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doc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doc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doc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doc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练习题 A组 1.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A. 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B. 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 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 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2. 南京条约中在后来可能对我国民族产业造成巨大危害的是 A协定关税 B.割地 C.开埠通商 D.赔款3、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4.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侵略新要求是指 A. 中国成为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B. 将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C. 资本输出,分割世界 D. 瓜分中国5. 右面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唯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能振臂疾呼、望饼兴叹。漫画中的景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期是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6.近代史上,列强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 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 划定“使馆界” 在通商口岸设厂 A B C D7.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那么此民谣应出自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北伐战争期间8.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9、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写一段“画外音”,如果要你为下列材料把脉,你看哪一项不适合? A它是中国历史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B它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专制统治 C. 它效仿美国建立总统制共和国 D. 它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10、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 A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治开始资产阶级化 B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11.2009.2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马关条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洋务运动12.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对某事件这样评价:“在其开始,是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是当时运动中的右翼)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它的弱点,就在只限于知识分子,没有工人农民参加。但发展到六三运动时,就不但是知识分子,而且有广大的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成了全国范围的革命了。”这一事件指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国民大革命 D 一二九运动 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材料二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材料三 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 图一 1839年 图二 1919年 图三 19371945年 图四 1949.4.21 材料四 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现代化的历史使命”?(2)根据材料三,指出图二、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要想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必要的前提是什么?(4)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B组1.“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造币厂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拉着每辆车都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的钱币,总额是450万英镑,这五车白银只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这五车白银有可能来自于下列哪一条约规定的赔款 A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益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实际上 A假做公允以欺骗舆论 B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被迫对中国作出有限的让步 D维护英国人控制下的海关的权威3.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的内容是 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D实行责任内阁制度4(16分)阅读下列材料:美国英国政体总统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材料一 美、英国家政体材料二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笼子白宫)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国庆节演说材料三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1913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材料四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行政体系改革逐渐深入,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我们将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上的报告(2012年11月) 请回答:(1) 材料一反映的美国和英国两种政体形成的重要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4分)(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4分)(3) 根据材料三指出,18951913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什么趋势?当时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重大政治事件有哪些?(4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4分) 第四单元 参考答案 A组1-5 AABCC 6-10 DBBCD 11-12 DB 13、 .答案:(1)认识: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或“界碑”。(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结论:“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2) 图二:五四运动 地位: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图三:抗日战争地位:是中国一百多年来反帝斗争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3) 根本原因: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必要前提:实现民族的独立(4)救亡图存( 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 B组1-3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