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月测试题.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月测试题.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月测试题.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月测试题.doc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月测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度上期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月测试题 请将1至8小题的答案对应的填写在下面表格中。班级 姓名 考号 题号12345678得分答案一、 语文基础知识 (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稍逊(xn ) 分外(fn) 风骚(so) 济慈(c) B喑哑(n) 丝缕(1) 襁褓(qing bo) 折腰(zh) C闪烁(shu) 颤抖(chn) 凝望(nng) 留滞(zh) D静谧(m) 遐想(xi) 栖息(q) 成吉思汗(h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喧嚷 内修政理 一代天娇 温声细雨B 洗礼 帝室之昼 妄自菲薄 润如油高C 田圃 陟罚臧彼 行政和睦 红装素裹D 妖娆 感激涕零 不知所云 遂用猖獗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当鱼塘寒浅 着游鱼。小溪 歌不成调子。夜莺的歌声 了,长脚的秧鸡不再 。A留滞 喑哑 沉寂欢嚷 B停留 沙哑 沉静欢嚷C留滞 沙哑 沉寂 喧嚷 D停留 喑哑沉静 喧嚷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A、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很多人魂牵梦萦的事。B 、夏天是香格里拉最美的季节,每到此时,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C、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该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D、西双版纳以民俗独特、风景秀丽、动植物种类繁多而闻名遐迩。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 C隆中对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字承祚,东汉人。 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二、文言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与长子受之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注释: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膝下:借指父母。汩(g):搅乱,扰乱。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乡党:乡里、家乡的人。无忝(tin):不要辱没。 忝,辱。6.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在家足可读书作文 足下事皆成B不得专意 卜者知其指意C、故令汝一行 广故数言欲亡D、夙兴夜寐 夙夜忧叹7、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恐你在家汩于俗务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已无可望之理 辍耕之垄上C、汝若到彼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D、则徒劳费 则攸之、费祎、董允之任也8、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是( )A、劝戒儿子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人生。B、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学业务成。C、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愤学习,有所作为。D、想让儿子摆脱家庭,改变学习环境。三、翻译、鉴赏与默写(22分)9. 文言翻译。(6分)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隆中对译文: 10. 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 11、诗歌鉴赏。(4分 ) 渔家傲 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答: (2)、 “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蕴含了戍边将士的什么感情?(2分)答: 12、根据提示在横线上默写出诗歌的原句。(12分,每小题2分)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过尽千帆皆不是, 。 (温庭筠望江南)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的时候,常常引用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是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之大业的远大理想的句子是: , 。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志趣的句子是 , 。四、说明文阅读:(12分) 中国人对春秋的感受为何这么深?单之蔷 想知道成语中春、夏、秋、冬这四个字各自出现的频率,有了像百度和谷歌这样的搜索工具以后,似乎变得容易了。在一个收录了41843条成语的成语网站中,春出现的频率最高,出现了102次;其次是秋,出现了97次,而且这两个字经常连用;包含夏和冬的成语,则分别出现了31和22次。总的说来,春和秋出现的频率在成语中远远超出冬和夏。 说到春秋,首先想到的是孔子修的史书春秋,这是记载了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鲁国历史的一部史书。据说那时春秋是史书的统称。看来早在公元前7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喜欢用春秋来代表一年四季了,甚至代表年代的更替、时代的变迁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秘密可能就藏在我国的气候规律中。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分明。尤其是农耕文明所在的中原地区,四季变化非常明显,而与我国同纬度的其他国家四季却并不分明。我国华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除了春夏秋三季外,有的地区还有接近冬季的初春和深秋气候,而同纬度的世界其他地区,大部分全年皆夏。我国华北、东北四季分明,而同纬度的世界其他地区,基本上只有秋冬春三季,季节变化还远没有我国鲜明。总之,世界上中国的四季更替最分明。因此中国人喜欢用春夏秋冬四季说事,用春秋两季代替一年四季,用春秋表示年代,用春秋形象地代替历史,就不奇怪了,而且这也是中国的专利。 但为什么用的是春秋,而不是冬夏? 我查找了一下有关我国一年四季分布的文章和地图,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但全国有两个无夏区:一个是青藏高原地区,另一个是大兴安岭与呼伦贝尔草原地区;有一个无冬区,即南岭与武夷山以南地区;还有一个位于云南昆明一带的四季如春区。这样大的地区或无夏或无冬,人们怎么能知道何谓夏、何谓冬?但是这些地方却大都有春有秋,或者可以说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春秋,因此我们的祖先用部分代替整体时,显然应该选用春秋,而不是冬夏。 此外,春秋两季是一年中最有标志性的季节,春花秋叶,满山如旗,夏与冬简直无法相比。 另有一个原因也应该提及,就是中国四季的长度有这样一个特点:北方冬长,南方夏长,但无论南北,春秋都很短促。如长城、天山以北,冬季长达半年以上;广东、广西、海南岛,夏季长达半年以上,南海诸岛全年皆夏。由于我国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冬冷夏热,春天升温快,秋天降温快,因此春秋两季特别短促,春秋两季加起来也就等于一个夏季或一个冬季的长度。有一年,我在长白山亲眼目睹了秋天的脚步是何等地迅速。前一天还是满山青翠,一夜霜雪,绿叶结冰,满山皆白,冻得绿叶枯黄,迅速脱落,遍地速冻的绿叶铺满山谷。秋天就这样来临了。这种气候特点让我们的祖先对春秋之际自然界短促剧烈的变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于漫长的冬季和夏季则已经麻木。因此春秋作为一个词汇出现比冬夏的概率就多多了。13、第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4、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采用这种说明顺序的原因是什么?(3分) 15、中国人对春秋感受深表现在哪些地方?3分 16、阅读全文后,请你概括出中国人对春秋感受深的原因。3分 五、散文阅读(20分) 生死胡杨世上有好多地方,到过一次就不想再去;唯有一处,我去了不仅依然向往,而且岁月愈久,迷恋愈深。它就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中的那一片胡杨林。八月的南疆,难躲热浪。为品赏胡杨,我们奔波在一望无涯的戈壁滩上。(1)熊熊燃烧的烈日将大漠当成硕大无朋的锅,金黄的砂砾成了锅中热炒的花生,“毕毕剥剥”的声响不时爆起。远远望见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林,眼眸便倏地一亮:在无休无止的干旱瘦瘠,无始无终的沙尘风暴的折腾下,竟会有如此灿烂的胡杨巨帚般的树冠撑天摩云,浓浓的翠绿在天幕上写意般地勾勒出波涛似的线条;巍巍的身子将脚下的戈壁绿地护卫得严严实实好一派“泰山石敢当 ”的模样。在目力所及的无边无际中,这里简直是一个最为苍凉壮丽的生命场,铺天盖地的是生命和自然的交响。陪同的友人介绍说:“戈壁滩,独领风骚的乔木就是胡杨,它们只生长在这一带;胡杨,生是戈壁的精灵,死是戈壁的魂魄;它以磐石般的信念独守千年岁月,你走近它,体味它,方知什么是真汉子,什么是伟丈夫“听罢,旅途的疲惫和困顿霎时成了过眼烟尘。(2)于是,我一马当先,跃入胡杨林,让这卓尔不群的雄伟浸润自己的眼睛和心房。越往前行,越显幽静。蓦地,一泓波平如镜的海子裸呈在我们眼前,阳光轻洒,映现高天流云的碧水便忽闪出锦锻般的光采。掬一口,每一根神经都透着清洌怡爽。在这仿佛混沌初开的漠野中,除了胡杨,还有什么能护住这晶莹透亮的海子呢?怀着依依不舍的心绪,我驱车赶往另一片已然死去的胡杨林。那是一幅怎样惊心动魄难以忘怀的景象啊!班级 姓名 考号 放眼望去,千姿百态的胡杨,在静默中挽一抹斜阳,被岁月消弭了生命颜色的身躯紫黑发亮。(例1)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腾地;有的似狮虎雄踞;有如骏马嘶鸣;有的虽树冠被摧,肢断骨折,却依然挺起足以使世人瞠目的脊梁。大气中闪跃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威光。站在它的面前,你的心灵会接受庄严与神圣的锻打,你会忽然彻悟生命的壮丽与永恒其实是无声的无声无息地成长,无声无息地壮大,无声无息地辉煌据说,世界上,似这般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的胡杨林已是屈指可数的了。所以,我特别珍惜,将它当成城市中的绿化地,小心翼翼地逡巡,认认真真地思量。我忆起了劬(q)劳的张骞,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一股干云豪气洋溢胸膛。是的,不深入胡杨林,也许永远不会清楚什么是生命的坚忍和昂扬,什么是生命的风采和永恒,什么是震撼人心的本象这时,“打道回府”的唤声响了!(示例2)从沉思中猛醒的我只得随车离去,然而心却是留在胡杨林中迟迟难归。17、.文章第段中加点的“苍凉”、“壮丽”在此段中分别具体表现在哪里?(4分)苍凉: 壮丽: 18、.第段中,作者看到胡杨林,为什么会忆起劬劳的张骞、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等人?(4分)因为 19、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从品味语言、理解内容、分析作用等角度入手,参考下面的示例1和示例2,自选一个合适的角度,为文中划线的(1)、(2)两处加上批注。(4分)示例1:这组排比句从多个角度细致地描绘出胡杨千姿百态的特点。示例2:“只得”二字表达了“我”依依不舍的心情。(1)_ (2)_ 20、作者在文章开头说:“唯有一处(指胡杨林),我去了不仅依然向往,而且岁月愈久,迷恋愈深。”除胡杨奇特的外形及生长环境外,还有什么让作者如此向往迷恋?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4分)答: 21、常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读完本文,你也许会有自己的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4分)我的看法: 六、综合性学习(12分)22、病句修改。(4分)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分别说说原因,并加以改正。(4分)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句病因是 ,改为 句病因是 ,改为 23、仿写。(3分)例句: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仿写: 24、综合性学习活动。(5分)悠悠中华五千年,风流人物灿若繁星,他们曾在历史上建功立业,对中华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使我们找到了前进的动力。九年级(2班)准备开展一次“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综合实践活现在请你参加:(1)活动一:研讨“风流”一词。(1分)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风流”一词的积极内涵有哪些? (2)、活动二:名著人物知识谁。(2分)他励精图治,赏罚分明,以草船借箭,借东风等流芳百世。他是 他嫉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救助金氏妇女,拳打镇关西。他是 (3)活动三:仰望风流人物。(2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无数的名人如闪烁的群星。请你列举一个你喜欢的历史上的名人,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七、写作(60分)25、题目:因为你,我 。 提示:因为你,我可能更自豪,更骄傲;因为你,我可能更幸福,更平静;也可能因为你,我更失落,更孤独 要求:补充完整题目,写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BDAAADCC 9、翻译、这个人只能登门求见,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枉:委屈 顾:拜访。各1分)10、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11、(1)只恐双溪舴艋舟(2)会挽雕弓如满月。(3)斜晖脉脉水悠悠。(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问达于诸侯12、(1)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2)无比思念遥远的家乡而不能归。(1分)借酒浇愁的痛苦心情(1分)13、举例子 作比较 具体清楚说明了中国的四季更替最分明。 14、逻辑顺序 1分 本文主要说明内容是中国人对春秋感受深的原因,1分采用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来阐述说明,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的规律,更易于人们理解接受。1分15、春和秋出现的频率在成语中远远超出冬和夏。我们祖先喜欢用春秋来代表一年四季,代表年代的更替、时代的变迁。(答对一个给两分,两个都对给3分)16、中国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