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分类之“253”学习反思习惯的培养.doc_第1页
分层分类之“253”学习反思习惯的培养.doc_第2页
分层分类之“253”学习反思习惯的培养.doc_第3页
分层分类之“253”学习反思习惯的培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目:分层分类之 “253”学习反思习惯的培养姓名:瞿波单位:重庆复旦中学分层分类之 “253”学习反思习惯的培养我作为重庆复旦中学竹园分部数学教研组组长,自2005年参加到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曾庆宇老师领导的分层分类创新学习实验课题中来,我担任一层次班数学教学工作至今两年多来从整个年级、曾老师、岳老师那里学到了不少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也积累了分层次教学的一点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验课题的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分层学习反思习惯,现将我自己在培养学生反思习惯中的一点感受介绍给大家。初2008级1班是我所带的分部实验班的第一个班,这个班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算是一层次班级,全班只有1个保送生,学生数学基础普遍偏低,所以我在接手这个班后,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反思习惯。我当初的设想是这样的:反思习惯一旦养好,不仅仅是对数学学科一科有利,而是对学生习惯的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特别是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相当大的帮助。什么是学生的反思习惯?反思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学习的反思习惯我分为2类(平时反思包括:笔记反思、作业反思、试卷反思,阶段反思)、3个阶段(一阶段愿反思,二阶段能反思,三阶段会反思):5课型;授知型、授法型、自学型、交流型拓展型课型第一类:平时反思一笔记反思 笔记反思我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对笔记本上的知识点及例题进行反思,主要是反思出知识点的关键词,要点是什么,同时也是考点所在。例题的反思则是本例题所应用的知识点。第二层对笔记知识点及例题反思主要是能反思出该例题所使用的数学方法和思想,如分类讨论思想等和学生能想到的一些方法及应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熟悉记忆知识点,并了解这个知识点涉及到的考题类型。让学生在以后的做题中,一碰到此类型题就能形成条件反射,快速准确地判断出它的考点并理出解题思路。这样可以为考生在考试节约思考时间,提高做题效率。例如,“比较-1和-3的大小。某同学对它的反思是“用两种方法比较,方法一是运用绝对值比较负数大小,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绝对值小的负数反而大。方法二,也是两数比较大小的通法,若两数为a和b,则a-b0 ab 若a-b0 ab若 a-b=0 a=b这种方法叫作差比较法。”他通过对这一道题的反思,掌握了这一类型题的解法,这样的学习方式可谓是事半功倍。二作业反思作业反思是笔记反思的一个后续、补充。主要是反思错题的原因,当然这个原因并不是粗心大意、马虎等原因而是该题错在对哪一个知识点的应用,要反思清理知识应用上出了什么问题。例如,若 ,则a、c的积比0大或比0小,学生主要错误是不该用那个知识点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 反思就应为:“本题是对有理数乘除法则的使用”,“同号为正,异号为负”。这是一道学生的作业反思。该反思重点在于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加生对错题和涉及到知识点的印象。这样在往后做题中,碰到此类型的题会特别留意,减少犯重复的错误的次数,增大做题的正确率。三试卷反思试卷反思是笔记反思和作业反思的综合应用。考完一套试卷,评讲后要让学生再研究,对试卷上的每一道题的反思不仅仅要体现学生在知识点应用上的问题,还要让学生弄清错误的原因让学生自我地总结得失,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一艘船由甲地开往乙地。顺水航行需4小时,逆水航行比顺水航行多用40分钟。已知船静水速为16千米每小时,求水速。”在这道题的反思处,一名学生这样写到:这是一个行程问题,牵涉到时间,速度,路程。这道题时间已知,速度待求,所以等量关系只能在路程上找,等量关系是顺水路程=逆水路程。根据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这道题他通过重新理一遍解题思路,发现自己第一遍思考的缺漏。这样的反思不但让学生知道正确答案是什么,怎么得到的,也进而让他们发现自己思考上的欠缺。在复习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由一个知识点理出多个和它相关的知识点。这样的反思方式运用在复习上效果十分显著。同学们由一道题复习该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在由一个知识点串出与它相关连的知识点。这样层层递进式的复习很系统性,方便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确保复习的完善,没有知识点的遗漏。第二类:阶段反思阶段反思是让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对一部分的(一章或一类知识,如方程及方程组)知识线索的梳理。理清知识线索才能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目的性、针对性,知道自己学了什么,这些知识该如何应用。在阶段反思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一段时间学习的回顾与反思,及时的查漏补缺,发现学的不够好的地方,及时的处理掉,不拖帐。这样消除了随时间的推移,因为知识点的遗忘,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使得知识点的过手更加牢固,以便与进入新的知识段的学习。阶段反思要坚持做到,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总结,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真正做到能过手。简单的问题靠重复,重复的问题靠坚持,这就是阶段反思的目的。第一阶段:愿反思愿反思主要包括学反思、想反思,主要利用授知型和授法型课型,教会学生反思,让学生产生想反思的兴趣。这一阶段主要由老师引导把大体的主干提出来,在由同学们“拼凑枝叶”(就是说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主干自己把知识点理出来)让同学们在反思中逐渐开始自学。在讲解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时,我刻意没有教学生减法法则和如何做除法,目的是让他们在运用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时自己归纳总结出减法法则和做除法的方法。“加上一个数等于减去一个数的相反数。同理,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相反数,0除外。”这是一个学生在他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反思处记录下来的反思。学生利用老师教授的方法,自己推导出与它相关连的新的知识点。学生反映,他们根据老师的引导,自己掌握知识点,自己推导学习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成就感,对学习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激兴趣,只有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学习上的进步。第二阶段;能反思主要利用自学型和交流型课型。第二阶段适用于初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能反思,也就是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论正确与否,只要能写就行。这一阶段的反思主要是数学知识性的反思,主要反思“是什么”的问题。第三阶段;会反思主要利用拓展型课型。适用于初二及以上年级。主要是让学生能从数学知识性的反思上更进一步,能反思出学数学的基本方法,如分类讨论思想,为什么要讨论。这一阶段主要反映“为什么”的问题。这是一道学生的反思题,“在四边形ABCD中,一组对边AB=CD,另一组对边AD不等于BC。分别取AD,BC中点MN,连接MN,求AB MN的大小关系。这道题的反思点一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知识点二是三角形的倍半关系。学生通过提炼题目中的考点,了解出题人的意思,在做题中更加注重踏分点,使整个解题过程看上去简洁,准确。学生也在反思题目的过程中,再次回顾自己做过的题,加深印象。通过这“253”的反思习惯对学生近三年的培养。前不久我对初2008级1班作了一个调查,该班共52人,其中会自主学习的35人,占67%;能自主学习的50人,占96%,有困难2人,占3.8%。现在我对学生的教学就不在“讲”上花大量的时间,也不在题海中游弋,而着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这不仅仅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我们竹园分部初中数学教研组是一个以年轻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