。在伺服阀按液压放大器级数进行分类时,相应的伺服阀分别被称为单级伺服阀、两级伺服阀、三级伺服阀。 伺服阀中,液压放大器的最后一级,称为输出级或功率级;两级伺服阀的第一级液压放大器和三级伺服阀的第一、二级液压放大器,称为前置级、先导级或控制 级。 两级伺服阀及三级伺服阀的功率级通常采用三通或四通滑阀式液压放大器,其特点是:工作可靠、抗污染性好。通用型流量伺服 24 阀一般采用零重叠的三凸肩或四凸肩四通滑阀式液压放大器,其负载刚性好,零位泄漏小,效率高。 ( 3)反馈或平衡机构 伺服阀输出级所采用的反馈或平衡机构是为了使伺服阀的输出流量或输出压力获得与输出电气控制信号成比例的特性。 平衡机构通常采用圆柱螺旋弹簧或片弹簧,也可直接采用力矩马达和力马达的弹性支承。它们常用于无反馈形式的单级伺服阀或弹簧对中式两级伺服阀中。 两级伺服阀采用的反馈有以下形式 : 机械 力反馈,简称力反馈。 直接机械位置反馈,简称直接反馈。 电气反馈,简称点反馈。 压力反馈,用于压力伺服阀。 负载流量反馈,简称流量反馈。 根据具体环境要求选取 列的电液伺服阀。 列的电液伺服阀具有零点稳定、灵敏度高、零漂小、频带宽、抗污染能力强、长期工作可靠等优点。适用于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加速度控制、力控制、压力控制、同步控制等自动控制系统中。根据其伺服阀型号为 25 控单向阀的选择 液控单向阀是允许液流向一个方向流动,反向开启则必需通过液压控制来实现的单向阀。 液控单向阀可用作二通开关阀;也可用于保压阀或立式液压缸的支承阀;用两个液控单向阀还可以组成 液压锁 。 ( 1)工作原理 当液空单向阀正向流动时,液流由 A 腔流向 B 腔;若从控制油口K 通入控制油,使控制活塞将锥阀芯顶开,则可实现液控单向阀的反向开启,此时,液流可以从 B 腔流向 A 腔。工作原理图如下: 工作原理图 实现反向开启的条件是: ( ) ( )K A K K f B A t fp p A F p p A F F - + + + 26 式中 反向开启时的控制油压力( A 腔压力( B 腔压力( 控制活塞摩擦阻力( N); 锥阀芯摩擦阻力( N); 弹簧力 ( N); G 阀芯重力( N); 控制活塞面积( A 阀座口面积( 如果忽略控制活塞和锥阀芯的摩擦阻力, 原式可简化为: 1( ) ( )K B A A p p p F - + + +如果将口接油箱,即 ,上式又可变为 1 ()K B p F + +这表明,液控单向阀反向开启时的控制压力主要取决于 B 腔压力和阀座口与控制活塞的面积比 A/外,与 A 腔压力 有关系。 ( 2)性能要求 27 液控单向阀除应具有单向阀的基本功能外,还要满足以下要求: 根据流量和压力,参考液压设计手册选用型号为 它元件的选择 轮的选择 滑轮一般用来导向和支承,以改变绳索及其传递拉力的 方向或平衡绳索分支的拉力。 承受载荷不大的小尺寸滑轮一般制成实体滑轮,常用用铸铁。承受载荷大的滑轮一般采用球铁或铸铁、铸成带筋和孔或轮辐的结构。大型滑轮一般用型钢和钢板的焊接结构 受力 28 不大的滑轮直接装于芯轴;受力较大的滑轮则装在滑轮轴承或滚动轴承上,后者一般用在转速较高,载荷大的工况。 由于张紧装置的受力不大,故选择滑轮直接装于芯轴。如下图所示: 丝绳的选取 钢丝绳根据用途可分为圆股点接触钢芯钢丝绳、圆股线接触钢芯钢丝绳、圆股点接触钢丝绳、圆股线接触钢丝绳、圆股多层股不扭转钢丝绳、三角股钢丝绳等多种。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圆股点接触钢丝绳即可满足要求。 压泵站的选择与安装 ( 1)液压泵站的用途 液压泵站是液压系统的动力源,可按机械设备工况需要提供一定压力、流量和清洁度的工作介质。 它由泵组、邮箱组件、控温组件、滤油器组件及蓄能器组件等组合而成。 ( 2)液压泵站的种类及特点 液压泵站按泵组布置方式分为整体型和分离 型两类。整体型泵站又有上置式、非上置式、柜式之分。 ( 3)液压泵站的设计 液压泵站的用途主要是供油,因此设计时应考虑: 泵的容量不宜选的太富裕,以免能量损失太大和油液的发热。 尽量采用蓄能器来改善泵输出功率的平滑性,减少输出压力的 29 脉动值和泵、电机的装机容量。 大容量的液压泵源,采用多泵联供油,特别是一个循环周期中大流量负荷所占时间较短的系统,更应如此。 大容量、短期满流量的系统,以及伺服系统,尽量采用恒压变量泵。 采用定量泵时,泵出口处的溢流 阀应采用节能型溢流阀或远控卸荷阀。 液压泵的吸油管路应尽量短而直,减少断面突变,以利改善泵的自吸性能,降低泵的噪声。吸油管路通径应大于泵吸油口口径。 滤油器应设置在系统的回油管路上,应尽量避免设置在吸油管路上。 吸油管路的设计应考虑防止在正常工作条件与温度条件下,由吸油管路的热膨胀或机械干扰引起泵与驱动电机不对正的后果。 当泵的排量大于 r,工作压力大于 8,泵的吸油管路上应设置弹性补偿装置;泵的出口管道应采用高压软管;泵与驱动电机的底板应设置弹性减震 垫。 泵装置中的零件拆卸引起的漏油或渗油污染环境时,要设置接油盘。 ( 4)液压泵站的安装与使用 液压泵站安装要点: 安装时要检查液压泵、电机、标准型联轴器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图样要求。 30 要检查液压泵站、电动机、支架、底座各元件间结合面上有无锈蚀、凸出斑点和涂漆层,如有必须加以清除。安装时,各结合面应涂一层防锈油。 卧式安装时,允差在电机与底座的接触面之间放置钢质垫片,垫片数量不得超过 3 片,总厚度不大于 根据液压设计手册选用 液压泵站,它是沈阳液压件厂生产的主要配套与数控机床。 31 第 4 章 管路的设计 油管的设计 吸油管 内 油的 流量 24L/ 油管 道的 推荐 管道 流速v =1 2m/s,取 v =1m/s,则吸油管内径为: 244 . 6 3 4 . 6 3 2 2 . 71Qd m = ?由于吸油管承压力很小,用钢管 作为吸油管的管材,其壁厚为1可,这样吸油管外径为 2 2 . 7 2 2 4 . 7d m m= + =。因此,选用外径为 25厚 冷拔钢管。 油管的设计 压油管的管道流速 v 3 6m/s,压油管内油流量 Q=24L/压油管的内径为: 244 . 6 3 4 . 6 3 1 0 . 1 45Qd m = ?压油管的壁厚公式为: 32 2中 d 壁厚, d 管道内径, 管道压力, s 需用应力, 对于钢管有: 式中 抗拉强度, n 安全系数, 取 n 6。当 以主油路中的液压油的流动状态是紊流。 紊流状态下,液体流经直管的压力损失的计算公式为: 22中 v 油速, m/s; d 油管内径, 34 L 直管的总长度, r 压力油的密度, kg/ l 摩擦阻力系数。 l 的计算公式为: l = / 4R e 0 . 0 3 7 2 6-? 则: 22003726 3 4 0 7 0 6 5 0 5 0 1 0 0 0 5 0 5101 0 . 4 2+ + + + +创 ?=部压力损失公式为: 22vp 中 z 局部阻力系数。 管道入口处的局部阻力( z =: 22 3350 . 5 0 . 9 1 0 5 . 6 1 0 P D = = 创 ? 管道出口处的局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带式输送机自动张紧装置设计【5张图/185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0205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