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周末小卷及答案.docx_第1页
高一语文周末小卷及答案.docx_第2页
高一语文周末小卷及答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周末练习小卷一、成语练习(以下各句中的加点成语使用都不正确,请查阅词典,将自己不懂的成语的解释抄写下,理解其用法。)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4、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5、分裂主义者的滥调文章实属不刊之论。6、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7、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8、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9、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10、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11、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12、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13、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14、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15、厂长的发言确定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16、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17、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18、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时间。19、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20、大家齐聚一堂,欢迎这位从海外归来的莘莘学子。二、文言文练习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危害。三、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菩萨蛮月夕对玉簪独酌(元)刘敏中遥看疑是梅花雪,近前不似梨花月。秋入一簪凉,满庭风露香。举杯香露洗,月在杯心里。醉眼月徘徊,玉鸾花上飞。注玉鸾:鸾鸟也,白色,故日玉鸾。8词人坐对玉簪花,对月独酌,感发了诗思,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首词的思想感情。(4分)答:9这首词是怎样描写玉簪花的形象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答:小卷答案一、成语1、“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2、“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3、“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4、“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指“形容家贫,一无所有”。5、“不刊之论”也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而是指“不能改动的言论”“形容绝对正确”。6、“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块,形容人多,场面热烈”。7、“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扬”。8、“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9、“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10、“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11、“汗牛充栋”,形容图书很多。12、“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13、“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14、“让梨推枣”,用指兄弟关系友爱,不用于母子关系。15、“抛砖引玉”,用于第一人称谦让之辞,不适用以第三人称叙述。16、“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17、“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18、“义无反顾”,意思是“道义上不容许徘徊退缩;只能勇往直前”。而句中“为出版画册而放弃休息时间”与“道义”无关。19、“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鲜艳娇美。而“菊花”并不代表各种花卉。20、“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而“这位”并不等于“众多”学子。二穿井得人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四)、以讹传讹8.词人写对玉簪独酌、玉簪花的优姿美质和一丝秋凉之意,(2分)既表现了词人“月下独酌”的怡然自乐,又表现了词人清高而幽洁的审美情操(或“孤芳自赏”的情怀)。(2分)9.(1)词人从视觉、触觉、嗅觉角度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