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路方案汇报幻灯片.ppt_第1页
支路方案汇报幻灯片.ppt_第2页
支路方案汇报幻灯片.ppt_第3页
支路方案汇报幻灯片.ppt_第4页
支路方案汇报幻灯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綦江县食品工业园区道路管网二期工程支一路 支二路 支三路 方案设计汇报 欢迎各位领导及专家莅临指导 项目基本概况 目录 问题及建议 总体方案设计 1 2 3 区域位置 綦江县位于重庆市南部东邻万盛区 南接贵州省习水 桐梓两县 西连江津市 北靠巴南区 东北与南川市接壤 綦江县食品工业园区道路管网二期工程 支一路 支二路 支三路是綦江食品工业园区内为了迎接企业入驻而规划的三条园区城市支路 三条路均位于食品园区的最东面 紧邻綦万高速公路 在高速公路的北侧 本次设计的支一路 支二路和支三路项目 道路等级定位为城市支路 级 设计速度20km h 其中支一 支二路路幅宽12m 支三路路幅宽8m 具体区域位置如右图 本道路项目的建成 将对开发和建设食品工业园区 增强整个园区的吸引力 促进入驻企业的发展 并带动新城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建设背景 主要技术指标 道路等级 城市支路 级 设计行车速度 20公里 小时 路幅宽度 支一 支二路 12米 2米人行道 2 4米车行道 2米人行道 支三路 8米 2 4米车行道 不设置人行道 车行道正常横坡 1 5 人行道正常横坡 2 一般路基段缘石高出路面的高度 20厘米 车辆荷载 公路 级 停车视距 20米 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设计年限 15年 道路路面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 10年 设计理念及设计思路 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 处理好人与环境 交通 空间的关系 设计思路 服从总体规划 处理好各交叉口渠化设计 在结构设计安全合理的前提下 尽量考虑节地 节材 节能及环保的要求 此次三条道路的建设 对该部分地块的入驻企业有着直接的影响 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原规划文件并未规划该地块的道路 新规划考虑了道路的平面规划 其他如高程 管网等规划均未列出 考虑到支一路需直接和綦万高速公路既有的上跨桥衔接的现状情况 并结合綦万高速公路的现状和地块的高度的确定 本道路的设计标高将主要围绕这几个控制因素考虑 设计原则 适用 安全 经济 美观 在满足城市道路技术标准的前提下 为了达到平面线形更加合理的目的 我们对原规划线路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合理的进行平面 纵断面的设计 注意交叉口的衔接 尽量减少工程数量 根据地形 地质条件及既有建筑物现状 因地制宜 合理设置构筑物 正确处理远期规划与近期实施的矛盾 在设计中注意满足城市持续发展及分期建设的需要 避免重复建设 重视经济 社会及环境效益 总体平面布置图 道路平面设计 支一路道路按照城市城市支路 级设计 设计时速20km h 双向2车道 路幅宽12米 道路在克服高差的前提下布置线形 道路线形较简单 综合考虑设计道路与地形 地块等的衔接关系 尽可能做到经济合理 线路顺畅 支一路为了避免对前期规划道路红线有大的调整 将支一线分为两段设计 其中支一路一段起点接綦万高速公路既有上跨桥 穿过大丘鱼塘 经过思南村瓦厂湾组到达设计终点 大丘鱼塘东南侧75m处 全长213 61m 全路段平面线型简单 均为为一直线 无曲线 线形与规划道路红线保持一致 支一路二段起点为接支一路一段终点 起点在大丘鱼塘东南侧75m处 基本走向朝北方 到达道路规划里程终点 大丘鱼塘东南侧360m处 全长213 356m 全路段平面线型均为一直线 无曲线 线形与规划道路红线保持一致 支一路 道路平面设计 支一路路线平面图 支一路一段 支一路二段 道路平面设计 支二路道路按照城市城市支路 级设计 设计时速20km h 双向2车道 路幅宽12米 支二路起点设在支一路一段的Z1K0 52 725位置 走向为顺着綦万高速公路朝东南方向 终点设在綦万高速公路通惠隧道进口 朝万盛方向 前126m处 距离高速公路边30m左右 全长606 26m 全路段设置一平曲线 曲线半径1000m 原规划为折线 本次设计时调整平面 并尽量拟合与原规划红线保持一致 支二路 道路平面设计 支三路等级按照城市城市支路 级设计 设计时速20km h 双向2车道 路幅宽8米 支三路起点设在支一路一段的终点即大丘鱼塘东南侧75m处 走向基本与支二路一致 在支二路的北侧 与支二路相距160m左右 终点设在平行支二路Z2K0 532桩号位置 全长499 332m 全路段为平面线形为一直线 无曲线 线形与规划道路保持一致 支三路 道路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原则 本次设计以綦万高速既有上跨桥 綦万高速公路 规划高程和地形高程为基础 在综合考虑排水 地块等相关技术指标的众多因素下确定的 支一路一段起点高程与綦万高速公路既有上跨桥一致 为268 3m 根据道路侧的地块标高264m 结合三条支路的排水 支一路二段的终点的规划高程266 46m及道路规范对交叉口范围的设计坡度不超过3 的要求 确定支一路一段的终点高程为264m 全线设置一个2 013 的下坡 除起终点外无变坡点 支一路二段起点高程为264m 终点高程为规划的266 46m 全线设置一个1 153 的上坡 除起终点外无变坡点 支一路一段 道路纵断面设计 支一路一段纵断面 道路纵断面设计 支一路二段纵断面 道路纵断面设计 支二路纵断面设计主要考虑到路侧地块 高速公路及支一线一段交叉口三者高程的协调 共考虑两种方案 方案一起点接支一路一段平交口高程为267 64m 根据道路规范对交叉口范围内设计纵坡不超过3 的要求 先设置3 的60m 最小坡长 缓下坡段 再根据地块1规划标高264m设置有60m长 6 5 的下坡到达本路的最低点 地块1在道路的Z2K0 90左右可设置出入口 根据綦万高速公路的坡度走向 设置0 547 上坡至设计终点高程为264 60m 支二路的标高与綦万高速公路的标高相当 方案一全线共设置变坡点2个 不含起终点 坡度依次为 3 6 5 和0 547 竖曲线半径分别为1500m和715m 支二路 道路纵断面设计 支二路纵断面方案一 道路纵断面设计 支二路纵断面设计主要考虑到路侧地块 高速公路及支一线一段交叉口三者高程的协调 共考虑两种方案 方案二起点接支一路一段平交口高程为267 64m 根据道路规范对交叉口范围内设计纵坡不超过3 的要求 先设置3 的60m 最小坡长 缓下坡段 再根据地块1规划标高264m设置有60m长 6 5 的下坡到达本路的最低点 地块1在道路的Z2K0 90左右可设置出入口 为了能满足263m标高的地块2在道路上直接有出入口 之后设置有140m长2 638 的上坡 地块2在道路的Z2K0 160左右可设置出入口 再根据道路的最小排水坡度要求并结合排水方向 设置0 3 上坡至设计终点高程为266 673m 道路的标高比綦万高速公路约高2m左右 方案二全线共设置变坡点3个 不含起终点 坡度依次为 3 6 5 2 638 和0 3 竖曲线半径分别为1500m 550m和2200m 支二路 道路纵断面设计 支二路纵断面方案二 道路纵断面设计 支三路 支三路起点接支一路一段的终点 高程为264m 考虑排水方向 地块标高和支二线的道路标高 全线共设置一0 478 的上坡直接到达道路终点 终点标高为266 38m 标准路幅设计 道路路拱按直线型路拱设计 整个路幅为对称布置 根据本次设计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和功能 车行道横坡采用1 5 人行道横坡采用2 道路的平曲线半径均 500m 无需设置超高和加宽 标准路幅宽12米 双向二车道宽8米 两侧人行道各宽2米 支一 支二路一般路段 标准路幅设计 道路路拱按直线型路拱设计 整个路幅为对称布置 根据本次设计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和功能 车行道横坡采用1 5 无超高和加宽设置 标准路幅宽8米 双向二车道 两侧不考虑设置人行道 但需设置路缘石 支三路一般路段 本工程为城市支路 根据綦江县总规和食品园区控制性规划 并考虑道路两侧额地块开发 本次道路边坡原则上考虑为自然放坡 不做边坡防护考虑 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本次仅在支二路靠綦万高速公路侧的边坡设置拱形防护 其他位置均不设防护或根据地块以后开发的实际需要来确定 路基设计 路面类型比较 路面结构设计 沥青混凝土路面 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密水性能 整体强度高 稳定性好 行车舒适 施工周期短 且施工技术成熟 在半填半挖和纵向填挖交替频繁或路基处于短期内难以稳定的路段 具有适应地基变形的能力 对超载车辆的敏感度相对水泥混凝土较低 工点维护周期短且比较方便 但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时间短 养护费用较高 路线纵坡较大时 容易产生剪切破坏 对沥青面层材料质量要求较高 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造价略高于水泥混凝土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 对碎石材料的要求较沥青混凝土路面宽松 路面整体强度高 面层不易产生剪切变形 适宜于路线纵坡较大路段 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周期长 维修费用小 工程造价具有一定优势 但是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生期长 开放交通晚 轮胎磨耗大 行车振动大 噪音高 适舒性差 施工工艺要求较高 适应变形能力差 对超载车辆的敏感度较高 工点维护周期较长且相对麻烦 根据以上比较 本次方案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形式 本方案文件仅列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路面结构 路面结构设计 车行道根据道路属性和交通量情况 并结合当地筑路材料 本着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的原则 路面结构层设计如下 人行道设计 由于支一路 支二路人行道宽度仅为2m 故本次不考虑设置行道树 后期业主可根据需要在道路退让宽度内设置行道树 行道树采用植树框绿化形式 间距5米 人行道路面采用25 25 5厘米的预制C30彩色人行道方块作为面层 2厘米厚的1 3水泥砂浆找平层 10厘米厚的4 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做垫层 结构层设计如下 道路方案比较 本次支一路 支二路和支三路基本上与前期规划道路红线相吻合 平面线形简单 基本为直线 且支一路和支三路纵断面线形均为直线式单向坡 设计方案基本唯一确定 故方案比较重点主要针对支二路的纵断面线形 支二路纵断面线形的两个方案的相同点 一是设计起点标高一致 均为267 64m 二是起点之后均设置了60m的 3 和60m的 6 5 的下坡到达路线设计的最低点 不同点在于到达路线最低点后的走向 方案一着重考虑支二路与綦万高速公路标高的相互关系 设置了一个0 547 的上坡至道路终点 方案二着重考虑支二路与地块2的标高衔接 设置了140m的2 638 上坡段后根据道路排水方向和最小排水坡度要求 设置0 3 的上坡至道路设计终点 方案一与方案二在本质上区别不大 方案一在与地块2的衔接上 会出现道路比地块2低60 80cm的高差 但基本不影响地块2与道路的衔接 且方案一与高速公路的标高相当 对高度公路的视线无影响 同时 方案一由于比方案二低2m左右 则土方工程量相对较小 造价相对低 故本次设计推荐纵断面方案一作为推荐方案 雨水排放 污水排放 排放体制 雨 污分流制 严格控制水污染 雨水管道单侧布置在车行道上 路面雨水经过雨水口 落水井 集水井 排水管等汇集到支二路Z2K0 108处雨水井 并排入该位置綦万高速公路的既有排水涵洞 最终排入通惠河 污水管道单侧布置在车行道上 污水汇集到支二路Z2K0 108处污水井 并通过城市污水管道进入通惠河旁边的污水处理厂 其他综合管线按照规划文本提供的大小 管径等设计 给水管每120米设置一道消防栓 排水 综合管网设计 支三路 支二路 排水 综合管网设计 支三路 排水 综合管网设计 3 问题及建议 问题及建议 1 支一路一段起点接綦万高速公路既有上跨桥 而上跨桥是否能够满足设计的荷载要求 业主需委托专门的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 原规划文件无本次设计范围的标高 管线等规划内容 需要尽快完善道路的规划文件 以作为道路的设计依据 3 在下阶段设计前进行道路的地质勘察和测量工作 包括1 500地形图 道路的中线地面高程和逐桩地面线等 顺接的既有道路还应详细测量其高程和一段道路的平面位置 以便于设计道路与其衔接顺适 4 本次设计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