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侧翻安全性仿真分析与改进.pdf_第1页
客车侧翻安全性仿真分析与改进.pdf_第2页
客车侧翻安全性仿真分析与改进.pdf_第3页
客车侧翻安全性仿真分析与改进.pdf_第4页
客车侧翻安全性仿真分析与改进.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 1 卷第9 期 V 0 1 5 lN o 9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A G R I C U L T U R A LE Q U I P M E N T V E H I C L E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1 3 年9 月 S e p t e m b e r2 0 1 3 d o i 1 0 3 9 6 9 巧 is s n 1 6 7 3 3 1 4 2 2 0 1 3 0 9 0 1 3 客车侧翻安全性仿真分析与改进 万举晔 王军 周磊 2 3 0 0 0 9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摘要 以某型客车为研究对象 按照E C E R 6 6 法规的要求 使用H y p e r m e s h 进行客车的有限元建模 利用显式 动力分析软件K S D Y N A 对客车有限元模型进1 5 俩1 翻碰撞的仿真计算 在仿真分析后 对应力 能量和侵入量的 情况进行了分析 提出客车骨架的一系列结构性改进设计 再次进行仿真计算 通过比较改进结构前后计算情 况 证明乘客的安全空间得到保障 以上改进措施可以满足客车侧翻碰撞安全性的要求 关键词 客车 侧翻 有限元 仿真 中图分类号 U 4 6 1 9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3 1 4 2 2 0 1 3 0 9 0 0 4 7 0 5 T h eA n a l y s isa n dI m p r o v e m e n to fC o a c hS a f e t yB a s e dO nt h eR o l l o v e rT e s tS im u l a t io n W a nJ u y e W a n gJ u n Z h o uL e i S c h o o lo fM a c h in e r ya n dA u t o m o b il eE n g in e e r in g H e f e iU n iv e r s i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 H e f e iC it y A n h u iP r o v in c e2 3 0 0 0 9 C h in a A b s t r a c t A c c o r d in gt ot h er e q u ir e m e n t so fE C E R 6 6r e g a l a t io n sa n db a s e dO nt h ec o a c hf r a m e w o r kg e o m e t r ym o d e l af in it e e l e m e n tm o d e lf o rc o m p l e t ec o a c hW a sb u il tw it hu s in gH y p e r m e s h As im u l a t io no ft h ep r o c e s so fr o H o v e rc r a s hW a sp e r f o r m e d w it hL S D Y N A ap ie c eo fe x p l ic itd y n a m ica n a l y s iss o f t w a r e A f t e rt h es im u l a t io na n a l y s is t h es it u a t io no fs t r e s s e n e r g ya n d t h ea m o u n to fin v a s io nisa n a l y z e d As e r ie so fs t r u c t u r eim p r o v e m e n tm e a s u r e sw e r ep u tf o r w a r d W it ht h es im u l a t io nc a l c u l a t io n c a r r ie do na g a ina n db yc o m p a r in gb o t ho ft h er e s u l t sb e f o r ea n da f t e rs t r u c t u r eim p r o v e m e n t t h ep a s s e n g e r s 7s a f e t ys p a c ew a s p r o v e dt o b eg u a r a n t e e d T h ea b o v em e a s u r e sc a nm e e tt h er e q u ir e m e n t so fc o a c hr o n o v e rc r a s hs a f e t y K e yw o r d s b u s r o U o v e r f in it ee l e m e n t s im u l a t io n 0弓l 言 客车作为现代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 其机动 性和高效性日益提升 与此同时 每年的客车交通 事故却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由于客车自身 的结构特点 侧翻事故对乘员带来的危害远大于 前 后碰撞和侧面碰撞等 1 文章依照G B T 1 7 5 7 8 1 9 9 8 和E C ER 6 6 法 规标准 以某1 2 m 大客车车身骨架结构作为研究 对象 建立其整车骨架的有限元模型 应用L S D Y N A 软件进行仿真分析 分析其上部结构性能 找出结构薄弱环节 并提出改善客车侧翻安全性 的措施 1侧翻碰撞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仿真参 数设置 1 1 侧翻碰撞模型前处理 本车型是全承载结构 发动机后置 空调后置 的客车 其主要包括由槽钢组成的车架和大量不 收稿日期 2 0 1 3 0 6 0 2修回日期 2 0 1 3 0 6 2 8 同截面的薄壁无缝钢管拼焊而成的 为了尽量做 到真实地在有限元模型中反映大客车的骨架结 构 大客车的车身骨架和底盘车架采用板壳单元 和实体单元构建 前后8 个空气弹簧悬架和整体 桥结构的导向杆系分别采用刚性单元和梁单元模 拟 在建模过程中遵循以下简化规则 2 s 1 忽略蒙皮 内饰等非承载件 如密封板 仪 表盘 玻璃等 部分加上适当载荷或质量点 2 对于发动机 空调 油箱等位于底板下方 的附件 用刚体代替 形状与实体大体一致 3 对于阻尼减震器之类的元件 为防止实验 时摆动 进行锁止 故建模时看作与底盘刚性连接 4 车架上的工艺孔 凸台等 会造成网格划 分困难 对精度造成较大影响 忽略不计 5 悬架 座椅 车轴 车桥等 在侧翻过程中仅 重力做功 用质量点或刚体代替 根据要求所建立的大客车有限元模型如图1 所示 共有1 D 单元78 7 9 个 2 D 单元7 82 4 1 0 个 3 D 单元8 7 9 个 5 4 52 2 3 个节点 其中三角形 单元数为70 0 5 个 约占0 9 0 5 的要求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 0 1 3 矩 图1 侧翻碰撞的有限元模型 F ig 1T h ef in it ee l e m e n tm o d e lo fr o l l o v e rc r a s h 1 2 材料模型设置 目前客车的材料主要有 含磷高强度冷轧钢 板 镀锌冷轧板和冷轧铝镇静钢板 不同材料所用 部位不同 低碳钢主要用于强度和刚度不高的部 位 比如前后围 左右侧围和地板等 高强度钢具有 屈服极限大 抗变形能力强的特性 应用于对强度 和刚度要求较高的部位 文章进行侧翻研究的为全 承载式客车 它是用矩形冷弯型钢焊接的格栅式底 架与车身组成的整体式全承载车身 目前国内客车 车身骨架采用基本相同的材料 本文研究车型的材 料为合金钢1 6 M n L 和低碳钢Q 3 4 5 材料模型的参 数与属性见表1 及图2 图3 所示 表1 客车材料参数 T a b 1C o a c hm a t e r ia lp a r a m e t e r s 二1 h 蒜h 唧蔫 n 矿 广等告 产学孙r 前厂坐一 盟 广锦r 广等 广告r 躺W 广j 吕r r 鹗F 图2 合金钢1 6 M n L 在H y p e r m e s h 中的材料属性卡 F ig 2T h e m a t e r ia lp r o p e r t ie so f a l l o ys t e e l16 M n LinH y p e r m e s h A I 姒t P i c E w 8 E L I N E A R P L A s r IC I T 蒜h r 玎鼎w J b 罱 嬲町等 厂 写 登广掣丽r 譬J T 8 1 1 1 参州 一 s 一 州 芏L 图3 低碳钢Q 3 4 5 在H y p e r m e s h 中的材料属性卡 F ig 3T h em a t e n a lp r o p e r t ie so fl o w c a 巾o ns t e e lQ 3 4 5inH y p e r m e s h 1 3 加载 约束设置 在侧翻过程中 重力伴随着整个侧翻过程 在 H y p e r m e s h 中重力通过载荷卡片木L o a d B o d y Z 加以设置 施加的形式为加速度形式 重力加速度 大小为9 8 1 0 加速度的设置卡片和时间历程曲线 如图4 图5 所示 Lo A D B O o Y Z 嫂L J r 上k 上业叫 厂 L D I f 曲o r o o r e 曲o 了Z D c 帖o f F 戡 D ir s t O r l o n f R Y D md o n r R z D 怕a o n 广P e t s 图4 加速度的设置卡片 F ig 4T h es e t u pc a r do fa c c e l e r a t io n 正三田 5 5 一 d 1 00 j n I 6 u 图5 加速度时间历程曲线 F ig 5T h et im eh is t o r yc u r v eo fa c c e l e r a t io n 侧翻试验平台只有绕轴的转动 故约束其它 5 个自由度 客车车身纵向位移很小 可忽略不 计 因此约束其所有方向自由度 1 4 接触设置 在汽车碰撞仿真分析中 为简化接触的定义 提高数值计算的稳定性和计算效率 通常采用单 面接触类型的做法 在此采用单面接触来处理汽 车碰撞模拟中的所有部件间的接触 由于在汽车 碰撞过程中 很难人工判断壳单元发生接触的方 向 因而采用自动接触方式 程序自动从壳单元 的法线两侧进行接触检测 减少了工作量 6 定义 接触面之间的动 静摩擦因数均为0 1 5 2 客车骨架侧翻仿真结果分析 2 1 仿真结果验证 客车在侧翻碰撞过程中 首先是车体的顶盖 边纵梁 侧围和地面的接触碰撞 随着碰撞的深 入 碰撞产生的应力开始向车体的前后传递 车体 自身部件也会发生一些简单的碰撞 但地板 底 架 油箱等一些结构在碰撞的过程中几乎不会发 生太大的变形 侧围的变化主要是立柱 腰梁 车 窗横梁的变形以及顶盖和侧围的铰接部位 对于 它们的考察主要看是否侵人生存空间 7 在本次侧翻过程中 车体乘员区域发生了变 形 生存空间受到威胁 本次仿真时间是0 4s 图6 分别是客车中部在0 0 1 0 2 0 4S 时刻的变形图 第5 l 卷第9 期万举晔等 客车侧翻安全 f 生仿真分析与改进4 9 猕 避描 篙 黜器 端茹 麓器 麓篇黜 1T 喇 O a 瞄h 础m 1T M t 0 嘲 F w r 1F n 憎5 卷等端黑器篇器 鬈麓 篙 渊 瀣凇 嚣 黜 L o d c 川T 一0 Z D 0 U I d c m T m a0 0 0 0 0 F r 艟9 F r 州 1 7 自壹 图6 客车中部车体在0 0 1 O 2 0 4S 时刻的变形图 F ig 6T h ed e f o r m a t io nf ig u r e so ft h em id d l e c o a c hb o d yin0 s 0 1s 0 2s 0 4st im e 2 2 应力分析 客车在侧翻碰撞接触到地面的一瞬间 将会受 到地面的作用力 由于客车受到地面的力与地面受 到客车的力是一对反力 为了研究的方便 分析地 面的受力情况即可了解到客车车体的受力情况 图7 一图1 0 为地面x y Z 方向受到的应力曲 线和法向应力曲线 量 墨 1 连一 1 时间 图7 地面X 方向受到的应力曲线 F ig 7T h eX d ir e c t io ns t r e s sc u r v eo ft h eg r o u n d O 基 0 j 百 0 6 童I 0 x 一1 2 A 0010 20 3 时间 图8 地面Y 方向受到的应力曲线 F ig 8T h eY d ir e c t io ns t r e s sc u r v eo ft h eg r o u n d 时间 图9 地面Z 方向受到的应力曲线 F ig 9T h eZ d ir e c t io ns t r e s sc u r v eo ft h eg r o u n d 时I 刨 图1 0 地面法向受到的应力曲线 F ig 10T h en o r m a ls t r e s sc u r v eo ft h eg r o u n d 分析知 z 方向受到的力与法向受到的力很 相近 说明客车车体受到的力主要是z 方向上的 与实际相吻合 2 3 能量分析 众所周知 能量守恒是检验仿真精度的重要 考量指标 侧翻分析过程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1 1 所示 从临界侧翻开始 客车的能量主要由微小的 动能和内能组成 随着客车的翻转 动能增大 内 能减小 当客车与刚性地面碰撞的一瞬间 动能达 到最大值 随后动能逐渐转化为地面和车体由于 摩擦而产生的接触能及车体塑性变形能 由于车 体在地面上的位移较小 可忽略不计由于摩擦产 生的热能 因此 客车侧翻过程中能量变化主要为 客车的内能转化为动能再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加啪0 8 1 8 E 枷8 1 6 E 瑚8 1 4 E 栅8 1 2 啪0 8 l D 嗍8 8 加舢 仰啪0 7 4 D E 0 0 7 2 0 啪0 7 0 图1 1 各能 时I 司变化曲线 F ig 11T h et im ec h a n g in gc u r v eo fe v e r ye n e r g y 计算过程中由于采用了临界碰撞方法 省去 了车体下降过程 车体的动能量在碰撞过后0 2 0 m s 内达到峰值 在碰撞发生后动能迅速减少 最 终趋于0 车体的能量转换主要是内能和动能的 转换 内能在碰撞前处在一个低能量水平 碰撞后 逐渐增大 最终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 由于能量 的变化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但客车侧翻过程中由 于重力做功以及产生了沙漏能 导致总能量有少 许的增加 是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 在计算过程中采用了单点积分算法 将会产 生沙漏现象 图1 2 为沙漏能的变化曲线 只要沙 漏能不超过总能量的5 就认为计算能量变化 的结果是可靠的 8 1 图中沙漏能约占总能量的l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 0 1 3 危 左右 故认为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因此 该仿真计 算结果符合要求 结果是可信的 l im e 图1 2 沙漏能时间变化曲线 F ig 12 T h eh o u r g l a s se n e r g yc h a n g ew it ht im ec u r v e 2 4 侵入量分析 通过对仿真结果图6 分析可知 在侧翻过程 中 立柱和腰梁绕地板铰接处转动 此时风窗立柱 和腰梁已全部侵入生存空间 乘员的安全受到了 危害 根据E C ER 6 6 规定 生存空间以外的任何 车身结构都不能侵入其中 9 故该客车的骨架结 构是不符合安全要求的 3结构改进后仿真分析 为了解决侧窗立柱侵入生存空间量过大的问 题 可以增强其抗弯性能 并提高整个闭环的力量 传递性能 对其进行如下改进 1 在地板和侧围铰接部位加斜撑 2 给腰梁添加一根梁 3 优化顶盖的结构 4 改善风窗立柱截面形态 在立柱内添加 套杆 5 增加侧围的壁厚 详见图1 3 一图1 6 图1 4 腰梁部位添加的纵梁示意图 F ig 14T h ed ia g r a mo fa d d it io n a ll o n g it u d in a l b e a mint h ew a is tb e a m 图1 5 顶盖结构改变示意图 F ig 15T h ed ia g r a mo ft h ec h a n g eo ft h er o o fs t r u c t u r e 图16 添加套杆后的立柱截面示意图 F ig 16T h ec o l u m nc r o s ss e c t io nd ia g r a mo fa d d it io n a ll o o pb a r 然后把改进后的模型再次提交到L S D Y N A 中计算 发现侧窗立柱没有侵入生存空间 使司乘 人员生存空间仍然保持完整 满足法规要求 如图 1 7 所示 H r F 州砒s 岫u 田 盱呻 一f r 褂n oD I l H 卅 p e w 砒n 峨 k 柚 f 1 1 L f r t m e 蝴 日批t H w I 啪一n m 啪一睁m 嘶 f 阑n n 州 R e 妯H H 畔w 砒n 恤懈l 柏 y f r 地脚 L 龇 e 1T 眦 04 0 L 0 湘t e lT 目e2 0 如珊 F 7F m n 摹蒂 图1 7 修改结构前 后在t O 4S 时的整车变形对比图 F ig 17T h ec o n t r a s td e f o r m a t io nf ig u r eo ft h ec o a c hs t r u c t u r e w h e nt O 4Sb e f o r ea n da f t e rm o d if ic a t io n 通过上图的分析可知 结构改进前顶盖的横 梁由于力的传递线路不够顺畅 刚度不足等原因 发生了弯折 侧围立柱抗弯截面系数较小 变形较 大 并侵人生存空间 侧围绕地板和腰梁的铰接处 发生了很大转动 导致侵入生存空间 通过前文的 改进措施 这些需要避免的现象已经得到了改正 经过结构改进后 满足了侧翻法规的基本要求 乘 员的安全得到基本的保障 客车的侧翻安全性得 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表2 为车身前 中 后三个部 位所取节点的最大变形量的对比 逖一斟巡一H 第5 l 卷第9 期万举晔等 客车侧翻安全出仿真分析与改进5 1 表2 车身结构变形量 T a b 2T h ed e f o r m a t io no fb o d ys t r u c l u r e 原模型改进模型 上部下部是否侵入上部下部是否侵入 m m r r u n 生存空间 m m r 生存空间 要求的情况下 可以对客车进行后续的优化设计 同时对安全性评价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4 结论 4 客车侧翻碰撞过程中车身地板以上的结构尤 其是侧围的结构是决定侧翻碰撞安全性能的十分 重要的因素 本文通过在地板和侧围铰接部位加 斜撑 给腰梁添加一根梁 优化顶盖的结构 优化 风窗立柱的结构形式 增加侧围的壁厚等措施 有 效地提高侧翻安全性能 最终改进方案满足了E C E R 6 6 法规对乘员生存空间的要求 通过计算机 模拟客车骨架侧翻碰撞 较好地模拟仿真了侧翻 碰撞的全过程 使技术人员能够很直观地了解碰 撞变形过程中能量分布及受力情况 同时 缩短了 产品开发周期 节省了试验费用 在仿真精度满足 高水德 张绍理 姚常青 国外客车被动安全研究 J 客车技 术与研究 2 0 0 6 1 3 3 7 1 0 L e s l a wK w a s n ie w s k i L iH o n g y i R a v iN im b a l k a r e ta 1 C r a s h w o r t h in e s sa s s e s s m e n to fap a r a t r a n s itb u s J I n t e r n a t io n a l J o u r n a lo fI m p a c tE n g in e e r in g 2 0 0 6 3 2 8 8 3 8 8 8 孙信 王青春 桂良进 等 大客车翻滚安全性有限元分析 J 汽车技术 2 0 0 7 3 8 8 3 4 3 5 邰永刚 孙凌玉 用菇 大客车翻滚碰撞性能研究与改进设计 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 0 0 5 2 4 1 2 1 4 2 0 1 4 2 1 5 温文源 韩祖行 客车车身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研 究 J 东南大学学报 1 9 8 9 2 2 3 3 2 4 0 6 方锡邦 周革 尹鸿飞 客车徊翻试验仿真研究 J 客车技 术 2 0 0 6 2 5 6 1 0 1 3 7 王宏雁 徐少英 有限元法在客车车身蛄构模态分析中的应 用 J 北京汽车 2 0 0 2 1 1 3 1 5 8 邓兆祥 胡玉梅 王攀 等 客车耐撞性结构优化设计 J 机 械工程学报 2 0 0 5 4 1 1 1 2 1 7 2 2 0 9 N a j a g a w aK e n T a t s u h ir o C r a s hs im u l a t io no fap a s s e n g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