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爆发流行应急处理预案教学2_第1页
疟疾爆发流行应急处理预案教学2_第2页
疟疾爆发流行应急处理预案教学2_第3页
疟疾爆发流行应急处理预案教学2_第4页
疟疾爆发流行应急处理预案教学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疟疾暴发流行应急处理预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汤林华,研究生专业寄生虫学班,疟原虫寄生部位:肝细胞和红细胞休眠体: 仅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有感染阶段: 雌性按蚊唾腺中的子孢子传播途径: 经雌性按蚊叮咬传播致病阶段: 红细胞内裂体增殖,疟疾特征,贫血:贫血是疟疾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 脾肿大:是疟疾患者的主要体征之一 凶险型疟疾:主要发生在恶性疟原虫患者疟性肾病:为型变态反应所致,以三日疟患者长期未愈者最多见。,周期性发作为疟疾典型症状之一,发作周期因虫种而异,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周期所需时间一致,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时间分别为48h、72h和36-48h,故分别为隔天、三日和36-48h发作一次。,复发与再燃,复发:由迟发型子孢子在肝细胞内形成的休眠体复苏,经裂体增殖产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发育,再次引起发作。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无复发。再燃:由于抗疟治疗不彻底、疟疾停止发作后,由残存在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大量增殖,再次引起发作。感染人的四种疟原虫均有再燃。,综合防治要点,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防治对策;采取以媒介控制、传染源管理和卫生宣教并重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合理用药;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小暴发点,防止出现较大范围的暴发流行。,预案目的,一旦发生疟疾暴发流行,能迅速查清疫情,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疫情。,预案启动条件,凡疟疾病例在短期内与往年同期相比呈几倍甚至数十倍增长,或出现凶险病例增多,甚至伴有死亡病例,确定有可能出现疟疾暴发流行时,即启动本预案。,疟疾病人诊断标准参照疟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9)执行。,疑似疟疾病例诊断标准,(1)患者有发热症状,体温超过38,并伴有畏寒、头痛,但无其他上呼吸道和消化道临床症状。(2)未能进行实验室病原学检查(显微镜血涂片、病原免疫学或病原基因检查)或检查结果阴性。 (3)采用抗疟药治疗后未能证实是否有效。,疟疾病例诊断标准,(1)患者有发热症状,体温超过38,热型具有典型的疟疾周期性发作特征。 (2)实验室病原学检查(显微镜血涂片、病原免疫学或病原基因检查)结果阳性。 (3)采用抗疟药治疗并证实治疗有效。,暴发流行的判断标准,疟疾病例在短期内与往年同期相比呈几倍甚至数十倍增长,或出现凶险病例增多,甚至伴有死亡病例。范围波及2个或多个县的称为大范围暴发流行。范围仅局限于数个乡镇的称为局部暴发流行。范围仅局限于个别自然村的称为点状暴发。,控制暴发流行的对策与措施,1、切实加强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工作2、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3、加强疫情报告4、做好疟疾暴发疫情控制工作,1、切实加强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在发生疟疾大范围暴发流行或局部暴发流行时,可根据疫情趋势和控制暴发流行的需要,在疫区成立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疫情发生地卫生行政部门应成立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寄生虫病防治所)和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参加的应急处理技术指导组。确定控制暴发流行的技术方案,并立即组织落实各项预防与控制措施。,2、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确定暴发流行的性质、范围、强度及主要原因(1)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按报告发病率的高低和距疫点的距离,确定若干个调查点。 (2)采用核查乡村各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报表、发热病人血检登记表、抗疟药处方,并通过疫区居民现场走访调查、疟疾病人个案调查、居民或小学生带虫调查等方法确定暴发流行的范围、强度和疟原虫种类。,(3)必要时应进一步进行媒介调查以确定主要传播媒介。(4)在暴发流行地区,所有县、乡(镇)医院均应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对所有发热病人进行血检。,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寄生虫病防治所)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组对疫区进行疫情核查和暴发疫情控制的技术指导。将处理结果及时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3、加强疫情报告,当发现有可能出现疟疾暴发流行或突发疫情时,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和卫生防疫人员,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接到疫情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不得瞒报、漏报、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疟疾暴发疫情报告后,应及时报告卫生部。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布疫情。必要时可实施应急疫情报告制度,如疑似病例日报或零报告制度、疟疾疫情动态报告等。,4、做好疟疾暴发疫情控制工作,(1)积极抢救治疗病人(2)高危人群的预防服药(3)媒介控制措施 (4)开展疟疾防治知识的宣传,(1)积极抢救治疗病人,对所有已发现的疟疾病人和疑似病例,应按照我国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中规定的治疗方案,予以全程足量的规范治疗。对重症恶性疟患者和凶险病例应及时收治住院,并给与积极救治。,抗疟药用药方案,(一) 间日疟的治疗,1八天疗法(氯喹加伯氨喹八天疗法):氯喹:口服总剂量1.5g (常用于恶性疟、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区)。第1天0.6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0.3g;第2、3天各服1次,每次0.45g。或口服总剂量1.2g(常用于间日疟流行区),第1天0.6g ,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0.3g;第2、3天各服1次,每次0.3g。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在服用氯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天服1次,每次22.5mg,连服8天。,2双四天疗法(氯喹加伯氨喹双四天疗法):氯喹:剂量和服法均同8天疗法。伯氨喹:前4天的剂量和服法均同八天疗法,间隔14周后,再单服伯氨喹,每天服1次,每次22.5mg,连服4天。,(二)恶性疟治疗,1氯喹三天疗法:口服总剂量1.5g。第1天0.6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0.3g;第2、3天各服1次,每次0.45g.2哌喹三天疗法:口服总剂量1.5g。第1天0.6g顿服,第2、3天各服1次,每次0.45g。以上方案,均需加服伯氨喹总剂量45mg,分2天服,每天服1次,每次22.5mg。,(三)抗药性恶性疟治疗,1青蒿琥酯五天或七天疗法:口服总剂量600mg。分5天服,每天服1次,每次100mg,首剂加倍。需增加剂量时,总剂量不超过800mg,应分7天服,每天服1次,每次100mg,首剂加倍。2蒿甲醚五天或七天疗法:口服总剂量600mg。分5天服,每天服1次,每次100mg,首剂加倍。需增加剂量时,总剂量不超过800mg,应分7天服,每天服1次,每次100mg,首剂加倍。,3双氢青蒿素七天疗法:口服总剂量640mg,7天分服,每天服1次,每次80mg,首剂加倍。4咯萘啶三天疗法:口服总剂量1.2g或1.6g,分3天服,第1天服2次,间隔8小时,第2、3天各服1次,每次均为0.3g或0.4g。5复方蒿甲醚片(每片含蒿甲醚20mg和本芴醇120mg)三天疗法:口服总剂量16片(即蒿甲醚为320mg和本芴醇为1920mg),分3天服,第1天服2次,第2、3天各服1次, 每次均为4片,6咯萘啶与磺胺多辛、伯氨喹联用(三种药同时口服): 咯萘啶口服总剂量1.2g,分2天服,第1天服2次,间隔8小时,第2天服1次,每次均为0.4g; 磺胺多辛口服总剂量1g,分2天服,每天服1次,每次0.5g; 伯氨喹总剂量45mg,分2天服,每天服1次,每次22.5mg。7蒿甲醚肌内注射与复方乙胺嘧啶(防疟片2号)联用:肌内注射蒿甲醚1剂300mg,同时顿服复方乙胺嘧啶4片(即磺胺多辛为1000mg及乙胺嘧啶为70mg)。,8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分别与咯萘啶联用: 双氢青蒿素或蒿甲醚或青蒿琥酯口服总剂量均为300mg,咯萘啶口服总剂量800mg,均分2天服,每天服1次,每次均为150 mg 及400mg。以上除疗法6.,用药后无需再加服伯氨喹外,其余各种疗法,用药后均需加服伯氨喹45mg,分2天服,1天服1次,每次22.5mg。,(五)重症疟疾治疗,1蒿甲醚:肌内注射总剂量480mg,每天肌注1次,每次80mg,连续5天,首剂加倍。2咯萘啶:肌内注射:每天肌注1次,每次160mg,连续2或3天。静脉滴注:每天静滴1次,每次160mg,连续2或3天。静滴需加大剂量时,总剂量不超过640mg。,3青蒿琥酯钠:静脉注射青蒿琥酯总剂量360480mg,临用时配制成其钠盐溶液,稀释,分57天静脉注射,每天静注1次,每次60mg,首剂加倍。选用方案(五)治疗的重症疟疾患者,病情缓解后,应改用方案(二)或方案(三)的药物治疗。,(六)间日疟抗复发治疗,乙胺嘧啶加伯氨喹疗法(第1、2天两药同时口服: 乙胺嘧啶口服总剂量100mg,分2天服,每天服1次,每次50mg;伯氨喹口服总剂量90mg,分4天服,每天服1次,每次22.5mg。,(七)特定人群预防服药,乙胺嘧啶加伯氨喹:乙胺嘧啶50mg,同时加服伯氨喹22.5mg,每10天服1次。氯喹:每次服氯喹0.3g,每710天服1次。哌喹:每次服哌喹0.6g, 每月服1次, 睡前服。,复方乙胺嘧啶(每片含磺胺多辛250mg和乙胺嘧啶17.5mg):每2周服1次,每次2片。以上除哌喹方案可连服46个月外, 其余方案均连服34个月。,(2)高危人群的预防服药,在疟疾暴发流行地区,对发病率10%的乡村可根据不同情况,以乡、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选择乙/伯、氯喹或哌喹实施全民或重点人群预防服药。,(3)媒介控制措施,对嗜人按蚊地区出现的暴发流行或暴发流行地区的中华按蚊密度有异常升高时应实施媒介控制措施。可根据不同情况,以乡、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采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进行人、畜房杀虫剂滞留喷洒或药物浸泡蚊帐。,(4)开展疟疾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群众改变室外露宿的习惯,合理使用蚊帐,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五、暴发流行控制效果的评价,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查的结果,对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防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动态分析。 疫区在实施控制暴发流行应急处理预案后,新发病例显著减少,月疟疾病例数降至与往年同期相近或低于往年同期水平时,可视为暴发流行已得到初步控制,可转入常规防治和监测,并在1个月内向卫生部报告调查和处理结果,同时抄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加强疟疾监测,监测的任务是发现疟疾病例并明确其性质和原因,清除残存疫点,治疗残存的和输入的病例,解除疟疾重新流行的威胁。,疟疾监测主要内容,病例侦查 - 分类: 本地原发病例 输入继发病例 复发病例 血传病例 输入病例 分类不明病例 - 根治和假定性治疗 - 追踪疫点调查 - 分类: 残存疫点:非活动性、活动性 新疫点: 潜在性、活动性级、 活动性级 - 处理 - 追踪,疟疾监测主要内容,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当地居民外出回归 外来流动人口蚊情监测: 密度或叮人率 人血指数和媒介能量 对杀虫剂敏感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疟疾监测工作程序图,病例侦查 阴性 阳性 治疗 随访 个案调查(分类、登记、报告) 疫点调查 非活动性 活动性 处理(喷洒 服药) 随访,疟疾发生潜势,由两个因素决定:疟疾接受性、疟疾输入性接受性:指一个输入病例理论上可传播的病例数,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