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doc_第1页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doc_第2页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doc_第3页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气压带和风带(1)【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标细化】记忆大气环流的概念,概述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我的预习】.绘制热力环流图包括下面的变形图, 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完成教材P34的活动题.A(热) B(冷)【我的疑惑】【合作探究】(1)冷热不均使其动。假设:(假设前提:a地球不自转;b阳光直射赤道;c地表均匀。)(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是_)显然:单圈环流的本质是什么?原因?大气环流还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阅读教材P34-35,简述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并绘制简图.(2)地球自转使其偏。假设:(假设前提:a阳光直射赤道;b地表均匀。)(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除_外,还要考虑_力)在下图中填注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可略写,只写关键字),并用箭头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用弯曲的箭头表示偏转后的风向。【议一议】1.各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 作用;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 作用 ; 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 作用,也属于 作用形成。结论:_环流 近地面的表现为:_个气压带,_个风带 2.气压带和风带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小结】地表各地在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下,气流的运动方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风带中气流的水平运动,二是气压带中气流的垂直运动。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如表:【讨论填写空白的部分】名称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信风带西风带东风带气流运动方向上升下沉上升下沉高纬低纬低纬高纬高纬低纬性 质气压带、风带与降水的关系:少雨区 多雨区 【注意: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来自大陆东部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降水较多】【典型案例1】说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A _ B_ C_【迁移案例1】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C、是冷性气流D、盛行西南风(3) 地球公转使其移 。假设:(假设前提: a地表均匀。)议一议:【假如黄赤交角变为零,气压带风带还会发生季节移动吗?为什么?】【典型案例】如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N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C20N30N盛行西北风D30N40N盛行西南风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我的收获】【牛刀小试】读“以北极为中心的局部大气环流分布示意图”(AB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完成1题。1图中甲所在地的气压带名称是( )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2.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B 带C 带 D带 (2)大陆西岸受C、D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气候,其特点是夏季 ,冬季 。(3)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表上运动,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和 。(4)在图中画出B、D所代表风向。2.2气压带和风带(2)【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标细化】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变化的影响;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我的预习】阅读教材P36第一段回答:大气环流复杂的原因?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形状特点以及原因。【我的疑惑】【合作探究1】教材P36活动题。【合作探究2】1、阅读教材P37“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北半球冬季(在北纬60附近)高、低气压中心的名称以及原因。2、阅读教材P37“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北半球冬季(在北纬60附近)高、低气压中心的名称以及原因。3、南北半球气压带分布规律差异以及原因。【典型案例1】填写下表:时间温度气压切断气压带海洋气压中心陆地气压中心7月陆 海 陆 海 北太平洋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1月陆低海高陆高海低冰岛低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8:什么是季风环流?季风形成的根源是什么?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合作探究3】1.在下图中分别注出亚欧大陆和北太平洋的气压名称,并画出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的风向。冬季 夏季2.填表: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成因源地风向性质东亚季风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南亚季风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典型案例】 1、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月。图中A处的气压名称 ,气候类型是 。(2)图中B盛行 季风,附近洋流名称为 。(3)图中C处盛行 季风,此时洋流呈 时针方向流动。(4)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 。(5)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是 。【我的收获】【牛刀小试】1.1月份,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热低压所切断,印度低压最为突出B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冷高压所切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烈C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D南半球向气压带被切断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3.读图所示,回答问题。(1)图中A表示的气压中心叫做 ; (2)图中以B为中心的气压区域叫做 ,它属于被分裂为块状的某气压带,该气压带叫做 。(3)请在图中标出甲地的风向;2.2气压带和风带(3)【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标细化】 1、 知道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分布规律; 2、 会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判断气候类型 3、 会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9,认识下列地区并熟悉其气候类型:欧洲西部,地中海沿岸,阿拉伯半岛(西亚)、印度半岛(南亚)、中南半岛(东南亚)、中国东部秦岭淮河南北(东亚)、亚欧大陆中部、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东非高原、马来群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美国西部沿海、美国东南部、亚马逊流域、巴西高原、潘帕斯草原。【我的预习】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注意纬度位置)。形成气候的因素包括哪些?【我的困惑】【合作探究】哪些气压带控制下降水多?哪些风带控制下降水多?原因是什么?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冬夏气温特征?为什么?【总结】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信风: 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性为温暖湿润西风: 极地东风: 【典型案例】读图回答:(1)气候类型:甲 气候,乙 气候。(2)甲气候区的气候特点:夏季 ,冬季 。(3)乙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是 ,形成原因是 ,气候特点是 。【迁移案例】读图回答1-3题1.下面的四幅图中,与右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是( )2.有关甲地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成因是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C、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D、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两岸3.下列地区中,气候较为湿润的是( ) 信风带的大洋东岸 信风带的大洋西岸西风带的大陆东岸西风带的大陆西岸A B C D【牛刀小试】1.判断下列四幅图的气候类型。2.读下表,判断此地的气候类型,描述气候特征成因分布规律典型分布地区。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气温-1.6-0.53.810.416.321.724.024.219.213.04.9-0.5降水77588795101117897782677868【附录】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气候类型主要成因气候特点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区数值特征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100之间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最冷月均温15以上;年均温26左右;年降雨量2000mm以上热带草原 气候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南、北纬100200之间非、南美、大洋洲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南、北纬100250大陆东岸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15002000mm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高温少雨南北200300大陆内部、西岸北非、阿拉伯半岛、澳中西部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200mm以下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南北纬250350大陆东岸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南北美洲东南部最冷月均温0以上,年降水量1000mm 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0400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六大洲都有最冷月均温0以上,年降水量3001000mm温带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北纬350550大陆东岸我国北方、日本、朝鲜半岛北部最冷月均温0以下 年降水量5006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多雨南北400600大陆西岸欧洲西部、南北美洲西部、澳南部最冷月均温0以上, 最热月均温20以下,年降水量7001000mm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冬冷夏热,降水少南北纬400600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内部、南美东部最冷月均温0以下,年降水量400mm以下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大陆(海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