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_第1页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_第2页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_第3页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_第4页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概念 一氧化碳中毒 俗称煤气中毒 在生产和生活中 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产生一氧化碳 通过呼吸道进入机体内引起中毒 一氧化碳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致使机体各组织尤其脑组织缺氧 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理化特性 一氧化碳 CO 是无色 无味 无臭 无刺激性 比重0 967 从感观上难以鉴别的气体 一氧化碳主要由含碳化合物燃烧不完全所产生 一般人常在无意中发生中毒 每年总有一些病例在被发现时 常因中毒太深而无法挽救 因此 应予以重视 常见中毒原因 1 工业上炼钢 炼焦 烧窑等在生产过程中炉门或窑门关闭不严 煤气管道漏气 汽车排出尾气 都可逸出大量的一氧化碳 2 矿井打眼放炮产生的炮烟及煤矿瓦斯爆炸时均有大量一氧化碳产生 3 化学工业合成氨 甲醇 丙酮等都要接触一氧化碳 4 冬季用煤炉 火炕取暖室内门窗紧闭 火炉无烟囱 或烟囱堵塞 漏气 倒风以及在通风不良的浴室内使用燃气加热器淋浴都可发生CO中毒 5 失火现场空气中CO浓度可高达10 也可发生中毒 发病机理 CO中毒主要引起全身组织缺氧 CO吸入体内后 85 与血液中红细胞的血红蛋白 Hb 结合 形成稳定的COHb CO与Hb的亲和力比氧与Hb的亲和力大240倍 吸入较低浓度CO即可产生大量COHb COHb不能携带氧 且不易解离 是氧合血红蛋白 02Hb 解离速度的l 3600 COHb的存在还能使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左移 血氧不易释放给组织而造成细胞缺氧 此外 CO还可与肌球蛋白结合 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 但氧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亲和力大于CO 组织缺氧程度与血液中COHb占Hb的百分比呈比例关系 血液中COHb 与空气中CO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 发病机理 CO中毒时 体内血管吻合枝少而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脑和心最易遭受损害 脑内小血管迅速麻痹 扩张 脑内三磷酸腺苷 ATP 在无氧情况下迅速耗尽 钠泵运转不灵 钠离子蓄积于细胞内而诱发脑细胞内水肿 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肿胀而造成脑血管循环障碍 缺氧时 脑内酸性代谢产物蓄积 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而产生脑细胞间质水肿 脑血循环障碍可造成血栓形成 缺血性坏死以及广泛的脱髓鞘病变 发病机理 一氧化碳中毒对机体造成三方面的影响 1 抑制氧的运输 2 降低氧在组织中的释放 3 妨碍组织对氧的利用 病理 急性CO中毒在24h内死亡者 血呈樱桃红色 各脏器有充血 水肿和点状出血 昏迷数日后死亡者 脑明显充血 水肿 苍白球常有软化灶 大脑皮质可有坏死灶 海马区因血管供应少 受累明显 小脑有细胞变性 有少数病人大脑半球白质可发生散在性 局灶性脱髓鞘病变 心肌可见缺血性损害或内膜下多发性梗塞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按中毒程度可分为三度 1 轻度中毒时病人仅有头痛 头晕 心悸 眼花 恶心 呕吐等症状 血液COHb浓度为10 30 2 中度中毒时除上述症状加重外 尚有面色潮红 口唇呈樱桃红色 出汗多 心率快 躁动不安 渐渐进入昏迷状态 血液COHb浓度为30 40 3 重度中毒时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 反射消失 大小便失禁 四肢厥冷 面色呈樱桃红色 周身大汗 体温增高 呼吸频数 脉快而弱 血压下降 四肢软瘫或有阵发性强直抽搐 瞳孔缩小或散大 尚可出现呼吸抑制 有严重的中枢神经后遗症 血液COHb浓度为50 以上 临床表现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急性CO中毒患者在意识障碍恢复后 经过2 60天的 假愈期 再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者称迟发性脑病 常出现下列临床表现 神经意识障碍 锥体外系神经障碍 锥体系神经损害及大脑皮层局灶性功能障碍 实验室检查 1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HbCO测定 2 脑电图 可见中 高度异常波 3 头部CT 可见脑部有病理性密度减低区 诊断依据 1 有一氧化碳吸入史 如冬季关闭门窗煤炉生火取暖 同室人一齐发病等 2 临床表现 轻度中毒仅头晕 头痛 恶心 呕吐 胸闷等 中度中毒尚有皮肤 粘膜呈樱红色 重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 可出现昏迷或惊厥 血压下降 呼吸困难等 3 测定血中碳氧血红蛋白高于10 以上 治疗原则 1 立即迁移中毒者于新鲜空气处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3 供氧 纠正缺氧 吸氧 高压氧 使用呼吸兴奋剂或机械通气 4 改善脑组织代谢 防治脑水肿 5 防治并发症和后发症尤其是预防迟发性脑病 急救与护理 加强现场救护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一氧化碳浓度 接触时间 机体对缺氧的敏感性及机体的基础健康状况 因此 及时脱离中毒环境对预后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进入现场时应加强通风换气 断绝煤气来源 必要时佩戴防毒面具 使患者尽快脱离现场 给患者呼吸新鲜空气 松解衣扣 裤带 注意保暖 将患者平卧 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尽快送医院 呼吸心搏停止者 立即给予现场心肺复苏 转运途中坚持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急救与护理 纠正缺氧一氧化碳中毒主要引起组织缺氧 一氧化碳被吸入人体后 85 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40倍 且其解离速度只有氧合血红蛋白的1 3600 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还能阻碍氧的释放和传递 引起组织缺氧 因此 迅速给氧是纠正缺氧最有效的方法 轻度中毒者给鼻导管或面罩低流量吸氧 中重度中毒者给给予高流量吸氧 氧流量为8 10L min 时间不超过24h 以免发生氧中毒 有条件的可给予高压氧治疗 吸入新鲜空气时 CO由COHb释放出半量约需4h 吸入纯氧时可缩短至30 40min 吸入3个大气压的纯氧可缩短至20min 急救与护理 高压氧治疗安全 快速 有效 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首选方案 高压氧治疗能使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很快消失 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促使一氧化碳排出 从而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进行高压氧治疗前 详细了解有无禁忌症 使用单人纯氧舱治疗 患者必须生命体征稳定 呼吸道通畅 分泌物不多 使用多人高压舱治疗 应有医护人员陪护 并备好急救工具及药品 急救与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氧化碳中毒发病急 病情轻重不一 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意识 瞳孔变化 血压 脉搏 呼吸 尿量 持续血氧饱和度监测 观察缺氧情况 对频繁抽搐 脑性高热或昏迷时间过长 超过10h 可给予以头部降温为主的冬眠疗法 必要时静脉推注地西泮 使其镇静 以免耗氧过多加重病情 3 5天后 患者有较大的情绪波动 反常则应考虑是否有中毒性精神病或痴呆的发生 要及时报告医生 使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急救与护理 做好基础护理 预防并发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昏迷期间 身体不能活动 肢体受自身压迫时间过长 造成受压肢体组织缺氧 水肿 坏死 护士应定时协助患者翻身 按摩受压部位 应用气垫床 患者因意识障碍出现尿失禁或不能自行排尿 需行留置导尿 对留置尿管的患者每天冲洗膀胱1 2次 每周更换尿管1次 同时注意会阴部清洁 导尿及冲洗膀胱应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泌尿系感染 并注意尿量观察 定时监测血生化 肾功能 保证电解质平衡 急救与护理 心理护理由于一氧化碳中毒发病突然 患者及家属往往难以接受 表现为焦虑抑郁 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病情 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病情 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急救与护理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告诫患者及家属 家庭使用煤气及煤炉时要注意安全 做好通风设备 居室内火炉要安装烟囱 烟囱结构要严密且通风良好 不要在放煤炉的房间里休息 少用煤炉取暖 要提高预防意识 学会简单的急救知识及技术 以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高压氧 高压氧治疗机理 1 高压氧能加速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 促进一氧化碳的清除 使血红蛋白恢复携氧的功能 高压氧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增加血氧含量 增加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 显著加速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 使毛细血管内的氧容易向细胞内弥散 使氧的弥散距离增加 组织流量及耗氧量减少 使组织得到足够的溶解氧 大大减少机体对血红蛋白携氧的依赖性 从而迅速纠正低氧血症 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加速组织的修复 高压氧 2 高压氧能使颅内血管收缩 使其通透性降低 则有利于降低颅内压 减轻脑水肿 高压氧在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时具有独特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不仅是由于它能迅速缓解症状 而且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所致的各种并发症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还能够预防发生严重的迟发性脑病 因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时多数神经病学表现发生在中毒晚期 也叫后发症 也叫继发综合征 如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 经在常压下吸氧 药物治疗后 这些后发症常发生在中毒后2 60天 甚至有些转为后遗症 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后 则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后遗症 高压氧 3 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优点是一快 二高 三少 即 一快是清醒快 患者常是抬着进舱 走着出舱 二高是治愈率高 总有效率高 三少是并发症少 中毒性脑病少 死亡少 总之 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好 使用操作简单方便 不留后遗症 但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必须在脑细胞发生坏死之前方为有效 最好在4小时内 治疗 二 防治脑水肿 严重中毒后 脑水肿可在24 48h发展到高峰 脱水疗法很重要 目前最常用的是20 甘露醇 静脉快速滴注 待2 3d后颅压增高现象好转 可减量 也可注射速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