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科目化学教学对象初三学生课时2提供者 单位蒲县第一中学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3)、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与装置,了解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4)、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1)、学会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并从实验事实归纳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特点。(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2)、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本节课选自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完成本节课内容需要2课时。 二氧化碳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安排在空气、氧气之后,水之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今后学习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制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选取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二氧化碳作为学习素材,让学生学会怎样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三、学情分析 1、 学生通过前面氧气的学习,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现象和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因此联系生活来学习二氧化碳显得很重要。如何记忆和应用,重新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发挥教师“导”的主体功能。2、 初三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化学充满浓厚的兴趣,往往想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性质,甚至要求进行一些创新。在课前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解答相关问题,通过自学学案,使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和方向,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观察讨论法、课堂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从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简要介绍二氧化碳的循环和物理性质,然后重点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突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通过学生讨论得出这一性质;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难点: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的探究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性质探究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庭的故事我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玉帝的天庭既在云霄,富丽堂皇。但是现实生活中那只是传说,为了达到古人所说烟云缭绕,我们的导演利用了一种我们生活常见的物质,来达到目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物质是什么吗?学生思考回答: 二氧化碳(日常生活中有听说过)引入课题,使学生了解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然二氧化碳能够形成舞台烟雾,那么到底二氧化碳具有怎样的性质致使它具有这样的用途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奇妙的二氧化碳。板书:奇妙的二氧化碳展示 :一集气瓶集满的二氧化碳提问 :二氧化碳是什么颜色的,什么状态,具有什么气味的物质?板书 :一、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观察、归纳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色、态、味。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通过观察二氧化碳让学生独立归纳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实验探究一:在一根细木棍的两端各系上一个大小和质量均相同的一次性纸杯,将木棍中部系在铁架台上,并使其处于平衡状态。向其中一个纸袋中倾倒CO2提问: 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板书 :密度比空气大观察回答实验现象 :装有CO2的纸袋下沉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说明了CO2的密度比空气大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二】用一个质软的塑料瓶收集满一瓶CO2;注入约一定体积的水,立即盖紧瓶盖,振荡,观察实验现象。【提问】该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强调】说明了CO2能溶于水(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加压可以增大溶解量,制汽水。【板书】溶解性:能溶于水【观察回答实验现象】塑料瓶变瘪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说明了CO2能溶于水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过渡】大家想一下水有几种状态呢? 【提问】那么CO2它会不会和水一样具有三种状态呢?【说明】CO2和水一样具有三种状态: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气态的会变成无色液体甚至变成固体。通常把固体的叫做干冰。干冰易升华,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板书】 具有三态,固态时称为干冰【提问】你能简要叙述一下人工降雨的原理吗?【思考 回答】水有三种状态:液态,气态,固态 二氧化碳也有三态 【思考 讨论 回答】人工降雨的原理: 干冰在气化时要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人造云雾,甚至降水。通过和水的对比得出二氧化碳的三态,让学生学会对比学习的方法【过渡】死狗洞的故事: 一个人带着一条狗走进山洞,走着走着,狗突然倒在地上,原来【提问】导致狗死亡而人没死的原因是什么呢?【分析】二氧化碳本省无毒,并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当空气中含量过高会对人体有危害,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达到1%时,人就会感到气闷、头昏、心悸,达到4%5%时,人就会感到气闷、头痛、眩晕;达到6%时,人就会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至死亡。其次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山同中上层空气含有二氧化碳的量较少,而下层含二氧化碳的量较高,所以狗死人无事。 【板书】二 化学性质 不能供给呼吸,含量过高对人体有害【提问】怎样减少二氧化碳的危害呢,例如在教室?【思考 讨论 回答】 本身无毒 不能供给呼吸 密度比空气大 【思考 回答】保持室内经常通风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化学性质,使学生容易接受,并与现实有所联系,让学生明白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实验探究三】如图2-20将收集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沿烧杯内壁慢慢往烧杯中倾倒,观察蜡烛产生的现象 【提问】该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板书】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提问】总结以上信息,同学们想一下,我们该如何检验菜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对人体有害呢?【观察 回答】 蜡烛熄灭,并且下面的先熄灭,然后是上面的熄灭 【思考 讨论 回答】 密度比空气大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思考 讨论 回答】灯火实验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四】已知石蕊遇到酸会变成红色( 简单介绍一下石蕊) 将二氧化碳通入有滴石蕊的蒸馏水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提问】该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总结】二氧化碳不仅能溶于水还跟水发生反应生成酸,这种酸我们叫碳酸。【板书】能与水反应: 水(H2O)+二氧化碳(CO2)碳酸(H2CO3)观察回答实验现象】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说明了二氧化碳不仅能容于水还跟水发生反应生成酸抓住溶液变红,引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设问】如果给含石蕊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呢?【实验五】加热含石蕊的二氧化碳水溶液【思考】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结论】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所以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碳酸酸性很弱,在水中也不能大量存在,不具备常见酸的通性。【板书】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加热碳酸(H2CO3)水(H2O)+二氧化碳(CO2)【提问】烧杯中的变化属于什么变化呢,为什么?【分析】化学变化,因为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与石灰水的主要成分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碳酸钙是一种不溶于的白色固体。所以碳酸钙的生成,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利用该反应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板书】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CO2)+氢氧化钙(Ca(OH)2)碳酸钙(CaCO3)+水(H2O)【提问】观察上述生成碳酸和碳酸加热分解的两个反应,它们有什么显著的区别?【分析】化学上把类似于生成碳酸的反应,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称之为化合反应;把类似于碳酸分解的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称之为分解反应。【板书】三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分析】化合反应可以归纳为“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为“一变多” 【讨论】根据你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请举一些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实例。 【观察回答实验现象】现象:有气泡冒出,红色又变成紫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思考 回答】结论:加热后又有二氧化碳放出 【思考 回答】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观察 思考 回答】生成碳酸的反应,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只有一种;而碳酸分解的反应,反应物有一种,生成物有两种 【思考 讨论 回答】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化学思维,能过根据相关知识进行合理推断,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引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讨论】根据“性质决定用途”这一原则,二氧化碳的用途有哪些呢?【板书】四 用途工业原料制冷剂 人工降雨舞台云雾灭火气体肥料通过小结,参透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参透学以致用的思想【分析】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涉及到大气,水矿物,动植物生长和人类的各种活动。二氧化碳气体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并保持一定的含量,这对人类的生活,生存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温室效应就是一个例子。请同学阅读课本P40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思考以下问题:温室效应的不良影响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看图2-15】 【阅读 思考 回答】温室效应的不良影响: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 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 减少媒,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开发清洁能源,如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太阳能,氢能等 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已有知识,并获取新的信息,使学生主动参与来获取知识【设问】既然二氧化碳对我们的生活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工业是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的呢?【分析】工业上把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放在石灰窖里,经过高温煅烧,制取生石灰(氧化钙),同时得到副产品二氧化碳,这也是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板书】五 制取 工业制法: 高温碳酸钙(CaCO3)氧化钙【过渡】在实验里是如何制备二氧化碳的呢?【分析】在实验室里,二氧化碳常用稀盐酸跟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反应来制取。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室里是如何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六】反应原理:碳酸钙(CaCO3)+盐酸(HCl)氯化钙(CaCl2)+水(H2O)+二氧化碳(CO2)药品:药品选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提问】根据我们所选用的药品,应选择怎样的发生装置呢?【分析】发生装置的选择:固体与液体发生反应生成气体不需要加热。选择与过氧化氢制氧气相似的仪器。(反应仪器中,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不过,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要神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漏斗口逸出。)【说明】气体的收集方法【提问】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思考用何种方法收集气体?【演示实验】装置如图2-20【边观察实验边思考】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如何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板书】实验室制法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检验: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马上熄灭则说明已经收集满。(CaO)+水(H2O)【思考】【思考 回顾 回答】与分解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装置一样 【思考 回答】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且密度比空气大,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观察 思考 回答】检验: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马上熄灭则说明已经收集满。 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避免了学生探究活动的盲目性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课堂练习】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区分4瓶集气瓶中的气体,其中分别为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思考 讨论 回答】首先分别取样。然后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到4瓶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如果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燃烧更加剧烈,说明是氧气;如果马上熄灭,则是氮气或二氧化碳,在该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若不变浑浊,则为氮气。引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奇妙的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她的用途和制备。其次我们还学习了两个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聆听 思考 总结】通过及时总结使学生明确重点和难点 【作业】练习与实践 七、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研究课本习题,挖掘其潜力,改造习题,增强课本习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区治安应急知识培训课件
- 可爱情侣合同范本
- 光纤铺设合同范本简报
- 保洁合同范本清扫垃圾
- 废纸销售维修合同范本
- 迈瑞保修合同范本
- 绿化栽植承揽合同范本
- 社区应急知识培训课件
- 车辆销售代购合同范本
- 个人车位销售合同范本
- 高中英语高考读后续写肢体动作描写(手、肩、胳膊、心脏、背、腿、膝、脚等细化描)
- GB/T 32911-2016软件测试成本度量规范
-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东莞检测院招考【共5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检测试卷
-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独股一箭2010年20w实盘
- 数控加工中心培训课件
-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智慧燃气安全监管平台建设方案
- 学校及附属设施建设施工方案 (1)
- 公共关系策划(共47页).ppt
- 卒中相关性肺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