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参考答案.doc_第1页
清远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参考答案.doc_第2页
清远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参考答案.doc_第3页
清远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参考答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远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 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撑(chng)持、剩菜残羹(gng)(3分)2.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的能力。(置之度外: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放在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置若罔闻”。) (3分)3. 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语意不明,有歧义;B项,“至少以上”重复;C项,不合逻辑,意思反了,删去“切记”。) (3分)4. 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空缺地方和上文组成因果关系,下一句“掌握了一般性之后”表明空缺处应为未掌握,因此取A、B;B理解为在“一般性”中寻找“规律”,符合认识过程。因此选B项。) (3分)5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顾,环顾,左看右看。)(3分)6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项“于”,均为介词,在;A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以”是连词,用来; C项第一个“乃”是副词,才;第二个“乃”是代词,你的;D项第一个“之”是音节助词,不译;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的。)(3分)7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3分)8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内容思想表达技巧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的能力。(“抒发了自己才华横溢却无处施展的怨愤之情”,理解不正确,应是“表达了光阴易逝而自己却功名未就,辜负亲人抚育和期望的伤痛心情”。)(3分)9【答案】(1)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哺养两代人,先母待她很好。(判断句,1分,“乳”1分,“抚”1分,大意1分,共4分)(2)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而” 1分,“兹” 1分,大意1分,共分)(3)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太像个女孩子呀?(“何”1分,“大类”1分,大意1分,共3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10【答案】(1)这首诗塑造了一位久居异乡、夜不能寐、愁思辗转的游子形象。或: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独守空闺、徘徊辗转、愁思难寐的闺中女子形象。(划线处各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形象的鉴赏。(2)这首诗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1分)“看月、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1分)“出户彷徨”,伸颈远望,回房落泪,(1分)这些动作写出了主人公夜不能寐的情状,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划线处为关键得分点,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和赏析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11. 【答案】(1)士也罔极,二三其德。(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3)廊腰缦回,钩心斗角。(4)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每句1分,共6分,错字、别字、添字、漏字、倒序,均不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12. C 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以及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C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应是从“明朝”开始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D项“城市记忆”非选项所说的“城市里曾经所出现过的人与事”,而是指显示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建筑特色和其它文化特征的各种痕迹。)(5分)13. 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观点与论据的把握,是根据要求对文中相关信息的筛选。(“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出现在第三段段首,是第三到六段的中心句。ABC三项都在其范围内,自然可作为证据。而D项只能证明城市保护工作不科学。)(3分)14.【答案】(1)建筑无城乡差别;(2)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3)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答出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答“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用地渗技术”不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15.【答案】(1)摒弃一味求新,盲目追赶发达国家的心态。(2)旧城改造时,拆迁与否以其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依据。(3)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体现文化的差异性,弘扬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参考答案要点三应是本文最主要的观点,中心观点。而要点一和二,主要是针对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观点。考生答出其它观点,只要言之有理也可得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16. 【答案】作者以“孤独的鸟”比喻远离村庄的“我”(人) (1分),以鸟“找不到归程和穴巢”比喻居住在高楼间的“我”(人们)找不到自己心中的“村庄” (1分),表现了城市中的我(人们)的迷茫和孤独之感。(2分)【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该句属于文中含义丰富类句子,理解时要从全文的主旨出发,再结合上下语境作答。注意使用文中原词句。17. 【答案】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这些生物在村庄温暖、安详、幸福的生活,(1分)渲染和烘托了我心目中故乡仁慈、宽厚的母亲般的形象,(1分)更形象深入地写出了作者对村庄的热爱和怀念。(2分)【解析】此题考查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兼考归纳和概括能力。注意从作者的思想感情出发理解,作答时注意涉及技巧的明确概念。18【答案】不矛盾。(1分)前一句表明村庄是作者魂牵梦绕的地方,作者会常常想起她。(2分)后一句中,“烫手”一词表现出作者对村庄的复杂感情,自己远离了村庄,不能回归,但精神上又深深依恋,所以深感痛苦。(1分)两句话看似矛盾,实则统一,表达了作者对村庄的热爱、依恋、思念和不能回归的痛苦。(2分)【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理解评价。应在理清全文思路脉络的基础上全面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19【答案】答题时注意:第一,运用拟人手法;第二,要反映同一事物的正反两方面;第三,要保持句式结构一致。(修辞手法2分,内容2分,句式结构2分,共6分)示例一:嘴巴很豁达,吞得下所有辛酸;它又很狭隘,说不得一点是非。示例二:友情很宽容,它能让别人容得下你的许多缺点;它又很脆弱,往往因为一件小小的事情而彻底破裂。示例三:森林很强大,可掌握所有生物;它又很脆弱,受不得半星火苗。【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用句式,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20【答案】(1) 公路管理方缺乏高速车流信息预警;(2) 免费政策把车流引向高速,加剧了拥堵;(3) 收费站拦车发卡收卡,引发拥堵。(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4分,三点6分;表达不简明酌情扣1-2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句的压缩、归纳概括的能力。21(60分)(请参照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析】这是一个材料加话题的作文,材料起提示作用,考生可以根据这些提示立意,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取恰当的角度 ,驰骋自己的思路,只要符合对“寻觅”的理解就行。“寻觅”这一话题与“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