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悝变法的内容及其意义.doc_第1页
李悝变法的内容及其意义.doc_第2页
李悝变法的内容及其意义.doc_第3页
李悝变法的内容及其意义.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悝变法的内容及其意义摘要:李悝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变法,其内容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其成功也有深刻的原因。李悝变法不仅揭开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序幕,而且在魏国首先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个体小农经济制,是中国历史土封建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关键词: 李悝 变法 内容 意义 战国初期是春秋以来社会继续急剧变革的时代。奴隶起义和平民的反抗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反动统治,加速了腐朽没落的奴隶制的灭亡。三家分晋之后,魏国虽然实现了封建夺权,但旧制度还远远没有彻底摧毁,奴隶制复辟势力十分顽固,复辟与反复辟,前进与倒退的斗争依然十分激烈。为了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打击奴隶主贵族的复辟势力,魏文侯在执政的前期,积极进取,力图革新,延揽新兴地主阶级革新派人材李悝、吴起、西门豹、翟璜、乐羊等人,并任用李悝为相国,推行法家路线,制定法经,在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这就是著名的李悝变法。一、变法的内容李悝的变法主要包括政治改革、经济改革以及军事改革等三方面的内容,现分述如下1.政治制度改革。主要有三点:第一,废除世卿世禄制,用人唯才。魏文侯就变法一事问李悝:“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李悝回答说:“首先要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所谓淫民,按李悝所说,就是指“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的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这些人“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瑟、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心李悝指出,由于“淫民”,即奴隶主贵族世代享受爵禄,这些人无才无识,毫无进取心,是社会进步的阻力。因此,要改革,要富国强兵,首先必须剥夺那些“淫民”的爵位与傣禄,然后,招徕四方有才学之士,任之以官,授之以爵禄,建立一套封建制的官僚制度。第二,以功受禄,赏罚分明。李悝又告诉魏文侯说,夺“淫民”之禄后,必须实行 “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任官与奖惩政策,才是强国的“为国之道。魏文侯采纳了李悝的这一改革方案,从根本上否定了世卿世禄制度,使那些无功、无才又不能适应时代前进潮流的奴隶主贵族因此而丧失了原来享有的政治特权,退出了政治舞台。而一大批新兴地主阶级的“士”因此进入国家统治机构,从而上升为统治阶级。根据这一原则,魏文侯从“士”阶层中选拔了一批贤才,委以重任,如吴起、乐羊、西门豹及李悝等人,并以这些人为核心组成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官僚政权机构。李悝以法律形式公开宣布废除自商周以来一千多年的奴隶制世卿世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一人。这一改革措施,为建立封建官僚制与上计制奠定了基础,也保证了李悝变法的顺利进行。第三,制定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统一法律。李悝在魏文侯的授意下,总结吸收其它各国法制,结合魏国具体情况,编定了一部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魏国法律法经。法经共六篇,其具体内容因其书失传而不可知。今只据晋书刑法志等史籍的一些简略记载,可知其梗概。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法经首列“盗”、“贼”二法。李惺所谓的“盗”、“贼”,是泛指一切危害封建统治政权的行为,既有镇压广大劳动人民反抗斗争的一面,又含有打击奴隶主贵族残余势力的内容,如:法经规定:盗符、盗玺、议论国家法令者诛,这些规定就是直接打击那些私议以至反对李悝变法法令、阴谋纂权的奴隶主贵族。还规定官员收受贿赂处斩,赌博、群相居者受到直至死刑的惩罚。甚至连太子、垂相犯法也要受到法律制裁。可见,李悝制定的法经打破了奴隶制的“刑不上大夫”的规定,具有法不阿贵的精神,法经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法典,是集先秦法制的大成者,它不仅为李悝变法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且成为后世法典之蓝本。商较就是带着李悝的法经去到秦国,帮助秦孝公变法的,秦律和汉律也是在法经的基础上制定的。2.经济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个体小农经济制。明令废除井田制,史学界向来认为是商鞍变法中提出的。殊不知比商鞍变法早半个多世纪的李悝在其变法中就提出来了。明代董说在其七国考魏食货中引水利拾遗:“李悝以沟洫为墟,自谓过于周公。”对这条史料,连董说在内,也是解释为“李悝废河渠”。这既违反了原文之义,又不符合实际。试想,李悝变法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提高产量,怎么能又实行废除河渠的措施呢?显然,这种望文生义的解释是错误的。其实,上面所引史料中:沟,同搆,是纵横交错之义(见说文通训定声、辞源等工具书); 洫,本义是田间小渠,这里泛指田间渠、道。因此,所谓“沟洫”,就是指井田上纵横交错的田间小渠、道路。李悝毁废了这些田间渠、道,而承认土地私有,实行魏国200步为亩的大田制。所以,李悝自认为他推行土地私有制的做法超过了完善与推行井田制的周公。“李悝以沟洫为墟”的改革措施,以法律形式宣布在魏国废除井田制,确立五口之家的个体小农家庭经济,从而使井田民变为自耕农,在魏国首先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比商鞅的“废井田、开阡陌”主张要早半个多世纪于它开了战国时期确认土地私有制的先河,其作用与影响远在商鞅变法之上。第二,“作尽地力之教”。这是确定土地私有制以后的劝课农桑的改革措施。规定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耕地,发展农业生产,如房前屋后、边地疆场也要求种桑、瓜果蔬菜,并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劝导百姓“力耕数耘,增产者有奖,减产者受罚,并设置专门农官进行管理督课。“尽地力之教”的实行,不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确立了小农经济,废除了集体耕种的井田制: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第三,实行平籴法。为了贯彻“尽地力之教”,必须创造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使百姓安居,以保证足够的劳动力,因而,李悝提出“善平乘”的平抑粮价的主张。他说:“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不伤而农益劝,取有余以补不足。,从而抑制商人哄抬粮价,防止农民破产与城市平民的流亡。史称:魏国实行平籴法后,“国以富强。平籴法在当时来说一项进步的措施,不是阻碍商业发展,而是一项争取民众、民心的战略措施,客观上起了保护小农经济的作用。3.军事改革。主要是实行有严格考选制度的“武卒制”,废除了春秋时期只有“国人”才能当兵的奴隶制兵制。不再以财产多少,只以身体、技巧作为征兵条件,也不再分“国人”与“野人”了。一旦当兵,待遇较优厚,如可赐田宅,免除家中摇役等。吴起在贯彻李埋的军事改革方面颇有成效,他与士卒同衣食,共分劳,改善了官兵关系,调动了战士的积极性,因而极大地提高了战斗力,为魏国以后称霸中原奠定了军事力量基础,也为其它各国的军事改革(如楚国等)提供了借鉴。二、变法的意义魏国经李悝变法后,在战国初期首先强大起来。到魏惠王时,魏国势力达到极盛,向西攻秦,占领西河之地,“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又灭中山国,还联合韩、赵败齐,伐楚,与齐威王互称王,一时称雄中原。这是李悝变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