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重庆市江津区广兴学校 谭后洪第一节 动与静要求:1、知道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2、了解人们以多种形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1词语和诗句。3、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重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难点:参照物的选择课时:1课时器材:过程:一、运动的世界世界上的一切物体(不论时间、位置、状态、大小、看得见否)都在永不停歇的运动二、运动的描述:语言家、文学家词汇、诗歌等等画家色彩、图案音乐家悦耳的声乐科学家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实验方法三、运动的初步认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1)、概念中:“一个物体”(前者)研究对象“另一个物体”(后者)标准物体、参考对象(称为“参照物”,有的资料上给予的名称是“参考物”“参考体”等等)(2)、概念中:“位置的改变”包含运动的快慢、方位、远近的改变(3)、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也是运动的最简单形式。2、参照物的选择规则: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设它静止不动。2)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是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参照物的选取应以研究问题方便为准,一般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3、机械运动的描述: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在研究机械运动时,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做机械运动的描述就可能不同。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方向相同时,这两个物体间就处于相对静止。四、课堂练习:1. 一个人站在正在下降的电梯里,以_为参照物,电梯里的乘客是运动的;以_为参照物,电梯里的乘客又是静止的。卡车紧跟在收割机后面缓慢的前进,以地面为参照物, 收割机是_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_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通讯卫星是_的。2. 一位宇航员在描述航天飞机的景象时说:“发射后数秒钟内,机组人员看到的是大海和海洋在他们头上打旋”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以地面为参照物,大地和海洋是静止的,而在发射数秒钟内,航天飞机会翻转,宇航员在航天飞机内,以航天飞机为参照物,就会感到大地和海洋在打旋。)五、作业:1. 课后练习1、2。2. 关于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还是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讨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地球为参照物,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B. 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C. 只有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说法是正确的D. 只有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说法是正确的3. 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大街上行使。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于乙车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路边树木向北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使的方向,以下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车必定向南行使B. 乙车必定向北行使C. 丙车可能向北行使D. 三辆车行使的方向可能是相同的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基本要求: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3、能用生活中已知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算。4、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5、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重点:测量难点:单位的换算课时:1课时器材:过程:一、 测量单位:1. 古人用自己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如:身高、臂长、手长、指节长)作为长度单位;以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单位。2.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制。3.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4. SI制中,常用单位还有:1) 常用长度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换算方法:1千米(km)=1000米(m)=103米(m)1米(m)=千米(km)=10-3千米(km) (请反推以下换算式子)1米(m)=10分米(dm)1分米(dm)=10厘米(cm)1厘米(cm)=10毫米(mm)1毫米(mm)=1000微米(m)=103微米(m)1微米(m)=1000纳米(nm)=103纳米(nm)记忆方法:千(米)、零(米)、毫(米)、微(米)、纳(米)1尺=10寸=米=0.333米另外还有:海里、英里、码(0.91米)、光年(光一年走过的路程)2) 时间年(y)、月(m)、日(d)、小时(h)、分钟(min)、秒钟(s)、毫秒(ms)、微秒(s)换算方法:1天(d)=24小时(h)1小时(h)=60分钟(min)1分钟(min)=60秒钟(s)1秒钟(s)=1000毫秒(ms)=103毫秒(ms)1毫秒(ms)=1000微秒(s)=103微秒(s)二、 测量活动:1. 长度的测量:1) 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2) 使用之前注意观察:零刻度线、单位、量程、分度值(最小刻度值指的是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之间所表示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3) 使用:A. 估测:首先要估计所测量长度的大小,确定所需要测量的准确程度B. 选择刻度尺:选择一把约大于估计值大小的、符合所需要的准确程度的刻度尺;C. 放置:将刻度尺零刻度线(零刻度线已经磨损的,从清晰的某一个整刻度开始)对齐起始边沿,并沿被测长度正放,不能歪斜;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靠被测物体(长度)D. 读数: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与刻度尺面垂直;不但要读出被测长度所占刻度尺的刻度数准确值,还要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作为估计值E. 记录:除了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测量的数值外,还要记录下长度单位F. 整理:收拾存放好测量工具,并整理测量的桌面或者场地,不要留下垃圾等4) 注意事项:A. 刻度尺的热胀:当刻度尺受热膨胀时,它本身的长度变长,但尺面上面的刻度数量没有变化,使分度值的真实值变大,用它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时,读数会变小。同样的还有“将刻度尺拉伸”B. 刻度尺的冷缩:当刻度尺遇冷时,刻度尺本身的长度会变小,但是上面的刻度数量没有变化,使分度值的真实值变小,用它测量其他物体时,读数会变大5) 特殊测量方法:A. 累积法:如果要测量一页纸的厚度,将一本书拿来测量,用读数除以页数就得到了一页纸的厚度。B. 以直代曲(微分法):将弯曲的弧形长度等分为若干份(使每一份相当于直线),测量出一份的长度,再乘以份数就得到了总长度。C. 化曲为直法:要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用一条细线或细绳沿着曲线放置,再拿起细线或细绳用刻度尺进行测量读数。D. 滚轮法:测量一条公路的长度,先将一辆车的车轮进行周长的测量,再乘以车行进过程中计下的车轮转数就得到了车程(即所需要的长度)E. 移位法:测量油桶的内部最长的对角线,先将油桶的位置定下并作好记号,再搬开油桶到与原来的位置圆相切的地方,直接测量原来位置圆到油桶的最远处与油桶的相切、最高处的距离即为最长对角线的长度最长对角线F. 辅助工具法: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将硬币平放在桌面上,下方放上刻度尺,用两个三角板一条直角边对齐刻度尺,另一条直角边紧贴硬币,即可测量出来6) 测量误差:A. 物体的真实长度叫真实值,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B. 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可以避免,但是误差不能避免只能想方设法把它减少。C. 减少误差的常用方法:多测几次求平均值;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2. 使用计时器测时间1) 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计时器2) 学校常用的工具:停表(秒表)使用规则听课堂老师讲解3) 计时要求:准确4) 计时中常出现的问题:a、延迟计时:读数变小;b、提前计时:读数变大三、 作业:1. 课堂练习:1) 测量一棵大树的直径(工具、步骤、结果表达式)2. 课后练习:1) (打印作业)2) 尖子生3) 金四导第三节 快与慢要求: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断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状态。重点:速度公式及其关系的物理意义难点:v-t图、s-t图的相应直、曲线所代表的物理量及意义课时:1课时器材:过程:一、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1. 生活中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1) 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2) 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 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1) 公式(计算式):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符号表达式v =2) 注意:A. 速度的单位是合成单位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合成米/秒(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小时km/hB. 单位的物理意义:如某物体运动速度是5m/s,它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C. 公式中的v、s、t必须是指同一运动时段,同一研究对象D. 单位的换算:请换算:72km/h= m/s;10m/s= km/h1m/s=3.6km/h1km/h=E. 解题步骤:1. 认真阅读题目,分析题意,列出已知条件,单位不统一的,要在已知条件中统一,多个对象相同的物理量,在该物理量表示字母右下角加标号(简称“角标”),如:t1、t2、t3、v1、v2、v3、s1、s2、s3等。2. 找出要求的物理量,用准确的字母符号表示。3. 认真思考解题方法,选择相应的公式,单位要带入计算,准确计算结果,不作要求时,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4. 最后写上答,解答要对应,叙述要准确。F. 解题时注意:l 格式要规范,写法上包括“已知、求、解、答”四大步骤l 统一单位为米、秒或者千米、小时l 计算时带上单位单位作为字母也可以参与运算l 公式带入后,要首先带入原始数据,然后可以直接得出结果也可以一步一步计算l 公式可以变形为t =和s=vt4. 实验探究: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1) 实验器材:卷尺、电动小车、秒表2) 实验步骤:二、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一). 运动分类:运 动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一般匀速运动匀变速运动一般变速运动匀加速运动匀减速运动(二). 匀速直线运动1. 定义:物体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2. 相关理解:不能说“一个已知速度的匀速运动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因为它的速度不变。3. 速度时间坐标图(v-t图):1) 坐标图v(m/s)0t(s)AB根据上图可以看出:VAVB2) 根据v-t图求路程:v(m/s)0t(s)Av0t0物体A以速度v0作匀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t0所经过的路程可以表示为:SA=vt=S阴影4. 路程时间坐标图(s-t图):S(m)0t(s)ABCS0物体A的运动速度大于物体B的运动速度物体C的运动状态描述:“在离起点S0处开始运动并计时”或理解为“开始计时时,物体已经离开起点一段路程S0 注意:当只知道坐标图时,坐标图上只能看出物体是否作匀速运动或者变速运动,而看不出运动轨迹是否为直线。(三). 变速直线运动1. 定义: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2. 路程时间坐标图(s-t图):S(m)0t(s)ABCDA、B、C三个物体都作加速运动,B物体的加速度比A物体的加速度大;C物体离起点一段距离处开始作加速运动;D物体作减速运动。比较方法:取相同的几段时间,比较它们经过的路程大小;或者取相同的几段路程,比较它们通过这几段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3. 速度时间坐标图(v-t图)v(m/s)0t(s)ABCDA、B、C三个物体作匀加速运动,D物体作匀减速运动。B物体的速度增大得比A物体快;(我们称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量为物体的加速度)B物体的加速度与C物体一样大,不同的是B物体的初速度为零,而C物体有一个不为零的初速度D物体作减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小(均匀减小)三、 实际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多为不规则的变速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很少见到的。四、 课堂练习:五、 课外练习:六、 反馈: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要求:1. 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2. 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3. 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重点:掌握正确的实验和记录方法难点:怎样用实验区分匀速运动与变速运动器材:过程:一、 实验方案:1. 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实验方案2. 实验器材:皮尺、停表、标识物(小红旗)3. 实验原理:v=4. 实验步骤:先利用皮尺将100m的路程分成每10m一段,并作好标记,再利用停表测量出你的同学每达到一个标记处所用的时间,并作好记录。5. 整理数据:将数据以表格或图表的方式给出,这样一目了然,既便于自己分析问题,也便于别人阅读。6. 得出结论并相互交流。注意:1. 实验中为了便于计时,要把斜面放平一点(倾角小点)。2. 结论要以实验结果为准,不能因为与日常生活经验等不符合或者与别人的结果不一样,形成实验结果与结论不统一的情况。3. 实验中明确实验原理、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条理清楚、有严格的顺序(步骤)。二、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1. 定义: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法(变量)的办法进行研究。即把多因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生物制药中试车间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
- 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平台建设
- 智能物流2025年自动驾驶卡车在石油开采运输中的应用前景报告
- 金融科技数字金融产品创新策略
- 2025年电影票房增长动力解析:影响因素与发行模式创新报告
- 《十四五规划下的青少年科普教育方案》
- 新媒体社交平台发展与营销策略研究
- 制造业智能生产线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方案
- 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在各领域应用及优化
- 重难点解析湖南省常宁市中考数学真题分类(实数)汇编专题测评试题(含详细解析)
- pu线条安装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大豆浓缩蛋白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西门子S7-1200PLC应用技术项目教程(第2版)-教案全套 LAD+SCL
- 办公楼体育设施的合理规划与利用
- GB/T 45013-2024精细陶瓷基片的热疲劳试验方法
- 2022-2023年铁矿粉购销合同协议书范本
- DB11T 1833-2021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 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表
- CTF信息安全竞赛理论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石油化工劳务分包合同
- 成人手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2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