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怎么变笨的之三.doc_第1页
孩子是怎么变笨的之三.doc_第2页
孩子是怎么变笨的之三.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孩子是怎么变笨的之三:越是“神童”越要小心今天有网校同学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案例:我大女儿没上幼儿园的时候已经懂得二百多个单词,三十几首唐诗,那时三岁还没到。一岁多语言就很清晰,在家认字可以认一千多个。他爷都想给他上电视了,他爷爷为此也是很骄傲。这些都是他爷爷在家教的,看光盘学的。去到市场买菜。他几乎可以把所有的青菜水果类用英语说出来。刚上小班,老师喜欢得不多了,评语是聪明、有领导能力可后来慢慢的上了中班、大班、小学,几乎全忘记了。现在读三年级了,你问他一些菜的名字,她小时候学过的,她居然说他没学过。几年前带她去,她不会跟你讲中文,直接就英文回答。小时候教他东西,一遍他就记住了。二岁多听电脑上的音乐,流行那种,听一遍他就记住调了,听二遍他记住词了。那些英语单词一听就会了。而且也会利用。看到实物。都会跟用英语说,我都不知道。朋友亲戚都说神童一样,羡慕得不得了。可如今唉,大班开始就变了现在上三年级了,成绩也就中等水平,教过的读书他根本就没记住。反正笨得,真想)现在我好郁闷啊。感觉越大越笨了。为什么大女儿小时候那么聪明,大了会笨成这样? 这个妈妈又补充说,这孩子现在对英语学习等等很抗拒,而且迷上了电脑游戏。从这个妈妈的叙述中我们大致可以得知,这个孩子小时候有比较强的“照相记忆”。所谓“照相记忆”,就是类似照相机一样,把信息整体摄录到大脑中,根据我对网校孩子们的观察,这种能力不是每个儿童都有。有一些比较强,有一些比较弱。而且这种能力有些人保留的时间短一些,有些人保持的较长。短的上学之后就开始下降,长的可以达到五六年级。心理学上有个“遗觉像”的名词,描述的就是类似“照相记忆”这种能力。上面这个女孩,可能在幼儿阶段有着非常强的照相记忆能力,但是,上学后这种能力开始下降甚至消失。与此同时,照相记忆的一个特点,就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孩子幼儿时虽然记住了不少,但上学后就基本忘光了。为什么照相记忆记得快,忘得也快?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这种记忆没有经过大脑的深层次加工,只停留在浅表。就像沙滩上写字一样,很快就会被抹平。我以前有篇文章,“不要用杜曼七田真的东西”,这个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杜曼、七田真,还有某些识字法、读经法,就是利用了一些幼儿具有较强照相记忆这个现象,给你制造出一些神奇的表象。但这种神奇的实质,就是我经常说的“表演性能力”,也就是神奇一时,但过期作废,没法转化为正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使用了杜曼、七田真方法的孩子,在幼年经常被传说种种神奇,但到了上学的时候泯然众人的原因。当然,就上面的例子而言,实际上并不是照相记忆能力直接导致孩子变笨。也不是说,用了杜曼、七田真的东西,孩子就一定会变笨。孩子变笨,另有主因。这个主因就是,由于家长不懂得幼儿智力发展的本质特点,在较长时期一直采取错误的幼儿教育方法,使得孩子的智力潜力没有发挥。上面这个例子中,家长看到孩子有着较强的照相能力,就一直采用类似看碟、闪卡、机械记忆这种方法教孩子学习。而且由于“效果明显”,家长乐此不疲,把孩子的大脑当作高级照相机与录音机来用。顾此失彼,那些更加有利于孩子智力发展的方法被弃之不用。更加有利于幼儿智力发展的方法是什么?实际上现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有百年历史,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一百年,几代人,亿万父母的实践,数以千计学者的研究,已经总结出了大量具有科学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在我的博客中,对一些科学的教育理论和规律有着比较详细的介绍。比如“可理解输入理论”,“主动是幼儿学习之本”,“语言为何不容易忘,知识为何容易忘”,“內隐学习理论”,“橡皮筋理论”等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结合相关博文阅读。这里我提一个幼儿学习中比较重要的特点。 幼儿学习的特点,特别强调一个“动”字,主动,活动,运动,手动,脑动,情动,互动之所以强调“动”,是因为幼儿的大脑发育还不成熟,还没法像成人那样进行逻辑思考与系统思考,所以必须借助情感与动作来帮助认知和记忆。比如婴儿学习语言的时候,需要情感上的互动才能把语音信号与意义联系起来。光给孩子播放语音信号不进行情感互动,那就像噪音一样没法产生语言。我曾经观摩过一堂美国小学生的数学课,大家看到,整个教学都是在“动”中完成的。参考:亲历美国小学生的一堂数学课/u/476e6cfa0100cv27另外一篇文章:用好你家的称,原理是一样的。/u/476e6cfa0100ez8v通过各种各样的“动”,让学习的内容在头脑中产生“印刻”,这样的能力往往能够保持很长的时间。就像一个人学习语言、学习游泳一样,一旦学会了,就很难遗忘。这是儿童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但许多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追求那种表层的、表演性的、暂时性的“神奇表现”,最终的结局,就可能像开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