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矿山路小学 王燕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重难点:1、诗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2.、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送别诗。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学生背诵课前搜集到的送别诗。谈话: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并搜集几首送别诗,都完成了吗?这样的学习习惯真棒。利用课前这段时间我们来交流交流咱们搜集到的送别诗。谁起头带领大家背几首。二、古诗导入学生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黄鹤楼送别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三、读文感悟(一)、检查预习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CAI:词语烟雨迷蒙 繁花似锦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依依惜别 按捺不住 浩浩荡荡 永世不绝(1)、生不同形式感情读词语。过渡:词语学的怎样呢?谁来读一读?自己读一读,感受一下每个词中的感情。带着你感受到的读一读,谁来?(2)、感情朗读变红词语。(配乐读)提高点难度,将变红的部分带着感觉读一读。(二)、读文悟情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情谊共同走进当时离别的时刻。1、美读第一自然段。(CAI:第一自然段)引读,“暮春三月”过渡: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雨迷蒙,繁花似锦。多么美的景色啊!再看看课本上的插图,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生谈)过渡:多美的词,多美的景,让我们把这种美读出来。暮春三月,引读2、悟读第二自然段。(CAI:第二自然段)过渡:面对这样的美景,两个即将分别的朋友怎能有心欣赏,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指生读第二自然段)板书:依依惜别过渡:这种依依惜别之情他们有没有表现出来呢?而是藏在心底,这个“藏”字用的太好了,他们是怎么藏的?(生谈)两个一会儿正是告诉了我们,两位友人正在借欣赏景物来隐藏内心的离别之情呢。指导朗读: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流露出两位诗人深深的情谊。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吧。(指2-3名)3、品读第三自然段。(CAI:第三自然段)过渡: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指生读李白的话。)3、自己再轻声读读李白的话?读完后抓住关键词谈谈你的感受?(敬仰和依依惜别)(1)学生谈到兄长和老师时补充:当时孟浩然早已诗名远扬。李白比孟浩然小,结束江南之游后特来拜访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孟浩然在诗词创作上给了李白悉心的指导,所以李白称他是兄长和老师。(2)学生谈到人品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时补充:CAI: 李白曾有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红颜弃轩(xun)冕(min),白首卧松云。”赞誉孟浩然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爵车马,有了成就后又归隐山林与青松白云相伴的高洁品质。孟浩然,他诗歌创作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名篇家喻户晓,广为流传。(3)谈到:何日才能再见面:还没分别呢,李白就期盼何日才能重逢。足见对于这次分别,是多么的不舍呀!(4)、李白短短的三句话中,竟用了六个“您”字,足以看出他是何等的敬仰孟浩然。3、指导朗读志同道合的友人即将远行,今后再也不能月下吟诗、花间畅谈,怎不令人伤心难过! 谁再来试试。读出李白的敬仰与依依惜别。李白举起的酒杯中难道仅仅是酒吗?杯中还有他对孟浩然的祝福、友谊和敬仰。请把这种敬仰与不舍读出来吧(齐读)4、过渡:相见时难别亦难,李白的心情,孟浩然能不理解吗?但是他把这种眷恋深深地藏在心底,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反而好言宽慰李白。说道:引读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品析:(1)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话的意思你理解吗?CAI:出示资料。这两句诗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起读一读。CAI:出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孟浩然此时引用这句诗,就是想告诉李白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引读(2)孟浩然忍住离愁宽慰李白,真不愧是兄长,是老师。谁来带着你的理解,如兄长,似老师一般安慰李白。(指名读)5、一个满怀仰慕,敬上临别之酒,一个宽慰友人,道声情意深长。同桌之间合作练习表演他们话别的情景,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指名2对表演)。 人物对话对人物的情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正是对话描写的魅力所在。让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男生读李白,女生读孟浩然感受两人是如何通过对话表达依依惜别之情。齐读。4、情读第四自然段。(CAI:第四自然段)1、送君千里,终需一别,孟浩然他得走了。人有情,景也通情,你看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引读这段),2、读了这一段想说点什么?从那个词你体会到的?3、李白久久的伫立在江边,望着渐行渐远的小船,慢慢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它带走了李白的对孟浩然的牵挂和祝福,留下了李白的回忆与思念。就让这份回忆与思念再浓一些。岸边引读此时的李白外表是平静,可内心却如这浩荡的长江水一样,心潮澎湃。他会想些什么呢?可能回忆他们一起把酒谈心的美好时光,也可能回忆孟夫子昔日的悉心指导;可能抒发对孟夫子的牵挂,也可能默念对孟夫子的祝福赶紧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书签,动笔把你想到的写一写吧,要言简意赅。分享一下吧。相信这也是你对你的好朋友的真诚祝福。下课后,可以直接把你亲手制作的书签送给你的好朋友。我们用我们的方式表达了我们激动的心情。相信现在你们的离别之情更深了。将你内心的不舍再次浓浓的读出来吧。(三)、诗文对照1、诵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CAI: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过渡:此时此刻的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CAI:范读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诗文对读。学完课文我们再来看这首诗,你能说出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对应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吗?男生读前两句诗,女生读对应的课文内容。后两句反过来。诗中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如果学生谈到“孤帆”补充:长江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应该是白帆点点千帆竞发的,却为什么李白眼中却只有孤帆呢?情到深深处,眼里心里只有对方,只有对对方深深地情谊。联系上文可以借助第四自然段中的一个词来理解,“凝视”。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诗中没有出现一个情字,却处处藏着李白对孟浩然深深的情谊。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齐声诵读。四、课内拓展1、总结学法把握内容抓关键词感情朗读诗文对照2、运用学法,小组自主互助学习老师模仿课文,根据赠汪伦改写的桃花潭送别。3、小组展示交流五、回归诵读。CAI: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配乐:送别过渡:多情自古伤离别,让我们满怀依依惜别之情再来诵读这两首诗。六、课外延伸1、小练笔,选择你积累的送别诗中最喜欢的一首,模仿课文,像我一样,将它改写成一篇短文,写在小练笔本子上。老师会欣赏的。就让我们伴着这首送别结束这节课吧。别忘记把书签送给你的好朋友啊。板书:黄鹤楼送别孟浩然 依依惜别 李白教学反思:黄鹤楼送别是一文诗兼美的“文包诗”形式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一种深情体贴的送别。从李白、孟浩然两人关系来看,虽带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但更多的是李白表达自己的敬仰与向往,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送别,基于这一点,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本文文章诗话对照,情景同现,使得诗与文浑然一体,旨在使学生通过课文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基于这样的对教材的理解与挖掘,我精心设计了教案,并对教案中的以下几点的设计较为满意:1、整体入手,潜心会文:以文章中 “依依惜别”为切入点,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感受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比如:抓住“藏”、“一会儿一会儿”、六个“您”、“终于”、“依然伫立”、“凝视”、“孤帆”等等,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指导学生不仅看到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了文本的内部,发现了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后蕴含的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2、抓住“空白”,引导想象: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两位大诗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文本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细腻,五年级的孩子还是很难体会到的。可是课文中有几个空白点:平日他们在黄鹤楼上会干什么?目送友人的船渐行渐远,望着浩浩荡荡的江水,此时李白心情激动,他会想些什么呢?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如果让学生想象说话,在想象中与人物进行心灵的沟通,产生共鸣,可以更好地体会两人依依惜别的深情。3、配乐朗读,渲染氛围。在学生朗读两人深情话别时,我播放了古筝曲知音,在学生深情诵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我给学生配上了古筝曲别亦难,学生在优美动人的乐曲声中读得动情,读得出彩。4、拓展资料,升华情感: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写的情景时空跨度太大,如何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李白产生共鸣,而且对孟浩然充满敬仰之情是个不太容易处理的问题。于是我适度地把课外资料引入课堂,通过补充孟浩然的诗春晓以及其诗的风格的介绍让学生对孟浩然的诗誉满天下有所感悟,补充孟浩然人品及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对他人品赞叹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孟浩然人品的高尚,进而对李白敬仰孟浩然的感情感受得更到位,也使学生对两位诗人之间深情厚谊的了解变得“充实”“厚实”,对激发学生情感起到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课上过之后,我对自己的教学感到十分不满意,以上几处预想之中的“亮点”也没能出彩。下面就这节课中不够完善的地方逐一反思:1、抓关键词体会人物感情这个方面处理不够自然巧妙,尤其是对“凝视”一词的处理很生硬。当我让学生感知李白在凝视远去的朋友后,拓展了有关“看”的的词语,学生说了许多词语,比如“环顾”、“眺望”、“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瞻前顾后”等等,之后就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其实这儿学生生成的资源非常好,可以继续好好利用。这时如果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这些词能换凝视吗?为什么不能?”,引发学生讨论,得出因为这深情地凝视中包含了李白对孟浩然太多情谊与不舍。这样的处理将会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李白对好友的一片深情。2、抓住“空白”,引导想象这个环节的处理也有些遗憾。当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此时此刻的李白有什么话要对远去的孟浩然说时,教师在一旁“无动于衷”,所以学生很难进入情境,交流的时候,自然说得也不充分。如果这时我配上深情的一段文字旁白引导、煽情,帮助学生进入诗人的内心,我相信会有助于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生成精彩的答案。另外因为课前预设得不够充分,课堂上我更多地在关注自己的教案,而忽略了学生的发言,学生许多的精彩资源不能巧妙运用,所以课堂中生成得不够精彩,关于预设与生成也值得我好好反思:预设与生成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如果预设精彩且能按期实施的课,算是成功的;如果预设精彩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预设与生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油漆板材购销合同(标准版)
- 历史事件解读
- 邯郸市教育局市直学校选聘考试真题2024
- 广西平陆运河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生活中的透镜专项训练试题(解析版)
- 2025年房地产开发经营试题及答案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专题攻克试卷(解析版)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同步练习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城市客运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2025年燃气经营企业从业人员专业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 安全仪表报警联锁回路调试记录
- 物业管理标准化管理体系员工离职、内部调职管理标准作业规程
- 全液压转向器应用基础知识26新
- 大班数学《来自毕业餐会》活动反思
-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
- GB/T 28553-2012汽轮机蒸汽纯度
- 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题库
-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课件
- 2023年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高联难度几何题100道-打印整理版
- 公共管理英语 第一篇 教学内容 (15)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