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2.doc_第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2.doc_第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2.doc_第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习作一假期难忘的事教材解读 假期难忘的事让学生通过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感受假期生活的乐趣。教学目标1.学会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2.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3.热爱大自然,感受假期生活的乐趣。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TTP学情分析 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欠佳,参加活动较少。 第一课时 习作指导一、出示照片,讲故事:(教师出示自己假期时在上海游玩拍摄的照片)讲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游经历。二、师生交流,激发写作兴趣:1.师:我想我们都喜欢出去游玩儿,去拥抱大自然,在假期中,想必大家也定有难忘的经历?能告诉大家吗?生自由交流。2.师:是呀,通过刚才的交流,让我们回忆起了难忘的假期生活,与其回忆,还不如现在就动笔记录下这一串串足迹,好吗?三、片段赏析、发现写作方法:1.师:我们到风景区游览,欣赏自然风光,增长见识,留影拍照,真是一件乐事。那怎样给自己最喜爱的照片配上一篇精彩的文章呢?大家相互讨论一下,一会我们来献计献策。生讨论。2.师:谁有好的建议,快给大家说说!(学生初步谈到:(1)按一定顺序,也就是旅行的顺序来记,这样更清晰;(2)要围绕照片的内容来写,把那里的美丽景色生动的描绘出来;(3)可以把照片的地点和内容作为文章的一个重要部分,精彩片断;(4)要围绕快乐来写,写出旅途的难忘。)对于以上的建议教师要给与及时地引导、归纳和鼓励。3.师:我也给大家介绍两种观察景物的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作者在大会堂所看到的景物。四、创设情景,感悟写作方法:五、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文情况。六、选择写的较好的文章,在班里进行赏析。教师侧重选择两类文章:1.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结构好。2.语言优美,对景色、心情、语言等的描写较生动,且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七、习作例文: 游 长 城 暑假里的一天,妈妈带我去北京游玩。在北京,我游览了天安门、故宫、博物馆,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游长城。 那天上午,天气晴朗,湿润的空气随着凉风袭来。我们乘坐的汽车,蜿蜒北上,直来到长城脚下。看到了长城,我非常高兴,恨不得一下飞上去。妈妈买了票,我们登上了长城。站在长城上眺望,蜿蜒的长城像一条巨龙横卧崇山峻岭之中。呀!真是宏伟的工程,真是太漂亮了。远山茫茫,近岭起伏,树木苍翠,田禾茁壮,好一幅美丽的图画。游人如织,啧啧称赞声不绝于耳,花花绿绿的遮阳伞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看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一种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多么勤劳智慧啊! 当我游兴正浓时,碰到了一个卖望远镜的,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妈妈说:“万里长城,我们是游不到头的,你望望吧!”拿着望远镜,我看到了遥远的山岭,绵延不绝的万里长城,那远方多么神秘,多么令我神往! 当我们乘坐缆车回来的时候,下起小雨,游人各自举着伞,呀,真美!长城成了彩色的世界。 第二课时 习作修改1.指导修改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这节课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议大家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这样可以让人视野清新,把笔墨多花在自然景观的特色上。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学生自己修改。2.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解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拔。3.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互评,发现问题,进行修改。4.小组内相互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一、导入播放孩子假期游玩的视频(烧烤、冲浪、过山车、看图书、打球等)。假期,留给我们的总是那样的美好,当我们重新走进大门的时候,忽然觉得,暑假生活是那样的令人流连、那样的令人难忘。你们的假期生活一定很丰富多彩吧?说给老师听。作业设计写一篇有关假期生活的作文板书设计 假期难忘的事 有趣的 有意义 中心突出 真情实感反思与改进 教学内容练习1教材解读练习1了解同样的词,词尾读不读轻声所产生的意思就不相同。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口语训练学会有所侧重地介绍一个民族。 继续写好钢笔字。教学目标1、学习轻声。了解同样的词,词尾读不读轻声所产生的意思就不相同。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通过口语训练学会有所侧重地介绍一个民族。 4、继续写好钢笔字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理解有些词语尽管写法一样,但读音不同,意思也就不一样,在句子中必须结合上下文先理解意思,才能进行正确朗读。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TTP学情分析 解答问题不多思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题,审题。 (2)学生分角色演示题中的生活场景。 (3)学生回答题中的“妻子”该怎么读,为什么。 (4)学生说答案。 (5)师生一起小结。 2、教学第二部分 (1)在小结的基础上学生读题。 (2)学生得出结论:由于词尾或不读轻声而各自产生两个词义或不同的一组词。 (3)学生说说每组词的意思的不同。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目中的四个句子,了解具体的语言环境。 (2)读每个句子中加点的词和括号里的不同读音,了解它们的意思,辨别它们词义和词性的不同。 (3)再次让学生仔细阅读四个句子,尝试选择正确的读音。(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订正) (4)共同评议,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 (1)学生读爱我中华,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学生朗读全文,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背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说出歌词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课文理解歌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找出歌词中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或几句话(爱我中华),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让学生联系自己对祖国的情感来说说自己读过歌词后的体会。 (注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领会、欣赏把感情融入到具体描写中去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教学口语交际 (一)审题 1、启发谈话: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多注意搜集有关的知识,并向别的同学介绍。 2、指名读题目,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教师指导学生准备好说话的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民族用几分种的时间做准备。(巡视指导) 3、分组练说各自的介绍内容。(各组学生对介绍情况互相提出意见,进行交流。) 4、每组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