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导学案.doc_第1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导学案.doc_第2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导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1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 1、能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黄土高原黄土的形成原因及黄土地表特征。【教学难点】黄土高原黄土的形成原因。【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展示学习目标。1、播放有关黄土高坡视频,你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形区吗?2、展示学习目标。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一)自学互动一:文明的摇篮1、小组合作,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阅读教材P24,图6.25及第一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要求:每个小组派两名学生,一位同学说,另一位同学在屏幕上指出来。)位置、范围:东起_,西至_,北连_(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_;跨_、_、_、_、_、_、_等省区。(二)自学互动二:黄土文明和黄土风情阅读教材P2325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黄土文明(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_,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2)黄土高原土质 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 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3)北京中山公园 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 ,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2、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 ,原因是黄土具有 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 ,容易开挖。(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 ,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三)自学互动三:风吹来的黄土 阅读教材P26、27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要求: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看看哪个小组的表述更为准确、全面?)1、黄土的成因黄土的来源:多种假说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_”,黄土来自_、蒙古高原和我国_地区。2、黄土高原地表特征:3、黄土地貌景观:小组合作:(1)这些景观分别是什么?(2)他们的形成原因是什么?(3)这些景观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从相同之处、不同之处、联系加以说明)三、测评训练1、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的地形区是(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横断山 D华北平原2、黄土高原上的省级行政单位不包括( )A宁夏回族自治区 B陕西省 C山西省 D山东省3、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A 水成说 B火山灰堆积 C风成说 D冰川作用4.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A_ (高原) B_ (山脉)C_ (山脉) D_ (河流)(2)写出数字代表的城市。_(3) 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_带;从干湿区看,属于_区;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_ 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_阶梯。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哪些内容你更容易懂?2、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还有哪些?【拓展阅读】黄土的形成学说(1)“风成说”核心思想中国到黄土是石英等粉砂物质经风力吹扬搬运而堆积在异地的粉尘,再经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黄土化”过程而形成的。(2)“水成说”核心思想黄土高原是本身固有的“坯沙岩”系统独特的物质来源,在青藏高原隆起,冰期间冰期内陆气候与季风气候的形成转换环境中,在更新世以来的几个多水期洪积、冲积而成。(3)“风水两相说”的核心思想中国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