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秋南安市新营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试卷语 文 试 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4)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6)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二)文言文阅读(l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 题。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注;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灊(qin):古水名,在今四川境内。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 如:到、往B. 欲卒致国于季子札 致:到达C. 公子光详为足疾 详:通“佯”,假装D. 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 擘 :掰开3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公子光能“自立为王”原因的一组是(3分)光真适嗣,当立 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夹立侍,皆持长铍 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伍子胥来到吴国,他游说吴王攻打楚国,被公子光说成是为了报私仇,动机不单纯,因此他的建议不被采纳。对此伍子胥并没反驳。B. 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吴王僚想把王位传给他人是不道德的,所以专诸才决定帮助公子光夺取王位。C公子光看到夺位之机已到,一方面解除专诸的后顾之忧,让其刺杀王僚;另一方面设宴邀请王僚,王僚最终上当被杀D公子光依靠专诸夺位成功,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还是封专诸的儿子做了上卿。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 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3分)译: (2)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3分)译: (三)古代诗歌鉴赏(6分)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于易水送别 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负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的一生。请问本诗运用了什么样的典故?有何作用?答: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7下列是对有关名著情节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欧也妮23岁生日那天,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便争先恐后地来到葛朗台家,向欧也妮小姐祝寿。银行家的公子送来了索漠城少有的鲜花,公证人的侄儿献上了欧洲少见的望角铁树。老葛朗台心里很明白:他们都是看中我的钱。(欧也妮葛朗台)B“我只能爱一个能保护我的男子汉”甘果瓦脸红了一会,知道那是在责怪他,显然那姑娘指的是两个钟头以前在那危急情况下他没有给她什么帮助。上面提到的“危急情况”是指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和加西莫多抢走这件事。(巴黎圣母院)C当她重新睁开眼睛时,门又关上了,灯笼放在一级阶梯上,只有一个男人站在她面前。一件黑风衣拖到他的脚面,黑风帽遮着他的脸。爱斯梅拉达被判处绞刑,关进了地牢。有一天晚上,弗罗洛秘密地来到地牢,他跪在爱斯梅拉达的面前,坦白了是自己刺伤了弗比斯,并毫不掩饰地向她表达了他的爱意和内心的痛苦。(巴黎圣母院) D葛朗台喜欢拿侬大力士的体格和不计报酬的品质。拿侬的工钱一年只有六十法郎,却包办了家里的一切杂活:煮饭、清理、洗衣服、照顾短工凡是葛朗台吩咐的,她都一声不吭地去干。(欧也妮葛朗台)E爱斯梅拉达跪在圣母院门前执行忏悔仪式,突然,卡西莫多冲出来抱走了这个少女,把少女藏在圣母院里。流浪人为了惩罚少女,武装起来冲向圣母院。卡西莫多杀死了很多流浪人。副主教抓住了少女,把她送上了刑台。(巴黎圣母院)8名著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100字左右)。(5分) (1)“永别了,哥哥。愿你为接受我托付给你的监护权,善待我的遗孤而得到上帝赐予的福佑,我相信你会按受的。”这是老葛朗台的弟弟破产自杀前给他信中的话,把儿子托给他监护。请简述老葛朗台怎样对待这个委托。(欧也妮葛朗台)答:(2)凡是读过巴黎圣母院的人都不会忘记这个情节,雨果写道:一个畸形的人保护一个不幸的人,卡西莫多搭救了一位被判处死刑的女囚,这本身就是一件感人肺腑的壮举,这是自然与生活造成的两个极端的不幸在此相遇相助。 女囚因什么事被判处死刑?卡西莫多的这个壮举是什么?请简要叙述。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9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6分)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注释】篑(ku),土筐。(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3分)A孟子认为领略过大海的人很难再对其他水产生兴趣,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也难以被别的观点左右。B孟子说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是因为由波澜之壮观,可以想见水之深广。C孟子认为君子追求道,不到一定程度不能通达,而通达的境界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求的的。D孔子用堆一座山来打比方,还没有装满一筐土,别人叫停就停,可见人云亦云是会害人的。(2)上述两个语段均蕴含有关于学习的道理,请找出它们在这方面的共同之处(3分)答:三、现代文阅读(2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 题。超越乡土的文学王国 杨守森莫言的创作视角,极少游离于高密之外。故乡的历史事件、风物人情、童年生活记忆等等,均成为他不竭的创作源泉。红高粱再现的就是1938年在离他家不远发生的“公婆庙惨案”;檀香刑的主人公孙丙,是以高密西乡抗日英雄孙文为原型;小说中不断出现的那条“墨水河”,就流淌在他的村前。在小说中,莫言甚至径直采用了“高密县”“高密东北乡”这样一些真实的地域称谓。 正是缘于对故乡大地的迷恋,有人曾将莫言视为以开掘地域文化为己任的“寻根”作家或寻常意义的乡土作家,并认为莫害的小说中存在着偏狭的农民意识的局限。这类见解,显然是有悖于莫言作品实际的。 莫言以深邃高阔的现代文化眼光,审视着他所熟悉的故乡,流露出超越故乡的精神向往与追求。他笔下的“红高粱”,已不再是属于植物品类的“红高梁”,更不是高密大地上特有的“红高粱”,而是诗意化、人格化的“红高粱”。作者曾特别写道,与故乡土著作物的“红高粱”相比,海南岛的杂交高粱,“真正缺少的,是高粱的灵魂和风度。它们用晦暗不清、模棱两可的狭长脸庞污染着高密东北乡纯洁的空气”。可见,莫言在“红高粱”形象中凝铸的,是对民族生机萎顿的忧思,是对壮阔与神圣、刚健与不屈的生命人格的向往。 莫言笔下的许多人物,虽源于高密的历史与现实,但经由其现代文化眼光的照耀,已与高密大地上的乡土人物迥然有别。以传统的道德眼光看,杀人越货毕竟是邪恶的;但“红高粱家族”中的那位土匪司令余占鳌,却放射出了敢恨敢爱、自由不羁的人格光辉。对于高密大地上那些丑陋邪恶的事物,莫言也以人性探索的目光,以汪洋姿肆的笔墨,给予了浓笔重彩的渲染,从而在作品中建构了一个大善与大恶、极美与极丑形成鲜明对比的艺术空间。它超越了一般乡土情怀的对人性、人的历史、人的价值以及人的生命之谜的求索与探寻。 对于故乡大地上曾经出现的战乱与杀戮、血火与纷争,莫言亦站在整个人类的角度,从更深的人性层次上,予以艺术化的重新审视与考辨。在丰乳肥臀中,通过上官鲁氏之口,这样评价了那位先是抗日豪杰、后因成为还乡团头目而遭到人民政权处决的司马库,“他是混蛋,也是条好汉”;并进而意味深长地发出叹息,“这样的人,从前的岁月里,隔上十年八年就会出一个,今后,怕是要绝种了”。显然,正是这类情怀,决定了莫言作品的世界文学高度。他笔下的“高密”及“高密东北乡”,也已绝然不同于地理空间中的“高密”和“高密东北乡”,而是属于莫言自己创造的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文学王国”。 (摘编自2012年10月19日中国教育报)10下列对莫言笔下的“红高粱”特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小说中径直采用“高密县”“高密东北乡”等真实的地域称谓,是为了突出故乡高密盛产“红高粱”。 B“红高粱”已经不再属于植物品类,更不是高密特有的品种,而是充满了诗意化和人格化的“红高梁”。 C“红高粱”不同于海南的杂交高粱,它具有高粱的灵魂和风度,也凝铸了莫言对民族生机萎顿的忧思。D莫言以现代文化眼光审视故乡,借“红高粱”形象表达对壮阔与神圣、刚健与不屈的生命人格的向往。11文章阐述了莫言创作视角的哪些特点?(3分)答:1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3分)答:(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l5 分)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 题。母亲解梦 韦如辉弟弟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着慌里慌张从厨房里跑来的妈妈说,我又做梦了。若是霞光初现,太阳即将跳出来,母亲会让弟弟将梗阻在喉咙里的话说出来。若是阴天下雨,根本不可能见到阳光,母亲会想尽办法阻止弟弟把话说下去。弟弟觉得母亲十分诡秘。有诗曰:有梦不祥,来到西墙,日光一照,百事无妨。母亲用这首通俗易懂的打油诗教导弟弟,还列举自古至今的一些与人有碍的典型事例警示弟弟。在母亲的嘴里,有大量的事实足以让弟弟把梦憋在心里,脸色发青。至于母亲说的那首诗和那些事例,有多少科学依据,无人考证。我厌恶弟弟老做梦。母亲护着弟弟,说老大,你懂什么?我无法理解母亲的解释,母亲说,你还小,不懂,有的时候梦是反的。反正我不太信,而且已经读了几年的书,觉得弟弟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母亲也跟着无知。其后弟弟的一个梦,让我信了,甚至感到十分巨大的可怕,像孤魂野鬼一样游走在我们家里。弟弟憋了几天才说出自己的一个梦。弟弟梦见父亲骑着高头大马披红戴花,娶新纳妾哩。母亲那几天尤其郁闷,即使温暖的阳光妩媚的照耀,也融化不了她冰冻三尺的脸色。父亲终于从他自如行走十一年的脚手架上摔下来,折了一条腿。弟弟再说做梦的时候,母亲紧张得如临大敌。那件事之后,弟弟似乎长大了,懂事了,轻易不对母亲说又做梦了。有一天,弟弟又做梦了。弟弟说,梦见一群人抬着棺材向他走来,无论怎么躲,就是躲不开。垂头丧气的弟弟说着那个不祥的梦,眼眶里溢满泪水。母亲竟然有意想不到的兴奋。她高声朗气地冲着东方升起的太阳喊,好梦!老韦家就要扬眉吐气了。看到我们可疑的目光,她接着说,棺即是官,材即是财。看来我们家要有当官的,也要有发财的。母亲的解梦似乎真的应验了。之后的岁月,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不但如愿以偿上了大学,而且官运亨通,几乎二三年一个台阶。弟弟做生意赚得盆满钵溢,数着数着票子就喊累了。我和弟弟都很忙,整天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甚至连给母亲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母亲经常给我们打电话。母亲在电话那头喋喋不休,突然会问,你们没做梦?对于母亲莫名其妙的问题,我们常常不以为然。母亲却说,自己做梦了。母亲做的什么梦?我们没时间问,也没时间听。母亲好像十分失望,总是唉声叹气地挂上电话。母亲一个人住在乡下,无数次接她进城,她要么拒绝,要么偶尔来一次,就火急火燎往乡下赶,留也留不住。家里那些鸡啊鸭啊猫啊狗啊,是她一生永远的牵挂。母亲牵挂的肯定还有别的什么,母亲不愿说,当儿子的也不好多问。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我和弟弟才能像模像样地陪伴她老人家一两天。母亲此时十分高兴,虽然身体渐渐老去,但总能焕发出短暂的活力。她房前屋后忙里忙外,空闲下来常对我们炫耀她那对梦的研究成果。比如火是财,水是命。比如瓜果就是有结果,开花就是烟消云散。也就是说,梦大都是反的,正的极少。唠叨完自己的研究成果,母亲会将身子侧过去,谨慎地问弟弟做了什么梦。弟弟绘声绘色地说做了什么什么梦。我也会郑重其事地告诉母亲,做梦了,怎么跟弟弟一样喜欢做梦了呢?母亲把身子扭过来,老大,你做梦了?做的什么梦?我像弟弟一样绘声绘色地说做了什么什么梦。我说的梦虽然与弟弟的梦情节不同,但是非常符合母亲解梦的规律。母亲听着听着笑了,笑着笑着睡着了。母亲一头华发,睡姿十分安祥。(选自小说月刊2012年第7期,有删改)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母亲在阴天下雨时会阻止弟弟把梦话说下去,因为在她看来,做不祥的梦要等太阳出来一照,灾厄才会消散。B“我”厌恶弟弟说他做梦,也不信母亲解梦,这是因为“我”始终认为母亲对梦的认识和理解很无知、愚昧。C在母亲看来,父亲从脚手架上摔下来折了腿,是因为弟弟的梦造成的,所以以后弟弟再说做梦,母亲都会很紧张。D这篇小说叙写了母亲用自己的方式解梦的故事,体现了一个为孩子着想,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家庭的母亲形象。E小说的标题“母亲解梦”既是贯穿小说的线索,又暗示了小说的主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情怀的理解。14.小说开头写弟弟“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说他做梦,有什么作用?(4分)答:15.小说结尾写我与弟弟陪伴母亲过节的情节有什么好处?请从情节、主题和创作技巧等角度中任选两个方面作简要探析。(6分)答:(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 题。南怀瑾:手无金印,权倾天下9月29日,南怀瑾在位于江苏庙港的太湖大学堂去世。终年95岁。他一生花费很多时间向外人讲述佛经、易经等超脱世俗的学问,但他并非一个全然的出世者,他对世俗权力世界的经略和游移也是其人生的主题之一。采访过南怀瑾的记者注意到一个事实:无论这位被称为“国学大师”的人在哪里落脚,他的门外总有很多人等着,其中有商人、政客和学者。这位老者影响了几代人。南怀瑾的家曾被称为“人民公社”,几乎每晚都高朋满座,许多台湾政要都拜于他门下。有一天,他给这些弟子上课,突然发现这些人大都是肩膀上“戴星星”的军事要员。他数了一下,加起来一共有28颗。近10年来,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每年都去拜访南怀瑾4到5次,最近一次登门拜访是9月22日。这次拜访不同于以往,前一天朱清时收到短信,南老师因感冒引发肺炎,病情转重,朱清时接到“病危”短信后,便立即出发赶往庙港。9月29日下午6时,朱清时再次收到短信,得知“南老师圆寂”的消息。在朱清时看来,这位老者影响了几代人,包括他自己。“我想我们失去了一位老师,一位在当今社会为我们引路的提灯人。”他对记者说。人们称南怀瑾为国学大师、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实业家,但这些标签用于他身上,似乎都不算准确。他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精通国学、易经和佛学等,却没有一心成为学界权威;他在政界声名鹊起,享誉两岸三地,却对政治有一种先天的敏感,始终保持合理距离;他长袖善舞,虽时而在经贸领域度化,但从不沾染铜臭味。南怀瑾推崇儒家思想,对朋友讲究“仁义”二字,因此朋友众多,遍布政商学界。无论是在他过世前还是之后,怀念和追忆的只言片语在商界要人中不断出现。亚太交流与合作基金会执行副主席肖武男回忆起自己和南怀瑾的第一次见面时最深刻的印象是南对朋友热情相迎。当年,肖向南怀瑾的秘书提出见面请求,秘书要求肖武男提供生辰八字、出生年月,并告知他,南先生繁忙,未必能见。但半小时后,秘书又跟肖武男联系,告知南老师要他马上从上海赶去苏州见他。南怀瑾一生从未谋得半官一职,但海峡两岸的政要均视他为关键人物。在大陆和台湾关系微妙的80年代,南怀瑾是促成两岸“汪辜会谈”的重要触媒。1988年,南怀瑾移居香港,当年在成都军官学校时的老同事、民革中央副主席贾亦斌登门拜访。贾亦斌此行来香港正是希望借助南的影响力,在两岸间搭建一个新的密使平台。当年4月的一天,南怀瑾从香港打电话给他的学生苏志诚:“志诚,你告诉叔叔(指李登辉),那边有贾亦斌带朋友来,你懂不懂朋友啊?”苏志诚答:“听懂了。”南说:“你告诉他,快派人过来!”1990年12月31日,在南怀瑾的引荐下,时任中共中央对台办主任杨斯德与李登辉办公室主任苏志诚在香港南怀瑾的家中见面。此后几年里,双方往来频繁。与南有深交的阳光国际传媒董事长陈平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南老一直希望在两岸和平发展中起作用,实际上也起了部分作用。”南怀瑾曾经亲笔起草和平共计协商统一建议书,交密使分别送达两岸最高当局,提出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和平共计、祥化宿怨;二是同心合作、发展经济;三是协商国家民族统一大业。但建议书发出后却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回复,最后流产。这成为他一生未了的心愿。 (选自博客天下杂志105期,有删改)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南怀瑾一生花很多时间向外人讲述佛经、易经等出世的学问,但实际上他是以一个入世者的角度来讲出世的学问的。B.南怀瑾的家曾被称为“人民公社”,几乎每晚高朋满座,众多“戴星星”的军事要员来听他讲课,体现了人们对其依赖心理。C.朱清时对记者说的“我们失去了一位老师,一位在当今社会为我们引路的提灯人”,从侧面体现了南怀瑾的价值与影响。D.“他长袖善舞,虽时而在经贸领域度化,但从不沾染铜臭味”这句话可作为他“并非一个全然的出世者”的一个形象阐释。E.本文记叙、描写与议论相结合,从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实业家的层面全方位地展示了国学大师南怀瑾超脱世俗的形象。14.文章写到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两次收到短信,有何作用?(4分)答:15南怀瑾作为一个学者可谓“手无金印”,而作者为什么说他“权倾天下”?请结合文本探析其原因。(6分)答: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依据要求回答问题。(3分)启蒙运动有激进的、反传统的一面,但处理得当的国家并没有走向灾难,就在于他们在改变传统和移风易俗方面,充分尊重了人文精神的价值,让社会自发地去选择和扬弃。一部近代史也告诉我们,如果以进步和启蒙之名,强行进行所谓文化革命,最终可能导致激进的暴力灾难值得我们反思和铭记。文中几处划横线的语句有一处语病,请指出并加以修改。(3分) 有语病的是 处(填序号),该处改为: 17.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桃花源”也已经是理想社会和优美风景的代名词。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文字的手法描绘出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桃花源中人”“不知秦汉,无论魏晋”,已成后人常用的词语 西方的政治名著乌托邦太阳城与其相类 从中可以看出老庄哲学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子A. B C D18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回答后面问题。(7分)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侯会近日发表两篇博文,讨论有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在中学课本的存废问题,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侯教授在博文中认为,因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醉打蒋门神三篇文章血腥内容较多,加之当代中学生的辨别能力不强,所以这三篇文章不宜编入中学课本。对于侯教授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答:五、写作(70 分)18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货物装卸收费合同范本
- 牙齿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 第十九课 智慧物流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九年级浙教版(广西、宁波)
- 牧场雇佣工人合同范本
- 火车车厢维修合同范本
- 物业临时看管合同范本
- 牧场养殖服务合同范本
- 租房合同养狗补充协议
- 美国购买游艇合同范本
- 货物渣土运输合同范本
- 仓储管理招聘题库及答案
- 采购玉米居间服务协议书
- 乌鲁木齐市辅警考试题库2025(附答案)
- 预防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专家共识
- 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办法全文
- 监理实施细则(天然气)
- 售后配件管理制度
- 五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拓展课件-取球问题 人教版(共11张PPT)
- 铁路工程提、抽、压、注水文地质试验教程
- HR工作法律手册(人力资源管理全案-法务篇)
- 第5章金属自由电子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