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期末复习一课一题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 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社会秩序的稳定 田庄经济的发ABCD【答案】A 2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答案】A 3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答案】C4、唐诗有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后人一直认为秘色瓷开始产于五代,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钏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开始制作秘色瓷。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文学记载侧面反映考古挖掘史书记载民间传说ABCD【答案】A 5、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是在(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答案】C6、某一学校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列出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职业结构,如表自耕农地主佃农工人商人占总人口比例1123352110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关中地区 D明代江南地区【答案】D7、某生分析下表3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表3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年代商办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商企业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1872-1894年5346971916196103280001895-1913年463908018628469136103153A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 B一战前官办资本在近代工业中的比重逐渐降低C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民族资本发展迅速 D甲午战争后外商企业严重压迫民族资本发展【答案】D8、读图7,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 B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C民族工业发展得到政府支持 D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答案】B9、在老王收藏的旧纸币中,恰好有同一年由国民政府先后发行的三种纸币(如右图)。从纸币面额的变化,可判断当时的经济情形是 ( ) A国家强盛,纸币的价值升高 B通货膨胀,贷币购买力变低C经济发达,贷币需求量大增D物质缺乏,制币的成本增加【答案】B 【解析】本题从图片的纸币面值一百圆到面值十万圆再到一百万圆,可以判定当时国民党政府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经济崩溃、社会动荡、人们苦不堪言。10、图5反映的是中国19111919年的面粉业生产状况,对造成这种状况的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 A.清政府放宽限制 B.美日等竞争压力减小C.国外市场扩大 D.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答案】C 11、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1957年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年份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油料产量糖料产量195719505164.0419.61189.3195820000196.9477.01563.1195917000170.9410.41214.7196014350106.3194.1985.519611475080.0181.4506.5A.1957年到196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在持续下降B.“文革”的“左”倾错误波及到农业生产领域C.1958年到l960年农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政策后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答案】C12、图7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工业建设的成就,该时期是( )A19461949年 B19491952年C19531957年 D19781999年【答案】C【解析】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等都是一五计划时期的成就,一五计划即从19531957年。13、2009年9月,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我们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相继实现的三次历史性转变,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下列对三次历史性转变表述不正确的是( )A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C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实行改革开放,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答案】A 14、2009年9月19日,“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下列事物的出现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多联全国各省市的粮票、油票、布票 浙江某人民公社缝纫厂“籼型杂交水稻” 凤阳县农民分田到户的契约A B C D【答案】A 【解析】是从一五计划开始,最早出现于1958年,是在1973年,是在1978年。15、右表是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其中“八五”处应该填写 “一五” (1953一1957):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A走向改革开放 B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C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D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答案】B16、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w( ) A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 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答案】C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不同年代的择偶标准差异 单位:%选择项目择偶年代19481966l967l97619771986l9871996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515.6本人成分、政治面貌30.523.515.513.9学历10.611.712.625.3样本资料来自1996年在上海、哈尔滨对65岁以下的已婚士性及其配偶为调查对象(共3200名)的入户访问徐安琪: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材料二 “解放前结婚要办嫁妆、坐花轿、请吹鼓手,这在新中国都被当成是封建迷信的资本主义的旧观念、旧风俗,要破除,要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思想、新风俗。早在50年代,大摆结婚宴席被批评为浪费、不经济。1964年后人们继续提倡简单节约的婚礼,用新的结婚仪式取代旧的习俗,新娘不再用轿子迎娶,也不再穿红色的嫁衣,亲戚、朋友,同事参加的茶聚取代了婚宴,在茶会上生产队的干部讲话,新郎、新娘讲述相互结识的经过。新郎新娘不是在天地桌前,而是在毛主席像前向父母、亲戚朋友鞠躬行礼。”罗梅君(德):北京的生育婚姻和丧葬(1)概括材料一中择偶标准变化的趋势(6分)(2)材料二中婚姻习俗在解放前后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6分)依据材料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认识上述择偶标准和婚姻习俗变迁所产生的积极作用。(8分)【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以来,随着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婚姻习俗发生了重大变迁。第1问要求根据材料一中所列出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本人成分、政治面貌”“学历”三项择偶标准变化情况作出正确的阅读和提炼。第2问根据材料2回答婚姻习俗发生变化的表现及原因?对于同学材料把握能力要求较高,可围绕材料一一作答,切忌脱离材料。第3问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1977年后对家庭出身、社会关系的关注度比1976年前呈总体下降趋势,但略有波动;本人成分、政治面貌关注度持续下降;学历关注度持续上升。(6分)2)解放前结婚办嫁妆、坐花轿、。消;茶聚取代了婚宴;新郎新娘不是在天地桌前,而是在毛主席像前鞠躬行礼。(6分)新中国对旧观念、旧风俗的批判;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思想、新风俗的传播;社会对消费、不经济习俗的批评;对毛主席的崇拜。(8分)(3)择偶标准的变迁有利于减少政治生活对婚姻的严重影响,促进平等观念和重视教育风气的形成;(4分,答出2点即得满分)婚姻习俗的变迁有利于冲击传统观念,形成删繁就简的婚俗和勤俭节约的风尚。(4分,答出2点即得满分)。18、有人说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以下最能反映“中世纪的衰落”的根本表现是(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B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C美洲的发现冲击了西欧教会的威信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答案】B19、右图是14世纪欧洲画家根据马可波罗游记而创作的中国杭州市景图。对此画的评论较为合理的是( )A是反映14世纪杭州市景的一手史料B是反映当时欧洲人中国观的一手史料C是反映当时欧洲城市景观的一手史料D就史料意义而言,无任何可利用价值【答案】B20、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细微地描写了贾府的洋货使用。第40、59回,凤姐用以包裹银箸、黛玉用以包裹匙箸的洋巾,宝玉的俄罗斯国出品的雀金裘氅衣。第105回,抄家时没收的洋灰皮、洋呢、哔叽、姑绒、天鹅绒等呢料。对上述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外国商品普遍进入市民家庭 B官宦人家使用外国奢侈商品 C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 D西方殖民侵略改变了中国民众的生活方式【答案】C【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红楼梦创作于清朝;此时,新航路早已开辟,伴随着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已经开始连成一个整体;随着中国国门在鸦片战争后被强行打开,洋货开始大量涌入到中国市场。21、“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这里的“他们”是指( )A.英国与荷兰 B.英国与西班牙C.葡萄牙与西班牙 D.英国与法国【答案】A【解析】1652-1674年的三次战争指英荷三次战争,目的是争夺海上霸权及殖民地。22、19世纪被一些人称为“发现年代”,下列不成为依据的是( ) A达尔文提出的自然界进化规则 B法拉第提出的电磁感应理论 C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亚当斯密创立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答案】D【解析】亚当斯密创立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标志是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故选D。23、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你能从图中得出的最直接的信息是( ) A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B农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提高 C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开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英国人口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随着英国工业化程度的加强,行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加快了城市化进程。24、世界博览会是一次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它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爱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在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上,参观者最感兴趣的事不同的机器发明。人们目瞪口呆地看着各种机器工作,有开槽机,钻孔机,拉线机,造币机,抽水机等等,这些不同的机器又通过特别建造的锅炉房产生的蒸汽一起驱动,让人领悟到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维多利亚女王在当晚的日记中回忆到:“ 阳光照射在宏伟的大厦上面,每个国家的旗帜都在阳光下飘扬。 这次和平节日的创造者,把地球上所有国家的工业联合了起来 。”材料二:1900年至1930年是中国在世博会上得奖的黄金期。其中,在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上,张裕白兰地、苏绣、上海“葛德和”陶器、上海美华利插屏钟、北京鼻烟壶、浙江湖笔、浙江乐清黄杨木雕、青田石雕等就获得金银奖项多个。在1926年的费城世博会上,杭州都锦生织品、常州梳篦和重庆天厨味精等也都获得金奖。材料三:18512005年各国举办世界博览会(综合性)次数统计表美国法国日本比利时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13653221奥地利西班牙意大利韩国葡萄牙德国111111材料四:历届世博会上,从早期的打字机、火车、无线电、缝纫机、汽车到电视机和电脑,诸如埃菲尔铁塔、亚历山大三世桥等等,无不一次次地引起世界性的轰动,无不成为先进科学技术的展台,无不成为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建筑景观等的时代标志,无不成为推动世界尤其是主办国社会经济的强心剂。世博会打破自然障碍和人为藩篱,克服民族种族和宗教信仰的界限,成为全人类的和平友好盛会。(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51年首次世界博览会能够举办的条件。(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这一时期世博会上获奖产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你如何看待这些产品的获奖?(10分)(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世博会的主要特点。(10分)【解析】第一问,把握时间信息,与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相关史实联系起来;第二问,分析获奖产品的类型,结合当时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第三问,结合时代背景,比较数据,了解当是各国所占比例,以及展示产品类型的变化。【答案】(1)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经济联系加强;倡导和平、推广工业文明的理念。(2)产品特点:主要为传统手工业品和一些近代轻工业品。原因:中国传统手工业发达,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成果;近代民族工业,主要是轻工业有所发展。看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优秀文明成果(或传统文明成果和近代民族工业的进步);但也显示出与近代工业化国家的巨大差距。(3)特点:受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巨大推动;主要由欧美的发达国家承办;对世界和承办过的经济发展推动巨大;形成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建筑景观等的时代标志;推动了全人类的和平友好。25、关注民生,实现社会的和谐,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问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统治阶层中普遍流行的看法是,谁拥有财富就证明谁有能力;谁处于贫困状态,只说明他懒惰无能。当时有人就曾这样说:“就是应该让社会下层尝尝贫穷的滋味,否则他们永远不会变得勤快起来。贫穷被看成是个人的事,国家和社会与此无关。 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l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材料三: 我国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比较(未考虑价格因素影响) (单位:元人)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高收入户最高收入户1985年45655172496311632008年453361951034517888269822008年比1985年增长(倍)8.910.213.317.622.2(1) 根据材料一,分析资本家认为社会的贫富问题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4分)(2) 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各国从哪些方面进行社会改革。(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改革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6分) (3)归纳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10分) (4) 综合以上三段材料,谈谈你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2分)【解析】(1)第一问可以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直接归纳概括即可,切忌照抄原文。(2)第一问可以从国家立法、工人生活条件作答。第二问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秩序、阶级关系方面加以总结。(3)第一问现象既要看到整体消费水平又要看到高收入和低收入群体的差距。(4)此题可以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方面作答。【答案】(1)个人的能力问题,勤劳还是懒惰的态度。(4分)(2)通过立法保障工人的权益,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4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6分)(3)现象: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贫富差距逐渐拉大。(4分)原因: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提高;(2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有一个完善的过程;(2分)分配方式多元化,分配制度不健全。(2分)(4)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视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26、人们对待贫困问题的态度,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发展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01年的“济贫法”,是英国社会福利史上长期占有重要地位的文件。它实际上是都铎王朝在不同时期针对贫民制定颁布的各种有关法律的汇编。其主要内容是: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各种济贫活动费用的专项开支法令推广在伦敦首先实施的感化院制度。 改编自卢海生试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济贫法的调整材料二: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期英国工人生活费和工资指数 (1850年=100)17591768年17791788年17891798年17991808年18091818年名义工资818694114114生活费728597137159实际工资112101988372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1)概括材料一中17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01年“济贫法”出台的主要社会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状 况的变化及其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这反映了 经济学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解决美国的贫困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10分)(4)综合上述,谈谈你对贫困问题的认识。(2分)【解析】(1)第一问可以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直接归纳概括即可,切忌照抄原文;第二问应抓住时间:17世纪英国的经济发展中的大事件圈地运动来思考分析。(2)第一问应抓住“变化”来作答;第二问可以从阶级矛盾尖锐、国内市场受到制约、调整统治政策、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等方面加以总结。(3)第一问可以从不干预到干预来思考回答;第二问可从罗斯福新政内容中关于改善民生方面的措施来作答。(4)作答时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贫困问题和社会生产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阐述清楚就可。【答案】(1)内容:立足地方教区;费用主要来自救贫税;推广感化院制度。(6分)背景:圈地运动造成农村贫困问题突出,城市流浪人口增加,影响社会稳定。(2分) (2)变化:工人生活日益贫困。(2分)影响: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兴起;社会购买力下降,制约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迫使资产阶级政府调整统治政策;推动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给6分)(3)政府态度:从不干预到干预(或从自由放任到政府入)。(2分)变迁;从自由放任主义到凯思斯主义(或国家干预主义)。(2分)措施:直接救济;(2分)以工代赈(或兴办公共工程);(2分)制定有关法律,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2分,如只答出,联邦紧急救济法、社会保险法、公平劳动标准法警法律的,给1分)(4)认识:贫困问题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贫困问题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引发社会不稳定;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2分)2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美国在“新政”第一阶段,劳工的真正困难远未得到解决。1935年全国就业工人虽比1933年多了400万,但失业者仍达900万之多。从1933年起,工人依靠罢工手段,以进一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1934年,全美各地罢工持续不断,并以要求承认工会为主要目的。罢工打破了行业的界限,深入到过去很少发生罢工的诸如汽车工业、纺织工业等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部门。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二 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战争开设了工厂,创造了工作机会,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罗斯福清楚地懂得,“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或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何顺果美国史通论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4分)罗斯福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结束美国“大萧条的噩梦”的?(6分)(3)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里根和克林顿是如何对“这种运营”进行“改进和补充”并取得理想效果的?(10分)【解析】(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直接归纳概括即可,切忌照抄原文。第二问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根据所学史识可以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建设,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等方面做答即可。(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国家政策、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国际贸易等方面作答。(3)第一问可以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性质直接概括为调整生产关系。第二问根据里根和克林顿所处时代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策实施和效果两个方面回答即可。【答案】(1)反映的问题: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阶段并没有真正解决劳工问题(2分),失业问题依旧严重(1分),各地罢工持续并不断扩大。(1分)解决措施:继续兴办公共工程,开展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以保护劳工权利;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6分)(2) 战争爆发后,美国经济被纳入政府的全面管制之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2分)在战争需求的刺激下,美国开设了大量工厂,为工人创造了工作机会;(2分)政府从限制农业转向鼓励增产,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农产品价格上涨;(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全世界大部分的生产能力和财富都集中到了美国。(3)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分)里根:(政策)运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效果)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得到了缓和,使美国经济走出“滞胀”;(4分)克林顿:(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效果)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使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4分)28、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正确的是( ) 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 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 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 A B C D29、2008年某国新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说:“它是人类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主要任务在于解决工业化市场任务,建立工业化社会的基础。”符合该评价的历史事实是(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中国的改革开放 D.罗斯福新政【答案】A【解析】注意题中的限定条件:人类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A项提出于1921年,B项提出于1918年,属于排斥市场的政策,可直接排除;C项开始于1978年底,D项始于1933年。由于“第一次”的限制,故正确答案为A项。30、“他们是竭泽而渔”(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毛泽东曾经这样谈论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 )A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 C人民生活 D环境保护【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这里的“渔”应该理解为收获,全句“他们是竭泽而渔”的意思就是为了获得工业的发展,苏联以长期牺牲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水平、环境破环为代价。所以正确选项应该是A。31、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下列选项能表明其“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的是( )A.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扩大地方权力B.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摆脱个人崇拜泥淖C.推行“新经济体制”,企业获得独立自主地位D.推行“加速发展战略”,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答案】A【解析】“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表明赫鲁晓夫推进改革,医治政治、经济弊病,“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指改革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B项错误在于赫鲁晓夫在大权独揽后也陷入个人崇拜泥淖;C项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举措;D项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江泽民文选第3卷材料三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与图16相比,图17在欧洲一体化进程方面有哪些重大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欧盟成立的原因。(12分)(2)结合戈尔巴乔夫改革论证材料二中的“最深刻的教训”。(8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对世界的影响。(6分)【解析】(1)解析:欧洲一体化的变化首先要注意机构组织;国家的变化;方向的变化;还要特别注意图17注释隐含的变化。原因的分析从内外因分析,如内因从欧共体入手,外因经济方面从全球化,政治方面从两极格局入手。(2)从材料的“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入手,结合所学知识分点论证即可。(3)影响要多角度分析,如政治的两极格局和社会主义运动、经济的多极化全球化等方面入手分析。【答案】(1)变化:欧共体发展到欧盟;成员国增加,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欧盟东扩。(6分)原因: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深入;欧共体强调用一个声音说话,不断推行政治一体化;两极格局终结,欧共体成员国感到有必要加快一体化进程。(6分)(2)戈尔巴乔夫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逐渐背离社会主义改革道路,造成党内和社会上思想混乱;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党内外各种反对势力成为难以控制的政治力量;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国家政局不稳,经济滑坡,思想领域极度混乱,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8分。答出其中2点即给满分8分)(3)世界两极格局瓦解(或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或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出现“一超多强”局面);便利了欧盟东扩;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人们从中吸取教训,促使社会主义更加健康地发展。(6分。答出其中2点即给满分6分)33、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店代销商品合同范本
- 酒店员工聘用合同范本
- 2025年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专项训练试卷(含答案)
- 科学苏教版2.太阳系大家族教案设计
- 监控网络平台合同范本
- 牛肉产品购销合同范本
- 运送农资用车合同范本
- 健康生活习惯从小培养实施方案
- 药品代理销售合同协议
- 租厂房租地合同协议书
- 雷雨第四幕完整版
- NCE-2100系列安装式数字网络电能质量监测仪表使用说明书
- TCSAE 178-2021 电动汽车高压连接器技术条件
- 成批伤员的急救流程课件
- SB/T 10437-2007美容美发行业经营管理技术规范
- LS 8010-2014植物油库设计规范
- GB/T 8028-2010汽油机油换油指标
- GB/T 6070-2007真空技术法兰尺寸
-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收费指导价
-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课件
- 复盘反思 抓铁有痕(简)课件 -高三主题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