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doc_第1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doc_第2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doc_第3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doc_第4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班级: 姓名: 号数: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 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来讲,大多为百姓而“鸣”,只有一家为统治者而“鸣”,它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3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4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5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C黄老之学D大一统思想6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思想主张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A否定先秦时的思想文化成就 B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C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D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7.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8.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多元化9.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10. 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存天理,灭人欲” 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11.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12. 重视或发展民本思想的思想家有 孔子 孟子 王阳明 黄宗羲A B C D 13明清时期产生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要求,这个“时代”指 资本主义萌芽时代 封建制度衰落时代 资本主义形成发展时代 封建制度高度发展时代 A B C D14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A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 C民主科学D重农抑商15. 2010年9月为纪念某历史人物,光明日报评论:“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他是A. 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D王夫之16.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B.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17.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1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物是观念的集合 B心外无物 C吾心即是宇宙 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19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这也反映出书写工具的落后。在中国古代,读书人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也可达到“学富五车”的程度应始于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20.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21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22.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称颂哪位诗人而写一副对联?A屈原 B辛弃疾 C杜甫 D李白 23.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24. 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A B C D25.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6某班的部分同学去参观古代绘画珍品展,李明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清明上河图D.步辇图27 郑燮的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属于 A原始岩画 B中国文人画 C汉代帛画 D民间绘画28剪纸、杨柳青年画等民间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这些民间艺术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民间文化的繁荣主要反映出A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B封建政府对民间艺术的扶持 C文人对民间文化的推广 D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29从汉赋、元杂剧、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发展繁荣看,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 A.平民化 B.贵族化 C.神秘化 D.宗教化30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31.(26分)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孔子周游列国(邮票)孔子杏坛讲学(邮票)材料二: 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 材料三: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百姓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候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材料四: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请回答:31.(26分)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孔子主要宣扬了哪些政治和教育思想?(4分)当时的统治阶级接受了其政治思想吗?(1分)为什么?(3分)(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秦的影响。(2分) (3)从材料三中看出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怎样的发挥?(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儒家学说在秦汉时期的不同社会地位。(4分)(4)材料四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出现的社会根源。(4分)(5)根据所学写出体现黄宗羲民主思想的句子(2分)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l-400年452862%1738%公元40l-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l-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l-1840年472194%45396%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材料四: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3分)(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5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在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中西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2分)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测试卷答题卡(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班级: 姓名: 号数: 成绩: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60分,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二、材料解析题(共2题,总40分)31.(26分)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孔子主要宣扬了哪些政治和教育思想?(4分)当时的统治阶级接受了其政治思想吗?(1分)为什么?(3分)(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秦的影响。(2分) (3)从材料三中看出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怎样的发挥?(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儒家学说在秦汉时期的不同社会地位。(4分)(4)材料四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出现的社会根源。(4分)(5)根据所学写出体现黄宗羲民主思想的句子(2分)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3分)(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5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在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中西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2分)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参考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共40分) 31.(26分)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 主要宣扬“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有教无类”的思想。(4分)未被统治阶级所认可。(1分)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儒家思想不适合加强中央集权和实现统一的需要,统治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倾向于法家的集权理论。(3分) (2)坚持君主专制。影响:成为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巩固了统一。 (3)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大一统”。(2分)秦朝时受到压制。(2分)西汉武帝时上升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分)(4)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分)社会根源: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统治日益腐朽。(4分)(5) “天下为主君为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