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doc_第1页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doc_第2页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doc_第3页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doc_第4页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讲义: 金刚石、石墨和C60【中考链接】1.(09南京)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 A金刚石 B石墨 C焦炭 D活性炭2.(09泉州)下列物质均含有碳元素,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 A.C60 B.CO C.C2H2 D.CH3OH3.(09兰州)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黑色固体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4. (08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家在440和高压下,利用金属钠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了金刚石(化学式为C)和碳酸钠,且金刚石的颗粒有望达到宝石级大小,它将给天然金刚石开采业带来极大挑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是一种单质 B.碳是非金属元素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中生成了新的原子5. (08广东揭阳)在国际上为了使作为历史资料的重要文件,在长期保存中签署的姓名清晰,则签署文件时一般用 ( )A.蓝墨水 B.碳素墨水 C.蓝黑墨水 D.墨汁6. (08河南)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干冰作制冷剂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7. (08黑龙江)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用途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B.用天然气作燃料C.用金属铜制作电线D.用金刚石刻划玻璃8.(08江苏南通)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金刚石 石墨 C60 碳纳米管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都是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9.(08江苏南通)有关2 CuO + C 高温 2 Cu + CO2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CuO具有氧化性 B.C发生了还原反应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10.(08四川眉山)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其固体与原混合物的质量不变,则原混合物中铜粉和碳粉的质量比为 ( )A.4:1 B.2:1 C.3:2 D.1:11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金属 C.用铅笔写字 D.用焦炭冶炼12.科学家已证实了有一种具有空心球状结构的N60分子,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N60和N2都是氮元素的单质 B.N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0C.N60中含有30个氮分子 D.N60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13(09娄底)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熟悉了许多物质。请从石墨;活性炭;尿素;?氢气;食盐;氧气中,选取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1)腌制蔬菜、鱼、肉等常用的调味品是 (2)最清洁的燃料是 (3)可用于冰箱除异味的是 (4)属于化学肥料的是 (5)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 (6)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14.用墨汁书写的字画经久不褪色,其主要原因是 。15.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碳单质有 、和 等,其中 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它们的性质差异是因为 ,由此可知 决定物质的性质。16.木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是因为它具有 结构,防毒面具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 ;制糖工业利用活性炭来吸附 ;自来水厂用活性炭来吸附 。【能力提高】17.已知碳有如下性质:C + H2O CO + H2,由此推知在火势旺盛的煤炉中湿煤燃烧比干煤燃烧时的火焰将( )。A.更旺 B.不旺 C.熄灭 D.维持不变18.具体填写(1)(3)组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并以此为例,再另写两组实例。(1)金刚石、石墨、C60:碳原子 不同; (2)H2O和H2O2:分子的 不同;(3)钠原子和氯原子:原子的 不同; (4) (5) 。19. (08山东临沂) (6分)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高温 2Cu+CO2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实验验证:(1)当然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_; (2)装置B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 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判断是正确的。实验反思:(4)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原因二:反应C+2CuO 高温 2Cu+CO2中的一种产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