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第一课时.docx_第1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第一课时.docx_第2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第一课时.docx_第3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第一课时.docx_第4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第一课时.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巴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邢台市第三中学 高艳霞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巴西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3.举例说出巴西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4.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巴西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学情分析巴西作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出现的国家,有了前面几个国家和地区做铺垫,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研究国家的一般方法。在授课时,可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巴西,随着对巴西逐步深入地探究,检验学生对方法的掌握情况。对于比较抽象的知识,可通过观看图片、角色扮演、听音乐,欣赏视频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与分析地图,有助于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世界地图上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和首都。2.根据地形、气候图以及其他资料说明巴西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3.举例说出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说出巴西在开发雨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保护措施。4.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巴西的种族构成和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在阅读地图和分析地图的过程中,认识巴西地理位置、首都、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分析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2.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和多元的文化。2.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巴西”,利用身边的书报、网络等查找与巴西有关的信息,并共享资源。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2016年的夏季奥运会在哪个城市举办吗?” 生:“里约热内卢。”师:“里约热内卢是哪个国家的城市啊?”生:“巴西。”过渡:今天我们就走进巴西,聊一聊巴西,跟随着主人公小明的日记开启巴西之旅。设计意图:选取热点新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一篇:7月11日 晴 查地图找位置自主学习,根据地图说出巴西地理位置的特点。纬度位置:大部分国土在_和_(纬线)之间,主要位于_带,位于 _纬度地区。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_(东、西)半球和_(南、北)半球。 海陆位置:位于南美洲_部,东临_。学生写在听写本上,两分钟后找学生代表上台边指边说出答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第二篇:7月12日 晴 选择宜居城市展示课件“巴西的地形”,要求:1.读图找出巴西的主要地形区。2.说出巴西的地形、地势特点。3.找出巴西的主要河流。三分钟后找学生上台在图上指出巴西的两大地形区:北部是亚马孙平原,中南部是巴西高原。分享搜集的资料并讲解: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约占巴西面积的1/3。巴西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约占巴西面积的2/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巴西的地形特点: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特点:南高北低。继续找出巴西的主要河流。(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展示两幅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让学生判断分别是哪两种气候类型?分别分布在哪个地形区?学生回答: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教师引导;亚马孙平原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巴西高原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巴西的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七嘴八舌:你想好了到底哪个城市更宜居吗?讨论时间3分钟,各小组派代表发言讨论成果。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第三篇:7月13日 多云 畅游植物园展示热带雨林的景观,学生讲解:在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占据了世界雨林面积的一半,森林面积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 根据刚才的介绍找学生说出热带雨林还有哪些作用?过渡:正因为雨林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由于开发不当和保护不利,巴西的亚马孙雨林正在遭到严重的破坏,热带雨林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森林覆盖率已从原来的80%减少到58%,以致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展示热带雨林的开发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在那里的人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开发热带雨林,使得雨林的面积不断缩小。过渡:不同立场的人们对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持有不同的观点。有请4位表演者,其他同学想一想应该怎么做才好? 熊二:“不好咧不好咧,光头强来咧。” 熊大:“可恶!又是光头强。”光头强:“反正这里的森林大得很,我多砍些也没有什么关系。砍树砍树,挣钱无数!”熊二:“熊大,光头强又在砍俺们的树了,俺们得抓紧制止他。”熊大:“对,保护丛林,熊熊有责。代表森林,赶走破坏者。” 光头强:“小熊熊,我跟你们没完!惹我光头强,揍你没商量! 李老板:“光头强!你在跟谁说话呢?”光头强:“没,没谁。”李老板:“光头强!我的木头呢?马上给我砍树,再不交货,我就解除合同!”过渡:感谢刚才4位同学的精彩表演,我们在嬉笑当中,想一想如何解决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矛盾?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要合理、科学地开发热带雨林,注重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设计意图:以展示图片、学生讲解、角色表演的方式,变抽象知识为具体知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亚马孙热带雨林作用及其被破坏的程度,了解热带雨林对世界环境的意义,形成保护资源与环境、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第四篇:7月14日 晴转多云 卞卡家做客展示“巴西人种构成比例图”,让学生认识到:巴西白种人所占的比重最大,超过一半,其次是黑白混血种人,约占40%。由此得出巴西最显著地人口特征:混血种人数量多。教师进一步解释巴西为什么会有大量的混血种人。从15世纪末开始,葡萄牙的殖民者进入巴西。随着巴西种植园的发展,大批非洲的黑人奴隶被贩卖到这里。那时,葡萄牙人与黑种人、以及原住民印第安人通婚的现象比较普遍,他们的后代成为混血种人。巴西的这种人种特征,对巴西的文化有重要的影响。各地移民来到巴西,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巴西文化。设计意图:学习巴西多元文化的成因,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观和民族观,培养学生尊重与欣赏多元文化的意识。接下来,我们跟着小明继续了解巴西。第五篇:7月15日 晴 观看足球比赛请三位同学分别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巴西的足球、桑巴舞、狂欢节,教师辅助播放背景音乐和相关视频。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上网、阅读书籍等方法去获得更多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小结:在盛大的狂欢节中,我们结束了巴西之旅,本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我们来进行简单的总结与回顾。第六篇:7月16日 阴转晴 心得体会当堂练习:读“巴西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重要纬线:1 2 ,说明巴西主要处于 带。巴西东临A 洋。(2)地形区B C (3)地形区B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4)首都D 位于哪一个地形区 (5)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 ,被称为“地球之肺”。过度砍伐这里的树木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 学生写在听写本上,写完教师公布答案,检测学生掌握情况。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以小明的旅行日记为线索,将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巴西多元的文化这几部分内容连接起来,注重前后衔接,过渡自然。这样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接受,又使本节课知识前后连贯,具有整体性。前两篇日记引出巴西的自然环境,通过从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第三篇日记有关热带雨林,对于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这部分内容,采用学生讲解、观看图片、角色扮演的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四、第五篇日记涉及巴西大量的混血种人和多元的文化,学生讲解为主,通过听音乐,欣赏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