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28页)
编号:604887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9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7-11-01
上传人:小***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林**(实名认证)
福建
IP属地:福建
60
积分
- 关 键 词:
-
注塑
模具设计
三维
- 资源描述:
-
!【包含文件如下】【冲压模具设计类】CAD图纸+word设计说明书.doc【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企鹅97666224】.bat
3D.prt
上复板.dwg
产品图.dwg
全部图纸.dwg
型腔.dwg
型芯.dwg
底板.dwg
底针板.dwg
方铁.dwg
装配图.dwg
设计说明书.doc
面针板1.dwg
面针板2.dwg
摘要
毕业设计课题端体注塑模具设计,工件主要运用配合其他零件装配,需要注塑成型,工件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工件分型面不得有飞边等不良情况首先对工件的成型工艺分析,确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分型面位置的确定,浇注系统的形式和浇口的确定,模具导向结构的确定,工件推出机构的确定。
根据课题工件图纸要求,工件城新材料为PE,查询相关材料成型的书籍,得出PE材料的相关性能,对模具的对工件的成型、模具结构尺寸的先关计算,总结出采用一模四腔、单分型面的侧浇口注射模具。利用UG三维软件和CAD二维制图软件分析注射模的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零部件的设计等。
关键词:一模四腔;单分型面;端体注塑模具
目 录
第1章 绪 论 2
第2章 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2
2.1 设计任务 2
2.2 塑件的材料分析 3
2.3 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3
2.4 塑件的表面质量分析 3
2.5 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3
第3章 塑件成型方案的确定 4
3.1 塑件成型方法的确定 4
3.2 分型面及其选择 4
3.3 型腔数目和排列方式的确定 5
3.4 模具结构形式的初步确定 6
3.5 初选注射机 6
第4章 浇注系统与排气系统的设计 8
4.1 浇注系统的设计 8
4.2 排气方式选择 11
第5章 成型零部件设计 12
5.1 成型零件结构的设计 12
5.2 成型零部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12
第6章 推出机构的设计 14
6.1 推出机构设计的原则 14
6.2 脱模力的计算 14
6.3 脱模方式的确定 14
6.4 推杆的设计 15
第7章 模具温度调节系统 17
7.1 冷却系统设计 17
第8章 模具结构零部件的设计 19
8.1 模架的选择 19
8.2 导向机构选择 19
第9章 注射机的校核 20
9.1 最大注射量的校核 20
9.2 锁模力的校核 20
9.3 注射压力的校核 20
第10章 模具的工作原理 21
10.1 模具的结构组成 21
第11章 设计总结 22
参考文献 23
致 谢 24
















- 内容简介:
-
ZHENJIANG COLLEGE毕 业 设 计 (论 文)端体注塑模具设计End body injection mold design系 名: (四号宋体) 专业班级: (四号宋体) 学生姓名: (四号宋体) 学 号: (四号宋体) 指导教师姓名: (四号宋体) 指导教师职称: (四号宋体) 年 月摘 要毕业设计课题端体注塑模具设计,工件主要运用配合其他零件装配,需要注塑成型,工件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工件分型面不得有飞边等不良情况首先对工件的成型工艺分析,确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分型面位置的确定,浇注系统的形式和浇口的确定,模具导向结构的确定,工件推出机构的确定。根据课题工件图纸要求,工件城新材料为 PE,查询相关材料成型的书籍,得出 PE 材料的相关性能,对模具的对工件的成型、模具结构尺寸的先关计算,总结出采用一模四腔、单分型面的侧浇口注射模具。利用 UG 三维软件和 CAD二维制图软件分析注射模的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零部件的设计等。关键词:一模四腔;单分型面;端体注塑模具IAbstractGraduation design topic end body injection mold design, the workpiece is mainly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parts assembly, injection molding, workpiece surface roughness higher, jobs surface shall not fly while waiting for the first of the workpiece forming process analysis, determine the shape structure of the mold, parting surface position determined determination of gating system of the form and the runner, die oriented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workpiece ejecting mechanism determine.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ubject of the workpiece drawings, workpiece City, new materials for PE, related materials forming the books inquiry, draw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PE material, the mold forming the workpiece and die structure size are related to computing, summed up the using a mold four cavity, a single type side gate injection mold. Using UG 3D software and CAD 2D drawing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injection molding parts, casting system, parts design, etc.Key words: one mode four cavities; single parting surface; end body injection mold目 录II第 1 章 绪 论 .2第 2 章 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22.1 设计任务 .22.2 塑件的材料分析 .32.3 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32.4 塑件的表面质量分析 .32.5 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3第 3 章 塑件成型方案的确定 .43.1 塑件成型方法的确定 .43.2 分型面及其选择 .43.3 型腔数目和排列方式的确定 .53.4 模具结构形式的初步确定 .63.5 初选注射机 .6第 4 章 浇注系统与排气系统的设计 .84.1 浇注系统的设计 .84.2 排气方式选择 .11第 5 章 成型零部件设计 .125.1 成型零件结构的设计 .125.2 成型零部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12第 6 章 推出机构的设计 .146.1 推出机构设计的原则 .146.2 脱模力的计算 .146.3 脱模方式的确定 .146.4 推杆的设计 .15第 7 章 模具温度调节系统 .177.1 冷却系统设计 .17第 8 章 模具结构零部件的设计 .198.1 模架的选择 .198.2 导向机构选择 .19第 9 章 注射机的校核 .209.1 最大注射量的校核 .209.2 锁模力的校核 .209.3 注射压力的校核 .20III第 10 章 模具的工作原理 .2110.1 模具的结构组成 .21第 11 章 设计总结 .22参考文献 .23致 谢 .24第 1 章 绪 论随着我国科技文化技术以及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模具行业的地位越来随着我国科技文化技术以及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模具行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模具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先进。模具行业是一个对工作和实践经验要求非常强的专业,它要求我们在学校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并要求我们有充分的实践环境。大学四年的本科学习即将结束,在这大学四年里我完成了规定的课程,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熟练地掌握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模具制造工艺、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性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相关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方面的知识,对模具行业的发展、模具技术的应用、模具结构的设计、模具材料的选用、公差配合的选用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和比较全面的理解,基本上达到了学习的目的。第 1 章 绪论1第 2 章 塑 件 的 工 艺 性 分 析2.1 设 计 任 务( 1)塑件名称:端体;(2)塑件原料:PE;(3)生产批量:大批量; (4)塑件表面不得有毛刺;(5)塑件图:图 2.1 所示为塑料端盖的二维图样和三维图样。2图 2.1 端体制件图2.2 塑 件 的 材 料 分 析品名:聚乙烯(PE) CH2=CH2+CH2=CH2+CH2CH2CH2CH2简写:nCH2=CH2CH2 CH2n聚合压力大小:高压、中压、低压;聚合实施方法:淤浆法、溶液法 、气相法;产品密度大小: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线性低密度、超低密度;产品分子量:低分子量、普通分子量、超高分子量。2.3 塑 件 的 尺 寸 精 度 分 析塑件如图 2.1 所示。工件上未标尺寸公差的偏差值可按照 IT14 查询。第 2 张 塑件的工艺分析32.4 塑 件 的 表 面 质 量 分 析工件要求面无光洁,不得有飞边,缺料,变形等不良缺陷,其表面粗糙度为Ra1.25。 2.5 塑 件 的 结 构 工 艺 性 分 析2.5.1 塑 件 形 状 分 析根 据 工 件 的 图 纸 尺 寸 可 知 , 其 外 形 最 大 尺 寸 为 50mm, 内 部 最 小 尺 寸 为5mm, 工 件 总 高 度 为 25mm, 综 合 分 析 , 工 件 复 合 注 塑 生 产 。2.5.2 塑 件 脱 模 斜 度 分 析塑件工艺性分析除了要分析塑料的成型性能和塑件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以外,重点还要分析塑件的脱模斜度和塑件的壁厚情况,用 UG 软件的“塑模部件” 验证命令对端盖进行拔模角验证的结果如图所示,可见产品外表面拔模角度为 0.5。2.5.3 塑 件 壁 厚 分 析塑件壁厚尺寸的大小对塑件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图 2.1 所知塑件壁厚均为3mm,符合 PE 成型要求。第 3 章 塑 件 成 型 方 案 的 确 定3.1 塑 件 成 型 方 法 的 确 定本塑件材料是 PE,属热塑性塑料,同时本塑件结够简单,根据前面的工艺分析,适宜用注射成型,另外本塑件又是大批量生产,为提高生产效率,故选用注射模具成型本塑件。43.2 分 型 面 及 其 选 择分型面的形式如图 3.1 所示有平直分型面、倾斜分型面、阶梯分型面、 ,曲面分型面和瓣合分型面。图 3.1 分型面的形式在选择分型面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选择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的平面处;(2)选择利于塑件顺利脱模方向;(3)保证塑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4)有利于方便模具的制造;(5)方便模具生产过程中的透气。结合以上方案的分析得出,模具选择平直分型面,如图 3.2 所示。图 3.2 分型面3.3 型 腔 数 目 和 排 列 方 式 的 确 定3.3.1 塑 件 壁 厚 分 析(1)按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确定型腔的数目; 第 3 章 塑件成型方案的确定5(2)按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确定型腔数目;(3)按塑件的精度要求确定型腔数目;(4)按经济型确定型腔数目。此塑件的型腔数目按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来确定查参考文献1,按照公式 3.1 计算:式(3.1)0.8gjnV式中 Vg注射机最大注射量(cm) ;Vj浇注系统凝料量(cm) ; Vn单个塑件的容积(cm) ; 由表 3-1 所知 Vg=200cm3,由图 3.1 和图 3.2 可知 Vj=1.35 cm3;Vn=18.43cm3由于结构简单,尺寸较小,所以数目 n=4 时,有利于工件的成型。图 3.3 塑件在模具中的位置3.4 模 具 结 构 形 式 的 初 步 确 定根据工件的生产批量,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模具采用 1 模生产 4 件的结构,模具结构性能稳定,模具强度好,模具总体尺寸式中,为中小型模具。浇注系统采用侧浇口和圆形分流道,浇口小且易去除,采用推杆推出,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能满足塑件精度要求,由上综合分析可确定采用大水口的单分型面注射模具。63.5 初 选 注 射 机3.5.1 塑 件 体 积 的 计 算利用 UG 三维软件计算得工件体积为 18.43cm。一次注射所需的塑料总体积为:V=4V1+V2=75.1mm3。3.5.2 塑 件 质 量 的 计 算由图 3.4 可得,密度 =1.2g/cm3塑件的质量:M1=V1=18.430.74=13.64g浇注系统的质量:M2=V2=3.4421.2=4.1 g塑件与浇注系统的总质量:M= 4M1M2=17.74g3.5.3 注 射 机 的 选 择综合以上计算数据初步选取螺杆式注射成型机:HS120AV,注射机有关参数见表 3-1。表 3-1 注射机有关参数公称注射量 200cm3 定位圈直径 100mm最大开模行程 S 320mm 喷嘴球头半径 R15mm最大装模高度 Hmax 380mm 喷嘴孔直径 3mm最小装模高度 Hmin 152mm 中心顶杆直径 25mm模板最大安装尺寸 390410mm 顶出行程 0120mm第 4 章 浇注系统与排气系统的设计7第 4 章 浇 注 系 统 与 排 气 系 统 的 设 计4.1 浇 注 系 统 的 设 计4.1.1 主 流 道 的 设 计(1)为了方便脱模,主流道设计成圆锥形,锥角 26。(2)主流道包面粗糙度应在 0.8m 以下。(3)为了防止漏料,主流道对接处加工成半圆球形,圆球半径为 1-2mm,如图 4.2 所示。图 4.2 主流道及尺寸模具浇口套主流道球面半径 R 与注射机喷嘴球面半径 R0 的关系为:R=R0 12=1512=(1617)mm 取 R=16mm模具浇口套主流道小端直径 d 与注射机喷嘴 d0 的关系d=d0( 0.51)=3(0.51)= (3.54)mm 取 d=3.5mm主流道呈圆锥形,其斜度取 28图 4.3 浇口套配合4.1.2 分 流 道 的 设 计由于塑件的形状比较简单,PE 的流动性好,充模能力比较好,因此可将分流道计成圆圆形,开设在分型面上 D=4mm,便于加工。图 4.4 分流道截面形状4.1.3 浇 口 的 设 计表 4-1 浇口形式及其特点适用范围浇口类型 特点及应用范围直接浇口特点:由主入口直接进料。应用范围:适合各种塑料成型,尤其适于加工热敏性及高黏度材料,可成型高质量的大型或深腔壳、箱形塑件。侧浇口特点:一般设在分型面上,从塑件侧边缘进料的一种浇口形式,能方便的调整浇口尺寸,控制剪切速率和浇口封闭时间。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多型腔模中,可制造截面尺寸较小的塑件。第 4 章 浇注系统与排气系统的设计9扇形浇口特点:侧浇口变异形式之一,是一种逐渐展开的浇口。当使用侧浇口成型大型平板状塑件浇口宽度太小时,则可使用扇形浇口。应用范围:多型腔模;进料边宽度较大的薄片状塑件平缝浇口特点:侧浇口的变异形式之一。薄片式浇口的浇道与塑件平行,其长度大于塑件的宽度。通常浇口的长度与塑件的宽度相等也可,如果短些也能满足要求。应用范围:大面积扁平塑件环形浇口特点:进料均匀,圆周上各处流速大致相等,熔体流动性状态好,型腔中的空气容易排出,熔接痕接本避免。应用范围:圆筒形无底塑件轮辐式浇口特点:是在环形浇口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耗料比环形浇口少,且去除浇口容易。但增加了熔接痕,影响塑件的强度。应用范围:底部有大孔的圆筒形或壳型塑件。点交口特点:前后两端存在较大的压力差,能较大的增大塑料熔体的剪切速率并产生较大的剪切热应用范围:批量不大的塑件成型和流动性好的塑料潜伏式浇口特点:从浇道处以圆锥形通道或直接以隧道式浇道进入型腔。应用范围:多型腔模。在塑件外观要求较高时采用设计浇口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避免引起工件表面的残缺。(2)避免工件发生气泡。 (3)缩短流动距离。(4)尽量减少熔接痕迹并提高熔接强度。(5)分析分之定向影响。(6)避开工件上最小尺寸。结合工件尺寸,选取 h 为 25;b 为 2 倍 h,浇口长度 L 为 2mm。104.1.5 拉 料 杆 类 型 选 择主流道拉料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推杆形式的拉料杆,固定在推杆固定板上;另一种是仅适用于推件板脱模的拉料杆,固定在动模板上。本设计采用的是 Z 形拉料杆 。4.2 排 气 方 式 选 择一般注射模有以下三种排气方式:(1)间隙排气;(2)利用分型面开设排气槽;(3)排气塞排气。结合工件结构的难易程度,所以选择间隙排气。第 5 章 成型零部件设计11第 5 章 成 型 零 部 件 设 计5.1 成 型 零 件 结 构 的 设 计成型零件结构设计如图 5.1。考虑到零件的加工工艺性及塑件的大小,动模部分的主型芯采用整体直通整体式结构,使用螺钉拉紧固定,如图 5.1 所 示 。图 5.1 整体式型芯5.2 成 型 零 部 件 的 工 作 尺 寸 计 算查有关手册得 PE 的收缩率为 Q=0.2%0.8%,故平均收缩率为 Scp=(0.2+0.8)%/20.5%。12表 5-1 塑件上有公差要求的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类型 塑件上的尺寸计算公式 制造公差及收缩率 Scp%计算结果24 0.32LML SL SSCP%0.75 ) 0z=(24+240.005+0.750.5) .1924.25 0-.195 0.21LML SL SSCP%0.75 ) z=(5+50.005+0.750.3) 0.195.05 0-.19型芯径向尺寸15 0.21LML SL SSCP%0.75 ) z=(15+150.005+0.750.1) 0.1: IT6 级精度SCP%=0.5%15.05 -0.型腔径向尺寸500.3 LML SL SSCP%0.75 )=(50+500.005-0.750.0.2) 0.21:IT7 级精度SCP%=0.5% 50.45+0.21注:1. 为塑件的公差,塑件上未标注公差可按 MT5 级精度取得。2.模具制造公差 取 IT6 和 IT7 级精度公差值。z第 6 章 推 出 机 构 的 设 计6.1 推 出 机 构 设 计 的 原 则(1)推出机构设计时尽量将工件设计在动模的一侧;第 6 章 推出机构的设计13(2)推出的过程中不得发生变形和破裂的不良外观;(3)不损坏塑件和外观质量;(4)模具闭合时要以推出机构导向正确复位;(5)推出机构要稳定可靠。6.2 脱 模 力 的 计 算由于 t/d=3/75=0.04,故零件属于薄壁制件,所需脱模力可按下式计算:式(6.1)8t-mESLfQ( 1) (+)式中 Q脱模力(N) ; E塑料弹性模量(N/cm2) ;S塑料平均成形收缩率(mm/mm) ;t塑件壁厚(cm) ;L包容凸模的长度(cm) ;f塑料与钢的摩擦系数;m塑料的柏松比。参考资料15 可得:PE 的拉伸弹性模量 E=2.2 MPa;成形收缩率510S%=0.5%;塑件平均壁厚 t=3mm;包容凸模的长度 L=17mm;塑料与钢的摩擦系数f=0.3;塑料的帕松比 m=0.41;代入上式得脱模力 Q=296.7KN。6.3 脱 模 方 式 的 确 定从塑件的整体结构分析和参考资料5分析,用推杆形式,推出较为方便,利于排气,如图 6.1 所示:14图 6.1 端体模具脱模形式6.4 推 杆 的 设 计常用的推杆可分为直通式推杆,尾部采用台肩固定,通常在 d3mm 时采用,是最常用的形式;所以本设计采用的是直通式推杆;阶梯式推杆,由于工作部分比较细,故在其后部加粗以提高刚性,一般直径小于 2.53mm 时采用;顶盘式推杆,亦称锥面推杆,其加工困难、装配结构复杂,尺寸较大,适合于深筒形塑件的推出。第 6 章 推出机构的设计15a:直通式推杆 b:阶梯式推杆 c:顶盘式推杆图 6.2 推 杆 的 形 式16第 7 章 模 具 温 度 调 节 系 统7.1 冷 却 系 统 设 计冷 却 系 统 是 指 模 具 结 构 中 设 计 的 流 水 系 统 , 在 外 界 注 水 流 动 的 情 况 下 ,组 成 一 个 或 者 多 个 回 路 的 水 道 。塑 料 模 具 中 , 冷 却 的 作 用 为 : 释 放 热 量 ; 冷 却 模 具 温 度 。(1) 冷 却 时 间 的 确 定部 分 材 料 的 制 品 壁 厚 与 所 需 冷 却 时 间 如 表 8.2 所 示 。表8.2 部分塑料制品厚度与所需冷却时间的关系冷却时间/S制品厚度/mmABS PA HDPE LDPE PP PS PVC0.5 1.8 1.8 1.00.8 1.8 2.5 3.0 2.3 3.0 1.8 2.11.0 2.9 3.8 4.5 3.5 4.5 2.9 3.31.3 4.1 5.3 6.2 4.9 6.2 4.1 4.61.5 5.7 7.0 8.0 6.6 8.0 5.7 6.31.8 7.4 8.9 10.0 8.4 10.0 7.4 8.12.0 9.3 11.2 12.5 10.6 12.5 9.3 2.1(2)冷 却 水 体 积 流 量 的 计 算模 具 所 需 的 冷 却 水 体 积 流 量 可 用 下 式 计 算 2式 ( 8.1) 60-qvMcp12( )式 中 qv冷 却 水 体 积 流 量 , /min; 3单 位 时 间 注 射 入 模 具 外 的 树 脂 质 量 , kg/h;Mq 单 位 时 间 外 树 脂 在 模 具 外 释 放 的 热 量 , J/kg;c 冷 却 水 的 比 热 容 , J/(kg.K)冷 却 水 的 密 度 , kg/ ;3冷 却 水 出 口 处 温 度 , ;1C冷 却 水 入 口 处 温 度 , 。2第 7 章 模具温度调节系统17PE 工 程 塑 料 的 模 具 平 均 温 度 通 过 查 表 的 45, 用 常 温 20水 作 为 模 具冷 却 介 质 , 其 出 口 温 度 为 30, 每 次 注 射 质 量 m=11.7g, 注 射 周 期 为 30s。 查表 11.3 取 PE 注 射 成 型 固 化 时 单 位 质 量 放 出 热 量 q=3.5x105J/kg。将 数 值 代 入 上 式 ( 8.1) 得 : qv=2.410-3 /min(3)冷 却 水 管 直 径 去 顶冷 流 道 的 直 径 可 通 过 查 表 选 取 , 如 表 8.3 所 示 , 取 直 径 d 为 6mm表 8.3 水管直径经验值的选取塑件壁厚(mm) 水孔直径( mm)t2 d8102t4 d10122t4 d1214图 7.1 冷却回路示意图18第 8 章 模 具 结 构 零 部 件 的 设 计8.1 模 架 的 选 择本 塑 件 模 具 的 推 出 方 式 采 用 推 件 板 推 出 , 且 在 开 模 方 向 上 只 有 一 个 分 型 面 ,根 据 型 腔 的 排 布 形 式 , 选 用 B 型 直 浇 口 I 型 模 架 。 因 此 该 模 具 选 择 标 准 模 板B2525506080GB/T1 25552006, 其 中 参 数 含 义 如 下 :B直 浇 口 I 型 模 架 ( 如 图 9.1 所 示 ) ;2525指 模 板 的 宽 和 长 分 别 为 250mm 和 250mm;50定 模 板 ( A 板 ) 厚 度 50mm;60动 模 板 ( B 板 ) 厚 度 60mm;80垫 板 ( C 板 ) 厚 度 80mm;8.2 导 向 机 构 选 择模 具 导 向 装 置 有 导 柱 导 套 的 轴 孔 配 合 移 动 , 分 别 安 装 于 动 模 、 定 模 上 。导 柱 导 向 机 构 包 括 导 柱 和 导 套 两 个 主 要 零 件 , 分 别 安 装 在 动 定 模 两 边 。 导 柱的 形 式 可 分 为 带 头 导 柱 和 肩 导 柱 , 设 计 中 考 虑 到 模 具 结 构 采 用 带 头 导 柱 。 第 9 章 注射机的校核19第 9 章 注 射 机 的 校 核9.1 最 大 注 射 量 的 校 核综 合 以 上 计 算 数 据 , 塑 件 与 浇 注 系 统 的 总 体 积 为 V=10.94cm3, 注 射 机 的公 称 注 射 量 200cm, 故 符 合 要 求 。9.2 锁 模 力 的 校 核模 具 锁 模 力 必 须 大 于 开 模 力 , 才 能 防 止 分 型 面 上 产 生 溢 边 , 保 证 塑 件 在 深度 方 向 的 尺 寸 、 外 观 、 精 度 等 要 求 2。F=(n A1+AJ)p 式 ( 11.1)式 中 : F涨 模 力 ( N) ; A1单 个 塑 件 在 模 具 分 型 面 上 的 投 影 面 积 , mm2;AJ浇 注 系 统 在 模 具 分 型 面 上 的 投 影 面 积 , mm2;p塑 料 熔 体 对 型 腔 的 成 型 压 力 , 其 大 小 一 般 是 注 射 压 力 的80%, p=0.8120Mpa=96Mpa;( 1) 单 个 塑 件 在 分 型 面 上 的 投 影 面 积 A1=4418.2mm2( 2) 成 形 时 塑 料 熔 体 塑 料 在 分 型 面 上 投 影 面 积 A。初 步 计 算 凝 料 在 分 型 面 上 投 影 面 积 约 为 88.9 mm2A= A1+ AJ=2*4418.2mm2+88.9mm2=8925.3mm2( 3) 成 型 时 熔 体 塑 料 对 动 模 的 作 用 力 FF=856.8KN 锁 模 力 F=900KN所 以 锁 模 力 合 适 。9.3 注 射 压 力 的 校 核注 射 压 力 的 校 核 是 额 定 注 射 压 力 大 于 成 型 时 所 需 的 注 射 压 力 , PA6 塑 料注 射 成 型 时 所 需 的 注 射 压 力 为 30Mpa2, 注 射 机 的 额 定 注 射 压 力 为 120Mpa,注 射 压 力 符 合 。20第 10 章 模 具 的 工 作 原 理10.1 模 具 的 结 构 组 成端 盖 注 射 模 具 装 配 图 如 图 11.1 所 示 。图 11.1 模具结构示意图第 10 章 模具的工作原理21第 11 章 设 计 总 结模具设计应以经济使用为核心,保证模具强度,在不影响生产和模具性能的基础上,应尽量简化模具结构,使其设计和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