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勤奋!博学!笃志!感恩!望子成龙8年级语文寒假班辅导资料(共计12学时 )第1课时开课诊断性检测题(8年级上期上知识巩固性测试) 姓名:_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 共16分)一、积累与运用(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天空的星星也像浸(jn)在水中,而且要滴(d)落下来的样子。 B这是某种令人惊骇(hi)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bi)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C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rn)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s)簌地落下来。 D哪知老境却如此颓(tu )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自于外;家庭琐屑(xu)便往往触他之怒。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终相连,而井然有序。 B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宵,响遍山谷,回音在倾泻的雨中缭绕不绝。 C“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D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蓝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了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3下列句中空白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人们喜爱 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 ,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 。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 。变化多端。A 观测 观赏 绮丽 绚丽 B 观测 观赏 绚丽 绮丽C观赏 观测 绮丽 绚丽 D 观赏 观测 绚丽 绮丽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好作品往往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美好。B积累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积累的飞跃。C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有准备的人总是有能力战胜困难而且有勇气面对困难。D翻开诗人卷著,我们处处听到雨景,看得雨声,品得雨味。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让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B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C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D.当藏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因地制宜,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 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送 B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C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 D钩画了了 了了:结束,完了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A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中轩敞者为舱 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不足为外人道也DC 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C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D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很清楚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第ll卷(共84分)三、(12分) 9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分) 译文:_ (2)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2分) 译文:_ 10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任选四句填写)(4分) (1)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2)_,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3)气蒸云梦泽,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挥手自兹去,_。(李白送友人) (5)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11在杜甫的望岳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任选一首默写。(4分)_ 四、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1216题。(12分)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12.为什么说苏州园林不是“图案画”而是“美术画”?请举两个以上的例子说明。(2分) 答:13揣摩第段画线句子“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的表达意思。(2分) 答:14.说说第段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的表达作用。(2分)答:15指出第段和第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4分) 第段说明方法: 作用:第段说明方法: 作用:16认真阅读第段,说说文中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也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答:五、作文(60分)17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意选做一题。 (1)书信是我们交流思想、表情达意最常见的方式。与朱元思书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愤怒地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傅雷家书传递这动人的舐犊之情;致女儿的信则用充满诗意的故事阐释了生命的真谛,请你选择一个渴望交流的对象,以写信的方式追忆往事,传递情感,关注现实,畅想未来,展开心灵的对话吧!请以“写给 的信”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请选择下列五个词语中的一个,填人标题横线处,使之完整。 自己 班主任 温总理 蚂蚁 未来 字数不少于600;文体不限(除诗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2) 的制作要求:先将文题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说明文。字数不少于600字。(温馨提示:请做到书写规范、工鏊,卷面整洁) B卷(共50分)一、诗歌鉴赏(4分)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癌,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答:2、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诗题中的“望”字所含哪几层意思(2分)答:二、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水仙 清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秫陵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尽,迨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日:“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日:“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注释】秣陵:指南京。质:抵押。迨:等到。珥:用玉做的耳饰。3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4分)A各司一时( ) B欲购无资( )C请已之( ) D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4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泽文: 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译文: 6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2分)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答: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一)名著阅读(4分)7请依据你阅读名著的积累和体验,填写相应的内容。(4分)提示语:骆驼祥子人物经历 主题(1)三起三落(任选两例):_(2)主题:_(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2题。(18分)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雷抒雁 “那一片苇塘呢?”与其说我是在问这位行路的年轻人,还不如说是在问自己。 “苇塘?”“在哪里呀?”年轻人转过头去望着那一片高高低低的房舍,像是反问,又似在寻找。没有!连一根苇子都没有!从来就不曾有过呀? “就在这里!”我坚定地认为。我听见他嘟哝了一句:“梦话!” 梦话?是的,是梦话。50多年前,那一片茂密的苇塘还在,此后,就没有走出过我的梦境。我相信,这位年轻人确实没有见过那片苇塘,那些茂密的青苇从来没有进入过他的梦中,没有给过他快乐和欢愉。他的记忆里,这里从来就是房子,房子。 那一片苇塘属于我,属于我的童年,是我记忆和梦境最鲜活的一部分。 那是一片十多亩地面的水塘,拥挤地生满了芦苇。在大人们那里,有价值的,只是苇子;而被孩子们看作乐园的,是那一片苇塘。每天上学,我们走过苇塘,都会放慢脚步,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 一过二月二,天气就暖和了。首先是苇塘里有了动静。A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红红的芽尖,唤醒了池塘,沉寂了一冬天的苇塘开始有了生气。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耳边,整天都是鸟儿的叫声和虫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大片大片的麦田,像大地上铺展了的绸缎,在和风里柔柔地抖动。B一些早熟的花儿,抢夺时间一般,开始酝酿花事,商量结籽儿。柳丝软软地轻拂我们的脸面,牵动我们的头发,像要告诉一些什么秘密给我们。我们采下绽开的苇叶,誊成喇叭,把那细嘴挖扁,争在嘴里,依着喇叭的粗细,吹出或粗壮或尖厉的声音;头顶软软的柳条,也被折下来,捋去柳芽,拧成柳哨。这就有了一支青春的乐队,吹奏着春天的乐曲,吱吱呀呀,回响在上学的路上。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季节像是踩着苇叶走过来的。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池塘里就绿汪汪地变得浓密了。太阳开始辣辣地照在头项,棉衣,而后是夹衣,一件件被从身上剥掉。苇塘周围的麦子开始日渐变黄,有人拿着青杏咔嚓咔嚓一边流着酸水一边嚼起。夏天到了! 假日里,我们会背着草笼,拿着镰刀,说是去割牛草,或者拣柴火,一整晌一整晌沉迷在苇塘边。 有一种鸟,叫“呱呱迪”。这名字完全是依了它的叫声来的。声音悠长而响亮,可你看不见鸟的身影,那声音总是从密密的苇叶后传出来。这鸟儿很聪明,能把三四根苇子用草缠在一起,在那交叉处用苇叶织一个窝,里边铺着一些软软的干草和细碎的羽毛。窝里,总能看到三两只麻溜溜的鸟蛋。你要是靠近鸟窝,便会有尖厉的呱呱叫声,威胁你,驱赶你。 塘边的野草,我们全都认识,从蒲公英、趴地龙、香胡子到粘粘蔓,全认识。我们喜欢菅草长长白白嫩嫩的草根,一节节,像袖珍的甘蔗,嚼起来很甜。还有一种好吃的草,叫红根根,那红红的草根上,常常结着黄豆大的根瘤,吃起来脆脆的,像生地瓜。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找到一株羊奶奶。这种蔓生的阔叶草,总是攀着芦苇往上长,一个个果实圆溜溜的,山羊奶头一般,采摘时,会流出一些白色乳汁。羊奶果鲜嫩时,放在嘴里一咬,脆生生,甜丝丝的。 我们这些野孩子,就这样一天天泡在苇塘边。忽一日,采到的羊奶奶咬不动了,掰开一看,里边整整齐齐伏着一排排带着绒毛的种子。老了!我们知道,暑假也该结束了。大人们说:你们这些马驹子该拴缰绳了吧! 苇子说,秋天了!硕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像一塘白发的老人。再过苇塘时,一些带绒毛的草籽,便飞扬起来,落在我们的肩膀上、头发上,要人带它们到远方去落户。就连圆滚滚周身是刺的苍耳,瘦扁扁顶上长了几根钩针的“狗扎扎”,都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角上,要搭“便车”,到远方去旅行。 父兄们送我们上学去,走过苇塘,一路上总在说:好好念书,日后到远处去,到大城市去。连苍耳、狗扎扎都懂得哩! 那一片苇塘永远的没有了。消失在一些高高低低的房子下边。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 8文中说:“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阅读全文,请将青苇记录季节变化的语句摘录出来,填写在横线上。(3分)(1)春季:_(2)夏季:_(3)秋季:_9苇塘被孩子们看作乐园。请概括出令孩子们“快乐和欢愉”的四件事情。(4分)答:10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3分)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答:1 1文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A、B两处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4分)答:12结合全文,先说说对文章结尾处画线句子“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的理解,再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4分)答:四、语言运用(12分) 13请你参加与“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有关的综合性学习。(12分)(1)请为下面的实施方案补充活动主题。要求:任选一个节日;补充的主题突出节日的特点,并于已有“活动主题”的语言形式相同。(4分)日期(2011年) 节日 活动主题4月5日 清明节 5月1日 劳动节体验劳动,歌唱明天6月6日 端午节9月12日 中秋节诵读诗赋,期盼统一10月1日 国庆节感受成就,祝福祖国 (2)你们班参加歌咏比赛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请根据歌词说说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4分)歌唱祖国(歌词)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高山,越过平原,跨国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答:(3)请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写一段祝福语,用上提供的词语。(50字左右)(4分) 幸福安康 繁荣昌盛答:第2课时【智慧*驿站】1、 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粗茶淡饭( ) 流芳百世( ) 指鹿为马( )精雕细刻( ) 雪中送炭( ) 伶牙利齿( )2、说出有“舌”字的成语,说得最多的胜出。答案:_ 3、 各举出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开头的俗语(包括成语、惯用语等)。【文言*拓展】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至。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王孙报曰:“盖闻古者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死者,而俗人竟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鬲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能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工于亡用,不损财于无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祁侯曰:“善!”遂裸葬。注释:杨王孙,相信黄老之学(道家)。1、汉代流行厚葬,丧礼和葬俗的含义是将死人当活人看待。 2、真:道家认为回归自然叫归真。 3、鬲:隔离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以身亲土 亲:贴近 B、今则越之 越:改变C、愿王孙察焉 察:详审 D、以反吾真 反通“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3分) (2)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其制礼。(3分) 3、杨王孙反对厚葬的理由是什么?你如何评价他的观点?(4分) 【阅读*成长】仰望父亲父亲去世的那一年,我18岁。从1岁到18岁,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小学到读高中,我是在仰望着父亲忙碌而疲惫的身影中长大的。从小我在山下,看惯了父亲在山上放羊砍柴、开垦荒地挥汗如雨的忙碌身影;我在树下,看惯了父亲在高高的树杈间腾挪跳跃的矫健身影;晨曦中夕阳下,我在院子里,看惯了父亲站在房顶远眺天际的从容身影到现在,父亲的身影,不时地在我脑海中映现,使我由时时思念父亲,进而常常思考父亲,心目中更加钦敬父亲。父亲的孝行,让人仰望。小时候村里一些大人常在我面前讲:“你父亲真是个孝子。”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父亲对我奶奶的饮食起居特别在心。父亲为了使奶奶活得心气顺、活得有精神,过段时间总要给奶奶买些好吃的,每天再忙都要和奶奶说会话,在精神上抚慰奶奶。父亲在世时,每年清明,引领家族男人上坟祭祖,心态虔诚,行止敬重。在我爷爷的父亲坟地上的碑楼上刻有一副对联。上联:深恩堪裕后,下联:至孝在尊亲,横批:追远。我想这肯定是我们家族的良风美德,是影响了父亲一生的传统孝文化。 父亲的教行,让人仰望。父亲教我做事明理。记得有一年春天种玉米,父亲在前面犁地,母亲在中间撒种子,我和哥哥在后面施粪。偶尔我偷懒不好好施粪。待到秋收之时,父亲把我领到地里,指着长得参差不齐的玉米对我说:“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看着因我施粪不匀而长势不好的庄稼,我心里十分懊悔。父亲在教我做这些农家活的过程中,使我明白许多事理。父亲教我明志。记得我12岁那年,父亲领我在山上开垦荒地,我累得精疲力竭。坐下休息时,父亲问我:“天山,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尽管我当时的回答不切实际,但父亲没有嘲笑我,却深情地抚摸着我的头,眼望着远方,颇有感触地对我说:“生在山村里,要有走出深山的想法才行。山外的世面大着呢!”现在想起来,正是父亲的那一问,点燃了我心中的梦想和希望。父亲的力行,让人仰望。 a 。50年代后期,爷爷患病,大伯因病早逝,家道中落,家庭一下子跌到谷底。全靠父亲上上下下要照应,里里外外要兼顾。 b 。听哥哥说大伯去世前,曾借了邻村一户人家300元钱。大伯去世后,人家上门讨债,父亲答应10天后还。到了第9天,父亲没有筹到钱,下狠心卖了自家耕地磨面的犍牛,偿还了大伯欠下的外债。 C 。父亲20多岁被抓壮丁,经受过枪林弹雨的战场,解放后遭受过不明不白的批斗;父亲30岁到40岁,领头创办县级国营黄土坡、老虎沟、马匹凹煤矿,曾任总经理,取得过骄人的业绩,但更遭受过莫大的委屈 d 。60年代,为了全村人出行方便,父亲带领村民,费尽艰辛,打通了西庄村至武家河村约2.5公里长的盘山路,那是我们村走出深山通往稷山县的第一条大路。改革开放初期,父亲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经商、创办企业。最后,在为武家河大队创办煤矿的过程中,含辛茹苦、积劳成疾,一病不起。记得父亲去世当天,我从乡宁一中赶回家,匍匐在炕上给父亲清洗双脚。那是怎样的一双脚啊,脚上有土、有煤渣子,脚底的老茧厚厚的一层,脚上的肉很少,骨头和青筋缠在一起。我知道父亲艰难坎坷、勤苦力行的人生,就是靠这双脚走过来的。如今,我愈加明白:人生的路是走出来的,再好的梦想也需要行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下功夫深,生活行程远;脚下行程远,人生境界高。仰望父亲,眼底潮涌;仰望父亲,心生光明;仰望父亲,行止入常。 (选自2012年散文选刊第2期,有改动)1阅读全文,说说“我”曾在哪些方面仰望过“父亲”。(4分) 2仔细阅读第段,回答下面两题。(6分)(1)以下四句话出自第段,现将其放回原段a、b、c、d处,正确的顺序为( )(3分)父亲是一个支撑门事、忠厚力行的人 父亲是一个历经挫折、坚韧力行的人父亲是一个心想众人、务实力行的人 父亲是一个勇于担当、守信力行的人A B C D (2)“力行”一词,出自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史记儒林列传也有过类似论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请结合语境简要说明“父亲的力行,让人仰望”中的“力行”的意思。(3分) 3作者以“仰望父亲,眼底潮涌;仰望父亲,心生光明;仰望父亲,行止入常”的感叹收束全文,可谓言简意赅,意蕴丰富。谈谈你对这一结尾的理解。(4分) 4有人认为第段划线句对父亲的脚的细腻描写,有损父亲高大伟岸的形象,你赞同吗?为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本文的理解?(4分) 第3课时【智慧*驿站】 下面是网络流传的跟语文学习有关的“学生糗事”,你能帮他们指点迷津吗?1、某次考语文,我的同桌在默词的时候突然灵感来了。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要求补后句,他补了句:恰似一道红叉卷上留。2、一次老师提问:烈士暮年,下句什么?偶没听过这句,听成烈士墓前了,于是张口就说黄泉路上全班晕倒。 3、老师曰:“西塞山前白鹭飞”,一同学憋半天憋不出,于是答:“东村河边黑龟爬”!4、一次语文考试,诗句填空是白居易的题大林寺桃花中的一句“不知转入此中来”,我前排一个同学左思右想未果,愣是填了句“常恨村姑无觅处”。【文言*拓展】 郑板桥开仓济民 (山东聊城)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谴:谴责,责备。任:承担责任。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 (辄:就)C.值岁荒,人相食 (值:遇到)D.或阻之 (或:有的人)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阅读*成长】窗前的树张抗抗 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夭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拉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权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四季的洋槐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树。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选自读者)2007年第23期)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4分) _2.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你觉得洋槐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3分) _3.作者写夏日的洋槐,为什么要着力写暴风雨中的洋槐?(3分) _ 4.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3分)“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瑰花如雪。” _5从洋槐的身上,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树的家族较大,你最敬佩的是什么树?请谈谈你的理由。(5分) _第4课时【智慧*驿站】相传在一次考试中,某考官蓄意要让苏东坡出丑,便出了一个上联来考苏东坡的学生:“宝塔尖尖,十层四方六面。”此联既描写出宝塔之形状,又暗含加法,难度较大。几个学生只好伸出手,摇了两摇,低头不语。学生受窘,老师脸上自然无光。这个考官得意地望着苏东坡,苏东坡却哈哈一笑,说:“对的好!”考官不解。苏东坡说:“考试不便明言,恐有因袭之嫌,所以他们各以手势为对。”你能猜出其下联是什么吗?下联:_【文言*拓展】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交通与道路设计研究
- 策划方案活动类型怎么写
- 2026年新能源汽车出口中东地区品牌影响力提升与市场拓展报告
- 方案咨询技术服务
- 皮革加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美术实操考试题目及答案
- 物流专业笔试题库及答案
- 农业生物技术在种业中的应用与市场潜力深度研究报告
- Unit6 Keep our city cleanStory tim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DB65T 4491-2022 棉花化肥施用限量技术规程
- 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程序 - 新版2019(DFMEA)
- 人为因素和航空法规-第二版-第1章
- SDCA方法循环标准化
- 西式面点技术第二章西式面点制作常用原料知识
- SYT 0447-2014《 埋地钢制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
- 3.环境知觉理论
- WindowsServer2022系统管理与服务器配置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我是阳光健身小达人(教案)2022-2023学年班队主题活动五年级
- 叶祖光-中药新药研发的动态和展望
- 《遥感导论》全套课件
- 社区网格员通用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