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级: 学科: 第 学期 第_周 第_课时课题: 马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之、其、以”的用法2、通过小组合作,能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3、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背诵并默写课文。4、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文言语感,提高学生自己学习文言文的能力。2. 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3、分析课文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使学生了解作者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培养学生学生对人才的认识2、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珍爱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教学重、难点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2、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还有畏难情绪,所以采用诵读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课前准备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背景及作者介绍感知课文总结作业一、理解背诵检查:(1)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2)千里马都受到了那些不公平的待遇?(3)食马者的愚蠢无知表现在那些方面?(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6)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7)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8)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9)文中哪句话包含了一个反题,指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10)一个人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用一个与马有关的成语来比喻:在封建社会里,有才能的人被压制、埋没,而一个人一旦得势,则亲朋好友即使平庸也跟着发达,所谓“一人得道,_”。二、三读课文,理解全文内容。(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请一位女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2)学生就第一自然段不理解的地方提问,教师解答疑问。(3)可能提问:明确: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C、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5)教师小结:文章一开篇就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见解,这就说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即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的作用,因为除伯乐以外没有人能识别千里马,既然如此,千里马的命运就决定于是否有伯乐来发现它了,而实际的情形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的悲惨命运简直就具有必然性了,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一般水平的牧马人,而且“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尽无知小人的气,更令人悲愤的是,这些宝马竟然成双成对地死于槽枥之间,其遭遇之不幸,结局之惨痛,真非笔墨所能形容,从字里行间可见作者的痛惜之情。 (6)齐读第一自然段我们不禁要问:造成千里马如此遭遇的原因是什么呢?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千里马被埋没了呢?下节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2)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3)思考巩固:A、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明确:食不饱B、本段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什么?明确:无能、无知、目光短浅。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明确:对千里马的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4)概括段意:提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5)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着力刻画了“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作者先从千里马的食量说起“一食或尽粟一石”,这是夸张的说法,但这正突出千里马的食量大大超过普通马,而这一点决非是那些“食马者”所能知道的,他们只是按照普通马的食量来喂养它,所以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作者最后发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对“食马者”的无知的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6)学生齐读第二段(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女同学朗读第三自然段(2)请同学提出疑问,其它同学帮助解决。(5)思考巩固:A、那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明确:策之不以其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B、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明确:“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C、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之情。再齐读一遍,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作者是在用一种怎样的语气在说?(6)概括段意: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嘲讽。(7)教师小结:作者先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画执策者的形象,把“真无马”与“真不知马”对照起来,生动地提示了执策者的愚蠢和荒唐,最后又以“其真不知马也”结住全文,更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痛切之感。三、四读课文,推究文理1、齐读课文2、理解文章结构本文虽短,结构却十分精巧,作者先从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是如此密切,而伯乐却不常有,千里马被终身埋没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去,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现的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最后又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屏幕显示版书)3、理解文章的深层寓意提问: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明确:不是,“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慧眼识才者;“食马者”比喻愚妄无知的统治者。文章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之情。五、拓展延伸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伯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无私的吗?如果你是千里马,你会怎么做?学生联想感受学生交流学生结合配套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读得最好的短文或段落进行诵读,师生共同点评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为主,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以便打开思路,激活思维学生讨论、交流左边问题。批注理解内化学生齐读学生讨论、交流。批注理解内化学生感知雪的意境,导入新课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总结全文板书设正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智慧社区建设与运营服务合同
- 酒吧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本
- 流浪宠物课件
- 流动注射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影视版权代理发行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招聘22人(第三批)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标准)道砟经营协议书
- 2025年河北沧州泊头市泊控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3名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广西贺州市职业教育发展中心招聘1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标准)党建结对协议书
- 脐灸技术操作流程图及考核标准
- 给药错误PDCA课件
- 医美注射培训
- 白内障护理课件
- 香菇多糖生产工艺创新-洞察分析
- 箱泵一体化泵站设计图集
- 三上10《公共场所文明言行》道德法治教学设计
- 《电器火灾的防范》课件
- 路灯CJJ检验批范表
- 农村厕所改造合同书完整版
-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提升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