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实词词义推断(学生版).doc_第1页
2012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实词词义推断(学生版).doc_第2页
2012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实词词义推断(学生版).doc_第3页
2012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实词词义推断(学生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文言文专题复习之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一、考试说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指的是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高考对实词考查常常是固定的唯一的意义,这就需要具备根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二、词义推断方法(一)字形分析法冀得归家一觐父母(“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迨诸父异爨 (“爨”,会意字,烧火做饭。“异爨”,分开烧饭,指分家)根据汉字是表意文字的特点,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推断词义。(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1)用“糸”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例句: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 绡: 自缢于庭树 孔雀东南飞 缢: 夜缒而出,见秦伯 烛之武退秦师 (缒: )(2)用“王(玉)”作偏旁的字与美玉珍宝有关例句:何故怀瑾握瑜 屈原列传 瑾、瑜: 被明月兮佩宝璐 涉江 璐: 白璧无瑕 瑕不掩瑜 (瑕: )禾 自 歹 皿 页 月 求 隹(zhu) 试试看:有牧人御众之才 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抚军亦厚赉成名。 金就砺则利 平民虽平价不能籴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二)通假推断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通假是文言文的特殊语法现象之一,用了通假的词语从通假的角度去理解才符合语境。如:“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会意字,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为“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见项王 3张良出,要项伯 4以身徇国 5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6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 7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 (三)结构观察法 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反或相近(相同)。1追亡逐北 (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3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4攘除奸凶 ( )5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 )6忠不必用,贤不必以 ( )7变姓名,诡踪迹 ( )8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 )9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 )10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判断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的正误: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 行旅:旅行,游览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5浙江) (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胶:搁浅。B庭除甚芜 除:废弃。C疆场无侵削之虞 虞:忧虑。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四)知识迁移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或者我们熟悉的一般词语、成语中的用法,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08年浙江卷)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D不赏艰难 艰难:艰涩。( )再如:除南清河太守可联系:李密陈情表“除臣冼马”,意思是: 再如: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译文: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可联系:师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严惩不贷( )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短兵相接( )3善才绳之。 绳之以法( )4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 敝帚自珍( )5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望而却步( )6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前倨后恭( )7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望风披靡( )8举类迩而见义远 闻名遐迩( )(五)语法辨析法即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如所做成分、与它词的搭配关系、修饰关系等)来推知词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1烟涛微茫信难求 2楚王贪而信张仪 3信义著于四海 4欲信大义于天下 5左右欲刃相如 6将军披坚执锐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8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 )9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 )(六)借助语境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对实词的理解,关键还是看这个词所处的具体语境,一切推断的技巧都应在具体的语境中发挥作用。(2008年江苏卷第6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近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壁:营垒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解析这里的“度”作“考虑”解释是否正确呢?我们把这句话放到文中来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此处的“或”是指有些将领。这句话是说:有些将领惶恐不安,失去了平时的风度威严。上文的“惶惧”和下文的“意气”都暗示这里的“度”不是动词“考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