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人物分析.doc_第1页
贾宝玉人物分析.doc_第2页
贾宝玉人物分析.doc_第3页
贾宝玉人物分析.doc_第4页
贾宝玉人物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曹家的盛衰之变一. 曾经的辉煌以军功起家的包衣(家奴)世家;1.明末与后金之战中,五世祖(始祖)曹锡远及高祖曹振彦被俘降,曹振彦被拨入满洲正白旗任包衣汉人佐领。2.清朝建立时,曹锡远父子“从龙入关”。3.曾祖母为康熙保母,曾祖曹玺为专任江宁织造的第一人。 4.祖父曹寅为康熙皇侍读和御前侍卫,后任织造。5.父辈曹颙和曹頫继任织造之职。康熙2年至雍正5年,曹家三代四人先后连任织造达60年之久。 康熙在位6次南巡,4次驻跸江宁织造署。二.最终的家亡人散雍正5年被抄家第二节 曹家败落的原因一.经济亏空1.康熙朝宽2.雍正朝严3.曹家的亏空问题4.亏空原因康熙南巡的巨额花销“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康熙在位6次南巡,4次驻跸江宁织造署。曹寅肩负文化统战使命,结交拉拢江南名士需大量经费;清代官员俸银普遍偏低,而曹寅生活风雅豪奢;皇子、太监等各方勒索;曹頫继任织造后亏空清补欠佳且工作不力。二.政治原因1.曹家的荣华富贵来自于康熙(保护伞)和 曹寅(顶梁柱)两人。 在对待亏空的态度上,康熙回护有加, 雍正决不姑息。2.“一朝天子一朝臣”3.清代,内务府包衣出身的官吏凭借与皇室的特殊关系横行霸道,是清代存在的一种特殊现象。第三节 曹雪芹的家变对其创作思想的影响一.红楼梦中充满了对世事的了悟与人生如梦的感慨,这是曹雪芹曾经丧乱而产生的痛苦直切的人生感悟。1.荣久必枯、兴久必衰“月满则亏,水满则溢”;2.荣辱祸福,顿时易势“乐极生悲,盛筵必散”3.浮生若梦“分离聚合皆前定”如: 前五回中的“色空”观念“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空”“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这是对曾经“如梦”式的生活进行反思二.家庭的沧桑剧变赋予了曹雪芹独特的审美眼光,他一反传统的大团圆模式,以悲剧结构全书。与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等相比,红楼梦揭示的是“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 将尽”、“树倒猢狲散”的真正悲剧。1.痴男怨女的爱情悲剧(儿女之情)2.红颜女子的不幸遭遇(“千红一窟,万艳同杯”)3.贵族家庭的由盛而衰4.人生空幻的无限感伤三.家庭的剧变、身份地位的升沉使曹雪芹的思想充满矛盾,这矛盾也渗透入了红楼梦中。 1愧疚心理 2.缺失心理“废馆颓楼梦旧家”,“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 四.抄家的惨祸使曹雪芹的生活境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引发了他对社会人生多方面的思考和求索。贾宝玉人物分析贾宝玉(具有“良材美质”的“废物”)现实社会 新的人生追求 传统价值观一.性格特征:对传统的否定 “天下第一淫人”(警幻仙子) “不过酒色之徒” 、“逆子” (贾政) “孽根祸胎” 、“混世魔王”(王夫人) “无事忙”、“富贵闲人”(宝钗) “放纵驰荡,任情恣性,最不务正”(袭人1.个性特点和人生观“任情恣性” ,不受社会性条件约束真情毕露 如:第35回真诚待人,不虚伪矫饰,不恃势矜贵向往任情恣性的生活厌恶名利之徒,拒走“仕途经济”之路;提倡男女平等、尊重女性,崇拜人性之美 “任情恣性”的个性特点和人生观形成的原因2.无才与有情的生存状态和人生道路3.有情与无才的关系A.情极怪诞源自无才补天B.情是寻求内心平衡的方式C.情是摆脱孤独的途径二.性格特质:对传统男性形象背离的双性化性格(一)女性化性格因素的表现1.相貌的女性化2.装束精美华艳3.居住环境雅致明丽4.生活的大环境大观园5.对女性态度的怪癖表现A.言行与女儿们一致B.尊重女孩的人格C.“无故寻仇觅恨”敏感D.多愁善感E.痴情F.厌恶经济事务(二)男性性格与女性化性格的对立统一1.善于独立思考,有理性认识2.信念执着,做事讲原则3.坚持“女清男浊论”,敢于反抗世俗。(三)双性化性格的实质以男性性格为本体,渗透了某些女性的行为特征和性格因素。三.双性化性格形成的原因1.社会历史原因男性已很难背负起历史赋予这个性别的重任2.个人原因A.物质条件极其优裕B.特殊的家教促成了他心理的转换四.宝玉人生道路的悲剧结局及意义1.走出大观园大势所趋A.贾府内部及外部的腐朽性决定其必然败落B.大观园女儿渐渐成人C.宝玉的婚姻与宝黛爱情的冲突2.走出大观园后的人生选择A.不会屈从于家世利益B.不愿彻底与封建家庭决裂3.宝玉人生道路的模式A.北静王B.贾政C.柳湘莲4.宝玉的人生结局及意义 “玉在匵中求善价薛宝钗人物分析一.生存方式“随分从时”,审时度势,趋利避害1.特点“随分从时”2.审时度势,趋利避害3.生存方式“俗”姓名世俗之气长相姿容合乎世俗生活的审美标准“性格气质合乎传统道德要求价值观正统实用为人处世讲求实效、策略处理人事环境对上:虚伪奉承;如对元春、贾母、王夫人、凤姐等 对下:小惠拉拢;如对姐妹、下人等处理宝黛关系:理智、婉转、引而不露,秘而不宣二.性格实质:“冷”酷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冷香丸药材取自四时“随时俯仰”露、霜、雪“无情”清热解毒的药效象征理性精神对现实世界的救治作用黄柏象征其悲剧结局金钗,象征大观园的所有女性. “任是无情也动人”二宝关系写照 以理制情.似冷实热“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避嫌“一问摇头三不知,不关己事不开口”;5.冷酷无情如:金钏儿投井; 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三.宝钗的劝说活动杀人不见血的温柔之剑如对宝玉:因势利导,情理结合,执着坚韧四.宝钗形象的象征意义及其悲剧命运1.蘅芜苑藤萝薛荔:蔓生攀缘植物“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蘅芜(杜蘅、靡芜):帝王后妃雍容华贵靡芜弃妇(古诗十九首:“上山采靡芜,下山逢故夫”宝钗忆菊“念念心随归雁远”2.山石:玲珑山石3.宝钗夫妻分别;迎合他人,取悦见容4.牡丹世俗化牡丹雍容华贵,醉心功名富贵“琴边衾里总无缘”;“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弃妇的命运结局林黛玉人物分析 一.黛玉性格发展的过程1.童年期(16回):早熟性格第3回:林黛玉进贾府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 自卑 “黛玉漱茶”自我防卫“举止不俗”维护自尊、体现品位2.青少年前期(740回):情人性格原因:与宝玉耳鬓厮磨的童年生活经历“亲不间疏,先不僭后” 安全与亲子之爱的需要爱情的需要爱情观:对感性生活感兴趣,向往恋爱自由,接受他人个性 为爱而生,为爱而活;对美的消失感到失落、感伤、惋惜爱情心理:既自卑又自尊,既感伤无望又抗争追求爱情方式:猜疑打趣对爱情专一追求纯美深沉的精神之爱3.青少年后期(4080回):社会人性格哀叹“无人主婚”依附性对婚姻心灰意冷回避爱情:第57回思想意识:接受了封建伦理道德和世俗观念性格:抗争逆来顺受:如对抄检大观园的态度4.黛玉回归作者痛苦二.世外仙姝的逸才仙品1.诗人气质 黛玉红楼梦诗歌格局中的“主中之主” 感悟才情作品(创作的灵感和自觉)葬花吟、题帕三绝、秋窗风雨夕、菊花诗、桃花行、五美吟、唐多令等世外仙姝的气质 第3回的外貌描写略形而写神风露清愁的性情“心有所感,发于章句”逸才仙品以生命为诗,以情为诗2.黛玉诗作的女性意识传达出对爱情的追求和歌颂题帕三绝、五美吟等 五美吟西施、明妃、绿珠、虞姬、红拂表示了对女性自身美好本质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肯定葬花吟惋惜青春易逝、红颜易老;关注自我、肯定自身美好品质三.自恋情结(“纳西塞斯”情结、“水仙花情结”)的悲剧1.内涵自觉回视自我、孤芳自赏2.根基:自爱自赏外在:争强好胜 如:元妃省亲,黛玉逞才3.自怜自伤,夸大个人不幸4.唯我独尊、自我孤立“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尖酸刻薄 如:周瑞家的送宫花; 对待爱情:矫情试探再矫情再试探,感情沟通迟缓漫长四.孤独的得与失1.成就爱情2.丧失婚姻五.雪芹的文人情结与黛玉的性格、命运1.家庭出身:书香门第2.姓名林:“玉带林中挂”黛:多愁善感(颦颦)玉:才华、品格;怀才不遇3.判词“堪怜咏絮才”4.居住环境潇湘馆:寂寞凄清痛苦忧郁竹:高洁、失意5.菊花(诗)“孤标傲世”6.芙蓉出淤泥而不染7.个性孤傲8.黛玉之才与现实的矛盾宝黛爱情悲剧 一.宝黛爱情的爱的本质1.黛钗的关系(二人个性)同:美丽而才华横溢异(传统观点):钗封建制度和道德的帮凶 黛失败了的叛逆者黛钗对举黛孤高自许,目无下尘钗品格端方,容貌美丽;行为豁达,随分从时黛钗交锋黛钗关系的转机家长的态度家长的选择黛玉初到贾府:长辈承欢黛玉被动、矜持的态度+性格+健康封建家长舍黛选钗2.爱的本质论(美)欧文辛格:“在相爱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给予的价值高于他们的个体或客体价值,当每个参与者得到别人给予的价值,同时也给予他人以价值时,就存在着爱的相互关系。”3.宝黛爱情的爱的本质爱情基础A.一致的价值观念B.具有“耳鬓厮磨”的感情基础二人爱的本质A.爱的想象力“情人眼里出西施” “爱是一种富于想象力的给予价值的手段”。B.性情相投C.异品相吸 “爱要求我们对另一个人的神秘性感兴趣”;“由于爱,一个人会证实另一个人存在的意义”。4.爱的本质爱的悲哀宝玉对黛玉用爱的想象力去美化宝玉对宝钗客体性评价二.“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悲剧冲突(一)两种爱情模式1.现实的爱与性灵的爱钗“人间的爱”:追求仕途经济、夫贵妻荣黛“超人间的爱”:执着、痴情、追求性灵2.两种爱情模式的历史渊源和特点特点A.性灵之爱追求激情、非现实、浪漫B.现实之爱现实历史成因文学作品中爱情模式的倾向A.强调现实之爱以普通市民和下层人物为描写对象描写对象B.歌颂性灵之爱以才子佳人为描写对象3.黛钗二人性格的差异幼年所受教育黛缺失正统教育:独立、自由、率真钗接受正统教育在贾府的处境黛寄人篱下钗进退有余性格差异黛自由率真、聪慧敏感:成就自然人格,成就爱情,形成和加剧悲剧性格钗审时度势,趋利避害4.二人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两种不同的模式黛对宝玉幻想、感性、唯我钗对宝玉重目的性和计划的实施5.两种爱情模式各自的合理性(二)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 的悲剧冲突1.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 的含义2.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 的实质内在和外在A.盟男女双方之间的内在期许和承诺,发轫于心灵上的认同和精神的同归B.缘男女双方因某种外在因素而促成的人生遇合,发轫于生活的实际需要前世与今生的时间差异“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3.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 的冲突宝玉的情感取向“木石前盟”木石姻缘的不利现实因素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 意志与存在的冲突终身误:“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三.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一)例如:第57回宝黛爱情悲剧的预演第8回:宝黛爱情的开始第16回后:宝黛爱情绵延发展第25回:宝黛爱情逐渐公开第35回开始:宝黛因爱情延宕而备受煎熬1.风波突起慧紫鹃情辞试莽玉2.紫鹃用心良苦3.贾母鸵鸟政策4.薛姨妈上窜下跳对贾母、王夫人模糊宝黛爱情,用冷处理的方式缓解家长的压力对黛玉虚情假意对紫鹃打击其热情和积极性5.黛玉束手无策,难有作为6.婚姻被搁置7.风波预示着爱情的悲剧结局(二)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1.从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和道德观念来看,宝黛的叛逆爱情必然得不到传统舆论和传统势力的承认。2.从贾府的家世利益看,背离家长意志的爱情必然得不到贾府统治者的支持。3.宝黛本身思想性格中有对贵族家庭的依附性等弱点。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