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1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2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3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4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2)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 (3)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出示第一自然段) (鼓励质疑,梳理问题,板书:事?人?) 二、初读观察人物 1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二、初读观察人物 1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这里谁是司马光?你是怎样认出他的? 2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你会做做动作吗?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你做这样的动作想说“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学生再作补充。 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慌”了? (4)司马光这样用力砸,想干什么? 引入学习第3自然段,得出结论:这时候不救人,一件危险的事就要发生了。 指导读出担心、焦急的语气。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机动) 砸缸救人(重点):出示第五自然段 (师走到学生群中,询问了解学情) (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时,心里怎么样?对照别的小朋友的表现,说说怎样做是“慌”了? 结合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现。 想象一下,他们慌张的时候会一边哭一边喊些什么? 读出他们慌的样子来。 (6)继续探寻司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8)了解结果,引读第6自然段。 (9)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4从他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的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 四、延伸走进人物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想砸缸想救人) (7)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 1、 学会本课生字,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小懂得要留心观察,大胆探索,善于发明创造。 1、一读读正确 小朋友大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停下来,对照这个字上面的拼音,反复读几遍。读准后再往下读。 2、再读读通顺 小朋友把课文多读几遍,遇到读不通的句子,停下来,反复读几遍,读通了,再接着往下读。直到把每一个句子都读通顺。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然后和同桌轮读,互相检查。 3、三读读明白(初步明白) 把课文读过后小朋友知道知道了什么? (介绍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2、板书课题。 3、简介鲁班和橹板。鲁班是人的名字,橹板是船上的工具,这二者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小朋友读了课文就知道答案了。 1、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字形的?口头组词。 3、读帖,描红。 4、评议。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小朋友认真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说说有一天鲁班坐船回家看到什么? 从哪里可以看出老艄公撑船很吃力?“吃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看到这情形鲁班是怎么想的? 小朋友都来当鲁班,把这两个自然段读一读。 2、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鲁班想出办法了没有?我们一起来读读三四两段。 指导看图。小朋友来学学鸭子在水中游动的样子。(师用简笔画画出鸭子的脚) (老艄公撑船很吃力。) 板书:看 吃力 板书:想 省力的办法 谁来当当鲁班,这时你会怎样? 出示“鲁班出神地看着,忽然眼睛一亮,”这句话说明什么? 那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小朋友能不能用手中的笔画一画。 师用简笔画演示鲁班做橹板的过程。引导学生比较鸭子的脚和橹板的相似之处。 板书:造出 橹板 老艄公用后会说什么呢?结合挂图指导学生想象。 现在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会把这种工具叫橹板了吧? 齐读第三四五自然段,体会感情。 二、练习背诵课文。 三、总结全文 齐读课文。 讨论:鲁班为什么能发明橹板呢? 1 随课文识字,认识8个一类字和绿色通道里的3个字。 2 认识两个新偏旁:手字旁、走字旁;学会写:看、起。用部件法学习:于、办、法、终。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4 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 谈话。 小朋友见过好多的鸟,可你们注意观察了没有,有一种鸟叫乌鸦,是什么样的?你们别看它样子不美丽,可它喜欢动脑筋,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段有趣的故事。 二 范读课文 1 乌鸦喝水是怎么一个故事呢?乌鸦喝水碰到了什么困难?它想了什么办法?乌鸦有没有喝着水?请小朋友听老师读课文,思考问题。 2 教师范读。 三 自读课文,弄清图意,随图文识字 1 自由轻声读,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 看看课文中有几幅图,有几个自然段。 3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 板书课题。 3 教学“乌、鸦、喝”。 (1) 指名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2) 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a.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到处”是什么意思?乌鸦口渴地难受,东找西找,找了好多地方,我们读第一句要把“到处”重读。 b. 乌鸦找到水了么?它喝了水没有?你从哪句话看出来? 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谁能想象一下,乌鸦会怎样喝瓶子里的谁? 乌鸦找到水时心情怎样?喝不到水时心情又会怎样? (3) 小结。 a. 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b. 小结板书。 2 讲读第二段。 (1) 看图想象:乌鸦面对困难,会怎么想怎么做? (2) 指名读。 (1)引出“渴”与“喝”比较学习。 (2)引出“面”、“办”,指导写法。 (3)引出“围”,掌握笔顺。 (4)引出“终于”,指导写法。 (5引出“叼来、一颗、渐渐”,指导读音。 指名认读上面的词语。齐读。 乌()喝() 于()冬() 鸟()渴() 干()终() (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感情读课文) 二 指导背诵 引导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弄清自然段中句与句的联系的基础练习背诵。 三 总结课文 1 齐读课文。 2 想一句话夸夸乌鸦,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我们应该向它学习什么。 四 课堂练习 1 看拼音,写词语。 2.写笔顺,数笔画。 乌-( )画 喝( )画 办( )画 围( )画 3填空。 a.它叼来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 b. 它叼来小石子,放到瓶子里。 a. 瓶子里的水升高了。 b.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Wu ya he shui kou ke ban fa wei zhe zhong yu 乌鸦口( )了,到处( )水( )。 乌鸦( )着瓶子边走边想,( )( )出了一个办法。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 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3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小朋友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吗? 小沉香劈开大山,救出了自己的妈妈,还记得这座大山叫什么吗? 2、 说一说华山的特点:(高)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轻声: 2、 检查自学情况: 3、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4、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爬一次华山,看看到底有多高 三、 精读全文 (一) 第一自然段: 板:华山 板:(简笔画) 要求: 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读通每句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出示:登华山 山路远 远近 近山腰间 艰难 情不自禁 吟诵 3、 师引说: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二) 第二自然段: 1、 老师有首诗就是介绍了华山 2、 师边画边述: 1)小孩儿跟先生就是沿着这条山路爬上山顶的。 2)爬这样的山路感觉怎么样? 3、 为什么爬华山如此艰难?(高) 4、 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带着问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 5、 出示图二: 让我们一起跟他们到华山顶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6、 学习第四、五句 7、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会用一句什么话来评价华山? “啊,华山真高哇!” 指名读,齐读 8、 如果你在华山顶上,你想说什么?做什么? 9、 小朋友们都忍不住了,这就叫“情不自禁” 出示“情不自禁”,指名读 10、 这个小孩儿跟你们一样也情不自禁了,吟诵起了一首小诗 11、 交流 1)出示相应的两句句子 2)师读诗,生接句 3)指名读诗 4)点拨 举头抬头回首回头 5)要求给诗句配上动作读一读,背一背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自由读,指读,齐读 理解:“艰难” 指名读,读出“山高路险” 指导朗读第一句 1)指名读 2)说一说句子意思 3)动手比划一下“山腰间” 4)与小朋友一起将句子用间笔画来体现 5)讨论: 白云不是在天上,这儿为什么写在山腰间? 白云画在山的什么位置? 板:(完整课题)咏 读题 这首诗的意思就蕴藏在课文中,你能找到吗? 1、 这首诗吟诵得怎么样?听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2、 这个老先生的反应跟大家一样 二、 第四自然段: 1、 这个小孩儿真不简单,谁来介绍一下他是谁? 2、 为什么要用“才”七岁,(年纪小) 3、 这样的好诗竟然是一个刚7岁的寇准吟诵的。你知道他怎么吟诵出来的吗? 4、 小朋友们想向寇准学些什么? 5、 师小结: 寇准能吟诵出这样的好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我们班小朋友也应向寇准那样从小学好语文,长大后用好语文。 三、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让我们跟小孩儿和先生再去华山看一看 四、 学习生字 1、 认读生字、正音、质疑 2、 给生字找朋友 3、 分析字形 4、 描红、临写 六、 课外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配动作朗读第三自然段 24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除了蓝天,远远近近 更无山与齐。的山都在华山脚下。 举头红日近,太阳显得那么近,山 回首白云低。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认真学习语文) 沿:右半部分,上边是“”,不是“几” 近:先写“斤”,再写“辶”,第二笔是竖撇 与:熟字去偏旁记忆,“写”去掉“冖” 齐:撇捺要伸展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9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使学生了解花生果结在地下的特征,激发他们认识自然的兴趣。 3理解词句。 (1)“绿油油“是什么意思?除了说“绿油油的叶子”,还可以说“绿油油的什么”? (2)练习用“绿油油”说话。 (3)这些花生不光长着“绿油油的叶子”,还开着什么样的小花? (4)理解“黄灿灿),结合图画。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师生正音。 1指导看图。(出示图一) 2指名读第一段。 这是什么地方?树林长着什么?图上画了谁?它在干什么?花生长得怎么样呢? 1 过渡:小松鼠看着,看着,竟然不知道这就是花生哩! 2 指名读,说说是谁告诉小松鼠这是花生的。 3 出示卡片:蚯蚓。指名读,齐读。 4 指导朗读。 5 听了蚯蚓的话,小松鼠很高兴。它为什么高兴? 6 指名读小松鼠想的句子。 7 出示生字:等。(正音) 8师述:冬天到了,雪花漫天飞舞。小松鼠穿着漂亮的棉衣,躲到家里吃花生果,多舒服呀!小松鼠的这个愿望能实现么? 三 学习第三段 1 轻声自由读,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2 讨论: 3指导朗读。(自由练读、齐读) 2 自由读,说说这一段写什么? (1) 蚯蚓是怎么知道花生果在泥土里的? (2) 花生是怎么结果的? 3指导朗读蚯蚓的话。 (1) 相机出示生字词:旁边 绿油油 叶子 (2)指名拼读。 旁 油 叶 树林( )种了许多花生,( )的叶子,( )的小花,真( )。 小松鼠的话应用什么语气读? 蚯蚓的话应用什么语气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名读,齐读。 (1) 小松鼠是怎样找花生的?(指名读第一句) (2) 从“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可以看出什么? (3) 小松鼠有没有找到花生果呢? 2、 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 3、 它们都找不到家了,我们快来帮助它们。 4、 这些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