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技术_第1页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技术_第2页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技术_第3页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技术_第4页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技术魏 铁 山第一章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名词解释1、 生产:将分散的生产元素转换成产品的过程。2、 安全: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社会活动中没有因客观环境不良而引 起的心理恐慌和体位不适,处于自由放松的状态。3、 事故: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社会活动时突发某种事件,致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地中止下来;有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称为已遂事故,反之称为未遂事故。4、 意外事故:事故类别属于外来的、非本意的、不可预见且人力无法抗拒的。5、 责任事故:除意外事故定性以外的一切事故。6、 过失犯罪:没有主观上的故意,对危险状况估计不足或轻信能够避免。安全生产的由来与发展1、早期人类对自然现象以及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可能对劳动者造成身体伤害并采取的相应措施(篼蓑、石、幕)。 2、对人的生命价值观的改变、对生存权的尊重、关注安全生产、关爱员工健康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程度标志和政府形象的金字招牌。3、国际劳工局设置了四个部门。这些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涉及:劳工标准、就业与培训、企业发展、产业关系、社会保障、工作条件与环境、技术合作、 .。4、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成为我国安全生产的重要里程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成立标志着安全生产完成了归口管理。5、安全生产指标已经成为衡量考核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企业的颠覆性指标。当前我国安全生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1、事故指标: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目前全世界就业总人数为 27 亿人,每年因职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约 21 万人,呈逐年下降趋势。2、2008 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 2266 起,死亡 2702 人,发生较大事故 103 起,死亡 391 人,同比增加 7 起,增加 34 人,分别上升 7.3%和 9.5%;发生重大事故 5 起,死亡 72 人,同比起数持平,死亡增加 17 人,上升 30.9%。结论全世界范围内(十万人)事故率都在下降(平均值 10 以下,发达国家 4 以下,我国高于 10)(哥)。我国事故率起点高,下降幅度慢,个别领域、行业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中国的安全生产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并成为敌对势力借机攻击我们党和政府的口柄(人权白、澳、赞比亚铜矿、欧抵) 。政府采取非常规手段抓安全生产,企业面临巨大压力(刑事处罚、行政处罚、经济处罚、媒体曝光) 。政府重拳(建质200987 号关于印发的通知 )第四条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或办理安全监督手续时,应当提供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和安全管理措施。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当建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制度。第八条安全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实行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方案应当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需专家论证的专项方案,经施工单位审核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第五条施工单位应当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见附件二。 第二章 近 3 年来的安全生产状况及事故特点2007 年事故2007 年,全国建筑施工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2278 起,死亡 2722 人,同比增加 48 起,增加 176人,分别上升 2.2和 6.9。房屋工程建筑,其它工程建筑和建筑安装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上升;水利和港口工程建筑、工矿工程建筑、其他土木工程建筑和其他建筑施工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 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联营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占50.0;股份合作、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经济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上升,占40.0; 按企业性质分在各类经济类型事故中,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居第一位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占 41.7和42.0;事故起数居第二位的是私营经济,占 18.3, 按事故类型分在各类事故中,高处坠落事故最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居第一位,分别占 41.7%和 35.8%;事故起数居第二位的是物体打击事故,占 14.7%,死亡人数居第二位的是坍塌事故,22.0%。 原因分析按事故原因分。因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和劳动组织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因安全设施缺少或有缺陷、生产场所环境不良、个人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教育培训不够造成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上升。 事故特点在各类别较大事故中,坍塌事故较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居第一位,分别占 40.6%和 44.5%;按事故原因分:因技术和设计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品缺少或有缺陷、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挥错误、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知识等原因造成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因生产场所环境不良原因造成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上升。 2008 年事故发生较大事故 103 起,死亡 391 人,同比增加 7 起,增加 34 人,分别上升 7.3%和 9.5%;发生重大事故 5 起,死亡 72 人,同比起数持平,死亡增加 17 人,上升 30.9%;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建筑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工矿商贸企业总数的 21.66%和 21.01%。事故饼分图2008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金 属 与 非 金 属14%建 筑 施 工22%危 险 化 学 品1%烟 花 爆 竹1%煤 矿19%工 商 贸 其 它43%与 与与 与 与 与 与 与与 与 与 与与 与 与 与 与与 与 与 与与 与 与 与 与按事故类别分从类别看:一是列在前六位的事故类别是:高处坠落(962 起、1013 人、单) 、坍塌(376 起、615人、多) 、物体打击(298 起、308 人) 、触电(192 起、200 人) 、机械伤害(133 起、129 人)和起重伤害(128 起、187 人) 。 2008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物 体 打 击13% 车 辆 伤 害3%机 械 伤 害6%起 重 伤 害6%触 电9%淹 溺1%高 处 坠 落42%坍 塌17%中 毒 和 窒 息2%其 他 伤 害1%事故原因分析从原因看:一是 “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729 起、836 人) ,占事故总数的 32.17%和 30.94%。二是“生产场所环境不良(351 起、409 人) ”、 “安全设施缺少或有缺陷(343 起、398 人) ”和“个人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306 起、334 人) ”,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三是从重大事故看,在 5 起重大事故中有 3 起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导致事故发生的。 按事故时段分从时段看:一是上半年事故呈逐月上升趋势;但下半年事故总量所占比例较往年提高幅度较大,十二月份开始回落。二是第四季度是全年事故高发时段,共发生 712 起,死亡 875 人,分别占总数的 31.42%和32.38%,事故总量在 10 月份形成高峰(256 起、320 人) 。三是较大事故集中在第三季度,共发生 28 起,死亡 101 人,分别占较大事故总量的 27.18%和 25.83%。四是 5 起重大事故中有 4 起发生在四季度,死亡62 人,占重大事故总数的 86.11%,为重大事故高发期。事故类型特点坍塌和高处坠落事故仍是事故多发的主要类型。全年坍塌和高处坠落事故共发生 1338 起,死亡 1628人,分别占总量的 59.05%和 60.25%。其中:较大事故共 69 起,死亡 270 人,分别占较大事故总数的 67%和 69%;重大事故 3 起,死亡 44 人,分别占重大事故总数的 60%和 61%。2008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0100200300400事 故 起 数 死 亡 人 数事 故 起 数 120 37 172 195 197 189 237 199 208 256 257 199死 亡 人 数 133 43 217 230 244 231 266 242 221 320 316 239一 月 二 月 三 月 四 月 五 月 六 月 七 月 八 月 九 月 十 月 十 一 十 二坍塌事故多发的成因分析:一是特种作业过程中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现场安全技术交底不够;二是特种设备存在缺陷和隐患,维修保养不当,安全保障、技术措施和作业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三是对施工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缺乏必要的认识,防范措施不力,在遇到突发情况,包括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时,自救互救以及应急救援措施不力;四是现有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不完善,存在编制漏项、要求过低、修订不及时和指导性差等问题,造成安全隐患。五是对一线作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教育不到位等。2009与 1- 5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21%13%23%1%40%2%煤 矿金 属 与 非 金 属 矿建 筑 施 工危 险 化 学 品烟 花 爆 竹工 商 贸 其 它按企业类型分在各类经济类型事故中,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居第一位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占 39.5和36.8;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居第二位的是私营经济,分别占 20.7和 21.3。 按事故类别分在各类事故中,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居第一位的是高处坠落事故,分别占 39.4%和 32.1%;其次是坍塌事故,分别占 15.2%和 22.6%。 事故显著特点坍塌、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是事故多发的主要类型,所占比例较大。1-5 月份共发生坍塌、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 455 起、死亡 562 人,分别占建筑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 69.1%和 67.1%。事故比例走势比较物 体 打 击2.5%车 辆 伤 害3.6% 起 重 伤 害14.6%触 电2.5%高 处 坠 落10.6%坍 塌44.5%其 他 伤 害21.6% 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物 体 打 击2.5%车 辆 伤 害3.6% 起 重 伤 害14.6%触 电2.5%高 处 坠 落10.6%坍 塌44.5%其 他 伤 害21.6%原因分析一是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建筑市场需求巨大,建设工程点多面广量大,施工活动空前活跃,建筑业进入新一轮事故易发、多发期。二是各方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责任不落实,特别是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没有层层落实到基层、作业队班组。三是作业现场施工组织不合理,重大及危险工程未做专项设计和专家论证,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四是从业人员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十分严重,安全生产意识薄弱。五是施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后,安全技术保障和防护措施不配套。六是政府行业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第三章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市 年月日发生一起模板支架垮塌事故,造成 8 人死亡以及多人受伤的重大恶性事故。主要原因如下:1、架体稳定性计算错误。2、构成架体的主要材料不合格。3、 设计构造上存在明显缺陷。4、审批论证验收均未按相关规定执行。 省市一住宅小区 年月日发生一起模板支架垮塌事故,造成 7 人死亡多人受伤的重大恶性事故。主要原因如下:1、架体稳定性计算错误。2、构成架体的主要材料不合格。3、 设计构造上存在明显缺陷。4、审批论证验收均未按相关规定执行年月日, 自治区 市医科大在建办公楼发生一起模板支架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垮塌事故,造成 7 人死亡,7 人受伤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原因分析:1、材料有明显缺陷。 2、计算有误。 3、尚有深层次原因待查。未按要求和方案放坡,未执行护坡做一步挖一步的要求。2008 年 11 月 15 日下午, 省 市地铁一号线 站北二基坑内有 49 名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扎钢筋、钉模板、清淤泥、装支撑等工作。3 时 20 分左右,一声巨响之后,基坑西侧的连续墙突然发生位移、扭曲和局部断裂,受损连续墙长达 75 米左右,总重约 400 余吨的支撑钢管倒塌,造成自来水和污水管破裂,大量淤泥、河水和自来水瞬间涌入深达 15 米、正在进行基坑开挖和底板施工的作业现场,发生重大坍塌事故。49 名正在作业施工的人员除部分自行逃生或被营救外,17 人死亡、4 人失踪、24 人受伤。 原因分析由于基坑超挖、支撑不及时等因素导致地下连续墙产生较大位移和局部支撑内力较大;监测失效,未能采取补救措施;钢管支撑存在薄弱环节等。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部分钢管支撑破坏,钢管支撑体系整体失效,造成基坑西侧地下连续墙向坑内产生严重位移,部分墙体横向断裂并倒塌,基坑围护结构整体坍塌。 省 市红旗路高架桥全长约 2750 米,桥梁宽约 16 米,共 121 个桥墩。2009 年 3 月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批准对该桥实施拆除。5 月 15 日,对其中 66-67 号桥墩进行了拆除试爆破。5 月 17 日16 时 24 分左右,在实施机械拆除过程中,第 109 -102 号桥墩之间的 8 跨桥梁发生垮塌,垮塌时间持续约 30 秒,垮塌长度约 160 米。事故共造成 9 人死亡,16 人受伤,24 通车辆被埋压,直接经济损失约 700万元。天津渤化永利热电有限公司“5.18”烟囱钢内筒坠落重大事故 钢内筒顶端顶升至 199.5 米时,气体顶升装置突然失压,导致烟囱钢内筒坠落,筒内大量压缩气体瞬间外泄,形成巨大气浪,冲垮底部焊接作业平台及待焊接的筒体,致使现场作业人员 12 人死亡,10 人受伤。当钢内筒顶升到 199.5 米时,顶到烟囱顶部天梁,未及时停止供气,使筒内气压迅速升高,造成顶升装置筒身上的人孔盖板崩开,密封气囊也爆裂,使筒内的大量压缩气体瞬间外泄,形成巨大气浪冲击波,冲垮焊接作业平台及底部待焊接的筒体,造成现场作业人员伤亡。 第四章 造成安全生产被动原因追溯(1)历史原因:1、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经数千年,逐渐形成的“民即草民、贱民、官员为牧” 草民命不值钱的思想根深蒂固。2、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频繁的政治运动导致人们不敢抓安全生产 (老三篇)受“文革”冲击时期(19661977) 。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被抨击为“资产阶级活命哲学” ,规章制度被视为“管卡压”,导致事故频发。1970 年劳动部并入国家计委,其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职能也相应转移。这一阶段政府和企业安全管理一度失控,1971-1973 年工矿企业年平均事故死亡 16119 人,较 1962-1967 年增长2.7 倍。经济原因经济基础薄弱,投入不足,欠账较多,企业安全生产设施设备落后。某年国家组织专家对 54 个重点煤矿、462 个矿井进行了安全技术“会诊” ,查出 5886 条重大隐患,治理费用需要 689 亿元,而建筑业基本是在靠拼设备来维持生存,后劲明显不足。安全管理原因1、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少仍然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和会议上,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到县、乡和企业。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在贯彻执行中打了折扣。一些同志混淆了生命安全与其他问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口头上也讲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遇到实际问题就变了,甚至主次颠倒、本末倒置(英美煤矿例、美刑法、澳大利亚煤健法) 。2、受利益的驱动,至今仍有一些地方和企业负责人认为效益风险大于安全风险。他们认为只要效益上去,在安全上降低一些标准、减少一些投入,甚至受到一些处罚,也是值得的。少数企业为获得高额利润,把劳动者承担的伤亡风险提高到临界点(拼设备、闪煤例 、香港协兴) 。3、我国安全监管体制多次变化,长期存在的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监管效率较低(工会、河南南阳天工张联喜例) 。企业原因我国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约为 8.78 万家 ,从业人员 3000 多万,竞标压价只能从安全费用中出(安措费用透明度无法保证、范围值得商榷) 。员工素质低下、弱势群体特征突出。3000 多万建筑工人中,80%为农民工。据统计,在农民工中,文盲与半文盲占 7%,小学文化为 29%,高中以上仅占 13。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严重,据调查 9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三违”所引发(无知、生活压力大,安全教育欠缺)例。安全工作特性偶然因素占主导地位(清华)事故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时间和空间完全重合导致的,工作落脚点是万一而不是一万。成败英雄论牢不可破考核依据是结果而不是过程。与既得利益不成正比(投入与产出、谚语)安全生产氛围1、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493 号令2、刑法条文变更3、竞标先决条件4、强大的社会舆论效应(一剑封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