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贺秉忠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的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 、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亲历过程,探索规律1、 探索加法交换律,渗透学习方法。出示:1+2+3+9=?这道题,你能很快算出得数吗?这位同学算得可真快!他的算法中到底藏着什么秘密武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吗?出示课件这是同学们在上活动课的场景。(师出示同学们在操场上进行跳绳、踢毽子等体育活动的课件。)师:瞧他们多开心呀,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正在跳绳的男生有28人,女生有17人。还有23个女生在踢毽子。)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1: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2: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3:跳绳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共多少人?4: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如果要求跳绳的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出示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生:2817(师将算式板书在黑板上。)师: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生:还可以用1728。(师也板书算式。)师:口算一下,28+17等于多少?生:等于45。师:17+28又等于多少?生:还是45。师:这两个算式结果怎样?生:结果相等。师: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式子连接起来?生:结果相等可以用等于号连接。师:对,用等于号,表示两边的结果相等。(板书:)(师在黑板上贴出探索规律的第一个步骤:观察思考)师: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稍作思考,随即纷纷举起了小手。)师:能不能把你的发现跟同桌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师:交流得很好,肯定有了重要的发现!能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吗?生1:我发现2817与1728这两个算式中,加数的位置相反,可是结果是相等的。生2:我也发现了,加数的位置交换了,但和没有改变。师:同们学发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可刚才你们只是通过对一个例子的观察得出这样的猜想,这个猜想正确吗?生:正确。(都非常肯定。)师:可不能过早地下结论,我们必须通过一些例子来验证才知道。(师在黑板上贴出探索规律的第二个步骤:举例验证)师:你们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来吗?生:能!(纷纷拿起笔跃跃欲试)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每写两个算式,先算一算它们的得数,相等的话就用“”连接起来。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看谁举出的例子多?行吗?众生:行!师:准备好笔和纸,开始。(积极性再一次被调动起来,很快,孩子们有的举了六个、有的举了七个例子,最快的孩子则举出了十个例子。)师(随意问一学生):你举了几个例子?生1:六个师(再问一学生):你呢?生2:八个师:还有更多的吗?生3:老师,我举了十个例子!师:同学们的速度可真快!说说看,你们都举了些什么例子?生1:40+50=50+40 ,算式两边的结果都是90。生2:我举的例子是:137+2=2+137 ,交换加数的位置后,和都是139。生3(刚才举例最多的孩子):老师,我的速度最快,0+2=2+0,0+4=4+0我算过了,两边结果相等。师:从这位同学举的例子中,我们还发现:0与一个数相加时,也存在这样的规律。生:老师,我还有不同的例子!“我也还有!”(情绪激动,争着要说)(师将学生的举例一一板书。)师:同学们举出的例子可真多呀,这样的式子能写多少个?生:无数个。(齐声)(师在学生的举例后画上省略号。)(师指着黑板上的举例。)师:观察我们刚才所举的例子,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生1:加数的位置不同。生2:也可以说是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师: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生1:两个加数都相同。生2:还有!和也相同!师:通过这么多例子的验证,证实了我们的猜想怎么样?生:正确!(声音自信而有力!)师:(故作疑惑,拖长声音)那会不会出现两个数相加时,交换加数的位置,和发生变化的情况呢?(学生也随老师的疑惑进入思索,有些不敢肯定了。)师:你们能举出这样的例子来吗?(稍作思考后纷纷摇头。)师:不能举出这样的例子来,是吗?其实不光是你们举不出来,罗老师为了想这样的例子,可是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举不出来;我又发动全校的数学老师去想,结果是,仍然举不出来。(学生惊叹)师:这样,从正和反两个方面,更加证明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学生显得有些兴奋。)师:现在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了?(贴出探索规律的第三个步骤:得出结论)生1:两个数相加时,加数的位置变了,但和不变。生2:在一个加法算式中,如果把两个加数的顺序变换,和还同原来一样。生3:两个数的和不会因为加数位置的改变而发生任何变化。师:同学们的发现的可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根据这个规律的特点,你想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叫什么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纷纷涌动了。)生1:我想给这个规律取名为:加数换位律。生2:因为这个规律中,左右两个算式的和是相等的,所以我取的名字是:加法等和律。生3:我觉得可以把这个规律的两个特点结合一下,叫加法换位等和律,意思概括得更清楚!师(向大家投去赞许的眼光):这些名字取得真贴切,而且别具一格。数学家们给这个规律取名为“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师:刚才大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了规律,其实,还可以用更特别的形式来表示,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写一写。(学生写好后,师将学生的表示方法在投影仪中展示。学生的表示方法极富个性,有用图形表示的,如:;有用字母表示的,如:XYYX;更有意思的是,还有用词语或汉字表示的,如:电视冰箱冰箱电视,我你你我)师:你们的表示形式可真丰富,也非常有创意,而数学家们也用了和你们类似的表示方法,他们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这样的话,这个规律如何表示呢?生: a+b=b+a(齐声)师:其实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就已经应用过了加法交换律。(还没来得及出示,一生就)生:我知道,在加法验算的时候!(一个学生脱口而出)(课件出示加法竖式及验算)师:(微笑着)你们看,是吗?生:对,加法交换律可以用来验算加法。(学生像见到老朋友似的微笑着,点头。)师:刚才我们在探究加法交换律时,先通过一个例子对算式进行观察思考,初步得出自己的猜想,然后又举出大量的例子来验证它,最后才得出结论,这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下面我们要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加法的另一个运算规律。2、探索加法结合律,亲历研究过程。(课件出示学生活动的情境图和问题。)师:现在要解决的是同学们提出的另一个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先求出什么?生:可以先求跳绳的人数。(课件演示:将跳绳的男生和女生画上集合圈)师:怎样列综合算式?生:28+17+23(师将这个综合算式写在黑板上。)师:也就是先算什么?生:先算跳绳的人数。师:为了强调前两个数先加,我们可以给28+17加上小括号。(师在原综合算式中,为28+17加上小括号。)师:还可以先求出什么?生:还可以先求出女生的人数。(课件演示:将跳绳的女生和踢毽子的女生画上集合圈。)师:怎样列综合算式?生:17+23+28师:这下子,男生有意见了,他们说:“列式时还得把我们放在前面。”那怎么办?生:可以把刚才的那个综合算式作个小小的改动,写成28+(17+23),就满足男同学的要求了。(师将这个综合算式也板书在黑板上。)师:口算一下,这个算式(手指第一个)结果是多少?生:68。师:这个呢?(手指第二个)生:肯定也是68。(许多声音冒出来)生:我算过了,就是68!师:两个算式的结果怎么样?生1:相等!生2:既然结果相等,也可以用“”连接!(师在两个算式之间写上:=)(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探究成果的记录表,课前已经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通过对算式(28+17)+23=28+(17+23)的观察思考,找出左右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再举出一些例子来验证,最后得出结论。看你们这些小小数学家能研究出什么新的运算规律,好吗?把你们的研究成果记录在表格上。四人为一小组,研究开始。(学生分组展开研究,在学习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个同学都争着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很激烈。)(五分钟后)师:老师看到很多小组都已经有了精彩的发现,现在谁愿意把你精彩的发现向大家汇报一下?先说说左右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生1:三个加数都相同,分别是28、17和23。生2:结果也相等,都等于68。生3:我还有补充,我发现左右两个算式中的三个加数,28都排在第一位,17都排在第二位,23都排在第三位。生4:我们小组把它归纳为:加数的位置相同。(师通过课件同步演示学生说到的两个算式的相同之处。)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相同点,那不同点呢?生1:先加的算式不一样。生2:那是因为小括号的位置不同。生3:也就是运算顺序不同。师:能说说左右两边的运算顺序分别是怎样的吗?生1:左边是先算2817,右边是先算1723。生2:左边的算式是先把第一个加数和第二个加数加起来,而右边的算式是先把第二个加数和第三个加数加起来。(课件中演示:两个算式先算的部分)师:同学们举出了什么例子来验证它呢?生1:我们小组举了四个例子:(12+30)+5=12+(30+5)、(2+56)+70=2+(56+70)、(100+300)+500=100+(300+500)生2:我们举的例子是(师板书学生举出的部分例子。)师:这样的例子能举得完吗?生:举不完,有无数个!(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师在学生的举例后画上省略号。)师:在这么多例子的验证下,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生1:相加时,改变小括号的位置,和不变。生2: 三个数相加,按顺序相加,或者先把后面的两个数相加,和相等。生3:三个数相加时,不管括号加在什么地方,和都不会改变。生4:其实我想,不管是几个数相加,也不管运算顺序怎么改变,和都应当始终不变,我要把这个想法验证一下。师:概括得非常棒!改变小括号的位置,实际上就是改变了运算顺序,和仍然相等。能把这个规律跟同桌互相说一说吗?(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刚才发现的规律。)师:如果我也想用字母a、b、c来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该如何用字母表示呢?生:(ab)ca(bc)(齐声)师:这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二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老师真高兴,你们用这种研究方法自己探索出了新的运算规律,圆满地完成了研究任务。(学生小声地欢呼,禁不住为自己响起了掌声。)师:这肯定也难不倒大家,会填吗?(课件出示加法交换律及加法结合律的填空综合练习,学生完成得很顺利。)师:其实,在四则运算中存在很多运算规律,这些运算规律我们把它叫做运算律,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就是加法运算律。(教师出示课题:加法运算律)三、巩固规律,快乐应用1、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些算式,里面就藏着我们今天学习的运算律,下面就看看哪些同学判断得最准确?(课件出示判断练习:应用了什么运算律?)出示(75+48)+25=48+(75+25)时,师:这道题,它应用了什么运算律?生1:应用了加法交换律。生2:应该是应用了加法结合律。(师微笑不语)生3:不!应该是同时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师:观察得很仔细!这样有什么好处呢?生1:75与25相加得到100,更好算些。生2:我知道了,原来应用运算律还能使计算变得更简便!(众生恍然大悟)师(肯定地点点头):是啊,它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把能凑成整十数的两个加数先相加,使计算更简便了。生:真没想到,运算律的作用这么大!师:回到我们刚上课时见过的这道题,它应用了什么运算律?出示:1+2+3+4+5+6+7+8+9=(1+9)+(2+8)+(3+7)+(4+6)+5=10+10+10+10+5=45众生: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学生忍不住都喊了出来)生:原来老师刚才说的秘密武器,就是运算律呀!师:好了,现在我们就来放松一下,做个小游戏怎么样?(热情高涨)(师出示上升到空中的一串气球,气球上写有一道加法式题:8+60+40)师:这串气球上三个数的和是多少?生:108(齐声,都算得很快。)师:你是怎么算的?生1:我用了加法结合律,先算60+40,等于100,再加8,得到108。师:哎呀,这种算法真简便。你已经能学以致用了,真不错!如果五彩缤纷的气球缓缓升空,在气球躲进云层之前,你能用最快的办法算出气球上三个数的和吗?生:能!(学生已是摩拳擦掌)师:瞧瞧谁是火眼金睛,观察最仔细,算得最快!准备好了吗?开始!(一串串写有三个数相加的式题的气球缓缓升空,继而躲进云层,如果运用运算律来计算,能使这些式题的计算更简便。伴随着紧张的游戏音乐,学生已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练习中,个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远程通信项目实施方案
- 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方案
- 雨水排放管网方案
- 数据中心项目文档管理实施计划
- 燃气工程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技术方案
- 道路雨水管网及配套设施改造更新工程方案
- 正规活动策划售后保障方案
- 校园安全教育视频培训
- 离婚协议民族法解读与婚姻登记程序合同
- 新22J01 工程做法图集
- 2024年社区警务规范考试题库
- 《运动训练学》(第二版)PPT
- 第四章 解离平衡
- 小学生仪容仪表课件
-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01 名著阅读之《朝花夕拾》(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黄金考点讲练测
- GB/T 38207-2019中国地理实体通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
- GB/T 14181-2010测定烟煤粘结指数专用无烟煤技术条件
- 丹佛斯变频器modbus通讯
- (中职)氯碱PVC生产工艺及设备8项目八 PVC生产教学课件
- GB∕T 21448-2017 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