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高考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2、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荷兰的殖民扩张、英国的殖民扩张、殖民扩张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3、两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概念解释】世界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市场。【专题概述】一条线索: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影响。时间原因结果主要途径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形成赤裸裸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暴力手段)16-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以及资本输出。(经济手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两个联系:一是把本专题的内容与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把中国近代史的相关问题置于世界历史的背景中去分析认识加强两个联系(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冲击);二是把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联系起来,认识两者之间关系。三个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与影响;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原因、过程与影响;两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条件、过程与影响。【考点梳理】考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一、新航路的开辟 1、开辟的原因(1)经济根源: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掠夺东方的贵重商品。(受马可波罗行纪中描述中国等东方国家遍地是黄金的影响,很多人希望到东方去“寻金”。)(3)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 (4)宗教原因:西欧人热衷于传播天主教。(5)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切断了东西方传统商路。 (6)客观原因:分散的文明2、条件(可能性)(1)客观条件: 物质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物质条件) 航海技术:罗盘针和计算纬度的星盘等的应用(中国的四大发明) 造船技术: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已出现了新型的轻便、多桅多帆、快速、舱宽的大船 地理知识:欧洲开始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较高(2)主观条件: 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时间航海家开辟的航线支持者14871488年迪亚士(葡)葡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好望角葡萄牙王室14971498年达伽马(葡)葡绕过非洲好望角印度1492年哥伦布(意)西横渡大西洋美洲西班牙王室15191522年麦哲伦(葡)西大西洋绕美洲太平洋 亚洲印度洋绕非洲大西洋西西欧航海家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新型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1)积极: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使世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 (2)消极: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4、影响:(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商业革命:世界市场的拓展、商品种类的增多、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商业强国的崛起,开始出现全球性的经济关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价格革命:物价上涨,金银贬值,促进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有利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2)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3)思想震撼之路:冲击了秀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促进了自然科学的研究;(4)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开始,导致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特别强调】从不同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步步高P104)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思维延伸】新航路与早期殖民扩张对中国影响及中国反应。影响:政治:侵犯了我国领土主权(澳门、荷兰)经济: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增加(玉米、甘薯)思想:加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国反应:海禁、闭关锁国。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反映了资本扩张、唯利是图的本质。考点二: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殖民大国的更替:葡萄牙早期殖民的始作俑者;西班牙16世纪中叶,中美洲最大殖民国家;(1)开始1492年巴哈马群岛(哥伦布远航探险);(2)崛起16世纪中叶,中南美洲最大殖民帝国;(3)衰落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荷打败;荷兰17世纪,海上的马车夫;英国18世纪,成为世界殖民霸主。一、海上马车夫荷兰1、原因:(1)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经济条件安特卫普、荷兰省;(3)较好的政治条件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4)非常发达的造船业世界首位;(5)对外贸易发达阿姆斯特丹;(6)西班牙“无敌舰队”被打败;(7)对外扩张,夺取殖民地。2、特点:商业资本发达;3、影响:垄断世界航运业;4、存在问题:忽视国内工业发展和海军建设。(昙花一现)二、英国的崛起1、条件 (1)地理优势一大西洋航路中心;(2)政策优势重商主义;(3)军事优势注重发展海军,打败无敌舰队;(4)经济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东印度公司:对外贸易飞速发展; 圈地运动:发展资本主义租地农场;(5)制度优势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完善;(6)对外扩张,夺取殖民地。重商主义:是16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早期比较盛行的一种经济学说和经济政策。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推行它,封建国家也把它视为富强之本。它主张政府应控制国家的经济,以便损害和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增强本国的实力。重商主义是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上的反映,其主观目的在于通过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以强化专制统治。而客观上它的推行扩大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强了西欧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的力量;随着殖民扩张资本原始积累又得以加强,而这都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内容:A、认为贵金属如金银等是国家财富的象征;B、保护本国工商业,奖出限进;C、抢占海外殖民地表现:A、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B、1600年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与中、印的贸易圈地运动: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对圈地运动的评价:(1)对历史进程: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之一,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劳动力,市场,原料),造就新的阶级力量;(2)对农民来说:是一场悲剧。无数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而政府又颁布血腥法令,不允许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从这个角度说,圈地运动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是一场明显的“羊吃人”的运动。 总之,圈地运动牺牲了农民的利益,积累了原始资本,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和国内市场,为英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2、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过程:(1)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此西班牙失去海上霸权,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2)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据点;在北美建立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对外扩张的三个方向。(课本P88)(3)英荷争霸:(17世纪中末期:三次英荷战争)直接原因: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主要原因:英荷争夺殖民霸权的矛盾。 直接目的:打击荷兰海上贸易; 根本目的:发展本国的海上运输业,维护英国资产阶级利益。结果:荷兰战败。英国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改名为纽约。17世纪末,荷兰失去海上殖民霸权。(4)英法争霸时间:(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最重要的是1756一1763年发生的七年战争结果:英国胜利,从法国手中夺取北美的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还在印度扩大殖民势力,侵占更多领土。 这样,英国在亚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夺取很多殖民地,18世纪末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 。英国在争霸斗争中获胜的根本原因:先进的社会制度必定战胜落后的社会制度。三、早期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1、葡萄牙(1)15世纪初占非洲西海岸(2)新航路开辟后印度(亚洲)(3)16世纪中叶巴西(美洲)(补)2、西班牙(1)1492年巴哈马群岛(2)16世纪中叶,最大殖民帝国(3)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荷打败早期殖民扩张中,西班牙、葡萄牙将掠夺的财富用于维持奢侈生活,没有用于资本的原始积累,金银流入了荷兰、英国等海外贸易发达的国家,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四、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2、方式:野蛮的掠夺;残酷的屠杀;贩卖黑奴;不平等贸易3、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步步高P106)(1)对世界: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扩大的途径:殖民扩张,掠夺、欺诈,商品输出)(2)对殖民国家:获取了巨大的财富,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3)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了亚、 非、拉地区的落后。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4)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殖民争霸战争4、殖民扩张的三个时期(1)早期阶段( 1618世纪,新航路开辟后到工业革命前):以积累原始资本为主要目标,以野蛮的掠夺、屠杀、奴役印第安人、黑奴贸易、不平等贸易为主要方式。 经济思想:重商主义。(2)中期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或者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商品输出为主。 经济思想:自由主义。(3)后期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或者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时期):以寻求投资场所为目的,积极展开对外资本输出为目标。 经济思想:自由主义。考点三、工业革命什么是“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过渡到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的过程。 它既是生产技术的一次革命,也是生产关系的一场革命。它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大幅度增长和生产关系巨大变革。它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技术基础。一 、 工业革命的开展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1)制度前提: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2)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黑奴贸易获得大量资本(3)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4)原料: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原料(5)生产技术:手工工场时期积累丰富生产技术知识(6)市场:海外市场殖民地遍及世界、市场需求极大(必要条件) 国内市场圈地运动2、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1)首先发生的行业:新兴的棉纺织业。(2)发明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3)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工厂(4)动力: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进入 “蒸汽时代”:(5)交通工具: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6)结束标志:1840年前后(大概在19世纪中期)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制造机器的出现)。3、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2)社会关系: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实力,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3)城乡关系: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蒸汽时代),城市化进程加快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竞争、平等) 。 (4)思想: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科学共产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产生。(5)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到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6)世界市场:资产阶级改造了本国社会及整个世界,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成了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渐成熟(7)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成为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提高了生产效率,新兴工业部门出现并增多,如纺织、机器制造、铁路运输和煤炭业等。(8)消极影响: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说明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工业革命结果之一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1)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2)政府采取了一些经济措施:政治:进行民主化改革;经济: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法制:进行法制化建设 外交:推行“炮舰政策” ;利用大工厂制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酷剥削。文教:大力兴办教育。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课本P95)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的一种经济思潮。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他们主张对内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对外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对经济干预和保护。其核心思想是:自由生产、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这种思想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具体表现: (1)资本迅速增长,19世纪中期,英国逐步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2)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3)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水晶宫”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工业革命的结果之二1、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原因:途径:殖民扩张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家交流联结纽带:工业革命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重要保障: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根本动力:工业革命(2)时间:19C中期(3)初步形成的标志: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门户开放”。2、世界市场逐渐成熟:(1)标志: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2)原则:自由主义的原则;(3)内容:保证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规定在国际贸易中给予最惠国待遇,逐渐取消关税保护;(4)意义:使国际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2、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代企业产生(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经济3、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思想考点四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前提: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2、科技:科学突破,技术创新(直接原因);3、资金: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大量资本积累;4、劳动力:城市化及无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5、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二、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1、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爱迪生发明了电灯;1876年,美国的贝尔发明电话机。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885年,本茨制成三轮汽车并出售,现代汽车工业兴起;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3、化工技术的发展:4、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 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新的工商业组织形式:公司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垄断和垄断组织。国际关系: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世界市场: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最重要)垄断组织的产生 (1)原因:生产和资本高度的集中 (2)概况:公司日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巨型企业;(3)形式:托拉斯、卡特尔、辛迪加(4)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5)影响: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垄断资本家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果之一1、原因(1)途径:殖民国家进一步扩张;(2)物质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密切了国家交流;(3)纽带:交通工具和电信工具的创新使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4)重要保障: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5)根本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2、标志: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3、形成:时间、框架、手段、主要内容(1)基础(框架):资本主义市场;(2)手段(途径):(3)主要内容: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和选择4、影响:(1)积极性: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推动世界发展。促进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也带来动植物广泛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世界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原料生产主要集中在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日发达国家;促进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2)消极性:扩大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平衡列强之间矛盾加剧资本主义列强与亚非拉之间不平衡民族民主运动导致19C末国际关系的日趋复杂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2、“设厂自救”“实业救国”,出现民族工业的第一个高潮。 经济3、救亡图存运动高涨(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思想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步步高P111)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指资本主义制度对全球统治地位的确立,它包含三大体系: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经济体系(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体系”一词是“长时段”观念。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受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市场。 (2)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初步形成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3)三大影响:对资本主义列强来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来说,一方面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客观积极作用对整个世界来说,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使整个世界连成一体。对世界市场认识的几个问题 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是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亚非拉落后国家为附庸的;市场形成过程中是充满暴力和血腥的(这说明世界市场的形成就是殖民扩张的过程);是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具有不平衡的特点;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政治保障。 一、资世界市场演变历程(1)开始形成:(1618世纪中期)。起决定作用的是新航路的开辟。由原先的地中海沿岸扩展到大西洋沿岸,随着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欧亚美逐渐联系在一起(2)初步形成(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起决定作用的是工业革命。海外市场的扩大,商品需求的激增 工业革命的发生 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资本主义各国为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世界。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化尚处于早期阶段,世界还未被瓜分完毕。所以,世界市场只是初步形成。(3)最终形成(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确立。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特征。思考: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如何促使世界市场形成?(1)内在动力:两次工业革命;(2)途径: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瓜分世界狂潮;(3)重要保障:殖民体系初步形成;殖民体系最终形成;(4)物资条件:工业革命密切国际交流;(5)联系纽带: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工具的使用;时 期推动因素主要资本显著特点主要途径世界市场进程工场手工业时期(16C-18C中)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商业资本暴力手段残酷掠夺殖民扩张和掠夺雏形阶段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C中-19C中后)工业革命工业资本凭工业优势输出商品扩大市场武力与不平等贸易结合初步形成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C后期以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垄断资本凭借资本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市场武力与资本输出相结合瓜分世界最终形成世界经济整体化二、资世界市场演变规律:资产阶级完成征服世界的过程。(资世界体系和资殖民体系二者的形成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铜电解沉积熔炼法考核试卷及答案
- 通信固定终端设备装调工异常处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信息技术课试题及答案
- 医疗器械采购合同
- 银行综合员试题及答案
- 银行研发面试题目及答案
- 银行新员工测试题及答案
- 汨罗书法专业试题及答案
- 法律专业试题及答案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育教学课件
- 多器官功能障碍护理常规
- 宠物训导技术课件
- 医学影像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 2024年9月21日浙江省事业单位统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及答案
- 【闵行区人民法院】上海市闵行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与审判白皮书(2023-2024年)
- 预防动物伤害安全知识教育
- 各岗位应知应会“明白卡”(含矿长等)
- 2025年数控铣工技能竞赛参考试指导题库500题(含答案)
- 消防服务外包投标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4新版本)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 2025年干混砂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