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1-2012学年度高二调研测试(四稿).doc_第1页
苏州市2011-2012学年度高二调研测试(四稿).doc_第2页
苏州市2011-2012学年度高二调研测试(四稿).doc_第3页
苏州市2011-2012学年度高二调研测试(四稿).doc_第4页
苏州市2011-2012学年度高二调研测试(四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市2011-2012学年度高二调研测试 语 文 2012年7月本试卷总分16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聒噪(gu) 蜷缩(qun) 僭越(jin) 方兴未艾(y)B阴霾(mi) 档次(dng) 露脸(lu)便宜行事(bin)C稽首(j) 烙印(lo) 埋怨(mi) 宵衣旰食(gn) D孱弱(cn) 低徊(hui) 悭吝(qin) 稗官野史(bi)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苏州评弹是评话与弹词的合称,两者又俗称为说书。评话是历史社会的个人注解,有点 _ _ ;弹词是人情世故的公共关系,好像小鱼吃大鱼。其中之美,高手表现得_ _ 。 游刃有余,评话话到云深处;_ _ ,弹词弹出数峰青。 A小题大作 炉火纯青 得意忘形B. 大材小用 淋漓尽致 得意忘形C. 小题大作 淋漓尽致 得意洋洋D. 大材小用 炉火纯青 得意洋洋3根据下面一则材料,分条概括为什么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不超过40字。(5分)地震一般发生在地下二三十千米处,而当今世界上最深的钻孔只有12千米,目前人们只能依靠地面的观测资料,对地球内部的状况进行反演和推测;地震是地球上规模宏大的地下岩体破裂现象,其孕育过程又跨越了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而,不但很难用经典物理学从本质上加以描述,也难以在实验室或者野外进行模拟;强烈地震对于同一地区可能是几十年、几百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遇到一次,对于不同地区,甚至不同时期的孕震过程,机理差异很大,所以,重复实践进行检验的机会很难碰到。上述种种困难,导致了地震预报的发展迟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一个科学难题。4请模仿余光中乡愁四韵中的一节,选用不同的意象,续写一节。(4分)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韦温,字弘育,京兆人。父绶,德宗朝翰林学士,以散骑常侍致仕。温七岁时,日念毛诗一卷。年十一岁,应两经举登第。以书判拔萃,调补秘书省校书郎。时绶致仕田园,闻温登第,愕然曰:“判入高等,在群士之上,得非交结权幸而致耶?”令设席于廷,自出判目试两节。温命笔即成,绶喜曰:“此无愧也!”调授咸阳尉。入为监察御史,以父在田里,宪府礼拘,难于省谒,不拜。换著作郎,一谢即还。侍省父疾,温侍医药,衣不解带,垂二十年。父忧,毁瘠逾制。免丧,久之为右补阙,忠鲠救时。宋申锡被诬,温倡言曰:“宋公履行有素,身居台辅,不当有此,是奸人陷害也。吾辈谏官,岂避一时之雷电,而致圣君贤相蒙蔽惑之咎耶?”因率同列伏阁切争之,由是知名。 群臣上尊号,温上疏曰:“德如三皇止称皇,功如五帝止称帝。徽号之来,乃圣王之末事。今岁三川水灾,江淮旱歉,恐非崇饰徽称之时。”帝深嘉之,乃止。改侍御史。 吏部员外郎张文规父弘靖,长庆初在幽州为朱克融所囚;文规不时省赴,人士喧然罪之。温居纲辖,首纠其事,出文规为安州刺史。盐铁判官姚勗知河阴院,尝雪冤狱,盐铁使崔珙奏加酬奖,乃令权知职方员外郎。制出,令勗上省,温执奏曰:“国朝已来,郎官最为清选,不可以赏能吏。”上令中使宣谕,言勗能官,且放入省。温坚执不奉诏,乃改勗检校礼部郎中。翌日,帝谓杨嗣复曰:“韦温不放姚勗入省,有故事否?”嗣复对曰:“韦温志在铨择清流。然姚勗士行无玷,梁公元崇之孙,自殿中判盐铁案,陛下奖之,宜也。若人有吏能,不入清流,孰为陛下当烦剧者?此衰晋之风也。”上素重温,亦不夺其操,出为陕虢观察使。明年,疡生于首,谓爱婿张复鲁曰:“予任校书郎时,梦二黄衣人赍符来追,及浐,将渡,一人续至曰:彼坟至大,功须万日。遂不涉而寤。计今万日矣,与公诀矣。”明日卒,赠工部尚书,谥曰孝。温刚肠寡合,人多疏简,唯与常侍萧祐善。(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十八)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散骑常侍致仕 致仕:退休 B一谢即还 谢:道歉C 有故事否 故事:先例D 亦不夺其操 夺:改变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韦温“忠鲠救时”的一组是(3分) 父忧,毁瘠逾制 今岁三川水灾,江淮旱歉,恐非崇饰徽称之时乃令权知职方员外郎 国朝已来,郎官最为清选,不可以赏能吏 温坚执不奉诏 遂不涉而寤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韦温年少有才,在书判拔萃取士中考中高等,他的父亲一开始不相信,在亲自出了两道试题考过韦温后,才相信以韦温之才当之无愧。 B韦温为侍奉生病的父亲,辞去官职回到家乡;精心照顾病中的父亲近二十年;父亲去世后又为父亲守丧,种种孝举,与他的谥号相应。C韦温作为谏官,在百官公卿上表请求皇帝加称尊号时上疏进言,联系现实情况,晓之以理,最终皇帝听从了他的劝谏。D韦温性情刚烈,面对朝中不平,敢于挺身而出,他先后为宋申锡、姚勗鸣不平,他直言直行,也获得了皇帝的尊重。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得非交结权幸而致耶?(3分)(2)因率同列伏阁切争之,由是知名。(3分)(3)文规不时省赴,人士喧然罪之。(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 赋得暮雨送李胄李白 韦应物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1)送友人第三联是用哪种修辞来表达“游子意”、“故人情”的?请简要赏析。(3分)(2)赏析“漠漠帆来重”一句中“重”的表达效果。(3分)(3)比较两首诗尾联抒情方式的不同之处。(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2)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3)别君去兮何时还, ,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5)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6)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7)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已亥杂诗)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114题。每个故乡都在消逝王开岭 在城市的世界中,作者安东尼奥罗姆说了一件事:帕特丽夏和儿时的邻居惊闻老房子即将拆除,立即动身,千里迢迢去看一眼曾生活的地方。他感叹道,“对我们这些局外人而言,那房子不过一种有形的物体罢了,但对于他们,却是人生的一部分。”这样的心急,这样的驰往和刻不容缓,我深有体会。现代拆迁的效率太可怕了,灰飞烟灭即一夜之间。来不及探亲,来不及告别,来不及救出一件遗物。对一位孝子来说,不能送终的遗憾,会让他失声痛哭。2006年,在做唐山大地震30年纪念节目时,我看到一位母亲动情地向儿子描述:“地震前,唐山非常美,老矿务局辖区有花园,有洋房,最漂亮的是铁菩萨山下的交际处工人文化宫里可真美啊,有座露天舞台,还有古典欧式的花墙,爬满了青藤开滦矿务局有带跳台的游泳池,有个带落地窗的漂亮大舞厅”大地震的可怕在于,它将生活连根拔起,摧毁着物象和视觉记忆的全部基础。做那组电视节目时,竟连一幅旧城容颜的图片都难觅。1976年后,新一代唐山人对故乡几乎完全失忆。几年前,一位美国摄影家把1972年偶经此地时拍摄的照片送来展出,全唐山沸腾了,睹物思情,许多老人泣不成声。因为丧失了家的原址,30年来,百万唐山人虽同有一个祭日,却无私人意义的祭奠地点。对亡灵的召唤,一直是十字路口一堆堆凌乱的纸灰。一代人的祭日,一代人的乡愁。比地震更可怕的,是一场叫“现代化改造”的人工手术。一次城市研讨会上,有建设部官员忿忿地说:中国,正变成由一千个雷同城市组成的国家。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只能指认和珍藏一个故乡,且故乡信息又是各自独立、不可混淆的,那么,面对千篇一律、形同神似的一千个城市,我们还有使用“故乡”一词的勇气和依据吗?我们还有抒情的可能和心灵基础吗?是的,一千座镜像被打碎了,碾成粉,又从同一副模具里脱胎出来,此即“日新月异”“翻天覆地”下的中国城市新族。它们不再是一个个、一座座,而是身穿统一制服的克隆军团,是一个时代的集体分泌物。每个故乡都在沦陷,每个故乡都因整容而毁容。读过昆明诗人于坚一篇访谈,印象颇深。于坚是个热爱故乡的人,曾用很多美文描绘身边的风物。但10年后,他叹息:“一个焕然一新的故乡,令我的写作就像一种谎言。”是的,“90后”一代肯定认为于坚在撒谎、在梦呓。因为他说的内容,现实视野中根本没有对应物。该文还引了他朋友的议论:“周雷说,如果一个人突然在解放后失忆,再在今年醒来,他不可能找到家,无论他出生在昆明哪个角落。杜览争辩道,不可能,15年前失忆,现在肯定都找不到。”这不仅是诗人的尴尬,而且是所有人的遭遇。 (选自古典之殇,有删节)11.文章主要是写“现代化改造”造成的“故乡消逝”,但为什么要写和唐山大地震有关的那部分内容?(6分)12文中划线句“每个故乡都在沦陷,每个故乡都因整容而毁容”在表达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13诗人于坚说:“一个焕然一新的故乡,令我的写作就像一种谎言。”这句话如何理解?(4分)14. 结合全文,探究“每个故乡都在消逝”这个题目蕴含的丰富情感。(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灯下漫笔鲁 迅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可惜的是往往暂时没有谁能定。举其大者,则如五胡十六国的时候,黄巢的时候,五代时候,宋末元末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较为顾及他们的奴隶规则的,无论仍旧,或者新颁,总之是有一种规则,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实际上大概是群盗如麻,纷乱至极之后,就有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滑,或是外族的人物出来,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于是便“万姓胪欢”了;用成语来说,就叫作“天下太平”。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弯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哪一条路走呢?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都像复古家一样,不满于现在,就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么?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选自坟,有删节)15本文从论述思路上看可分为两个部分,请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简要概括。(6分)16作者把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概括为“两个时代”,试从文中找出这一论断的依据。(6分)17结合全文,说说“人的价格”该如何理解。文章结尾所说“第三样时代”又是怎样的时代?(6分)七、作文(70分)18人们常常把“说话或做事的适当标准或限度”叫做“分寸”。有时候,“分寸”在说话的多少上、详略上、言辞间、语调里;有时候,“分寸”在办事的轻重上、缓急上、大小上、情绪上;有时候,“分寸”在交往的亲疏上、远近上、深浅上、礼仪上、感情厚薄上;有时候,“分寸”在处世的态度上、观念上、思想上请以“分寸”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附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1920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语句断句(限6处)。(6分)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 晏苦 无 铺 叙 贺 苦 少 重 典 秦 即 专 主 情 致 而 少 故 实 譬 如 贫 家 美 女 虽 极 妍 丽 丰 逸 而 终 乏 富 贵 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20. 请写出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四人中任意两人的姓名。(2分)21文中提到“词别是一家”,请据此推断这段文字的作者和出处。(2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郭沫若在炉中煤中自喻为正在炉中燃烧的煤,用他“这卤莽的黑奴”的“火一样的心肠”唱道:“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B家描写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瑞珏和鸣凤。梅郁悒,瑞珏贤惠,鸣凤善良而柔中有刚,虽然性格不同,但她们的社会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C三国演义写人善用衬托之法,为写关公之勇,先写颜良斩宋宪,劈魏续,败徐晃;再写关公于万军之中手起一刀斩颜良于马下。这样层层衬托,写出关公神勇。D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作品成功塑造了法国大革命后起家的嗜钱如命和极端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葛朗台这一人物形象。E“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是莎士比亚剧作哈姆莱特中主人公的著名独白。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23简答题(10分)(1)请写出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使用的三个阴谋。(4分) (2) “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6分)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对词的偏见之一是:把词目为“艳科”,视作“小道”,倡为“诗庄词媚,其体元别”之说。其实,词在初期之偏于婉艳柔媚,与其说是词体使然,不如说是某些词调的音乐属性使然。初期惯用的词调如浣溪沙、临江仙、蝶恋花等,无论从调名本义看,或从其声调之轻柔婉转看,都是便于抒写儿女之情、显示艳媚之美的。不过,从后来发展了的词调全体看,另一些词调如破阵子、沁园春、满江红等,则都是并不适于填婉艳柔媚之词的刚健雄阔之调。事实上,词作向婉艳柔媚倾斜,只是晚唐、五代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短暂现象。当时多数作者不用这一新兴文体言志述怀,只在绮宴伎席上为应歌而作,因而形成了追求这方面美感效应的写作风尚。到南渡后,时代巨变和民族创伤改变了一代词人的创作环境和心态,使一大批作者笔下产生了大量以阳刚为美的爱国篇什。 (选自陈邦炎序言,有删改)24.结合文段,简说“诗庄词媚,其体元别”的意思。(3分)25.作者对“把词目为艳科,视作小道”是何态度?他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26.请以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为例,支撑作者文中的观点。(6分)苏州市2011-2012学年度高二调研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B(A方兴未艾i C稽首q 埋怨mn D孱弱chn)2B3只能反演和推测(或“现有的观测方法均是间接的”);难以实验与模拟;研究结果难以检验(或“难以重复实践”)。(一点2分,两点4点,三点5分)4评分标准:合适的意象(1分)、表达的情感(1分)、反复的修辞(1分)、诗句间的逻辑关系及整体效果(1分)示例1:给我一杯黑咖啡啊黑咖啡/药一样的黑咖啡/苦药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杯黑咖啡啊黑咖啡示例2:给我一块圆月饼啊圆月饼/月一样的圆月饼/月亮的皎洁/是乡愁的皎洁/给我一块圆月饼啊圆月饼示例3:给我一支竹枝鸢啊竹枝鸢/云一样的竹枝鸢/白云的抚摸/是乡愁的抚摸/给我一只竹枝啊竹枝鸢如学生背写原诗:“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则给2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5B(谢:谢恩)6(排除,因父亲去世而哀伤过度对姚勗的奖励讲述做梦的结果)7(韦温没有为姚勗鸣不平)8(1)是不是巴结掌权宠臣带来的结果呢?(“得非”“幸”“致”各1分)(2)于是率领同僚一起伏在阁门外恳切地谏诤,因此出名。(“同列”“争”“由是”各1分)(3)张文规没有及时前去看望,人们纷纷议论认为他有罪(加以指责)。(“不时”“省”“喧然”“罪”各1分)参考译文:韦温,字弘育,京兆人。父亲名绶,德宗朝任翰林学士,以散骑常侍退休。韦温七岁时,每天念一卷毛诗。十一岁那年,应试两经科考中。因考中书判拔萃科,调任秘书省校书郎。当时韦绶已经退休住在乡间,听说韦温考中,惊讶地说:“考中书判拔萃科高等,名列众人之首,是不是巴结掌权宠臣带来的结果呢?”下令在庭院里设置坐席,亲自出了两道书判拔萃科的试题。韦温拿起笔一挥而就,韦绶高兴地说:“这样才当之无愧!”调任咸阳尉。召入任监察御史,因为父亲告老还乡,在御史台有许多礼节限制,回家看望父亲不方便,就没有就任。改任著作郎,谢恩后就回家了。在父亲病床前服侍问安,韦温喂汤喂药,衣不解带,接近二十年。父亲去世后守丧,因哀伤过度形销骨立超过礼制。守丧期满,过了很长时间才任右补阙,进言忠诚耿直能补救时弊。宋申锡受到诬陷,韦温公开进言说:“宋公向来品行端正,身为宰相,不会做出这样的事,这是奸臣在陷害他。我们这些谏官,难道就为了回避皇帝一时的震怒,而使圣君贤相陷入相互蒙蔽的困惑之中吗?”于是率领同僚一起伏在阁门外恳切地谏诤,因此出名。百官公卿上表请求加称尊号,韦温上疏说:“美德像三皇那样高才只称皇,功劳像五帝那样大才只称帝。自古以来加称尊号,都是圣明君王的末节小事。今年三川发生水灾,江淮干旱歉收,恐怕不是粉饰太平加称尊号的时候。”皇帝很赞同,于是停止。改任侍御史。吏部员外郎张文规的父亲张弘靖,长庆初年在幽州被朱克融囚禁;张文规没有及时前去看望,人们纷纷议论认为他有罪(加以指责)。韦温身为尚书右丞,首先追究这件事,贬张文规出任安州刺史。盐铁判官姚勗主持河阴院事务,曾经昭雪冤案,盐铁转运使崔珙上奏请求给予奖励,于是命令姚勗暂时任职方员外郎。制书发出,命令姚勗到尚书省报到,韦温扣下制书上奏道:“唐朝建立以来,郎官都是精选出来的,不能用来奖励能干的官吏。”皇上派出宦官宣旨晓谕,说姚勗可以胜任,暂且允许他到尚书省报到。韦温坚持己见不按诏书执行,于是改任姚勗检校礼部郎中。第二天,皇帝对杨嗣复说:“韦温坚持不让姚勗到尚书省报到,有没有先例?”杨嗣复回答说:“韦温的本意在于选拨德高望重的人。但姚勗的言行没有缺点,又是梁国公姚元崇的孙子,从殿中侍御史分管盐铁案,陛下奖励他,是应该的。如果一个人做官有才干,而又不能算作德高望重的人,谁愿意为陛下担当烦重的事务?”这是晋朝衰落时候的风气。”皇上素来尊重韦温,也不强行改变他的节操,出任陕虢观察使。第二年,韦温头上生疮,对爱婿张复鲁说:“我任校书郎时,梦见两个身穿黄衣的人拿着符箓来追我,追到浐河边,刚要渡河,又有一个人来到渡口说:他的坟墓很大。需要一万天功夫才能修好。于是不等过河就醒了。算到今天已经一万天了,该和你们永诀了。”第二天去世,追赠工部尚书,谥号孝。韦温性情刚烈不合群,唯独与常侍萧祐友好。三、古诗词鉴赏(10分)9(1)比喻(1分)。浮云飘忽隐喻游子漂泊不定(1分),落日缓缓隐喻故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了“游子意”、“故人情”。(2)“重”既写出了船帆为雨所湿显得重而滞的实景(1分),又表现了惜别时的沉重心情(1分),情景交融,渲染了深深的离愁别恨(1分)。(3)李诗结尾借助自己和友人挥手分别,两匹马似有无限不舍之情而萧萧长鸣的动人场景(1分),间接传达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1分)。韦诗尾联直抒胸臆(1分),无限的离愁别绪使泪水和雨丝交融在一起沾湿衣襟(1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1)朝菌不知晦朔 (2)恐美人之迟暮 (3)且放白鹿青崖间 (4)苔痕上阶绿 (5)青鸟殷勤为探看 (6)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7)零落成泥碾作尘(每句1分,如有错别字,该句不给分)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11.唐山大地震将生活连根拔起,摧毁了物象和视觉记忆的全部基础(2分)。将“现代化改造”(现代拆迁)与大地震进行对比(2分,写“衬托”也可),指出“现代化改造”比地震还可怕,它使每个故乡都在沦陷、都遭毁容(2分)。12.采用了拟人的修辞(2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故乡因为现代化改造而变得面目全非,甚至逐渐消逝的状况(2分),发人深省。13“现代化改造”改变了故乡的面貌,于坚笔下的故乡风物在现实视野中失去了对应物(2分),年轻读者以为他是在撒谎、梦呓(2分)。14对故乡的热爱(或“怀念”等,2分);对“现代化改造”(现代拆迁)的愤慨(或“不满”等,2分);对故乡消逝的失望、无奈和惋惜等(2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15第一部分,回溯历史,紧扣史实(1分),将中国历史总结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2分,仅写“两个时代”给1分);第二部分,讽刺现实(1分),展望未来,发出对“第三样时代”的召唤(2分)。16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2分);在“乱世”,连奴隶也做不成,所以渴望有人定出奴隶的规则(2分);中国历史总陷入“一治”(暂时做稳了奴隶)“一乱”(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循环怪圈之中(2分)。17.“人”的价格即“人”的价值(1分),有“人”的尊严,“人”的权利,能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