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的早期胃管喂养与护理.doc_第1页
早产儿的早期胃管喂养与护理.doc_第2页
早产儿的早期胃管喂养与护理.doc_第3页
早产儿的早期胃管喂养与护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早产儿的早期胃管喂养与护理 【摘 要】目的:减少与肠外营养相关的肝胆疾患,改善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了解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协调的早产儿的早期胃管喂养和护理。方法:对我院儿科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8例胃管喂养的早产儿进行分析,探讨合理喂养和护理的措施。结果:通过对各例胃管喂养的早产儿的比较,合理的喂养和护理同样重要。结论:胃管喂养和恰当的护理是提高不能进食的早产儿存活率的必要保证。 【关键词】早产儿;胃管喂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28-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8例中男31例,女27例,均为早产儿,其中胎龄2731周10例,3235周32例,3637周16例,平均胎龄(+-) 34.6周。体重1000 g为3例,1500 g为38例,2000 g为18例,平均体重()1460g。生后12周内采用胃管喂养,平均住院19天,治愈50例,存活率达86%,体重增长平均1530 g/d,出院时体重15002000 g,并能自己吸吮进奶,无其他并发症。 1.2 喂养方法 我们采用推注法,根据医嘱准确推注所需量喂养。 选用前段带侧孔的细软硅胶胃管,评估患儿选择合适的型号,经鼻腔插入胃部,经测试确定胃管在胃内后以胶布固定于面颊部,每次喂完后先用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然后再固定胃管末端至下一次喂奶时开放。 1.3 喂养时间 、奶量 正常者于24h内开始喂养(出生后待肠鸣音出现);极低体重儿,或有新生儿窒息需机械通气者可延迟胃肠喂养,大多数情况下可于生后3天内开始第一次喂养。优先选用母乳喂养,如无母乳,选用早产儿配方乳。先用1:1的早产儿配方乳喂养一周,再用2:1早产儿配方乳喂养一周,最后用配方乳原液喂养。早产儿配方乳喂养持续至体重2000克后可以转用足月配方乳,喂养过程中严格监测体重增长情况,及时更换配方奶,根据其耐受能力、个体差异喂养量,以不发生呕吐为原则。 1.4喂养体位 喂养时采用头高脚低位(呈20角),也可采用半卧位姿势,喂奶后抱起拍背10 min左右,喂奶后取右侧卧或俯卧,有助于胃排空。 1.5积极预防原发病 给早产儿以保护性隔离,控制感染,恒温箱保暖,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定期监测血糖浓度及血气变化 1.6 拔管 停止鼻饲或更换胃管时,应先盖紧胃管末端的盖子,严防奶汁滴入气管引起严重并发症。拔管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及神志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拔管后宜少量多餐,可每2小时喂哺一次,密切关注患儿进食情况。 2 护理体会 胃管喂养必须掌握熟练的插管技术,做到准确无误的一次性插管,并且第一次插管应试探有无食管畸形。早产儿吞咽反射极弱,插管或注奶时尤其注意患儿有无紫绀、呼吸变化,避免插入气管,发生误吸和窒息;测试胃管是否在胃中,胃内残存的奶量(此奶应回注入胃),准确计算喂奶量,奶液温度要适宜(3840为宜)。若明显腹胀、胃潴留、反复呼吸暂停,应停止胃管喂养,采用静脉高营养。喂奶后避免多动,防止呕吐引起窒息。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接触患儿前均应洗手或带一次性手套,医护人员有感冒者,禁止入内,以免发生交叉感染。每天用制霉菌素、苏打水等涂抹口腔,预防鹅口疮。 3 讨论 经胃管胃肠道喂养的优点:1)胃管喂养可早期发现食管闭锁、后鼻孔闭锁等先天性疾患,还能随时监测胃内容物排空情况,及时发现胃出血、胃潴留等并发症。2)胃肠道喂养,可以刺激胃肠激素的释放,对适应宫外营养摄入有利,还可以减少肠道有毒物质的吸收,防止高胆红素症的发生。3)胃管喂养既能减少呕吐、窒息的发生,又可保证摄入量和减少因吸吮的体力消耗,有利于增加体重。4)插入胃管可使腹胀患儿胃肠减压,也可从胃管注入药物。 综上所述,胃管喂养使早产儿的最佳喂养方式,喂养方法和喂养体位改变等护理干预,可改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使之能安全渡过喂养关,从胃肠外营养过渡到经口全肠营养,使早产儿体重增长达到预期目标的时间缩短。同时,可进一步改善早产儿的远期发育,从而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和生命质量。从而减少了患儿的住院日,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周锦云,张晓娜,李静岩. 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诊断及体位疗法J. 铁道医学,2000,28(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