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度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终 语 文 试 卷 一基础知识,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 )A翩然 偏执 一叶扁舟 鞭辟入里B状态 壮丽 一幢房屋 招摇撞骗C衬托 称职 游目骋怀 趁热打铁D宁谧 庇荫 蓬筚生辉 刚愎自用2.选出下列各组词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 天网恢恢 走投无路 百无聊赖 从建如流B. 凄迷纷乱 栩栩如声 春寒料峭 戛然而止C. 天渊之别 责无旁贷 颓壁残垣 众目睽睽.D. 引人入胜 摇曳多资 潜移默化 醍醐灌顶3. 下列句中的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恰当的一项是( )小屋的出现,_了山的寂寞。每个晚上,山下亮起_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_的灯光。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_,一片宁谧。A打破 闪烁 疏落 安静B点破 闪烁 稀疏 安静C点破 灿烂 疏落 柔静D打破 灿烂 稀疏 柔静4下列语句描写的角度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B山如眉黛,小屋恰如眉梢的痣一点。C山上有了小屋,好像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D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5.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 ( ) A. 目前,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地来到我国。B. 接到科研任务后,他忘乎所以,与同志们夜以继日,刻苦攻关。C. 他们的关系不错,经常狼狈为歼,为大家做好事。D. 他表达能力很强,每次发言都闪烁其词,侃侃而谈。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B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C要学有专长,同时努力拓宽知识面,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D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7填到下面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个句子是( )文学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的汉字等是意音文字。_。现在,绝大部分著名的意音文字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只有汉字,作为意音文字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独立。A它们在各自的地区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的记录。B他们辉煌了很长一段时间,大都已经销声匿迹。C使用这些文字的地区都是人类早期文化的发源地。D意音文字后来被具有音节特点的拼音文字取代了。8下面句子说话得体的一项 ( ) A我在这个问题上请教了许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叶先生请教。B在坐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C孩子别哭,再哭,我就会把你扎出血来。D老黄,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长明百岁。9.选出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的一句 ( ) A他站定了不动,两手插在口袋里,对着铜纽扣直笑。B他的肚里有墨水,脑瓜也灵活。C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漂过一片风帆。D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10.下面文字画线处应填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 ( ) 这就好比一个人远远而来, ,这时候,我们算把他全部看清了。 (1)最初我们只看到他穿的是长衣或短褂 (2)最后,这才看清了他的眉毛乃至声音笑貌 (3)然后又看清了他是方脸还是圆脸(4)然后又看清了他是胖是瘦 A(1)(3)(4)(2) B(3)(4)(2)(1) C(1)(4)(3)(2) D(1)(2)(4)(3)二现代文阅读理解(共37分)(一)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廿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爱他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爱异城。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了。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平又像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样、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十岁没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爱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爱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怀疑,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怀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受过一天福,临死还吃得是粗粮.诶!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A.廿: B:庚: 2.下列关于“纪年法”的阐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庚子年(天干地支纪年法) B光绪二十六年(王位即位年次纪年法)。 C. 赵惠文王十六年(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D. 淳熙丙申(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 3.“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为什么不便说出来呢?请依据上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4.试从修饰使用或语言风格角度分析“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答: 5.对上文的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表述了我对母亲的伤害,流露出深深的内疚之情。 B.母亲身传言教,以她的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所以我才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 C.我不敢拆读家信的情感类似于“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D“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的原因是害怕别人笑话她。(二)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 ,夜晚它是朦胧的。每个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星点之、月影之的空中楼阁! 1五个方框中依次填入的字是_、_、_、_、_。 2.文中用的两个比喻,都是_,有一个共同的本体“_”,喻体分别是“_”和“_”;文中还运用了两个对比,第一个对比是将_和_进行 对比;第二个是将_和_进行对比。 3选出对加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项( ) A由实入虚,将现实的自然景观,融进迷离朦胧的诗一般的意境。 B“空中楼阁”是表明“我”的精神无所寄托。 C是写实,当时山上雾大,小屋已被雾笼罩。 D小屋仍是小屋,“我”却觉得它仿佛是空中楼阁。4.仿照下面一段话的语言形式,在下面的横线处写一段话,使句意前后贯通。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仿写:中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么重要啊!好比,_,_。 (三)在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即使在热到摄氏三十八度的盛夏,他也着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那么厚的衣物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很少的时候,他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牛伯伯打游击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一站,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甜甜地睡去了。 我观察老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热带的街头,连最燠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的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 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困。 “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想到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套子,温暖四处流动着。 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无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一下,但没有退避。 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了。 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把全部的家当带在身上,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多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时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我想到伟大的禅师庞蕴说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当下即是,美丽地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1、从结构上看,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你是怎样划分的?请写出起讫段的序号,并简要概括出三部分的大意。起讫段:(1) (2) (3) 2、文中写“我”以在老人那里买奖券“感到安心”,“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为什么感到安心?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文章中写“我”第一次向流浪老人买奖券时,有一个十分鲜明的对比。请说说这个对比的内容。 4、文章以“好雪片片”为题,又以“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收束全文,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5、阅读全文后,你觉得文中这位流浪老人心灵美在何处?你对美有什么新的感悟?3 文言文阅读理解。(共2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每空1分,共5分) 相与: 甚: 羞之: 驽: 顾: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9分)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臣等不肖,请辞去。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3本文段选自史记中的 ,作者是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共有 篇。(每空1分,共4分)(二) 静 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诚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有玮,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不见:喜爱 B.搔首踟蹰:来回走动,心神不定的样子 C自牧归荑:野外放牧牛羊的地方 D洵美且异:诚然、确实 2.写出上面这首诗中的通假字。 答: 3.这首诗的每一章就像一幅幅富有情趣的生动的画面,主人公的形象跃然纸上。如果要给这三组镜头各取一个简单的名字,它们依次可以是_。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很好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B男主人公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只是对外在美得欣赏;而接受夷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 C“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是为男主人公的一种内心独白,它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画人物的恋爱心理首尾呼应,别具真率淳朴之美。 D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独白的方式,通过男主人公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意之深的宣扬,体现了华夏民族母系社会以女性为尊的世俗风情。四应用文写作(共10分)。 你得知小李将去上海出差,想叫他帮买两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于非主编的古代文学作品选,当你去他办公室时却发现人不在,请就此事给小李写张便条。五作文。(共50分) 以“校园的 ”(横线上填入自拟的内容)为题,体裁不限,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20132014学年度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终考试答题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部分。(每题3分,共30分)序号12345678910得分二现代文阅读理解(共37分)(一)1 A.廿: B:庚: (2分)。 2. 。(1分) 3. 。(2分)4. 。(2分)5. 。(1分)(二)1. 、 、 、 、 。(5分)2. 文中用的两个比喻,都是_,有一个共同的本体“_”,喻体分别是“_”和“_”;文中还运用了两个对比,第一个对比是将_和_进行 对比;第二个是将_和_进行对比。(4分)3. 。(1分)4. 仿写:中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么重要啊!好比,_ _ _,_ _。 (2分)(三)1. (1) 。(1分) (2) 。(1分) (3) 。(1分)2. , 。(2分)3. 。(2分)4. 。(2分)5. 。(2分) 3 文言文阅读理解 (共23分)(一)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每空,共5分) 相与: 甚: 羞之: 驽: 顾: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9分)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臣等不肖,请辞去。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3本文段选自史记中的 ,作者是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共有 篇。(填空,共4分)(二) 1. 。(1分) 2. 。(1.5分) 3. , , 。(1.5分) 4 。(1分) 四应用文写作 (10分)五作文 (50分)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终试卷答案序号12345678910得分BCCAABABCC二现代文阅读理解(共40分) (一)1 A.廿:nian B:庚:geng (2分)。 2. B 。(1分) 3. ( 本题参照练习册) 。(2分) 4. ( 本题参照练习册) 。(2分) 5. D 。(1分) (二)1. 亮 、 淡 、 中 、 下 、 侧 。(5分) 2. 文中用的两个比喻,都是_暗喻_,有一个共同的本体“_小屋_”,喻体分别是“_艺术品_”和“_空中楼阁_”;文中还运用了两个对比,第一个对比是将_白天的小屋_和_夜晚的小屋_进行 对比;第二个是将_山下的灯_和_山上的灯_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模板人物高清
- 综合材料手工培训大纲
- 高考成语教学课件
- 保险新人培训会
- 沃尔玛防损培训
- 广东会计制度自考试题及答案
- 广东国贸自考试题及答案
- 兰州法院考试题及答案
- 课二考试题及答案
-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英语试题(解析版)
-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共24张课件
- 近代中国交通交通运输业变迁课件
- 中国农村老年人家庭及健康问卷调查
- 进出口合同范文箱单发票中英文格式
- 汽车维修高级工技师理论考核试题库与答案
-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共21张PPT)
- DB33_T 2273-2020商业秘密保护管理与服务规范(高清正版)
- 画法几何授课计划-供参考
-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ppt课件
-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堂PPT)
- 非油气探矿权变更延续申请登记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