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娣小石潭记导学案.doc_第1页
曹春娣小石潭记导学案.doc_第2页
曹春娣小石潭记导学案.doc_第3页
曹春娣小石潭记导学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 名: 班 级:八( )班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整体感知并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3.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4.感受作者笔下的美景。过程与方法: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精彩语段的品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学习重难点:重点: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难点: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设计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确“记”这种文体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二、给加点字注音。隔篁( )竹 水尤清冽( ) 卷石底以出( )为坻( ) 佁然不动( ) 往来翕忽( )俶尔远逝( ) 犬牙差互( ) 悄怆幽邃( )( )寂寥( ) 龚古( ) 恕己( )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水尤清冽 尤: (2)佁然不动 佁然: (3)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许: (4)斗折蛇行 斗: 蛇: (5)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6)不可久居 居: (7)悄怆幽邃 悄怆: (8)以其境过清 以: 清: 我的预习情况: 原因是:组长签字: 监督员签字: 家长签字: 课堂学习设计一、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2.找出易读错的字并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认为 字应当认 ,容易错读成 。二、疏通文句,落实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同时划出疑难的词句。(1)解释下列词语。篁竹: 为坻: 佁然: 俶尔: 翕忽: 幽邃: (2)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 ( ) 如鸣珮环 ( )为坻,为屿 ( ) 四面竹树环合 ( )潭西南而望 (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乃记之而去 ( ) 明灭可见 ( )隶而从者 ( ) 水尤清冽 ( )世隶耕 ( ) 以其境过清 ( )卷石底以出 ( ) 参差披拂 ( )以其境过清 ( ) 犬牙差互 ( )(3)古今异义乃记之而去 (古: 今: )佁然 (古: 今: )小生 (古: 今: )2、重点句子翻译。(一定要直译,抓住重点词语。)(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6)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较典型的疑难在班上提出共同解决。4、全班快速串译全文。三、课堂练习 见“点金教练”基础巩固16题我的学习情况: 原因是:组长签字: 教师签字: 课后巩固设计试着背诵课文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设计一、试着背诵课文二、翻译句子: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悄怆幽邃,凄神寒骨。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我的预习情况: 原因是:组长签字: 监督员签字: 家长签字: 课堂学习设计一、 朗读全文,整体感知。1.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全文处处写景,但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感情,请你找出体现作者感情的两个词。 二、品味揣摩,深入探究(一)仔细阅读体现作者“乐”的部分,思考:(1)“乐”在文中出现几次,请找出来。 (2)作者“乐”的原因何在?请抓住有关的语句仔细的揣摩,然后作出分析。 (二)、作者为何由“乐”变“凄”?同样请抓住有关的句子并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来作分析。【适当的时间思考,然后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大家讨论后总结一下答案,由一个组员准备作汇报】 (三)、文中笔笔是写景,我们却是处处能见情,请你说说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回忆过去我们学过的文章,哪些还是用了此种写法的? (四)小组交流其它疑难之处 三、试着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你也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文中调动各种技法营造小石潭幽清秀美的景致:有移步换景,有定点特写;有简笔勾勒,有浓墨重彩;有动静相生,有化静为动;有正面烘托,有侧面映衬;有融情入景,有因情造景这些手法值得我们借鉴。柳宗元的个人遭遇,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可以借此了解一千多年前知识分子的立身处世,间接接触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