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4 5卷第 4期 2 0 0 9 年 4 月 机械工程学报 J OURNAL 0F M ECHANI CAL E NGI NEERI NG VO 1 45 N O 4 Apr 2009 DoI 1 0 3 90 1 J M E 2 0 09 0 4 1 8 7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四电极微探针 局域电导率测量技术木 居冰峰 巨 阳2 坂真澄 f 1 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3 1 0 0 2 7 2 名古屋大学机械理工学专攻名古屋4 6 4 8 6 0 3 日本 3 东北大学纳米力学专攻仙台9 8 0 8 5 7 9 日本 摘要 开发了基于原子力显微镜 A t o mic f o r ce micr o s co p e A F M 的四电极微探针局域电导率测量技术 四电极 A F M探针最 小的电极间距为3 0 0 n m 安装了这种新型四电极微探针的A F M系统既保持表面微观形貌测量能力 又可以在实施表面形貌 扫描的同时测定局域电导率 利用该技术精确测量了厚度为 6 0 B m的铝薄膜和厚度为3 5 0 a m的透明导电氧化铟薄膜 I n d i u m t i n o x i d e I T O 的局域电导率 试验结果证明基于 A F M 的四电极微探针技术在亚微米局域电导率测量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 局域电导率四电极方法原子力显微镜导电薄膜 中图分类号 T H7 O 6 Pr o t o t y p e At o m ic Fo r ce M icr o s co pe S y s t e m wit h M icr o f o u r po in t Pr o be f o r Qu a n t it a t iv e Ch a r a ct e r iz a t io n o f L o ca l E l e ct r ica l Co n d u ct iv it y J U Bin g f e ng J U Ya n g S AKA M a s u mi 1 T h e S t a t e Ke y L a b o f F l u id P o we r T r a n s mis s io n a n d C o n t r o l Z h e j i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Ha n g z h o u 3 1 0 0 2 7 2 De p a r t me n t o f Me ch a n ica l S cie n c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n g Na g o y a Un iv e r s it y Na g o y a 4 6 4 8 6 0 3 J a p a n 3 De p a r t me n t o f Na n o me ch a n i cs T o h o k u Un iv e r s ity S e n d a l 9 8 8 5 7 9 J a p a n Ab s t r a ct An a t o mi c f o r ce micr o s co p e p r o b e f o r l o ca l co n d u ct i v i t y me a s ure me n t is p r e s e n t e d T h e min imu m s p a ce o f t h e fou r p o in t a t o mic f o r ce micr o s co p e A F M p r o b e is 3 0 0 a m T h e AF M s y s t e m w it 1 l t h e n e w l y d e v e l o p e d f o ur p o i n t p r o b e n o t o n l y i nh e r i t s t h e f u n ct i o n o f AF M s u r f a ce t o p o g r a p h y g e n e r a t i n g b u t a l s o h a s t h e ca p a b i l i t y o f ch a r a ct e r iz i ng t h e l o ca l co n d u ct i v i ty s i mu l t a n e o u s l y Th e l o ca l co n d u ct i v i t i e s o f a l u min u m a n d in d i u m t i n o x i d e t h i n fi l ms o f 6 0 Ix m a n d 3 5 0 n lT I t h ick are q u a n t it a t i v e l y me a s ure d r e s p e ct i v e l y Th e co n d u ct iv i ty me asure me n t s i n d i ca t e t h is four p o i n t AF M p r o b e t e ch n iq u e h a s the ca p a b il i t y o f me a s u r i n g s u b mi cr o me t e r e l e ct r i ca l co n d u ct i v i ty Ke y wo r d s L o ca l e l e ct r ica l co n d u ct iv ity F o ur p o i n t p r o b e me o d At o mic f o r ce micr o s co p e C o n d u ct i v e thi n fil m 0 前言 定量测定材料 的微 小尺寸 范围 内的局域 电导 率在高温超导研究 新材料开发 I C芯片和微机电 系统 Micr o e l e ct r o me ch a n ica l s y s t e ms ME MS 及微 光机 电系统 Micr o o p t o e l e ct r o me ch a n ica l s y s t e ms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5 0 7 0 5 0 8 6 和浙江省科技计划 2 0 0 8 C 2 1 1 0 7 资助项 目 2 0 0 8 0 5 1 2收到初稿 2 0 0 8 1 1 1 8 收到修改稿 MOE MS 器 件 无 损 检测 过 程 中有 十 分 迫切 的需 求 1 一 钉 尽管这项技术的重要性 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 者所认知 但 由于试验难度所限 目前还鲜有这方 面的研究报道 传统的电导率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 涡流法 微波法和 四电极电导率测量方法 四电极 法是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测量方法 顾名思义 就是采用 4个 电极同时和被测试件接触 其中 2 个 电极施加恒定电流 另外 2个 电极测量在试件上产 生的电位差 由于电导率和通入的电流 测得 的电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18 8机械工程学报第45卷第4期 位差以及4个电极之间的间距有特定的关系 从而 计算出电导率 5击 由于采用了4个电极 理论上讲 可以消除电极和试件间的接触阻抗 但是 这种方 法仅适用于测量半无 限体 的试件f所谓半无 限体是 指试件尺寸远大于电极之 间的间距 而随着试件尺 寸的变小并逐渐接近电极间距时 由于尺度效应的 影响 这种方法就不适用了 另外 如果被测试件 是 一 种沉积生长在基板上的具有不 同导 电特性的薄 膜f薄膜沉积工艺广泛应用于IC芯片和ME MS及 MOE MS器件制程当中 利用传统 四电极法进行测 量时 由于电极之间的间距 比薄膜厚度大 施加 的 电流会流经薄膜层 薄膜 基板键接面以及基板 因此测得的电位差是上述三个通道 电位差的综合 无法准确判断单个通道的电位差值 以致不能准确 计算出薄膜的电导纠 最近 P E T ERSE N等L8 J借 助微纳加工工艺 研制出间距为5 0岬的四电极 N AGASE等一J还 报道了间距只有几百纳米 的微型 四 电极 上述这些 四电极实际上 只是孤立的4个悬臂 梁 由于 一 味寻求小间距而减小 电极尺寸 大大 降 低了其刚性 而且对孤立的4个悬臂梁也就无法统 一 控制每个电极与试件表面之间的接触力 因此它 们仅能对某个或多个孤立的点进行 电导率测量 却 无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连续扫描 本文提出将传统四电极 电导率测量方法和原 子力显微镜 Ato micfor cemicro s cope AF M 结合起 来 10 11 开发了专用的 电导率测量的新型四电极 A F M 探针 这种探针有 一 个显著特点 4个电极基 于 同 一 个悬臂梁 即在AF M探针悬臂梁 的端部加 工出4个电极 由于没有破坏悬臂梁的整体结构 使之既保持良好 的刚性 又兼具电导率测量能力 四电极AF M探针 电极之 间最小间距为300n11 1 理 论上可以在亚微米尺度下实施局域电导率的测量 同时 借助A F M系统中固有的精密力反馈及控制 系统 将四电极AF M探针和试件表面的接触力控 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并可以实施连续扫描 测量 出 试件 的局域电导率 由于接触力很小 被测试件表 面几乎是无损的 无损检测对精密的 IC芯片和 MEMS及MOE MS器件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1 局域电导率测量试验装置 1 1 新型四电极A FM探针 的研制 新型 四电极AFM探针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以 下两个相互关联的步骤 1 首先利用phot ol ithogr aphy及相关工艺加工 出 一 个普通接触模式的AF M探针 具体流程为 选择 一 个N型 100 面 厚度为300um的硅片为基 板材料 利用掩模 光刻以及湿式蚀刻方法在 111 面生成 一 个 V 字形结构 利用L PCVD工艺在 V 字形表面依次沉积上S i 02和Si N薄膜 涂胶 并形成 一 个鸟喙状结构 利用阳极粘合法将此结构 和Pyrex玻璃固定在 一 起 利用真空蒸镀法在悬臂 梁表面形成 一 层厚度为30nl n的金膜 使之可以很 好地反射激光信号并以此测量作用在探针端部 的 原子力在悬臂梁上引起 的变形 至此 如图1所示 一 个长宽厚为100pm 30 m 0 18 m 的氮化硅 Si3N4 悬臂梁 包括厚度为30nln的金膜 并且在 悬臂梁端部有 一 个 V 字形 高度为7um的普通 接触模式的AF M探针制作完成了 图1四电极AFM探针S E M照片 2 利用集束离子加工设备 Focus edi onbeam F IB 将 V 字形探针部位切穿出3个凹槽 同时 将悬臂梁表面的金膜也去除 加工出四个相互绝缘 的部分 但并没有切穿悬臂梁 使之依然可以保持 原有的刚性 完成加工后的四电极A F M探针中 电极2 3的间距为300 nm 1 2和3 4间距均 为1 0岫 图1中插入部分为四电极AFM探针 的 悬臂梁和端部放大5000倍 的形状 探针 的悬臂梁和端部的加工结束后 仍然使用 FIB将探针基座也分割成相互绝缘的四部分 以便 施加恒定 电流 测量 电位差 最后 利用超声波点 焊设备将四条直径为30 m的金材质的导线焊接在 基座上 并 将 它们分别引至恒流 源 和数 字 式电 压表 1 2基于AF M的四电极微探针局域电导率测量 系统 图2为基于AF M的四电极微探针局域电导率 测量系统示意图 新研制出的A F M探针被安装在 一 台 普通的 A FM上 Dimensio n3100 Di gi tal Instr uments 1 4电极连接着 一 台分辨率为50 10 0 0 A的恒流源 263 Keithley 2 3电极连接着 一 台分辨率为1 10 一 V 的数字式电压表 218 2 Keith ley 由综合控制系统模块协调A F M 四电极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0 0 9 年 4月 居冰峰等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 的四电极微探针局域 电导率测量技术 1 8 9 电导率测量系统 并通过 4电极 A F M 探针将上述 两个子系统关联起来 A F M工作在恒力接触模式 连续扫描获取 3 D 表面形貌图 z坐标是表面形貌尺 寸 同时由综合控制系统模块实时读取 A F M 的当 前 x y坐标值 并记录下用四电极法测量 出的此坐 标点的电导率 实现微小尺寸范围内的局域电导率 的精确测量和 描绘 图2 基于 AF M 的四电极微探针局域 电导率测量系统示 意图 2 局域电导率的计算模型 从制成的四电极 A F M 探针的形状可知 其 4 个电极呈线性排列 最外部的 1 4电极用来施加恒 定电流而 内部 的 2 3电极用来测量随之产生的电位 差 如图 3所示 当这样一种布置方式被用来测量 半无限体的试件时 离 电流流入点 1处任意距离 r 的电流密度 为 J r 1 兀 式中 卜输入电流 图 3 四 电极 电导率测量法中 4个 电极呈线性排列 时示意 图 而电位差梯度 电导率 以及 电流密度 有 如下关系 可 掣 2 则试件 内部任意一点 D处的电流密度为从点 1 流入的电流和从点 4流 出电流的电流密度之和 有 专叫 嘉 而对试件表面上的任意一点 有如下尺寸关系 S 1 2 S 3 4 因此电极 2 3之间的电位差为 V 一 f 一 1 一 一 1 5 l 一 一 f I5 l o o 2 兀 l S 3 l S 2 2 8 3 J 则 电导率可以用式 6 计算 盯 f 一 一 1 6 S 3 一 一 J 3 局域 电导率的测量试验及分析 由于四电极AF M探针是首次被采用和 A F M结 合起来使用 因此有许 多从未涉及到的技术问题需 要解 决 根据本课题研 究小组长期使用 AF M 的经 验 在利用基于 A F M 的四电极微探针局域电导率 测量系统进行测量试验 的过程中 对 以下技术难点 一一 进行了验证 不同电极和待测试件表面之间 的接触力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找出 电极相互之间的耦合对生成的 AF M 图像与测量精 度的影响 探讨四电极 AF M 探针中电极的接触 阻抗对测量结果 的影响模型 接触式扫描过程 中 探针端部 的磨损与寿命的评估 A F M 扫描 过程 中自寻位模型的建立等 图 4 a 是利用四电极 A F M 探针扫描一个标准试 件表面所生成的表面形貌图 作为参照 图 4 b是使 用普通金字塔形接触模式的 A F M 探针扫描 同一标 准试件表面所生成的表面形貌 图 整个扫描范围为 5 0 L lm 5 0 g m 的正方形区域 扫描频率均 为 1 0 Hz 比较两幅 AF M 表面形貌图可以发现 四电极 AF M 探针依然保持着表面形貌测量能力 这是十分 有意义 的 这也确认 了四电极 A F M 探针和被测量 表面之间的接触 或作用力 是可以被很好控制 的 否则是得不到清晰的微观表面形貌 图的 但是 图 4 a 中表面形貌 图依然可 以观察到模糊和拖曳的痕 迹f 虚线 圆内 作者判断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 成 的 相互独立的 4个 电极和试件表面同时接触 而导致生成的图形之间的相互重叠 由于不 同的 电极和平面之间作用力不均匀使悬臂梁表面上 的激 光反射信号漂移 进而导致 A F M 的光电探测器反 映出的表面形貌数据略有失真 图 5 是利用 四电极 AF M探针分别对厚度为 6 0 g m的铝薄膜 厚度为 3 5 0 n l T l 的 I T O薄膜实施扫描 过程 中输入电流 和 电位差 之间的关系 曲线 整 个扫描过程是在恒温室中进行的 试验条件如下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机械 工程学报 第45卷第4期 环境温度为25 4 相对湿度4 4 6 A FM的工作 模式是恒力接触扫描模式 为验证试验过程 的可重 复性 采用了如下三种不同的工况 扫描区域相 同 频率分别为0 5 Hz I 0Hz和2 0Hz 扫描 频率相 同 均为2 5 Hz 三个不 同区域 扫描频 率相同 均为1 5 Hz 扫描区域也相同 通过改变 AFM参数 而使A FM探针和试件表面之间的作用 力不同 a 四电极A F M 探针扫描后表面形貌图 b 普通接触模式的A FM 探针扫描后表面形貌图 图4采用不 同探针扫描同 一 试件得到的表面形貌图 i 孓 j j j 坦 脚 警 剁 坦 脚 O 6 O 4 0 2 0 0 2 o 4 J0 6 一 l 输入电流肌A a 厚度为6 0pm铝薄膜 输入电流1 g tA b 厚度为350 lira的11 0薄膜 图5利用四电极AFM探针对薄膜材料 进行电导率实测试验的结果 将上述 曲线中 V关系代入到 式 6 中 计算出 的值如下表所示 和文献 123 的值完全吻合 表利用实测的BV曲线计算出的电导率及标准偏差 4结论 1 开发了基于 AFM的四电极微探针局域电 导率测量技术 应用此技术 实测了厚度分别为微 米级的铝金属薄膜 亚微米级的ITO薄膜的电导率 测得的值和文献报道的值完全吻合 2 此技术保留了 AFM 的微观表面形貌扫描 能力 因此系统在实施扫描的同时可以精确控制探 针和被测表面之间的力和接触 由于接触力极小 被测表面几乎是无损的 3 这项技术使定量研究材料 的微观电特性成 为可能 为基础物理研究 新材料开发 IC芯片和 ME MS及MOEMS器件无损检测提供了试验保障和 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C O RS OM A LYWA R TER W M UNTW IL E RM e ta1 Bor onnitr i d enanomesh J Science 2004 303 217 220 2 K ONGJ F RA NKL IN N R Z H OU CWeta1 Nanotube molecularwir es as che micals e nsors J Science 2000 28 7 622 625 3 周兆英 王晓浩 叶雄英 等 微型机电系统 J 中 国机械工程 2000 l l 1 2 163 168 ZH O UZhaoying W ANGX iaohao YEX iongying eta1 Micro el ectromechanicalsystem s J China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00 l t i 一2 163 16g 4 C RA IG H E A DHG Na n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 J Science 2001 290 1 532 1 535 5 LINR B A M MERL INM H A NSE N O eta1 Mic ro four poi ntpr obecharacterizationofnanowir esfabricated usingthenanostenci ltechni que J Nanotechnology 2004 15 1363 1 367 6 JU Bingfeng J UYang SAK AM Measur em entof electricalconductivityofmicron s cale metal l i c wi res J Tra ns 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 C h ina 2006 16 759 762 7 H A SEG AW AS SH IRA KII T ANA BEF eta1 Electrical conductionthroughsurface s uperstructur es m ea s u redby micros copicfour poi nt probes J S urfaceReview 0OOOOOO0 0 啪枷枷枷 猢枷枷湖一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0 0 9年 4月 居冰峰等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四电极微探针局域电导率测量技术 1 9 1 Le t t e r s 2 0 0 3 1 O 9 6 3 9 8 0 8 P E T E RS E N C L HA NS E N T M B O GGI L D P e t a 1 S ca n n i n g micr o s co p i c f o u r p o in t co n d u ct iv it y p r o b e s J S e n s o r s a n d Act u a t o r s A P h y s ica l 2 0 0 2 9 6 5 3 5 8 9 NA GAS E M T A K A HAS HI H S HI R A KA WAB E e t a 1 Ca r b o n mu l t ip r o b e s wi t h n a n o s p r i n g s in t e g r a t e d o n S i ca n t i l e v e r u s i n g f o cu s e d i o n b e a m t e ch n o l o g y J J a p a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Ap p l ie d P h y s ics 2 0 0 5 4 4 5 4 0 9 5 41 2 1 0 B I NN I G G Q UA T E C F GE R B E R C At o mi c f o r ce micr o s co p e J P h y s i ca l R e v i e w L e t t e r s 1 9 8 6 5 6 1 2 93 0 9 3 3 J U Bin g n g J U Ya n g S AKA M F a b r ica t io n o f a m icr o s co p ic f o u r p o in t p r o b e a n d it s a p p l ica t io n t o l o ca l co n d u ct i v i t y m e a s u r e me n t J j J o u r n a l o f Mi cr o me ch a n i cs an d M icr o e n g in e e r in g 2 0 0 5 1 5 2 2 7 7 2 2 8 1 V A C C A J A Ma t e r i a l s h and b o o k M 1 5 t h e d N e w Yo r k M cGr a w Hil l 20 0 2 作者简介 居冰峰 男 1 9 7 2年出生 博士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精密 超精密测量技术 E ma i l mb 0 u s f p z j u e d u e l l 上接第 1 8 6页 in fl u e n c e o f we l d p r o p e r t ie s o n f o r ma b il it y o f l a s e r w e l d e d t a il o r e d b l a n k s J I r o n ma k i n g a n d S t e e l ma k in g 2 0 0 1 2 8 2 8 9 9 5 5 C H A NLC C H AN SM C H E NGCH e t a 1 F o r ma b i l i ty a n d we l d z o n e a n a l y s is o f t a il o r we l d e d b l a n k s for v a r i o u s t h i ck n e s s r a t i o s J J o u r n a l o f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绿色环保住宅精装修施工服务协议
- 2025年度企事业单位租赁新能源车辆与驾驶员培训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年航空航天设备专用材料供应及售后服务保障合同
- 2025年和谐婚姻关系维护与离婚协议定制服务合同
- 海外消防知识培训总结课件报告
- 财务人员个人工作报告
- 海参销售基本知识培训总结
- 2025年电子商务产业园室内空间优化改造及设施设备供应合同
- 2025年饮品店租赁合同纠纷快速调解与咨询服务协议
- 2025年企业合规风险防范法律服务合同
- 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报告
- 记账实操-节能环保企业的全盘账务处理实例
- 居间合同协议书范本txt下载
- 卵巢癌类器官规范化建立及临床转化初步应用专家共识(2025年版)解读
- 2024-2025学年三年级英语下册期末试卷(PEP版)(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 解剖学基础课程全册教案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特种设备电站锅炉司炉G2考前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重点题)
- 秋季驾驶员安全培训
- 三员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哪吒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