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单元导航: (第二单元)【教材说明】 本单元共选了五篇课文,或为散文诗,或为戏剧,均富激情,音韵和谐,琅琅上口,都有丰富的情感内涵,我们能深入体验、感知、感受并进而受到感染,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并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比较辨析,增删替换等方式,在体验中感悟语言的凝炼与精美。 雪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二者相比较,“朔方的雪”因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因而更为作者欣赏。 雷电颂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它以“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撼动人心,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也是屈原斗争精神的典型体现。 短文两篇日月)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日中以“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显示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追求。月中赞颂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表达了自己的理想。 海燕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创作于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作者以“海燕”这个艺术形象,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组歌采用拟人化手法,借海浪、雨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守护者”及“奉献者”的赞美。【学习目标】1、了解抒情的表达方式。 2、学习诗化的语言,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3、把握拟人、象征的写作手法。4、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思路,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5、通过对部分精彩语段及关键语句的品析,从而感受散文诗化语言的风格。6、感受课文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激起对人生、对生活美好信念的追求,以及对困难的斗争精神。 雪 鲁 迅教师寄语: 轻松的环境,我为你营造;快乐的课堂,你我共同努力。【学习目标】 1、会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能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学习重点】 能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学习难点】 能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学法指导】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结合生活体验拓展延伸。【学习流程】知识链接(聚少成多) 1、认识作者 鲁迅 (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鲁迅这个笔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2、写作背景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氛围。本文文字精辟,蕴含丰富,需要细细品读 3、文体常识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介乎诗与散文之间,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意境,诗的情绪和幻想;从形式上看,它和诗不一样,不分行,不押韵,语言比较自由。因为不受形式的限制,更加便于抒发感情。 自主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1、我能读,我会拼。 磬口( ) 忙碌( ) 脂粉奁( ) 灼灼( ) 嬉笑( ) 褪尽( ) 朔方( ) 凛冽( ) 2、我能懂,我会用。 博识: 。 凛冽: 。 天宇: 。 精魂: 。 消释: 。 升腾: 。在理解课文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合作研讨(众人拾柴火焰高)1、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思考如何划分两个层次? 2、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3、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成果展示(我分享,我快乐)个人展示小组展示 拓展延伸(爱拼才会赢) 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用一段文字描述出来。没有见过雪的同学可以写想像作文。 学生完成之后,互相交流,教师加以评价。 随堂过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二)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1)文中哪几个字能准确概括江南雪的特质? (2)用自己的话概括北方的雪的性格。 2.文中加点的“但是”有什么作用? 3.用原文回答本文的主旨,并说说你的理解。 4.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他更欣赏的是什么?为什么? 课后练习(学而时习之) 1、 你认为本文语言是否有表意不简明的地方?如果有,怎样改才好? 2、 你希望走过怎样的一条人生道路?是一帆风顺、平平淡淡走过,不留一点痕迹,还是经受困难、挫折,而奋起抗争地走过?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写一篇短文。 结构图解 雷电颂 郭沫若教师寄语: 唯有创造,才有快乐。愿你在创造性的学习中,品尝成功的甘甜。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了战斗的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重点难点】 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所包含的深意。【学法指导】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气势,并谈感受。 结合生活体验拓展延伸。【学习流程】知识链接1、认识作者 郭沫若 (18921978)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生平,1958年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早年赴日本留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泰戈尔、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2、写作背景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1月。当时是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1942年1月,时值“皖南事变,以后,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屈原,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他借屈原的独白,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雷电颂 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这时,狂风咆哮,电闪雷鸣。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白雷电颂。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强力的一个音符。 自主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我能读,我会拼。 伫立( ) 睥睨( ) 咆哮( ) 波澜( ) 污秽( ) 犀利( ) 劈开( ) 稽首( ) 虐待( ) 驰骋( ) 雷霆( ) 踌躇( ) 鞭挞( ) 忏悔( ) 罪孽( )、我能懂,我会用。 睥睨: 污秽: 犀利: 播弄: 虐待: 雷霆: 踌躇: 鞭挞: 祈祷: 忏悔: 罪孽: 拖泥带水: 合作研讨(众人拾柴火焰高)整体感知课文雷电颂 1、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联系写作背景谈谈戏剧的创作主旨。 a风雷电: b洞庭湖、东海、长江: c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 d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e“土偶木梗”的群像: 其中河伯有二义:其一是指 ,其二是指 。2、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成果展示(我分享,我快乐)个人展示小组展示 拓展延伸(爱拼才会赢)1、学生配乐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2、对比封神榜中的比干、吴国的伍子胥等,体会屈原的爱国热情,推荐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