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第四版)模块四常见结构的公差及检测幻灯片.ppt_第1页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第四版)模块四常见结构的公差及检测幻灯片.ppt_第2页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第四版)模块四常见结构的公差及检测幻灯片.ppt_第3页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第四版)模块四常见结构的公差及检测幻灯片.ppt_第4页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第四版)模块四常见结构的公差及检测幻灯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四常见结构的公差与检测 模块四常见结构的公差与检测 课题一圆锥和角度的公差与检测 子课题1用万能角度尺检测锥度 1 了解锥度的概念 锥度与锥角系列和圆锥角公差 2 了解万能角度尺的结构 掌握其读数方法 3 掌握用万能角度尺测量各种锥角的方法 确定圆锥塞头的大小需要哪些尺寸 如何测量圆锥塞头的圆锥角 课题一圆锥和角度的公差与检测 1 识读锥塞的圆锥角公差 2 用万能角度尺测量锥塞的锥角 并判断是否合格 一 锥度的概念 二 锥度与锥角系列 莫氏锥度很小 利用两锥摩擦 可以传递一定的扭距 方便拆卸 常用莫氏锥度有5 6 0 4 3 2 1号 其圆锥角依次减小 课题一圆锥和角度的公差与检测 D d L 任意三个确定 三 圆锥角公差 圆锥角公差共分12个公差等级 分别为AT1 AT2 AT12 其中AT1精度最高 其余依次降低 课题一圆锥和角度的公差与检测 AT 2 max min 公差区 一 准备万能角度尺 1 认识万能角度尺的结构 2 万能角度尺的读数 先读出游标零刻度线指示的角度值 再找游标上刻线与尺身上刻线对齐的位置 读出角度 分 的数值 两者相加即为被测角度的数值 课题一圆锥和角度的公差与检测 3 万能角度尺的测量范围 课题一圆锥和角度的公差与检测 0 50 角 尺身上第一排刻度读数 50 140 角 尺身上第二排刻度读数 140 230 角 尺身上第三排刻度读数 课题一圆锥和角度的公差与检测 230 320 角 尺身上第四排刻度读数 二 用万能角度尺测量塞锥的锥角 1 擦净校零 2 基尺贴近圆锥台右端面 主尺刀口紧贴圆锥面 3 移开万能角度尺 读取测得角度 记录测量结果 4 旋转工件 选择其他位置进行测量 并记录结果 5 测量结束后 将万能角度尺擦拭干净 放入量具盒内 课题一圆锥和角度的公差与检测 三 处理数据 判断零件是否合格 角度 换算成圆锥半角 2 再转换成圆锥角 1 处理数据 2 判断零件是否合格 如果测得的圆锥角都在误差范围内 则零件的圆锥角合格 课题一圆锥和角度的公差与检测 子课题2用正弦规检测圆锥塞规的锥度 1 掌握用正弦规和千分表检测锥度及数据处理方法 2 了解圆锥塞规的结构 掌握用圆锥塞规检测锥孔的方法 3 了解圆锥套规的结构 掌握用圆锥套规检测外锥体的方法 课题一圆锥和角度的公差与检测 圆锥塞规的圆锥角公差为 16 可以用万能角度尺检测其锥角误差吗 课题一圆锥和角度的公差与检测 1 将锥度换算成锥角 并标注圆锥角公差 16 2 用正弦规和千分表测量圆锥塞规的锥角 判断圆锥塞规的圆锥角是否合格 一 锥度换算成锥角 标注圆锥角公差 16 二 准备工具和量具 两圆柱中心距为200 的正弦规 挡位圆柱 千分表及表架 量块 检验平板 课题一圆锥和角度的公差与检测 三 用正弦规和千分表测量锥度 3 计算正弦规垫起的高度 选择标准量块 垫入正弦规圆柱下 4 用千分表在圆锥台最高素线的两端相距为l 110 的a b两点测量 测得高度差 h 1 塞规去除毛刺 油污 正弦规 精密测量平台 千分表擦净 2 正弦规放在测量平台上 塞规放在正弦规的工作平面上 5 旋转圆锥塞规 圆锥体上再测量4次 课题一圆锥和角度的公差与检测 四 处理数据 判断零件是否合格 1 计算圆锥角误差 2 判断零件是否合格 如果所测圆锥塞规的圆锥角的最大误差小于其圆锥角的公 则圆锥塞规的圆锥角合格 课题一圆锥和角度的公差与检测 圆锥角误差 h 千分表测得高度差 l 两测量点之间的距离 一 用圆锥塞规检验内锥孔 塞规上沿素线方向用红丹或蓝油均匀地涂3条线 零件精度要求越高 涂层越薄 然后塞规插入零件内锥孔 轻轻对研 转动60 120 抽出塞规 查看表面擦拭痕迹 判断是否合格 擦拭痕迹越长 塞规与零件内锥面接触越好 锥度越好 课题一圆锥和角度的公差与检测 检验内圆锥为圆锥塞规 检验外圆锥为圆锥套规 塞规检验内圆锥时 若大端涂层被擦去 则内圆锥角偏小 如小端的涂层被擦去 则内圆锥角偏大 课题一圆锥和角度的公差与检测 二 用圆锥套规检验外圆锥体 套规检验外圆锥体时 在零件圆锥面上用红丹或蓝油沿素线方向均匀地涂上3条线 如果大端涂层被擦去 则表示零件外圆锥体的锥角偏大 反之则锥角偏小 三 圆锥面直径尺寸的检验 在圆锥塞规和圆锥套规的端部有一个台阶 其间距离为Z 若被测锥体的端面在圆锥量规台阶的两端面之间 则被测圆锥面的直径尺寸合格 课题一圆锥和角度的公差与检测 课题一圆锥和角度的公差与检测 子课题3用万能角度尺检测燕尾薄板的角度 熟练使用万能角度尺测量各种角度 测量燕尾薄板的角度 判断零件是否合格 万能角度尺测量燕尾薄板 应采用哪种方法 一 60 2 二 67 2 三 138 2 课题一圆锥和角度的公差与检测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子课题1识读螺纹公差 1 了解螺旋线 螺纹的形状 了解螺纹的种类 牙型和参数 2 掌握普通螺纹的牙型及参数 掌握普通螺纹的标记方法 3 掌握计算普通螺纹基本偏差 公差和极限尺寸的方法 六角头螺栓和六角螺母的螺纹的牙是什么形状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1 认识普通螺纹的牙型及参数 识读螺栓和螺母上的螺纹标记 2 根据螺纹公差带代号 查表获得螺纹的基本偏差和公差 3 计算螺纹的极限尺寸 一 螺旋线的概念 圆柱面上一动点绕圆柱轴线作等速转动的同时 又沿圆柱母线作等速直线运动 形成螺旋线 右旋螺旋线可见部分自左向右升高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左旋螺旋线可见部分自右向左升高 二 螺纹的形状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圆柱 或圆锥 外表面上形成的螺纹称为外螺纹 在圆柱 或圆锥 内表面上形成的螺纹称为内螺纹 三 螺纹种类与牙型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四 螺纹直径 模块四常见结构的公差与检测 内螺纹大径D 外螺纹大径d 外螺纹中径d2 内螺纹中径D2 外螺纹小径d1 内螺纹小径D1 除管螺纹外 公称直径是指螺纹的大径 外螺纹的顶径是大径 内螺纹的顶径是小径 五 螺纹的线数 螺距与导程 1 线数 沿一条螺旋线形成的螺纹称为单线螺纹 沿两条或两条以上螺旋线形成的螺纹称为多线螺纹 2 螺距 相邻两牙之间两对应点的轴向距离 用P表示 3 导程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六 螺纹的旋向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一 认识普通螺纹的基本牙型及参数 普通螺纹有粗牙普通螺纹和细牙普通螺纹两种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二 识读普通螺纹的标记 1 认识普通螺纹的尺寸代号 单线螺纹尺寸代号为 公称直径 螺距 粗牙普通螺纹不标螺距 细牙普通螺纹必须注出螺距 M16表示 粗牙普通螺纹 公称直径16 螺距2 M8 1表示 细牙普通螺纹 公称直径8 螺距1 2 认识普通螺纹的公差带代号 如M16 6g M16 6H中的6g和6H是螺纹公差带代号 标记中的g和H为基本偏差代号 外螺纹的基本偏差代号用小写字母表示 内螺纹的基本偏差代号用大写字母表示 标记中的 6 为公差等级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三 查表求出普通螺纹的基本偏差 内螺纹公差带的位置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外螺纹公差带的位置 公差带位置e f和g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公差带位置h M16 6g和 M16 6H 的中径公差带代号与顶径公差带代号相同 其基本偏差相同 M16的粗牙普通螺纹的螺距P 2 基本偏差代号为g的外螺纹的基本偏差 上极限偏差es 为 38 m 基本偏差代号为H的内螺纹的基本偏差 下极限偏差EI 为0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四 查表求普通螺纹的公差 中径公差带代号在前 顶径公差带代号在后 M10 5g6g表示 中径公差带为5g 顶径公差带为6g的粗牙外螺纹 若中径公差带代号和顶径公差带代号相同 只需标注一个公差带代号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M16 6H的中径公差TD2 0 212 M16 6H的顶径 小径 公差TD1 0 375 M16 6g的中径公差Td2 0 160 M16 6g的顶径 大径 公差Td 0 280 五 计算普通螺纹的极限尺寸 1 计算M16 6H的极限尺寸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1 计算M16 6H中径的极限尺寸 M16 6H的中径的下极限尺寸为 D2low D2 EI 14 701 0 14 701 D2low 内螺纹中径的下极限尺寸 D2 内螺纹的螺纹中径的公称尺寸 EI 内螺纹中径的下极限偏差 基本偏差 M16 6H的中径的上极限尺寸为 D2up D2low TD2 14 701 0 212 14 913 D2up 内螺纹中径的上极限尺寸 D2low 内螺纹中径的下极限尺寸 TD2 内螺纹中径公差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M16 6H的顶径 小径 的上极限尺寸为 D1up D1low TD1 13 835 0 375 14 210 D1up 内螺纹顶径 小径 的上极限尺寸 D1low 内螺纹顶径 小径 的下极限尺寸 TD1 内螺纹顶径 小径 公差 2 计算M16 6H顶径 小径 的极限尺寸 M16 6H的顶径 小径 的下极限尺寸为 D1low D1 EI 13 835 0 13 835 D1low 内螺纹顶径 小径 的下极限尺寸 D1 内螺纹小径的公称尺寸 EI 内螺纹顶径的下极限偏差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2 计算M16 6g的极限尺寸 1 计算M16 6g中径的极限尺寸 M16 6g的中径的上极限尺寸为 d2up d2 es 14 701 0 038 14 663 d2up 外螺纹中径的上极限尺寸 d2 外螺纹中径的公称尺寸 es 外螺纹中径的上极限偏差 基本偏差 M16 6g的中径的下极限尺寸为 d2low d2up Td2 14 663 0 160 14 503 d2low 外螺纹中径的下极限尺寸 d2up 外螺纹中径的上极限尺寸 Td2 外螺纹中径公差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2 计算M16 6g顶径 大径 的极限尺寸 M16 6g的顶径 大径 的上极限尺寸为 dup d es 16 0 038 15 962 dup 外螺纹顶径 大径 的上极限尺寸 d 外螺纹的公称直径 es 外螺纹顶径的上极限偏差 基本偏差 M16 6g的顶径 大径 的下极限尺寸为 dlow dup Td 15 962 0 280 15 682 dlow 外螺纹顶径 大径 的下极限尺寸 dup 外螺纹顶径 大径 的上极限尺寸 Td 外螺纹顶径 大径 公差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子课题2标注螺纹的公差 掌握普通螺纹的旋合长度和公差带的选用方法 微调丝杠两侧外螺纹的螺纹公差应相同吗 如何选择螺纹的公差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1 选用螺纹的旋合长度 2 选用螺纹的公差 标注螺纹代号 3 选择螺纹的表面粗糙度参数 并在图样上标记表面结构代号 一 选用螺纹的旋合长度 螺纹旋合长度分为短旋合长度S 中等旋合长度N 长旋合长度L三种 一般情况下应采用中等旋合长度 微调丝杠左侧为传动螺纹 右侧为连接螺纹 都是常用螺纹 可选择中等旋合长度 二 选用螺纹的公差带 螺纹公差带分为精密 中等和粗糙三个精度等级 精密级用于要求配合性质变动较小的精密螺纹 中等级用于一般用途螺纹 粗糙级用于对精度要求不高或制造比较困难的场合 内 外螺纹配合建议采用H g H h或G h H h最小间隙为零 应用广泛 当螺纹连接要求拆卸容易 或高温下工作 或需要涂层保护 或需要改善螺纹的疲劳强度时 可采用H g和G h 这两种配合都具有一定间隙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模块四常见结构的公差与检测 细牙普通螺纹是传动螺纹 用于调整仪器工作台的位置 选择精密级精度配合时需一定间隙 配合可选用H g或G h 选择螺纹的公差带为4g 螺纹标记书写M16 1 4g 粗牙普通螺纹是连接螺纹 选用中等级精度 与标准螺母配合 配合时需要较小间隙 配合应选用H h 选择的公差带为6h 右侧螺纹标记书写M10 6h 三 选择螺纹的表面粗糙度参数 螺纹工作面的表面结构代号可以标注在螺纹大径的轮廓线上 也可以标注在螺纹的尺寸线或其延长线上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表面粗糙度参数Ra 0 8 m 表面粗糙度参数Ra 3 2 m 子课题3检测外螺纹 1 了解螺纹样板 螺纹千分尺的结构 掌握其使用方法 2 掌握用螺纹样板检测螺距 用游标卡尺测量螺纹外径 用螺纹千分尺测量螺纹中径的方法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如何测量螺杆上外螺纹的牙型 螺距 大径和中径 1 查表计算外螺纹的公差 2 用螺纹样板检检测牙型和螺距 3 用游标卡尺测量外螺纹的大径 4 用螺纹千分尺测量外螺纹的中径 5 判断螺纹是否合格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一 计算外螺纹公差 1 计算外螺纹M24 2 6g顶径的公差 顶径基本偏差 上极限偏差 顶径下极限偏差ei es Td1 0 038 0 280 0 318 2 计算外螺纹M24 2 6g中径的公差 中径d2 22 701 中径基本偏差 上极限偏差 es 0 038 中径公差Td2 0 170 顶径公差Td1 0 280 中径下极限偏差ei es Td1 0 038 0 170 0 208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es 0 038 二 准备工具和量具 1 认识螺纹样板 螺纹样板是一种带有不同螺距的基本牙型的薄片 常用的螺纹样板有普通螺纹样板和英制螺纹样板两种 普通螺纹样板的牙型为60 英制螺纹样板的牙型为55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2 认识螺纹千分尺 螺纹千分尺是用来测量外螺纹中径的量具 其测头形状与螺纹基本牙型吻合 一端V型测头 与螺纹凸起吻合 另一端圆锥形测头 与直径位置螺纹沟槽吻合 选用0 25螺纹千分尺 根据螺距2 选择测头 校对螺纹千分尺零位 若零位有微小误差 记录误差值 在数据处理时将零件实际测量数据减去该误差值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牙型角60 的普通螺纹样板 0 160 游标卡尺 0 25 螺纹千分尺 3 选择量具 三 检测螺纹牙型和螺距 判断是否合格 螺距2 选择相应的螺纹样板 1 测量螺距 判断是否合格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四 测量外螺纹大径 判断是否合格 2 测量牙形角 判断是否合格 如果螺纹与样板之间没有间隙透光 则被测螺纹的牙型正确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五 测量外螺纹的中径 判断其是否合格 1 找正中径部位 两测量头公共中心线与被测量螺纹轴线垂直 2 转动测力装置 使测量砧表面保持适当的测量压力 3 按上述方法测量五次 4 如果所有测量数据都在外螺纹中径公差的范围之内 则外螺纹中径尺寸合格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子课题4检测内螺纹 1 了解螺纹塞规和螺纹环规的结构 2 掌握用螺纹塞规和螺纹环规检测内 外螺纹的方法 用螺纹塞规检测内螺纹的尺寸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如何测量螺套上内螺纹的尺寸 一 认识螺纹塞规 螺纹塞规是综合检验内螺纹的量规 包括通规和止规 通规具有完整的牙型 长度等于被检测螺纹的旋合长度 螺纹塞规止规的牙型做成截短型牙型 且牙扣只做出几个牙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二 用螺纹塞规检测内螺纹 在旋合长度内 螺纹塞规通规能顺利旋合 螺纹塞规止规仅仅能旋进2 3牙 但不能通过 则内螺纹合格 用通规检测内螺纹 用止规检测内螺纹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螺纹环规 螺纹环规是综合检测外螺纹的量规 包括通规和止规 通规的长度等于被检测螺纹的旋合长度 止规只做出几个牙 通规止规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合格的外螺纹在用通规检测时 在旋合长度内螺纹环规应顺利旋合 在用止规检测时仅仅能旋进2 3牙 但不能通过 课题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课题三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子课题1分析滚动轴承与轴和孔配合的性质 1 了解滚动轴承的结构 2 掌握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和公差带 3 掌握滚动轴承与轴颈配合的公差带 滚动轴承与外壳孔配合的公差带 1 滚动轴承与轴颈之间是什么配合 2 滚动轴承与外壳孔之间是什么配合 1 了解滚动轴承的结构 2 认识 滚动轴承6206GB T276 1994 的公差等级和公差带 3 分析滚动轴承与轴颈和外壳孔的配合性质 课题三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一 了解滚动轴承的结构 滚动轴承可分为向心轴承和推力轴承 向心轴承主要用于承受径向载荷 推力轴承主要用于承受轴向载荷 课题三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二 认识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和公差带 向心轴承公差等级分为 0 6 5 4 2五级 圆锥滚子轴承公差等级分为 0 6x 5 4 2五级 推力轴承公差等级分为 0 6 5 4四级 0级精度最低 2级精度最高 0 6 6x 5 4 2级的精度依次升高 内 外圈公差带都位于零线下方 且上极限偏差为0 课题三滚动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