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山中学2014届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1页
诗山中学2014届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2页
诗山中学2014届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3页
诗山中学2014届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4页
诗山中学2014届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山中学2014届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试卷必修一语文第一二单元诗山中学 洪培欣一、积累与运用(25分)1. 请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10分) (1)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看 , ;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 , 。2下列加点词语中,注音错误最多的的一项是 ( )(3分) A寥廓(lio) 彳亍(ch) 颓圮(p) 峥嵘(zhng) 变徵之声(zhng) B斑斓(ln) 瓦菲(fi) 笙箫(xio) 沉淀(din) 共(gng)其乏困 C漫溯(shu) 慰藉(j) 装载(zi) 遒劲(jng) 卒起不意(z) D碣石(ji) 扁舟(bin) 典押(y) 巷道(xing) 越国鄙()远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1929年4月,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B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名,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首词的内容。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C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都选自这部著作。D古代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和变宫、变徵七音。4.填入后边横线上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梅尧臣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D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5. 阅读北岛迷途,对诗歌意象意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3分)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小路上/一棵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A“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森林”象征遮挡前进道路的障碍。B“蒲公英”象征一时迷途的同伴,“我”与同伴一起找到追寻的目标。C“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的理想。D“你”“眼睛”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6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一副适合送给戏剧社的对联,以示祝贺。()(3分)A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田丰神 B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C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D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二、三国演义阅读(10分)7.下面文字,描写的三国演义中”哪三个人物。(3分)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8.下面是三国演义“三英战吕布”中的片段,根据提示回答问题:(3分)看看赶上公孙瓒,布举画戟望后心便刺。旁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 A 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 A 。(1)A处人物是 (1分)(2)为何称吕布为“三姓家奴”,请简述。(2分)答: 9.下面说法有误的四项是( )(4分)。A.识关羽于弓马手之列的是曹操。B.张飞使用的兵器是青龙偃月刀。C.曹操采用许攸之计火烧袁绍新野的粮草,导致袁绍大败。D.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和曹操叛乱给了各路英豪起事的理由。E.决定曹操统一北方的重要战役是官渡之战,导致蜀国大败的是彝陵之战。F.“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是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说的。三、阅读与理解(3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18分)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烛之武退秦师)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殽之战)10.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行李之往来 C共其乏困 D文王之所辟风雨也1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越国以鄙远 劳师以袭远 B 朝济而夕设版焉 勤而无所C君之所知也 师之所为 D与郑人盟 蹇叔之子与师1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勤而无所,必有悖心C秦伯说,与郑人盟 D文王之所辟风雨也1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烛之武是从越国鄙远的不现实,邻厚己薄的得不偿失,结交郑这个东道主好处多,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等角度说退秦师。B、蹇叔从对秦、郑、晋三方的分析。秦:“劳师袭远”,“师劳力竭”,“勤而无所,必有悖心”;郑:“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远主备之”;晋“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从而得出反对秦师伐郑的结论C、烛之武说话站在秦国的利益上,说明郑亡对秦国的重大影响,使秦伯不敢参与“围郑”。D、蹇叔的说话站在秦国的角度上,说明劳师袭远必败,成功说服秦穆公放弃伐郑。1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2分)译文: (2)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2分)译文: (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2分)译文: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12分)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函:盒子。 B.北蛮夷之鄙人 鄙人:粗鲁、地位低下的人。C.自引而起,绝袖 绝:断绝,挣断。D.剑坚,故不可立 坚:坚固、锋利。16.选出与“秦王还柱而走”中的“还”用法不同的一项( )(3分)A.秦武阳色变振恐 B.轲既取图奉之 C.图穷而匕首见 D.卒起不意17.下面各句中的“兵”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左右欲兵之 B.秣马厉兵 C.不得持尺兵 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18.简述文中第一段中的“顾”“笑”“前”三个动词的表达效果。(3分)答: 四、语言表达(15分)19下面是一首小诗。读后请仿照相应的句子,把(1)、(2)、(3)三条横线上空缺的句子补齐。要求想象合理、顺畅、连贯。(5分) 只要青春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1)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2) (3) 我就不会悲哀 冬雪终会悄悄融化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20.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材料一:潘妈妈最近很烦恼,这不最近孩子遇到不会做的作业第一时间就是“百度一下”,不到半秒钟就会出来几十页相关问题的解答。写作文更是素材多多,索性直接从网上“拿来”。材料二:叶妈妈说,儿子昨天竟然搜索到了有理数的题自己在做;老师要他们预习,他在百度文库里找到了。(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答: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7分)答: 七、作文 (70分)21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请认真阅读上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要求写记叙类的作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可以记叙自己经历,也可以编述故事)。诗山中学2014届高一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5分)1. 请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10分)(1)为变徵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 复为慷慨羽声 士皆瞋目 发尽上指冠。(2)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2下列加点词语中,注音错误最多的的一项是 ( )(3分)C(C分别为s、ji、zi、jn、c;A徵zh;B全对;D扁pin、巷hng)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3分)解析:C左传属于编年体。4.填入后边横线上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解析:B 题目中所填语句为尾句,是对梅尧臣诗句的总结。诗句所谈的事物有两个,陈述方式为“梅逊雪”“雪输梅”,可见,诗句表现的是梅雪各自的短处,而A、C、D总结时语意却有所扩大或转移,因此选B。5. 阅读北岛迷途,对诗歌意象意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3分)解析:D 迷途按“追寻被阻归宿”的思路展开。“湖泊”“你”“眼睛”是同一概念,象征追寻的归宿,亦即心目中的美好事物、美好理想;“眼睛”具有比喻和象征双重特质,就湖水而言,是比喻,就全诗意象而言,则是一种象征。6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一副适合送给戏剧社的对联,以示祝贺。()(3分)解析:D ( A“现面目”“留旧影”,表现了摄影的特点。B写学术研究,适合用于图书馆。C是说书信。D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形象的写出了演员的特点。)二、三国演义阅读(10分)7.下面文字,描写的三国演义中”哪三个人物。(3分)刘备;张飞;关羽 8.下面是三国演义“三英战吕布”中的片段,根据提示回答问题:(3分)(1)A处人物是 (1分)张飞(2)为何称吕布为“三姓家奴”,请简述。(2分)吕布本姓吕,却拜丁原为义父,再拜董卓为父,故称“三姓家奴”。(回答出拜丁原、董卓为父即可)9.下面说法有误的四项是( )(4分)。B张飞使用的兵器是丈八点钢矛;C是火烧乌巢;D是董卓叛乱。F.曹操说的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三、阅读与理解(3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18分)10.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D、(A此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B此指使者,今指行旅的人出行所带的东西;C外出缺少资用叫乏,家居缺少食物叫困。)1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C、(A介词,把;连词、而;B都当连词,前“而”表顺承,后“而”表转折(递进);D介词,跟、同;动词,参与、参加)1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B(A “共”通“供”;C“说”通“悦”;D“辟”通“避”)1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没有成功)1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答案:略参考译文: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 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 蹇叔参加出征的队伍,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12分)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答案:D。 D项中的“坚”应该是“剑插得紧”的意思。16.选出与“秦王还柱而走”中的“还”用法不同的一项( )(3分)答案:B。题干中“秦王还柱而走”的“还”是通假字,通“环”,环绕。A项“振”通“震”。C项“见”通“现”。D项“淬”通“粹”。B项“奉”意思是“奉献,捧送”。17.下面各句中的“兵”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答案:A 。A项中“兵”的含义是“杀”。其余三项中“兵”的含义都是“兵器”。18.简述文中第一段中的“顾”“笑”“前”三个动词的表达效果。(3分)参考答案:与秦武阳的“色变振恐”对照,表明他的沉着机智、镇定自若,确具有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质。(两个得分点:与秦武阳形成对比;突出沉着机智即可。一点1分,两点3分)四、语言表达(15分)19下面是一首小诗。读后请仿照相应的句子,把(1)、(2)、(3)三条横线上空缺的句子补齐。要求想象合理、顺畅、连贯。(5分)答案示例:(1)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2)还有绿洲在不远的前方等待 (3)只要明天还在解析:句式一致,内容基本能够上下衔接即可。适当注意所填内容中“意象”的选取应符合整个语境,适当注意押韵。主要从句式内容角度评分。20.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1) (3分)学生作业爱用百度/学生作业求助百度(2)(7分)观点一:遏制“网络拿来主义”观点二: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观点三:网络学习,各有利弊【示例一】:网络学习,各有利弊。信息时代,上网查资料是应该学会的一种本领,可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书本上获取知识毕竟有限,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拓展视野,博采众长,有所创新,成为一种有效的助学工具。然而,长期依赖网络搜索答案,甚至盲目抄袭网上内容,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必然下降,还可能养成偷懒投机的坏习惯,对品质的养成也不利。所以,只有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才能促进学习的进步。【示例2】靠百度做作业是有害的。读书靠的是真才实学,“投机”是行不通的。做作业是巩固、检验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上网查答案这种做法,达不到做作业的目的。由于自己没有动过脑筋,没有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长此以往,必将养成惰性,最终害了自己。七、作文 (70分)21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请认真阅读上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要求写记叙类的作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可以记叙自己经历,也可以编述故事)。 写作提示 这道题立意不难,任何一种或几种声音,只要与“真正牵动内心深处的”声音相关就行,从正、反、实、虚各个角度立意均可。 素材集粹 (一)校园的声音。 1.老师上课时神采飞扬的讲解及抑扬顿挫的语调,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