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县2013届高三第一次学情调研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江苏省如东县2013届高三第一次学情调研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江苏省如东县2013届高三第一次学情调研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江苏省如东县2013届高三第一次学情调研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江苏省如东县2013届高三第一次学情调研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学情检测语 文 试 题注 意 事 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括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第一第六题,共90分)和作文(第七题,70分)两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6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监考老师。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考试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并将考试证号用2B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且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临摹 融汇贯通 络绎/落拓 栏楯/遁入空门B.杂揉 披星戴月 披靡/糜烂 酗酒/波涛汹涌C.宣泄 囿于成见 胆怯/商榷 溽暑/繁文缛节D.缺憾 变本加厉 伺机/后嗣 提挈/锲而不舍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 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 的艺术品,展示出了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A捉襟见肘 变幻莫测 精巧绝伦B相形见绌 变幻莫测 精巧绝伦C相形见绌 讳莫如深 巧夺天工D捉襟见肘 讳莫如深 巧夺天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文化中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不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土主权的意志和决心从来都是坚定不移的。C.英国两位俄裔学者在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俄罗斯总统公开批评俄罗斯政府没有为年轻学者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导致人才流失。D.针对网民普遍关心的“民生五价”乱象,政府有关部门表示今年将重点加大对食品、药品价格和医疗、通信、教育等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4.阅读漫画,先为漫画拟一标题,再在横线上写出一句合适的话。(6分)标题: (2分)这幅漫画形象地讽刺了政府某些职能部门 。(答案不超过40个字)(4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韩 愈君讳适,姓王氏。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举选。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有名节可以戾契致,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辄戒门以绝。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 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事,可撼。乃踏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钩致。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立谢客。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将军迁帅凤翔,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栉垢爬痒,民获苏醒。 居岁余,如有所不乐。一旦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中书舍人王涯、独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郎中韩愈日发书问讯,顾不可强起,不即荐。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其月某日卒,年四十四。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高固奇士,自方阿衡、太师,世莫能用吾言,再试吏,再怒去,发狂投江水。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曰:“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不以与凡子。”君曰:“吾求妇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即谩谓媒妪:“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诺许,白翁。翁曰:“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妪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之,得一卷书粗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行其谋。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与王氏。 (有删改)【注】戾契:不循正常管道。阿衡、太师:皆为古时官名。告身:古代委任官职的文凭。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乃以干诸公贵人 干:求谒B.奴视法度士 奴视:轻视C.处士将嫁其女,惩曰 惩:告诫D.即谩谓媒妪 谩:随意6.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王适“怀奇负气”的一项是(3分) ( )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 乃踏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栉垢爬痒,民获苏醒 一旦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再试吏,再怒去 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A. B. C.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心怀奇志的王适恃其意气,不肯走科举仕进的老路,最初本想借助达官显贵的声势博取功名,结果却未能如愿。B.王适虽是奇人,但奇中有正。节度使卢从史曾主动结交王适,但王适认为他是狂妄之徒,断然拒绝与他共事。C.王适挂冠不久便身染重疾,王涯等在朝的官员每天致信问候,考虑到不可勉强王适再入仕途,也就没有举荐。D.侯高嫁女、王适娶妻这段文字写得绘声绘色,作者主要通过对两个奇人言行的描写来表现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钩致。(3分) 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不以与凡子。(4分) 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兴八首(其一)杜 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注】本诗为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时年55岁)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当时吐蕃入侵,边关吃紧。从全诗看,首联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 (4分) 颔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通观全诗,概括说明诗中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子无良媒。(诗经卫风氓)是鸟也, 。(庄子逍遥游) ,来吾道夫先路也!(屈原离骚)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第七)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路 亭柯灵行路难,昔人常指边鄙僻远之区,而不知现代的通都大邑,行路更难。除非你是有车阶级,出门只靠步行,那么不但行人如鲫,会增加紧张和疲劳,如果走得乏力,双腿酸痛,寸步难移,你绝对找不到一个立锥之地,让你歇一歇腿,缓一口气。大都市中公共交通之拥挤,令人望而却步。满眼摩天大楼,马路宽广整洁,但你休想找个“民亦劳止,汔可小休”的机会。你不惜破费悭囊,走进咖啡馆去,买个片刻安闲,那却又是另一回事了。在故乡,村庄市镇之间,只要相隔三五里,中途大概有一两个路亭,专供行人憩坐。路亭建筑简陋,地位常据着往来的通路,大小才如斗室。也许是四根石柱,四角顶,四面通风,犹如在中国画里常见的茅亭,雅有古意,不过顶上盖的是灰色的瓦片。也许和农家近似,长方形,但三面砌墙,一面临空,当路的两壁开着无门的门框,设备却大体一样,靠壁架石作凳:不嫌简慢,请君稍息。别看它破陋寒伧,貌不惊人,在长途跋涉的劳人心里,这却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站驿。赶市的村夫农妇,或者担着辛苦经营的菜豆瓜果、鱼米柴草到街上求售;或者提篮挑筐,到街上去买办日用杂物、农事工具;或者因为借贷无门,挟些不值钱的衣物破烂上当铺去质钱每天清早,朝阳初窥田野,便沐晨风,带晓雾,从村里出发,哼哼唧唧,形成行列,快步赶上镇去,直要到事毕功成,事倍功半,或者事败功亏,才循原路赶回村里。奔波忙碌了半天,人是倦了;而“不如意事常八九”,乘兴而去,常常败兴而归。心情懊丧,双脚沉重,生理和心理的倦怠形成双倍的压力。幸而半路有个路亭,排闼迎人,容他们且住为佳,使身心暂时有个着落。吹一阵凉风,扯一阵闲话;再闲闲地抽一筒旱烟,让生命获得片时的苏息,好再鼓起勇气,继续上路。不巧遇上意外的天气变幻,更可以在路亭里求得荫庇,聊避风雨。试想这对疲倦的旅人,是何等温煦的抚慰!路亭所处的位置,不但富于实用价值,又多似高明的画师布局,引人入胜。有的点缀田畴广野中间,“前不把村,后不着店”,亭亭玉立,不但使无垠的平原减少单调之感,还便于旅途修长的过客及时小驻;更可以接待天涯沦落的流浪人,无处投宿时借此歇夜;对田头劳作的农民,这又是天然的耕余休息之地,日中时刻,可以静坐进餐,冬避朔风,夏避炎阳。有的高踞岭背,峰回路转、两村交界之处,翼然一亭,挺秀如画。山行较平地费力,行人跑到岭上,大都气息咻咻,汗流浃背,在路亭的石条凳上坐憩片刻,听山风苏苏,从树梢掠过,投下一身清凉。有的筑在河滨,面临盈盈的流水,傍着霭霭的绿荫,便利行人随意歇脚,等待摆渡或过往的船只。离我老家不远,有两个路亭,是我幼年踪迹最频之处,年齿渐长,得闲还常去盘桓。大江沿有个过渡亭,好像建筑得特别讲究,地位大,墙壁石凳,整齐可观,临河还有宽广的双面“埠道”;一到夏季,晚霞掩映中,那时差不多成了公共浴场。亭前石柱上,刻着两副对联,记得其中的一副是:山色湖光,四时佳兴。早南晚北,廿里官塘。对联虽然并不高明,但山色湖光,并非虚语,普通路亭,虽也有对联点缀,却无非是“稍安勿躁”“小坐何妨”之类。这样“风雅”的对联是例外。不过疲倦的行人,谁也不计较这些。“修桥铺路造凉亭”,在乡间是标准的善举。出钱的也许未必全出于体贴行人的苦辛;但对倦乏的旅人,这可真算得是一种值得感谢的功德。物质文明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路亭可能早晚要进历史博物馆,但我却深望世界建筑史上,将为它特辟一章,用最美的笔墨,描述它特殊的风貌和品质。11.从全文看,本文开头叙写“通都大邑,行路更难”有哪些作用?(4分) 12.如何理解第段中“(路亭)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站驿”一句的含意?(6分) 13.文章在详写了路亭的特点和作用后,为什么还要写“离我老家不远”的两个路亭?(4分) 14.全文结尾,作者深望用最美的笔墨描述路亭,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探究。(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论 诚 意朱自清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帐。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甚至容许。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那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分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些戏味。 (有删节)15.文中可以佐证作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这一观点的例证有哪些?(6分) 16.如何理解文章第三段末尾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17.本文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简析文章的论述思路,并指出作者持论的思维方式。(8分) 七、作文(7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人必自敬,然后人敬之;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扬雄)施与人,但不要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刘墉)草木是靠着上天的雨露滋长的,但是它们也敢仰望穹苍。(莎士比亚)请以“尊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学情检测语 文 (附 加 题)试 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40分,考试用时30分钟,由选考历史方向的考生完成。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需交答题卡。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 尝 学 射 矣 始 也 心 志 与 中 目 存 乎 鹄 手 往从 之 十 发 而 九 失 其 一 中 者 幸 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节选自苏轼仁说)20.本文作者苏轼乃一代文宗,文学史上并称“苏门四学士”的 、 、晁补之、张耒曾先后得到他的培养与荐拔。(2分)21.文中作者取譬设喻,意在阐明一个什么道理?请概括作答。(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葬花词是林黛玉进贾府后生活感受的形象写照,其中“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寓了她对人情冷暖的愤懑之情。B.贾政对宝玉“往死里打”的板子,竟加深了宝、黛二人对彼此的了解,而黛玉与宝钗间的关系也在这场家庭风暴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C雷雨中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了自己不幸的遭遇,不仅控诉了周朴园始乱终弃的罪恶,而且揭露了他充满血腥的发家史。D.边城先后三次写了过端午节的情景,而每一次叙写都与翠翠的爱情有关。其中第二次的叙写,为后来天保兄弟的唱山歌作了铺垫。E.哈姆雷特中,克劳狄斯在觉察到自己的恶行败露后,派哈姆雷特出使英国,企图借刀杀人,哈姆雷特闻讯后装疯卖傻才逃过一劫。23.简答题。(10分)红楼梦中探春“兴利除宿弊”的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请简要说明。(5分) 哈姆雷特尽管只有五幕,但高潮迭出,扣人心弦。请概述剧中三次高潮的内容。(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全世界都正在经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巨大转变,但这两种文明之间的联系却在很大程度上被人类所忽视、淡忘。“我担心将来中国人会在自己的城市里迷路,因为每个城市的样貌都一样,所有文化旧址都被房地产开发商的推土机铲平,不论哪个城市,满眼全是现代建筑。所有的胡同、街道,现在全是开发商的楼盘。”冯骥才说。 在他看来,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生命、尊严,巴黎的古典文化气息之所以被保护得好,正是因为雨果在向拆房者宣战中,直白激烈地抨击当时法国政府对于老建筑的拆除是对国家的摧毁,是野蛮的行为。冯骥才说:“我们要站在明天的角度看今天,我们要想想能为后代留下什么,做些什么。” 目前,冯骥才等内地众多文人正在进行对于中国文化全面地、地毯式的收集。他表示内地人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没有兴趣是个很大的问题。在山东学习传统年画的女孩是不会说中文的韩国人;江浙一带极具价值的年画、雕刻、古董被人通过走私和腐败的路径卖出境外;法国人在广西贵阳长达六年的时间里,持续不断地将当地的少数民族服饰运回法国,并放言“以后中国人要看少数民族服饰只能去法国”。“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当地政府才开始文化保护”,冯骥才颇为无奈地感叹。24.关于文化保护,冯骥才指出了哪几方面的问题?请逐一归纳。(5分) 2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体现了冯骥才什么样的文化保护观?(2分) 26.结合材料,分条说明当前应从哪些方面做好文化保护工作。(8分) 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D(A.融会贯通,lu,shn/dn;B.杂糅,m/m,xi/xing;C.qi/qu,r。)2.(3分)B(“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或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相形见绌”指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变幻莫测”指变化多端,难以揣测。“讳莫如深”指紧紧隐瞒。“精巧绝伦”指精细巧妙没有可相比的。“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3.(3分)B(A.句式杂糅。“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C.中途易辙。应将“英国两位俄裔学者”放于“在”后;D.成分残缺。应在“监督检查”后补上“力度”。)4.(2分)打假?假打!(4分)这幅漫画形象地讽刺了政府某些职能部门口号喊得山响,工作流于形式,以致造成“打假”为“假打”的尴尬局面。(现象,2分;结果,2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5.(3分)D(谩:欺骗)6.(3分)A(表现的是王适在任造福百姓;表现的是侯高特立独行的个性;表现的是王适对这段姻缘的重视。)7.(3分)C(“王涯等在朝的官员”是在王适身染重疾之先。)8.(3分)有人把王适平素的言行告诉他,他立即派人(前去)招请王适。(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每小句翻译正确各得1分。)(4分)我因为和人意见不合而处境困窘,(只有)一个女儿,(非常)爱她,不会把她嫁给一般的人。(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穷”“怜”“凡子”翻译正确各得1分。)(3)(3分)我去时把它藏在衣袖内,侯翁看见后,不一定会拿过去细看,希望你听从我的安排。(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袖”“幸而”翻译正确各得1分。)附参考译文:先生名适,姓王。他喜爱读书,怀抱奇志,恃其意气,不肯跟在别人后面去参加科举考试。他见到功业可以轻而易举地取得,名节可以不循常路建立,但被没有资历和地位所困,自己的才能不能够显露出来,于是才去求谒各位公卿贵人,(想)借助他们的声势(博取功名)。那些公卿贵人已经志满意得,都喜欢那些会用甜言蜜语媚人耳目的人,不喜欢听那种耿直刺耳的话。见过他一回,就吩咐守门人再不让他进门。皇上刚登帝位,用四种科目的考试来招募天下英才,王适笑着说:“这不正是我的好机会吗!”于是就拿着他所写的文章,沿路边走边歌咏,赶去参加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的考试。王适应试时,直言惊人,结果没有考上,生活更加困窘。 过了很久,(他)听说左金吾卫李将军年青且喜欢多事,可以凭言辞打动他。于是登门自荐说:“天下奇男子王适,希望见到将军禀告事情。”一见面,谈话投合彼此心意,(从此)王适便出入于李将军门下。卢从史担任昭义军节度使后,气焰十分嚣张,鄙视那些按照规矩办事的文人,想听没有顾忌的大话,有人把王适平素的言行告诉他,他立即派人(前去)招请王适。王适说:“这是个狂妄的人,不值得和他共事。”立刻谢绝了来客。从此,李将军越发尊重他,保奏他为左金吾卫胄曹参军,充当引驾仗判官,完全采纳他的意见。将军升任凤翔节度使后,王适随他到了凤翔,改任大理评事,代理监察御史、观察判官(的职责)。(他在任上为老百姓做好事)如同用梳子梳去污垢、搔摩痒处一样,使百姓从困苦不堪中得以复苏。 他任职一年多,好像有些不快活。有一天,头也不回地就用车载着妻子儿女到阌(wn)乡县(阌乡:地名,在今河南灵宝市境内)南山中去了。中书舍人王涯、独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即刑部)郎中韩愈天天写信向他问候,考虑到不能勉强让他再入仕途,就没有立刻荐举他。第二年九月,王适身染重病,被抬到京城就医。某月某日去世,时年四十四岁。王适妻子是上谷郡处士侯高的女儿。侯高本来也是个(个性)奇特的人,自比为阿衡、太师,认为世人没有谁能采用自己的意见,两次为吏,两次发怒离去,(最终)发狂跳江淹死。起初,处士打算把女儿嫁出去,告诫自己说:“我因为和人意见不合才处境困窘,(我只有)一个女儿,(非常)爱她,不会把她嫁给一般的人。”王适说:“我寻求妻室很久了,只有这个老翁适合我的心意;而且听说她的女儿贤惠,(我)不可错过这个机会。”于是骗媒婆说:“我参加明经科考试已经考中,将被选为官员,很快(我就是)当官的人了。如果你能让侯翁把女儿许配给我,我就送百金给你作谢礼。”媒婆答应了王适,把王适求婚的事禀告了侯翁。侯翁问道:“(那人确实)是做官的人吗?拿文书来!”王适无计可施,只得对媒婆说了实话。媒婆说:“不要苦恼,侯翁是个襟怀坦荡的人,不会怀疑别人欺骗他的。你弄一卷像告身那样粗的书,我去时把它藏在衣袖内,侯翁看见后,不一定会拿过去细看,希望你听从我的安排。”王适就照媒婆的吩咐办了。侯翁望见“文书”藏在衣袖内,果然信而不疑,说:“可以了!”就把女儿许配给了王适。三、古诗词鉴赏(10分)9.(4分)交代了时令的特点和诗人之所在(1分),在点题的同时(1分),既渲染出萧瑟阴森的气氛,又烘托出诗人抑郁伤感的心境(1分),并奠定了全诗悲慨的情感基调(1分)。(3分)虚实相生(或:由实而虚)。(1分)江上波翻浪涌,塞上风起云卷,天地一派浑茫,令人胆战心寒的画面。(概括内容,1分;揭示特点,1分。)(3分)年事已高仍沦落天涯,思家念亲却有家难回,伶仃孤苦却心忧国事的诗人形象。(每点1分,注意表达的对应。)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匪我愆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乘骐骥以驰骋兮 吾尝跂而望矣 猿猱欲度愁攀援 梦啼妆泪红阑干 曲肱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11.(4分)引出下文对路亭的回忆,并与乡下有路亭供倦乏的人歇息进行对比。(每点2分)12.(6分)路亭能使生理和心理倦怠的人,身心暂时有个着落;路亭能让人的生命获得片时的苏息,好再鼓起勇气,继续上路。(每点3分)13.(4分)由面到点,点面结合,进一步突出路亭的风貌特点;以见证者的身份描写自己熟悉的路亭,在丰富作品内容的同时增添作品的文化气息。(每点2分)14.(6分)对路亭的热爱(1分);对路亭特殊风貌和品质的赞美(1分);对“可能早晚要进历史博物馆”的路亭的眷恋(2分);对生活在物质文明突飞猛进时代的人们身心健康的关怀(2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