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 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第15课 老师和同学(二)教学目标: 1、借用老师和同学这个话题老师和同学,培养学生对人物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2、 引导学生用黏土和废旧材料为老师和同学制作立体的头像、胸像或全身像,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如何在立体人物作品中抓住人物的基本特征老师和同学。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学生作品,范画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3、导入:仔细观察身边的同学。二、新授:1、参考前节课所画的作业,(新)苏教版美术教案老师和同学再从各个角度去仔细观察所绘对象的外形特征和神态特点。2、然后使用黏土或其它废旧材料去表现同学或老师(可以做头像、胸像、全身像、群像)。3、在作品完成的过程中,不断对照对象修改作品。4、作品完成后,请大家看看像不像,请大家说说如何改进。5、指导学生练习:可以从各个角度画画对象的速写,将对象的外貌特征记录下来,创作时会更加得心应手。使用废旧材料制作时可以将人物的特征进行夸张处理,泥工作业时可以用手捏或拼接的方法进行造型,同时用工具在作品上做出肌理效果,在作品完成过程中和作品完成以后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对它进行观察和修改。四、评析学生作品第16课 学学构图 教材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的饿内容,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掌握三角形构图、井字型构图、S型构图等多种构图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构图的形式美,领略不同构图形式为图画带来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形成初步的审美意识。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发现和体会优秀作品的构图美,初步认识及掌握多种构图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感知构图的形式美的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分析了解生活中及美术作品中的不同构图方法,掌握不同的特点。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多种构图方法,创作一幅有主题的作品。 教学准备:课件、范画、练习本、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感知与体验1、直接引入正题,学生讨论,什么是构图?构图研究的是什么?构图研究的是把你需要画的东西如何放在纸上,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讲究构图的图画,画面美观、有序,不讲究构图的图画,就会给人凌乱、歪斜的感觉。2、欣赏教材中画,思考不同的构图方法,作品会怎样?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学构图二、创作与表现1、欣赏、分析构图有很多方法,画不同素材的图画,就要选择不同的构图方式,下面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有哪些构图方式,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它们?下面我们一边看幻灯片,一边了解各种构图方法及其运用。井字形构图:适合什么样的作品?给人什么感觉?(在构图中,画面主体在井字形线上,显得主体突出、画面稳当。)S形构图:适合表现动态效果和向远延伸的效果。等讨论,小结:A、三角形构图稳定B、井字形构图严谨C、S形构图流动D、斜线构图爽利2、学生作品分析讨论(不同的构图表现在绘画时的体现)3、 跟同桌同学交流:自己想画些什么?用什么样的构图?4、 学生练习,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已的想法表现出来。进行巡视指导,对巧妙运用构图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对构图方法运用不恰当的学生给予相关的建议三、反思与评价1、作业展示,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展示自已的作品并发表对自已、他人作品的评议及对本次活动的感受2、小结学生的意见后,补充书中介绍以外的构图方法,同时表扬鼓励学生课后拓展: 对构图方法的多样性你有何理解? 在绘画同样物体时可以用不同的构图方法,表现效果会有没不同? 不好的构图会使画面出现哪些情况?17、风景如画(一)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是本册教材中风景画的第一课,前一节课的构图知识为本课打下了很好的伏笔,本课就是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在平凡的自然景物中去发现美、表现美。城里的高楼、公园、高架桥,农村的田野、农舍、山坡、草地等等,处处可以入画,通过对这些景物的写生,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学会尊重和保护自然,并产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风景画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赏析风景画的能力。操作目标:学会运用构图知识和多中技法进行风景写生,表现自然的美。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书上作品,体会风景之美,在风景写生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构图知识,多角度、多方法进行风景写生,表现风景美。教学难点:画面上能注意适当取舍,画出动人的风景画。 教学准备:教师:风景写生作品(素描、水彩、水粉、油画)、取景框、画板、颜料、纸、笔等。学生:画板、取景框、颜料、纸、毛笔等写生绘画工具。 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欣赏书中的大师和学生作品,了解风景画写生的一般常识,然后让学生走进自然,学会观察,细心体会,在常见景物中去发现美、表现美,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和方法写生自然景物。建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世界风景名胜,带领学生一起去“观光旅游”,让学生充分感受自然风光的优美,由此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表现自然的欲望。二、欣赏作品 探究技法欣赏教材和收集到的风景画作品,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副。为什么?研究这些风景画是用何种形式表现的,思考如何用这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作品。学生讨论,了解风景画的技法:单色素描、铅笔淡彩、纸版画、水彩、水粉画、油画,可以用综合材料来表现。 三、指导写生 绘画实践学会取景:大自然景物多彩、纷繁,选景时既要关注新鲜奇特的景物,也要从平时的景物中发现美,做到去粗取精,提炼概括。风景表现:风景写生,空间层次表现要丰富,注意近、中、远景的表现,掌握近大远小的规则。教师可提供几张风景照片和相对应的风景写生画,让学生比较领会老师是怎样构图和取舍景色的。学生写生。帮助学生找位置,明确所画目标。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风景(如素描、铅笔淡彩、纸版画、水彩、水粉画等,也可以用综合材料表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其自由作画,根据画面需要,将眼前景物适当增减,也可移动物体,力求完美动人。 四、展示作品 整理环境展示学生作品,并说说自己的写生感受,相互观摩,让学生推荐好的作品进行评价,表扬构图新颖、表现力强的学生,进一步激发的写生热情。整理写生场地,教育学生呢感爱护环境。五、走向生活 分享快乐将自己的风景写生作品装入镜框,或做成挂历,美化教室和家庭。也可作礼物赠送亲友,让学生充分享受写生的乐趣和成就感。17、风景如画(二)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风景写生”基础上进行装饰风景画的创作练习,也就是在学生风景写生,体验生活的基础上,以自己协商呢感的风景作品为素材,或结合现有图片进行想象创作,完成一幅夸张变形、色彩丰富的风景装饰画。在欣赏、创作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表现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装饰性风景画与写生风景画的异同,了解装饰风景画的艺术特征。操作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能以风景画写生作品或图片为素材,创作一幅夸张变形的装饰性风景画。情感目标:感受装饰风景画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增强学生创作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装饰性风景画的艺术特征,掌握其表现方法。教学难点:利用点、线、面元素,黑、白、灰层次和夸张变形的方法创造出生动和谐的装饰风景画。 教学准备:教师:风景写生画、装饰性风景画、大师作品、农民画等。学生:风景画写生作品、水彩、水粉颜料、纸、笔等工具和材料。 学习内容通过欣赏,比较风景写生画与装饰风景画,了解装饰画的艺术特征,并能以自己写生的风景作品或图片为素材创作装饰性风景画。建议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一、欣赏导入1、教师出示一组风景写生作品和装饰性风景画作品,让学生欣赏。2、讨论比较:引导学生对比欣赏,研究这两种类型的作品在形象、色彩、艺术手法等方面有何不同。通过比较、观察、讨论,让学生感受到:在形象上,写生风景画忠实于描绘景物本身的形体结构;装饰风景画不拘泥于原有物象,多采用夸张、变形手法,强化景物特征。新课 标第 一 网在色彩上,写生风景画多依照客观景物本身的色彩作画,装饰风景画不受对象本身的色彩限制,多以画面色彩的和谐为目的。在艺术手法上,写生风景画多反映客观现实,装饰风景画多利用点、线、面元素,黑、白、灰层次,强化主观感受。二、欣赏感受1、用学到的装饰风景画知识欣赏部分艺术大师作品,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欣赏民间艺术作品,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格;欣赏以前学生装饰画作品,增强学生的创作自信心。构思创作2、学生拿出自己的写生作品或风景图片按照装饰画特点进行构思,把自己对客观景物的夸张变形手法,色彩的主观处理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教师重点指导画面构图,装饰手段运用以及景物的取舍。三、交流展示集中展示学生的作品,相互交流欣赏,说说自己的创作体会。四、课后拓展教师提供更多的风景写生画作品,要求学生创作成装饰性风景,然后组织学生办一次装饰风景画作品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第19课 山水画 教材思路: 用中国画水墨形式绘制的以大自然景物为主体的画称做山水画,做为独立题材的山水画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其间产生了众多杰出的画家与精湛的作品,文化内涵更是博大精深,是一门技术性、艺术性极强的专业。短暂的一节课只能使学生对山水画的部分常识有一些最基本的了解,激发对继承传统文化的欲望,本节课试图通过课件图片的赏析,提高审美素养,达成情感、认知目标,通过教师示范简略学习一点点叶树的画法,以达成操作目标。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和主要艺术特点。2、了解和学习山水的笔墨技法,运用山水画的表现形式进行尝试练习,创作出一幅自己理想中的山水画。3、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优良传统 ,通过山水画的鉴赏和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程式化的表现方法。教学难点:山水画的核心是创造意境,创造意境离不开空间, 塑造是创作山水画不可缺少的特殊造型手段。 教学准备:教师:共同收集中国古代和现代山水画图片资料和自己喜欢的绘画作品。学生:山水画工具材料,如毛笔、墨汁、宣纸、颜料。 教学过程: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出写意山水画二至三幅。1、导入: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并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 2、树木的结构: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3、树干、树枝的画法: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即:“鹿角法”和“蟹爪法”。鹿角法: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4、树叶的画法: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点染法:(1)、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2)、双勾法: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根据树叶的形状特征,可采用象征形的。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等。也可采用写实形的,如实的勾勒描绘树叶的形状。如梧桐叶、槐叶、棕叶等。采用双勾法,可以使丛林有变化,防止画面的单调和沉闷感。作业要求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第20课 非洲雕刻艺术 教材思路: 让学生了解非洲雕刻艺术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为学生创造一个接触和了解人类文明与成就的机会。逐步形成崇尚文明,尊重世界多元化文化的态度,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非洲雕刻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的地位和其独特的造型语言、艺术手法和审美趣味。2、学习从多角度欣赏非洲雕刻,大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引导学生理解、认可尊重多元文化,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3、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质感”在美术作品中所具有的独特审美和表现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非洲雕刻独特的造型语言和艺术特点,学会从多角度欣赏非洲雕刻,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难点:理解非洲雕刻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各种影视图片、资料、小型木雕。学生:各种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发现和推崇历史悠久的非洲雕刻,还是二十世纪的事情,充满真率和力度、神秘感和强烈情感的非洲雕刻,激发了大艺术家的艺术想像,唤起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对现代艺术潮流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二、 新授、 欣赏现代雕刻作品,感觉其传承及变化。被毁坏的鹿特丹市纪念碑扎特金是荷兰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重建被德国法西斯毁坏的鹿特丹市而建的一座大型纪念碑。这一作品的主题是“对野兽般的非人道行为充满憎恨的呐喊”。作者采用强烈的夸张、变形的手法,以达到一种震撼人心,使人过目不忘的艺术效果。作品的夸张、变形、注重内涵即传承了非洲雕刻的艺术特色。、 欣赏非洲雕刻 分析其形体结构主题精神,领会其夸张、变形的艺术特色及作品的节奏感。、 学生讨论说出非洲雕刻和现代艺术家作品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三、 作业 要求仿作,尽量表现其非洲雕刻的艺术特色。四、 老师巡回辅导五、 作业展评(互评、自评) 谁的最具非洲雕刻的特色!第21课 雕萝卜 教材思路:本课的重点是根据萝卜的形状及内外色彩的对比进行加工造型,以浅浮雕为主。难点是要注意图样的简洁及色彩的对比。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萝卜的形状及色彩内外的对比2、培养学生削、刻、挖等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大胆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实物演示)看老师手里的是什么?“不倒翁”、“猪八戒”。再看看是用什么做的?萝卜。多么有趣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雕萝卜。二、新授1、欣赏作品,分析观察萝卜的形状怎样,雕刻作品哪些地方运用了萝卜的自然形状。萝卜的内外色彩各是什么?作品怎样利用其内外色彩的对比来塑造形象的?作品运用了什么制作方法?2、小结:这几件作品,充分利用萝卜的自然形状,利用了萝卜内外色彩的对比,用浅浮 3、雕的形式制作。同学们做之前也要开动脑子,先设想,再动手。4、教师范作一个,着重讲解雕刻手法。5、注意点:形象宜简洁,以眼睛为例。形象雕刻时注意点线面的结合。浅浮雕要注意萝卜脆的特点,防止部分形象断裂。 三、学生学习学习建议讨论第一步该怎样,第二步该怎样根据学习建议作业四、教师巡回的辅导。五、作业展示、讲解(学生自评、互评)六、教师总结七、布置作业带各种萝卜若干、小刀、牙签、大头针。16、叶子片片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欣赏叶的造型美与色彩美,使他们亲近大自然,发掘自然美,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根据叶的形状、表现肌理,采用磨印的方法,创作美术作品,并能对叶子展开联想并组成画面。 、用叶的剪裁、拼接、粘贴等方法组合成一幅幅画面,让学生体验联想活动所带来的自由自在的想像情趣与表现乐趣。感受想象的无限乐趣,表达一定的美。4、培养观察能力,启发学生展开想像,扩展思维,促进他们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形成。 教学重点:1、利用叶的形与色和固有的肌理特点,展开丰富想像,联系事物,采用磨印、剪、拼、贴的方式表现出来,体会动手、动脑、参与联想活动所带来的乐趣。2、能对叶子展开联想并组成画面。 教学难点:联想是否丰富?造型是否引人?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准备:各种树叶、剪刀、粘胶。用于磨印的颜色、纸张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播放录像“林中四季”问:刚才看到了什么?生:回答。(各种不同的树木)你还看到了什么?(各种树木的叶子的颜色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你们看到这些叶子有哪些形状?(掌状、针状、羽状、椭圆形、梯形)(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利用这些树叶来进行加工变化使它变成美丽的画面。二、新授1学习磨印(1)出示各种树叶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形状(2)认识一下是什么树的叶子仔细比较不同叶子的外形、色彩、叶脉,感觉叶子的光滑、毛糙和软硬,用鼻子闻闻叶子的气味。(3)挑选一张叶子示范磨印问:漂亮吗?想试试吗?(4)学生用一片叶子试着磨印(5)教师再用其它两片不同的叶子在刚才磨印的叶子两旁用不同的颜色磨印,再快速地添画出一个小动物。问:有趣吗?也想试试吗?(6)学生磨印、添画。(7)小结,评价。小朋友真聪明,刚才一学就学会了磨印的方法,而且添画出了许多有趣的画。出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教师点评,表扬优秀作品。小朋友树叶除了可以用刚才的方法磨印成各种有趣的画面,还可以用其它方法组成画面。想知道吗?2树叶拼贴(1)欣赏拼贴画(多媒体出示)(2)教师示范拼贴一种动物(3)欣赏课本问:小朋友,树叶可以拼贴成哪些?(人物、各种各样的动物等)这些拼贴设计得巧妙吗? 你最喜欢哪款巧妙的设计?为什么? 想一想你准备拼贴一幅怎样的画面? 你一定有许多没有被人想到的点子藏在心里,谁来说说。(4)拼贴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根据不同动物的形状,颜色来挑选树叶。小朋友你们想自己来试试吗?(5)学生作业(分组拼贴) a.引发学生构思。 b.鼓励学生先画一个构思,用轻线描出。 c.鼓励学生有大胆想法,进行拼贴。d.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注意:、尽可能多收集一些树叶吧,想象能拼贴一幅怎样的画面? 、尽量减少对树叶的裁剪,尽可能利用叶子的自然形状拼出图形。三、小结 、自评作业、组内互评作业、老师点评作业。 、针对学生的构图、针对学生的构思、针对学生的表现方法。 3、展评作品。 4、作品放于教室一角,布置教室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启发学生展开想像,扩展思维,促使他们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 通过认识、了解各式各样的树叶,让学生观察、欣赏叶的造型美与色彩美,使他们亲近大自然,发掘自然美。 3. 用叶的拼接、裁剪、粘贴等方法组合成画面,让学生体验联想活动所带来的表现乐趣。 教学重点: 利用叶子的形与色的固有肌理特点,展开丰富想象,联系事物,采用拼贴的方式组合成一幅画。体会动手、动脑、参与联想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难点:在减少对叶的剪裁的基础上,抓住联想事物的特征,加以表现。 教具准备:1、学生准备:采集各种叶子,双面胶,彩色卡纸.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树叶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 感知与体验 1. 教师出示小树叶的歌曲让学生欣赏。引出树叶贴画。 2揭示课题- 叶子片片 二、欣赏与认知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叶子 2.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相联系,讲解叶子的生长规律 树叶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叶片、叶柄、叶脉。 在我们收集的树叶中有些叶子的外型很有特点,由长柏叶举例引发学生联想,引出兔子的耳朵 小结:像这种利用叶子特殊的外形制作叶画的方法我们把它叫作“按叶定画”(板书) 添画:小白兔喜欢吃萝卜。制作一幅小白兔吃萝卜的图画(张贴有小白兔的叶画) 师提示同学们思考一下萝卜有哪些形状:圆形、椭圆形 请学生选出自己收集的叶子拼贴一个萝卜造型。 小结:这种方法,我们叫它“按画选叶”(板书) 3.欣赏其他树叶贴画的作品。 四.作业 采用游戏竞赛的形式,利用小组合作,把形状和颜色不同的落叶拼贴组合成一幅树叶贴画.(1)宣布作业内容及要求 (2)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做出及时的提醒。 五.成果展示,升华情感 1.成果展示,发现美丽。 (1)请同学们把做好的作品粘贴到前面来展示。(生陆陆续续送交作品。) (2) 学生评议:请同学说说喜欢哪一幅,并说出为什么?(学会正确的评价,善于吸纳别人有益的东西) 2.创编故事,感受美丽 自我评价:再请这幅画的小组代表来说说这幅画的故事或创作作品的想法。 3.升华情感,欣赏美丽。(拓展环节) (1)大自然中:叶子能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植物多的地方,空气新鲜。 (2)寄语:落叶因为有了你们的想象而变得更加神奇;秋天因为有了你们的巧手而变得更加美丽;世界因为有了你们的童真而变得更加精彩!让我们都来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吧!叶子片片(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叶的剪裁、拼接、粘贴等方法组合成一幅幅画面,让学生体验联想活动所带来的自由自在的想象情趣与表现乐趣。 过程与方法:对叶的观察与欣赏,分析叶的造型美与色彩美;拓展思维与想象,创造性地表现自己所联想的事物,抓住他们的特征,用自己擅长的技法,在尽可能减少对叶的剪裁的基础上,大胆自由地表达和抒发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观察能力,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扩展思维,促使他们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形成。 教学重点:利用叶的形与色,展开丰富想象,联系事物,采用剪、裁、拼、贴的方式表现出来,体会动手、动脑、参与联想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教学难点:在减少对叶的剪裁的基础上,抓住联想实物的特征,加以表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打开课件)秋风吹,树枝摇、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你们知道这首儿歌讲的是什么吗? 生:猜。 师:深秋季节,树叶啊都已经凋落了,这首儿歌讲的就是落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子片片的第二课时(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范画。(教师出示叶贴画作品) 师:老师这边有一些画和我们以前画的画不太一样,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做成的吗? 生:学生欣赏。 师:老师这些作品就是用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叶子为材料拼贴成的,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幅这样的画呢? 生:齐答(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做叶贴画。(出示叶贴画) 2、欣赏树叶。 a、了解树叶的组成部分。 师:你们知道一片小小的树叶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吗?(课件出示一片树叶) 生:学生思考回答。 师:叶子上面的这个部分叫做叶片,下面带个把柄的部分叫叶柄,在叶子上面还有这样突起的线条啊就叫叶脉。 b、欣赏大自然中的叶子。 师:其实,在大自然中有好多各种各样的叶子,你们看!(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叶子) 生:学生欣赏。 师:我们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树叶,你都看到了那些颜色的叶子呢? 生:学生思考回答。 师:原来叶子的颜色这么丰富,那老师还要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的眼睛够不够敏锐,你都看到了哪些形状的叶子呢? 生:学生思考回答。 师:(打开课件)归纳总结,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原来这些小树叶呀,它们的形状都是不一样的,有掌状形、羽状形、椭圆形、圆形、齿状形等等。 师:课前老师请小朋友们搜集了一些叶子,你能根据叶子的色彩和形状想想它象什么吗?在小组内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来轻轻的说说你们的叶子象什么呢? 生:讨论。 3、激趣找树叶拼贴作品。 a、师:你们的叶子都象什么呢?老师请每组派个小代表说说你们的叶子象什么呢? 生:讨论回答。 师:老师这里也有各种各样的树叶,象什么呢?谁能把这些小树叶来变一变魔术,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呢? 生:学生上来拼一拼。 师:小结,每一片树叶和不同的树叶组合就会变出不同的图形。下面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带来的叶子,选择其中的几片,在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纸片上拼一拼,独立完成。 b、欣赏作品。 师:老师这边有些漂亮的叶贴画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生:学生欣赏。 师:看了这么多作品啊,老师也想来是试一试。 c、教师示范。 归纳总结步骤:A、选 B、想 C、摆 D、贴 E、添画 三、作业要求 每个小组进行组合拼贴,小组合作有主题的共同完成一幅美丽的叶贴画。 四、学生创作及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业展评 展示每小组的叶贴画作品并且小组代表讲解自己组的作品,大家共同交流,最后教师点评。 课后反思: 本课以自然界的叶为载体,通过联想的方式,根据叶的形状、颜色,采用剪、裁、拼、贴的方法,创作美术作品,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叶是装点自然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没有叶,就没有自然界的绿色,就没有生命的季节。叶片万千,却无一相同,恰似我们人类无数的个性人生,这里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也正如我们所倡导的对学生的个性追求。不同叶的生长过程,就如我们每个学生所展示的五彩缤纷的过程。 学生通过对这些叶进行欣赏、讨论,分析其形与色,尤其要把叶的形状与生活实际中的事物相联系,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激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信心,形成轻松而又热烈的课堂气氛。教师在作画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由的想象,尤其对那些离奇的想法,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肯定,让学生对这种“异想天开”更自信,从而使学生自然养成了发散性思维的习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情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启发学生展开想像,扩展思维,促使他们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认知: 通过认识、了解各式各样的树叶,让学生观察、欣赏叶的造型美与色彩美,使他们亲近大自然,发掘自然美。操作:用叶的拼接、裁剪、粘贴等方法组合成画面,让学生体验联想活动所带来的表现乐趣。教学重点:用拼、剪、贴的方法组合成一幅画。教学难点在减少对叶的剪裁的基础上,抓住联想事物的特征,加以表现。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范画、树叶、剪刀、粘胶。学生:树叶、剪刀、粘胶。教学过程:一、感知与体验1.教师出示叶子的故事的动画让学生欣赏。2.师:一片小小的叶子以付出生命的代价完成了它飞翔的梦想,这种为了实现理想而执着追求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 出示树叶贴画蝴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帮助故事中的小树叶完成更加美好的梦想。二、欣赏与认知新 课 标 第 一 网1. 认识各种形状的叶子。(通过“叶子找家”游戏巩固知识)2. 欣赏树叶贴画作品。三、创作与表现制作步骤:1. 选。从各种树叶中选择自己需要的叶子。2. 摆。将选好的叶子摆一摆,一边摆一边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叶子。3. 剪。 根据画面需要还可以进行裁剪。4. 贴。 最后,用粘胶将叶子一片一片地粘上去。作业要求:1.让学生观察自己所带树叶,问学生:看到这些叶子你想到了哪些形象?四、反思与评价作业展示,师生共同评价。五、课外拓展课件展示用叶子制作的其他手工艺品,说明叶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17、老人和儿童、观察老人和儿童的不同外形、动作、神态特征。、用黏土表现老人和儿童的方法。老人和儿童、感受用黏土表现老人和儿童与画面表现的人物之间不同的美。、让学生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老人和儿童重点:学会用黏土表现人物的方法。难点:做出别具风格的作品。江苏版美术 准备:教师:黏土、范作、垫板 学生:准备好各种制作工具老人和儿童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欣赏、讨论、欣赏黏土作品。、讨论: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三、讨论、示范1、泥片的做法?泥条的做法?2、如何搓?如何捏?如何压?如何卷?3、具体做一简单的形象,体现上述技法和制作。四、学生作业、努力表现老人和儿童的不同外形、动作、神态特征。 、老人满脸是岁月的刻痕,儿童像幼芽一样的稚嫩。、做出他们在一起的有趣情景。五、巡回指导、具体介绍黏土的特性和制作。、具体指导部分学生的搓、捏、压、卷等方法。、鼓励学生制作的作品大胆,有趣味。、学生互助,人合作完成。六、小结、展评作品。、作品放于教室一角,布置教室。第二课时老人和儿童教学内容:老人和儿童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好品德; 2、观察老人和儿童的不同的外形、动作和神态特征; 3、能画或做出他们在一起的有趣情景。教学重点:能想象老人和儿童在一起的情景。 难点:有趣地表现出老人和儿童在一起的情景。教具准备:各类作画工具。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预案一、导入新课1、学生观察老人和儿童的特征并说一说。2、学生参与导入课题:老人和儿童。1、(出示两幅画:一幅为老人,一幅为儿童)请同学们说说他们有什么特征?2、人满脸是岁月的刻痕,儿童像幼芽一样稚嫩。朝阳晚霞各有灿烂,从儿童到老人,展示了生命的历程。画一画老人和儿童一定很有意思。学生在方法的选择上可能比较单一。二、进行新课1、学生说自己身边的老人。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2、学生回答:如脸上有皱纹,动作比较缓慢,神态很慈祥。3、学生可以说自己也可以说其他儿童。如脸象红苹果,动作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147.1-2025中小功率内燃机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
- GB/T 13570-2025单轴木工铣床术语和精度
- GB/T 28845-2025领带丝织物
- 【正版授权】 ISO 2719:2025 EN Determination of flash point - Pensky-Martens closed cup method
- 个人汽车质押协议书
- 公司签了保密协议书
- 医疗技术保密协议书
- 代工厂签约合同范本
- 江苏无锡惠山区教育局事业单位招考毕业研究生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杭州市拱墅区2025招考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社区工作者真题试卷】未来教育2025年社区工作者考试及答案
- 2025年杭州入团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东方航空秋招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大学《文化遗产-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快乐的小河》新课标课件(第二课时)
- 法学生职业规划
- 2025年河北廊坊霸州市公安局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00名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数据安全管理培训
- 2025年双十一全网销售数据解读报告
- 狼疮脑病的护理
- 《海滨小城》教学课件(第二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