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指导书和试验报告.doc_第1页
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指导书和试验报告.doc_第2页
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指导书和试验报告.doc_第3页
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指导书和试验报告.doc_第4页
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指导书和试验报告.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指导书和试验报告 建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指导书和报告)班班级学学号学生姓名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实验中心试验指导书 一、试验的目的1.了解钢筋混凝土梁受力破坏的全过程,并验证正截面强度计算公式。 2.了解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试验研究的方法。 3.掌握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的一些基本技能。 二、试验内容1.了解试验方案的确定(由教师讲解)。 2.了解试验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由教师讲解)。 3.了解试验梁的加载装置及其性能(由教师讲解)。 4.试验梁上安装测量仪表。 5.在加载试验过程中测读量测数据。 观察试验梁外部的开裂,裂缝发展和变形情况。 6.试验数据,写出试验报告。 三、试验梁1.试验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2.号筋要留三根长500mm的钢筋,用作测试其应力应变关系的试件。 3.在浇筑混凝土时,同时要浇筑三个150150150mm的立方体试块。 作为梁试验时,测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应变片500xx0140116221-1100610010xx0160试验梁配筋图1400400221002105002-2 四、试验梁的加载及仪表布置 五、试验量测数据内容1.各级荷载下支座沉陷与跨中的挠度。 2.各级荷载下主筋跨中的拉应变及混凝土受压边缘的压应变。 3.各级荷载下梁跨中上边纤维,中间纤维,受拉筋处纤维的混凝土应变。 4.记录、观察梁的开裂荷载和开裂后在各级荷载下裂缝的发展情况(包括裂缝的W max)。 六、试验仪器及设备1.YE2583A程控静态应变仪3.百分表或电子百分表5.手动液压泵全套设备7.工字钢分配梁(自重0.07kN/根)2.千分表(备用)4.手持式引伸仪(标距10cm)6.千斤顶(P max320kN,自重0.01kN/只)8.裂缝观察镜和裂缝宽度量测卡 七、试验要求(一)参加部分试验准备工作1.试件的制作。 2.试件两侧表面刷白并用墨线弹画40100mm的方格线(以便观测裂缝)。 3.试件安装及仪表、设备的调试。 (二)按现行规范计算试验梁的极限承载力P u,并选定加荷级数(一般选用10级)及每级加载的荷载量。 第一级应考虑梁自重、分配梁和千斤顶自重等荷载,临近开裂和破坏时,可半级或1/4级加载。 (三)试验中要求正确记录各要求的数据(四)试验后试验数据,并写出试验报告应变片应变引伸仪测点百分表分配梁千斤顶1006006001001003502502503501002020xx试验报告力、试验梁抗弯承载力P u的计算 二、试验梁每级加载值选定注 (1)第1级千斤顶加载值按下式调整P1*加载值P1P千(千斤顶自重)P分(分配梁自重)P梁(梁自重)2 (2)将试验梁均布自重按弯矩等效折算为集中自重P梁即a PL q812?梁自2L qa81P自梁LLa aqP梁自P梁级数12345678910加载值P(KN)千斤顶加载值(KN)级数11121314151617181920加载值P(KN)千斤顶加载值(KN) 三、主筋的曲线 (1)数据钢筋直径?mm;钢筋面积A smm2 (2)曲线图 四、梁混凝土立方试块的强度值1.数据2.平均压力值3.计算下列各值tcuf?tcf?立方试块号No.1No.2No.3破坏压力(kN)拉力(kN)应变(10-6)拉力(kN)应变(10-6)拉力(kN)应变(10-6)拉力(kN)应变(10-6)No.1No.2No.3平均 五、梁加载中各量测数据记录级别左中右上中1中2下应变1应变2初读数123456789101112131415混凝土受压应变开裂情况注开裂情况一栏中,如无裂缝则写无,有裂缝则写有缝,条数,W max三个内容。 箍筋应变千斤顶荷载(kN)百分表手持式应变钢筋应变 六、数据级千斤顶荷载跨中挠度f混凝土受压应变c别(kN)(mm)上中1中2下12(10-6)123456789101112131415注跨中挠度中0.5(左+右)钢筋应变s(10-6)截面应变(10-6) 七、画出以下曲线图(考虑自重,分配梁及千斤顶等荷载的影响修正)Mf曲线Ms曲线Mc曲线在各级荷载下,截面的变形沿高度的分布图 八、对梁试验的分析和结论提示可描述下列方面的内容,1.梁的变形规律如何,平截面假定是否成立等。 2.该梁的开裂荷载、破坏荷载及该梁是受强度破坏控制,还是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控制(即挠度和裂缝最大宽度控制)。 3.该梁的破坏形态,及解释为什么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