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讲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 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 1 必要性 弊端日益暴露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根源 2 可能性 A 政治上 文革动乱局面结束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 思想上 国民经济的徘徊和民生的困苦严重降低了中共作为执政党的权威 C 外交上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打破精神枷锁造势 70年代的外交突破给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 1 1 农村先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代替人民公社体制 二 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农民使用 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 农民生产的东西 大包干 大包干 直来直去不拐弯 交够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 解读 1 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形成小农经济生产模式 2 国家优先获得农民生产成果支配权 农民承担风险 3 这种小农经济模式不适宜机械化 妨碍农村工业化 2 1 原因历史原因 现实原因 人民公社体制长期压抑着农民生产积极性 1 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严重影响国家政局稳定 2 农村经济衰败现状妨碍现代化建设顺利开展 3 部分农村出现的大胆改革试验成效十分显著 问题探究2 结合P57学习延伸中的材料 分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3 安徽省凤阳县 文革时每人每天口粮8两 不够吃 就用瓜代替 有人编凤阳花鼓词唱道 凤阳地多不打粮 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然而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凤阳县粮食产量大大增产 三年三大步 有人编道 说凤阳 道凤阳 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金凤凰 材料一 材料二凤阳粮食产量 亿公斤 三年三大步1980年5 021981年6 701982年7 15 思考 凤阳县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原因何在 B 生活质量由饥饿到温饱 C 精神面貌由绝望到期望 a 根本 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b 直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A 粮食支配由不足到盈余 4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的历史意义 1 政治 加速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废除 奠定了村民自治的基础 提高了农民的主体意识 促进了农村地区政治民主化 2 经济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农村经济飞速发展 树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示范 推动了社会进步 5 中心环节 2 城市跟进 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管理体制 所有制 分配制度 作用 内容 时间 1984年 全面展开于1985年 增强企业活力 把企业搞活 政企分开 扩大企业自主权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并存 按劳分配为主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产权制度 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产权制度 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 提高了国有企业自我改造能力 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原因 僵化的体制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权 失去活力 6 必要性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 背景 2 目标确立 3 基本框架确立 5 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4 理论进一步完善 2 过程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思想基础 中共十四大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 中共十五大 21世纪初 改革进入深水区 阻力重重 疑惧丛生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遭挫折 可能性 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作了有力的回答 7 3 综合归纳我国经济体改革的基本特点 A 由群众自发作为到政府强力推动 B 由个别地区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 C 由农村开始起步到城市迅猛推进 4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五次转轨 由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 多种所有制并存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由绝对平均分配向社会主义按劳差异分配转变 由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 稳步发展 D 由摸着石头过河到自觉有序推行 由学习苏联模式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8 1 2015年7月15日 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 凤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 想吃米 找万里 小岗人 怀念您 万书记 你让父辈吃饱了饭 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 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 A 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向私有的转变B 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C 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 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2 1979年3月15日 人民日报 在头版头条刊登了署名 张浩 的 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 应当稳定 的读者来信 他认为 搞分田到组 是脱离群众 不得人心的 也会给生产造成危害 这说明A 党内对农村改革是否进行意见不统一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状况不佳C 包产到组与当时党的大政方针相违背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仍然面临一定阻力 9 3 有研究人员作了 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 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 右图显示了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它说明A 安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全适合国情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遭受严重的挫折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调整完善 10 4 费正清在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说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 通过大规模的劳动 以实现农业奇迹 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 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 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A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C 反映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B 违背了生产力发展水平D 农民经营土地自主权扩大5 据统计 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 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 这种现象被称为 下海潮 这反映了 A 市场经济改革渐成社会共识B 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 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11 6 1985 1987年 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 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 计划供应的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 这说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 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B 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C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推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21 1992年初 邓小平先后到深圳 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 发表了著名的 南方谈话 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有学者因此指出 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 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成立上海合作组织C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开发上海浦东 12 1 陈云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说 先把农民这头安稳下来 七亿多人口稳定了 天下就大定了 2 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 一切财产上交公社 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 统一分配 实行部分的供给制 办食堂 吃饭不要钱 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 物资和劳动力 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 家具 万里与安徽农村改革 3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 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A 广大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影响政局稳定和中共权威 B 绝对公有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导致农民缺乏自主权 C 平均主义分配和集体化生产挫伤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据材料思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人民公社体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13 材料一在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 推行的过程中 新制度对农民积极性的极大调动 反衬出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1983年全国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伴随着 政社合一 的人民公社体制的废除 国家通过人民公社直接控制农村的方式也随之取消 代之以 乡政村治 模式 国家由人民公社时期的全面控制农村过渡到国家权力撤退到乡镇一级 广大农村交给农民 实行村民自治 材料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以后 改变了人民公社时期对农村实行刚性统治的权力行使方式 在乡政村治模式下 乡镇的主要职能在于宏观指导农村经济发展 积极保证公共产品供给等 直接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奠定了村民自治的基石 改变了旧体制下刚性管理模式 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 14 材料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塑的国家和农村社会关系是一种和谐互动的关系模式 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国家和农村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 在这种关系模式下 不仅意味着农民主体意识的提高 农村社会活力的增强 而且也意味着国家合法性权威的提升 从而改变了人民公社体制下 国家权力膨胀 个人权利丧失 社会权威萎靡的状态 这种趋势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政治民主化 经济市场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提高了农民的主体意识 提升了国家的合法性权威 促进了农村地区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 开启了中国农村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大门 15 材料一在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 推行的过程中 新制度对农民积极性的极大调动 反衬出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1983年全国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伴随着 政社合一 的人民公社体制的废除 国家通过人民公社直接控制农村的方式也随之取消 代之以 乡政村治 模式 国家由人民公社时期的全面控制农村过渡到国家权力撤退到乡镇一级 广大农村交给农民 实行村民自治 材料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以后 改变了人民公社时期对农村实行刚性统治的权力行使方式 在乡政村治模式下 乡镇的主要职能在于宏观指导农村经济发展 积极保证公共产品供给等 加速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废除 奠定了村民自治的基石 改变了旧体制下刚性管理模式 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 16 材料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塑的国家和农村社会关系是一种和谐互动的关系模式 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国家和农村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 在这种关系模式下 不仅意味着农民主体意识的提高 农村社会活力的增强 而且也意味着国家合法性权威的提升 从而改变了人民公社体制下 国家权力膨胀 个人权利丧失 社会权威萎靡的状态 这种趋势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政治民主化 经济市场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提高了农民的主体意识 提升了国家的合法性权威 促进了农村地区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 17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1 内容 提出以 三个有利于 标准进行改革 指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 不涉及社会性质 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 强调抢抓机遇 发展经济 强调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仍是主要任务 2 意义 A 深刻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经验 B 科学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C 强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 18 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 背景 文革 后国民经济瘫痪 陷于停滞 人民生活困苦 必要性 两个凡是 的左倾思想毒瘤仍存 妨碍了社会进步 可能性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 的讨论奠定了思想基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讲话确立了指导思想 19 归纳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并结合内容思考其意义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两个凡是 实事求是 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供需合同样本范文
- 2025年饮料代理销售合同书范本
- 2025年汽车租赁合同模板版
- 眼部脓肿个案护理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
- 流体力学与医学的交叉应用
- 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校沧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 小学音乐课教学心得体会模版
- 【FCMConsulting】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旅行趋势报告224mb
-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DL∕T 1864-2018 独立型微电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 2024年湖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苏州2024年江苏苏州张家港市事业单位招聘笔试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四单元 经典演讲-单元主题阅读训练(含解析)
- (高清版)JTGT 3654-2022 公路装配式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规范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附答案 (四)
- AQ∕T 7009-2013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 MOOC 电子线路设计、测试与实验(一)-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公墓经营管理方案
- 监控系统维护保养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