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汇编.doc_第1页
教师论文汇编.doc_第2页
教师论文汇编.doc_第3页
教师论文汇编.doc_第4页
教师论文汇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传统文化之魅力 李珊珊摘要: 当前教育过于强调专业知识性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导致大部分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传统文化其自身的特性,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对生活意义的体认,从而左右着人们的审美取向.在学生中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务之急。各校采取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为主的各项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弘扬传统文化,促使学生“精神成人”,是中国教育的重要课题。关键词:传播 弘扬 传统文化 兴趣 目标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和独特性令世人瞩目。自20世纪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化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学术界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研究中国文化,成果卓著,异彩纷呈。面对人文教育薄弱的现象,如何在教育中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不仅仅停留在表层面,而在学生生活中产生现实的影响,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一个重要的课题。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教育的总目标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声律启蒙、千字文等等,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应让学生从小开始学习,诵读经典,在小学教育中更有着其特殊的作用。一、传扬的必要性 当代的中国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充满活力、个性张扬,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将来中国建设者的风采。但同时他们身上也存在一些令人感到忧虑的问题,比如学生非常重视语数外的学习,但人文知识相对缺乏;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烈但社会责任感淡薄;有求知的欲望但似乎找不到合适的途径,迷恋网络者不在少数;等等。而且,这并不是某些学生的个案,而是当今中国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识字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华,是华夏子孙的荣耀与骄傲,为了民族文化继续传承,必须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仔细分析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声律启蒙、千字文等等, 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有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是生字集中出现; 第二是字与字连在一起, 组成有意义的词、短语或句子, 也就是把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呈现; 第三是以韵文形式编辑, 文句整齐、押韵、节奏分明, 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种把生字集中起来传授, 同时把识字与阅读融合在一起的方法, 明显有助于识字效率的提高和书面语学习的全面开展。当然,识字并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有了更多的识字量之后,可以给他们挑选更有价值的书籍进行阅读,同时也可以增加他们的阅读速度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 “经典诵读”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功效, 这是与儿童的生理发展特征分不开的。生理学研究表明, 13岁之前是记忆力发展的时期, 错过了这一时期, 学习同样的内容要多花6至7倍的功夫。所以有人称之为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要在13岁之前 (小学阶段)用最好的方法(诵读)读最好的书(经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这样一项活动,不仅仅扩展孩子的视野,同时也培养他们对文字的语感,经典诵读不仅仅强化孩子们的记忆,也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初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二千五百年前,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同他的弟子谈文化教育,“论人生处世,侃道德礼乐,评政治哲学。”于是,中国文化教育史上产生并流传了一部以记言行为主的蕴含丰富人文内涵的语录体著作。这位教育家就是孔子,这部著作就是论语。同论语一般,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声律启蒙千字文,这些著作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凝聚着历代贤人思想、文化的精髓,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在小学期间诵读这些经典,不仅仅是为了记忆,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醒祖国的花朵们在学习当今社会的先进文化的同时不要忘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都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怎么抓,我觉得重要的是要营造出这样的环境,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让孩子们从生活中找到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弟子规,圣人训,首孝第,次谨言,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段话是弟子规的总叙,再看看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总目标“1. 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2.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3.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这当中所要求的不正是研读经典、学习经典中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吗?四、转变教育观念,增强传统文化意识教师是文化的承载者,更应当是文化的自觉传播者。在新课程所倡导的文化环境下,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丰富和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与学生、文本间平等对话的方式向受教者传授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重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五、吟咏诵读,参悟体认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人文教育能使学生在读中进入意境,从中得到激发,感情产生共鸣,这是其他学科的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特别是富于声情韵律的古典诗文,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更加深刻地体验到其中的文情之美、意境之妙。那么,如何去吟咏诵读呢,作为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对诵读多加指导,让学生读得得法。起初,要语音准确,句读准确,字正腔圆。然后,训练学生掌握音调、语气、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尤其是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感知文章的“气、味、声、色”。再后,随着理解的加深,要求学生在抑扬顿挫、表情传神方面下功夫。最后,学生在反复诵读达到因气求声、心口合一、与我为化的诵读境界。久之,学生便耳熟能详,目闭可诵,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的艺术感受,不知不觉间就和作者心意相通了。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吟诵,像品尝美酒那样去品味语言,把自己的全部感情融入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感情的陶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当前的教学中,满堂灌和题海战术所取代了学生的参悟体认。学生在课堂中只能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自己缺少参与和思考。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一理念,我们可以以“问题”串联课堂教学,课前先让学生吟咏诵读,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接下来老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价值问题”,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先自行解决,老师进行引导和点拨,最后老师给出自己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并对学生发言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总结。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带着问题下课。如果课堂上学生好像什么都知道,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有何意义?这样的课堂学生能收获多少东西呢?只有让学生参悟体认,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六、立足文本,拓展延伸文本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是开展对话的主要依据。人文教育中积淀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素。从汉语文化角度来说,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从上古到当今,时间跨度在三千年以上,出自古人手笔诗词文赋曲小说不在少数。这些是古代文学遗产、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其中也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到礼仪、道德、风俗、审美、建筑、音乐、军事、经济等等,有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精神和意志品质。学生的文化根底牢固了,语文素质也就不会在浅层次上漂浮,而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但是,教材文本资源是很有限的,在立足文本的同时,我们要利用广阔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进行拓展延伸。七、“彩虹”总在“风雨”后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每一个中国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冲击,曾一度被国人忽略和轻视,特别是年轻一代,不了解中国文化甚至误解中国文化的大有人在。一些学者惊呼,我们现在面临“釜底抽薪”的危险,当年轻一代对生养、培育自己的这块土地一无所知,对其蕴涵的深厚的文化,厮守其上的人民,在认识、情感、以至心理上产生疏离感、陌生感时,就在实际上失落了不只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家园。这不仅可能导致民族精神的危机,更是人自身存在的危机。 我们知道,一个民族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传承。这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它不仅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全社会所有关注教育、关注中国未来的人的共同努力。总体而言,我国教育现在正处在试图改变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迫切需要从根本上奠基的起步阶段。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没有时间感慨万千,必须实实在在的努力,去做好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传播和弘扬工作。每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者必须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不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本质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把握中华人文精神与价值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人文关怀的情结、承担社会责任的勇气,在精神上真正成人。让当代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懂得为人为学之道、树立正确的价值理想,这不仅是我们在教育中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目的,也是人文教育的最终目标。 国学在数学中的渗透 李志坤 现在的小学校园里,到处可见国学的“身影”。从弟子规到三字经,从论语到诗经每个孩子都能或多或少地来上几句。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数学也是其中重要的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算术教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就有了系统的论述,对后世中国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充分挖掘中国古代数学丰富的知识宝藏和教育内容,继承和发扬中华古算的思想和传统,无疑对于指导今天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怎样才能将这些国学的内容有效地渗透到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去呢?一、国学在概念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习和掌握法则、公式等教学内容的基础,是指导、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前提。只有当我们对某一类对象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给概念下了定义,揭示了概念的全部本质属性,掌握了概念的内涵,并完成了概念的分类,掌握了概念的外延之后,才算是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概念。1.关于圆的概念教学圆是第十一册教材中的内容,教材中并没有归纳出关于圆的概念,只是让学生通过举例、画图、描述等多种活动知道这样的图形就是圆。一节课上下来,感觉很散、很乱,在学生的脑海中本节课的知识都是独立的,并没有把这些知识整合在一起。如果在这时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的概念的描述:“圆,一中同长也。”一中是指圆心,同长是指半径,简短的四个字就形象地描述了圆的概念。学生通过对这四个字的理解,既掌握了圆的概念,又把本节课零散的小概念进行了整合。2.关于方程的概念教学方程的概念在教材中有明确的描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但在中国古代,它最初的含义是线性方程组:方即方形,程即考核、表达,“方程”意为“方形的表达式”。中国古代在表示线性方程组时,未知数的记法并不出现,只写出其各项系数,在用算筹表示时,以纵向为行,各行自右至左排列,组成了一个长方形的数字阵,因此称为“方程”。12世纪以后,我国数学家用“天元术”来解题,即先要“立天元为某某”,相当于现在的“设某某为x”。14世纪初,我国元朝数学家朱世熹创立了“四元术”,四元指天、地、人、物,相当于四个未知数。教师只有熟识了这些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把这些中国数学历史上的辉煌介绍给孩子,可以使他们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二、国学在计算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以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为例。在数学教材中,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用列举法找出,而教材为了降低难度,对于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要求也只是局限在100以内,只是让孩子能找到就可以了。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放弃了对短除法的教学。其实在我国数学史上,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两种基本方法:短除法和分解质因数法。这两种方法可以非常迅速、准确地求出两个或多个较大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上所述,现在小学高年级的一些主要教学内容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就有了系统的论述,发挥着自身独特的教育功能优势;但是若以现在的眼光看历史,用其内容、体系、思想和方法指导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又会暴露出自身的一些局限性。对此,教师应该有明确的认识。我国数学源远流长,自成体系,有其特色,具有世界意义。教师在课堂内、外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用各级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向学生介绍有关内容,以具体事实说明中国历来是数学大国。这样做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数典有祖,见贤思齐,对学生发愤图强,树立学习信心大有好处。同时,教师应正确评价和合理吸取历史上的数学成果,结合现代数学教学特点和要求,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马蕾【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最具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她能涵盖伦理道德、 艺术审美等元素,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而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造成用方块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最具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她能涵盖伦理道德、 艺术审美等元素,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而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并且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动画片,很少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造成用方块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语文不仅是学习语言的手段,更是学习文化的工具,从一定程度上说,文化传承的功能是目的,语言学习是手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习并传播中华文化经典,是语文课程当仁不让的使命。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那么,怎么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汉字激趣汉字是中华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领略汉字之美,可以说是国学基础。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启蒙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学生走近中国汉字,让他们体会汉字的神奇与美丽。一个汉字就是一部微型的文化史。汉字,有形可识,有音可读,有义可寻。在识字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演绎汉字演变过程,从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到小篆、隶书,再到现今的宋体。如“门”字的甲骨文很像两扇门的样子,指的是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这样不仅从形体的变化,而且到文字意义的认识,都给学生一个具体生动的意象,寓教于乐。汉字教学还要抓会意字、形声字,从造字的意义着手,解释字义,这样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安排书法教学进入语文课堂。特别是针对现在电脑、手机流行,让学生写好字,书写端正、工整,教师面临着重大的责任。日常教学中可每周安排一两个课时进行写字教学,要求学生写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等规范。在教学生写字时积极倡导“写好字,走好路,做好人”的教学理念,不论是上书法欣赏课还是临摹课、练习课我都要重复一句歌词“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让它这一丰厚文化底蕴和情感感染学生,使他们对书法艺术产生浓浓的兴趣与向往之情后,再让学生由一笔一画做起。学生从中收获的不只是正确的书写姿势,也不只是端端正正、潇潇洒洒的一幅幅书法作品,更重要的是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临摹书法作品时注意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例如:字的结构方面,很多字由于结构的要求,产生了需要变化的偏旁部首,有的字需要注意各部分的“大小”和“避让”,形成巧妙的顾盼与呼应之美,这正如做人需要有宽大的胸怀和尊重他人的品格一样。使学生认识到学写字、写好字是弘扬祖国文化传统,从而对祖国的文化更加热爱。二、经典诗词吟诵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具权威的著作,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到奠基和引领的作用。在小学中开展诵读活动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体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天人合一”“和为贵”中所倡导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让学生知道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和谐社会”都能在传统国学经典中找到渊源。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在诵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在逐渐提高。古代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代诗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品味。在我们小学阶段的课本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让学生懂得惜时;从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中,让学生懂得仁孝,明白做人的道理;从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学生懂得了怎样爱国;从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学生明白了为了崇高的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态度;从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更让学生树立了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奉献的远大抱负。可见,一首好诗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在声情并茂的经典诵读中,让学生轻松记住一生受用的礼义廉耻,懂得谦卑,懂得真诚,懂得仁孝。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自由诵读,开朗诵会,演讲、表演读等,让学生咀嚼体悟,自然就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在无形中得以传承。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积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三、故事熏陶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这是孩子的共性。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粒明珠,正确地使用它,往往能起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作用。很多国学,如三字经、弟子规、成语等它们本身背后就是一个故事。故事给学生以知识、以梦想、以信任、以思索,给学生讲故事,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国学故事,如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三顾茅庐闻鸡起舞等,三字经中的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铁杵成针等等。在课堂中开展以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听、说、读、写、记、演等形式的综合性语文训练活动,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养。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由教师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感到国学故事的无限精彩,对成语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从而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最后,由学生合作表演故事,他们积极性很高,表演欲望强烈。表演的过程正是理解的过程,这样不但展示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而且锻炼了其合作能力。四. 传统节日熏陶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他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但如今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却在中国大行其道。如果能在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并吟诵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中秋节时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并收集有关月的古诗文,专门开一节专题课进行赏月品诗,进行一次诗文熏陶;在清明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时引导学生诵读杜牧的清明等诗篇;在端午节时,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从而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五、营造文化氛围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当涉及到传统文化课文教学时,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或影像资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与此同时,也可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古筝曲创设传统文化的校园育人氛围。总之,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民族文化的传承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语文教学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职责。小学语文教学只有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才能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让我们在教学中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吧!国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 李明干摘要:本文通过大量的教学实例,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渗透很多的中国古代教育的内容或思想,这种渗透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小学数学;国学;渗透 现在的小学校园里,到处可见国学的“身影”:从弟子规到三字经;从论语到诗经每个孩子都能或多或少地来上几句。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数学也是其中重要的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算术教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就有了系统的论述,对后世中国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充分挖掘中国古代数学丰富的知识宝藏和教育内容,继承和发扬中华古算的思想和传统,无疑对于指导今天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怎样才能将这些国学的内容有效地渗透到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去呢?一、国学在概念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习和掌握法则、公式等教学内容的基础,是指导、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前提。只有当我们对某一类对象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给概念下了定义,揭示了概念的全部本质属性,掌握了概念的内涵,并完成了概念的分类,掌握了概念的外延之后,才算是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概念。1.关于圆的概念教学圆是第十一册教材中的内容,教材中并没有归纳出关于圆的概念,只是让学生通过举例、画图、描述等多种活动知道这样的图形就是圆。一节课上下来,感觉很散、很乱,在学生的脑海中本节课的知识都是独立的,并没有把这些知识整合在一起。如果在这时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的概念的描述:“圆,一中同长也。”一中是指圆心,同长是指半径,简短的四个字就形象地描述了圆的概念。学生通过对这四个字的理解,既掌握了圆的概念,又把本节课零散的小概念进行了整合。2.关于方程的概念教学同样作为第十一册的内容,方程的概念则在教材中有了明确的描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但在中国古代,它最初的含义是线性方程组:方即方形,程即考核、表达,“方程”意为“方形的表达式”。中国古代在表示线性方程组时,未知数的记法并不出现,只写出其各项系数,在用算筹表示时,以纵向为行,各行自右至左排列,组成了一个长方形的数字阵,因此称为“方程”。12世纪以后,我国数学家用“天元术”来解题,即先要“立天元为某某”,相当于现在的“设某某为x”。14世纪初,我国元朝数学家朱世熹创立了“四元术”,四元指天、地、人、物,相当于四个未知数。教师只有熟识了这些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把这些中国数学历史上的辉煌介绍给孩子,可以使他们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二、国学在计算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以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为例。在数学教材中,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用列举法找出,而教材为了降低难度,对于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要求也只是局限在100以内,只是让孩子能找到就可以了。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放弃了对短除法的教学。其实在我国数学史上,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两种基本方法:短除法和分解质因数法。这两种方法可以非常迅速、准确地求出两个或多个较大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上所述,现在小学高年级的一些主要教学内容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就有了系统的论述,发挥着自身独特的教育功能优势;但是若以现在的眼光看历史,用其内容、体系、思想和方法指导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又会暴露出自身的一些局限性。对此,教师应该有明确的认识。我国数学源远流长,自成体系,有其特色,具有世界意义。教师在课堂内、外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用各级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向学生介绍有关内容,以具体事实说明中国历来是数学大国。这样做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数典有祖,见贤思齐,对学生发愤图强,树立学习信心大有好处。同时,教师应正确评价和合理吸取历史上的数学成果,结合现代数学教学特点和要求,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浅谈国学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意义 牛文慧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精神支柱的血脉和源泉,是中华民族文明进程中传承与积累下来的文化精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使得中华民族得以五千年延绵不衰。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对世界和生命最集中的、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何谓国学经典?“深入人心,影响深遥,永不贬值,千年不朽,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即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江泽民曾提出:“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那么在幼儿的启蒙教育中,国学又是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呢?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自0岁开始发展,13岁即有明显的发展,36岁发展更为迅速,613岁则是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利用幼儿记忆力发展的最好时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无疑能达到文化熏陶、智慧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幼儿是社会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现在的小孩子可以唱很多流行歌曲,却对充满先贤智慧的经典毫无知晓,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吗?国学启蒙从幼儿时期开始,还因为他们拥有两项得天独厚的本钱,一曰“德性净、记性强”,二曰“时间充裕”。一名小学生假若不自一二年级开始启蒙,那么他顶多只有三四年时间接触经典,然而一名幼儿园中班开始启蒙的小朋友则大不相同,他可以有八年的时间浸润在经典世界中。所以对幼儿开展国学启蒙教育是现行幼儿园教育的补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做成部分,是学习中华文化,宣传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华的重要形式,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大战略举措,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 1、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奠定德育基础,国学经典有很多是圣人君子的感人故事,读圣贤,晓礼仪。在大力提倡德育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以先人的事迹教育祖国的未来,让幼儿受到启示,学习好的典范,摒弃坏的习惯,大力提高幼儿的德育水平。2、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注更意力和自控力。国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问,国学经典博大精深,需要幼儿长期持久的去理解和学习,有益幼儿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提高幼儿活动的持久性。3、有效并且极大限度开发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通过国学启蒙来开发儿童的记忆能力是非常不错的,大家都知道人的右脑是主管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大家拼命的想开发孩子的右脑潜能,在此入手岂不一举多得吗!儿童之所以能够轻松简单地记住国学经典,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典中高度浓缩又相对关联的思想体系,国学经典中的词汇是大量的,在语言上又是高度紧凑浓缩的,包括对人生、世界及至宇宙的智慧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是古人真是深远的生命体验,但在文字组合时,都是用简练的语句,读起来有一种轻松有趣的音韵感。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能帮孩子有一点懵懂的理解更好,可问题是理解正是人一生的事情,就同一个问题,同一个对象,我们成人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断的深化的。正所谓“少儿不解歌吟事,种粒冬埋春复苏”。4、可以明确快速的增加识字量,为幼小衔接作准备。在幼儿学习过程中他们不自觉地喜欢上了诵读活动,主动地去认识文字,认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随着幼儿识字量的增加,记忆力的提高,在轻松愉快的幼儿园里,学习能力增强,为孩子入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要做中华文化精髓的继承者和传承者。十七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们在影响孩子的同时,让一个孩子去影响一个家庭,乃至让更多的人在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中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享受美好生活,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者、传播者。国学早教机,中华教育研究会科研成品,在国学教育方面,特别倡导:桃李不言让孩子感受国学,春风化雨让孩子享受国学,童蒙养正让孩子扎根国学,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快快乐乐学习国学。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 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幼儿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浅谈传统文化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申胜弯 摘要: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它不断发扬光大。我们还必须积极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把它熔铸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中。其实在体育教学中涉及很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为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也必须把中国传统文化循序渐进的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关键词:传统文化内容 做人 渗透 体现谈到文化,人们似乎总是把眼光放在语文、数学等科目上,其实在体育教学中涉及很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为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也必须把中国传统文化循序渐进的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首先来看一看体育教学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一、体育教学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 1、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现在的青少年缺乏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而儒家文化十分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把齐家、治国、平天下视为道德境界追求的最大目标,看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由此可见,儒家的“修身之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不只局限于狭隘的个人利益。 2、正己才能正人这是儒家“修身之道”的重要内容,指端正自己的思想品德才能端正别人的思想品德,由自己想到别人,自己获得成功也使他人获得成功。3、好学笃行,端正生活态度 孔子说: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这些言语都表明孔子对物质生活要求较低,他鄙视享乐侈糜的生活态度,而一心用在学习和理想的追求上,在物质条件相当艰苦的情况下,发奋学习。这种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以及豁达乐观、好学上进的学习态度值得今天的学生学习。 4、尊长爱幼,造就社会的和谐 孔、孟看来,孝悌是仁德的根本,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天下太平的基础。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合作进取的品质。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思想、情感、个性和意识,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传统文化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华夏传统文化的渗透,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肤浅的认识。一、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因素在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考虑到传统文化的渗透。例如,武术项目作为我校的体育特色教学可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能弘扬我国民族文化精神,能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操项目可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挫折的意志品质;各种体育游戏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等等。同时这些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结合教学实际才能在教学中使传统文化得以渗透。二、教学各个阶段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1、在准备部分中体现在准备部分中加入队列队形练习,有助于传统文化在课中的渗透。队列队形练习不仅是对学生的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进行训练,同时也是一项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统一完成动作,在进行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家做动作时要时刻想着集体,按照口令做到步调一致、精神抖擞。如果一个人的动作错了,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容貌、精神。”因为通过这一要求,不仅能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而且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使学生做到动作整齐一致,同时既达到了体育课的要求,也使学生有一个严而有度的良好上课氛围。2、在基本部分中体现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特征,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状况、素质、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存在着畏惧的心理,如怕苦、怕摔、胆怯等,特别是在跳远、跳山羊、垫上运动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加突出。出现这种情况后,我们教师应针对学生各种不同不利于练习的心理状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有助于传统文化在课中的渗透。我们教师要抓住时机帮助、关心、教育学生,使学生有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在具体教学中怎样渗透传统文化?如武术教学,武术教学是将爱国主义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教育与武术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的。俗话说:“习武先习德”,拿抱拳礼来说,虽然只是一个武术礼节,却非常有内涵。有中国自古以来提倡的礼仪,抱拳表示团结,拇指向内表示低调做人;这里面也有武术技术含量,出掌的手可及时避让攻击,握拳的手则可随时出拳攻击,甚至可以说,娃娃只要懂得了抱拳礼,就懂得了武术。这是一边讲了礼了,一边可自卫,还一边可随时出击。作为中国人的基本礼仪,也是告诉别人,中国人讲礼,但是也不可侵犯。因此说,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其内涵对青少年也能起到道德教育作用。在武术教学中,我们还应当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结合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典型事例,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霍元甲的“痛击洋人”等爱国主义精神,来激励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又如体育游戏教学,体育游戏是学生最爱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进行游戏练习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竞争是体育运动的特征之一,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既有对自己运动能力的挑战,也有与他人的争胜;既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有团体之间的合作。运用游戏鼓励学生参与一些集体性的运动项目,既可以发展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例如两人三足走、老鹰抓小鸡、运球接力、推小车等。在这些游戏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义务,在相互帮助、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发扬团队精神,体验到不同角色的心情,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真正体验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这些环节来渗透传统文化。3、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回收器材中体现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这些小事中也能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例如,在上课之前,教师让学生搬运垫子,要求学生不得把垫子在地上拖;在领取篮球或排球时不用脚踢、不乱扔乱抛等等,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应及时加以制止,并进行教育。对那些热心协助教师整理场地的学生给予当众表扬。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4、在偶发事件的处理中体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本学期最近的一节体育课,是下午第一节,五月的太阳已经很热了,上课排队完毕时女生甲说:“老师,太热了,我受不了”,她刚说完,班里其他学生也跟着起哄说“热死了”,这时原本排的整齐安静的队伍里发生了骚动,我沉住气,没有训斥,而是讲道理给孩子们听,上体育课就是要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要有克服困难不怕苦的意志,要有约束自我的能力。四、结合教师的以身作则,进行传统文化渗透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通常是通过讲解、示范、组织、亲身参与等过程,来达到教育目的的。课中渗透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这一过程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显然更具有直观性,而现在中学生又具有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注重直观的特点,因此体育老师的言行仪表、道德品质、工作太度和精神面貌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材。鉴于此,我们的体育教师一定要注意自身形象,实际教学中,我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本人首先做到做好。比如,体育课上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装,不配戴有碍运动的物品,那么我就严格做到这一点。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心理是非常信奉教师的,认识上老师的言行就是榜样。如果教师不拘小节,长期以往,学生也就会随随便便。所以,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严于侓己,以身作则,用良好的师德感染学生。总之,传统文化在体育学科中的渗透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通过教师有计划的实施,要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利用体育教学鲜明的动态性,有的放失的渗透。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持之以恒,中国传统文化必能在学科中得到有效的渗透。 参考文献:(1)赵玉杰 赵凌云 中小学教育2011(12)。 (2)张立方 中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问题及其教育对策.首都教育学报,2009(9)。(3)韩克玉 曲振霞 于明梓 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5)。(4)林斯坦 论现代德育的策略.中国教育。(5)叶锋 谈新时期德育教育策略.海西教育网。(6)武术与体育舞蹈刘晓黎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3)。(7)赵玉杰 赵凌云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中小学教育 2011(23)。浅谈小学数学教与学中经验的局限性 寓言故事与数学学习 王天美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一位哲人说过“我思故我在”的精彩论述。寓言故事贴近生活实际又御寒深刻的哲理,对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很有裨益。一个可以引发学生思考的寓言故事,不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他们对生活的思考,也使得他们对数学的理解更上升了一个层次,更对我的教学有了深层次的思考。经验不一定是对的。从前,有一只驴子驮着一包盐渡河时,在河边不小心滑了一跤跌进河里,顷刻之间,那包盐被河水溶化了。驴子站起来后,顿时感到身体轻松了许多,于是它异常惊喜,认为自己获得了“经验”。后来有一次,这只驴子驮了一大捆棉花又要渡河,它以为再跌进河里可以同上次一样减轻重量,就在走到河边的时候,故意不小心滑了一跤跌进河里。可是,这一大捆棉花却吸收了很多的河水,重量增加了很多。驴子不但站不起来了,而且身子一直往河底沉,直到淹死。驴子为什么会被淹死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驴子没有正确地对待“经验”,而是机械的套用“经验”,对于变化了的事物采用“以不变应万变的”应对策略,最后只能是葬身水底了。唯经验第一,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是南辕北辙,相去甚远。那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一课,在对这节课进行教学预设时,我发现书上的主题图情景跳跃性较强,而情境分离无疑会增加孩子学习的难度。我决定来一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编情境。怎么改编呢?正当我苦思冥想时,无意中翻阅了一篇资料,咦,有了!一年级时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我就设计了一节“小兔过生日”,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为小兔过了一次生日,这次我何不来个“小兔春游”呢?说干就干,我把这节课的几个环节设计成了“小兔乘车”、“小兔分萝卜”、“小兔过生日”等。上课了,看着孩子们个个精神饱满,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