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T电子元件PCBlayout规范.ppt_第1页
SMT电子元件PCBlayout规范.ppt_第2页
SMT电子元件PCBlayout规范.ppt_第3页
SMT电子元件PCBlayout规范.ppt_第4页
SMT电子元件PCBlayout规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MT电子元件PCBlayout规范汇总 SMT 周龙2012 03 25 目的 现状描述 1 解决产品设计缺陷 避免因设计不当 造成工艺不良 2 提高生产良率 提高生产效率 节约成本 1 目前我司因PCB设计缺陷导致SMT工艺产生大量不良 严重影响生产品质和效率 2 根据以往经验 结合目前我司产品特性 特推荐以下PCB设计规范 目录 1 PCB外形及尺寸设计规范 3 PCB定位孔和工艺边设计规范 2 拼板设计规范 4 mark设计规范 3 chip元件PAD设计规范 4 LED元件PAD设计规范5 IC 三级管元件设计规范 6 BGA元件的设计规范 PCB外形及尺寸设计规范 一 在设计PCB时 首先要考虑到PCB的外形 PCB的外形尺寸过大时 印制线条长 阻抗增加 抗噪声能力下降 成本也增加 外形尺寸过小时 则散热效果不好 且临近线条易受干扰 主要以下内容 1 形状设计 PCB板应尽量简单 一般为矩形 长宽比例3 2或者4 3 板面设计过大时 二次Reflow会造成变形 2 尺寸设计 PCB尺寸设计时一定要先考虑到SMT贴片机的加工能力 目前我司使用YAMAHA品牌的贴片机 其尺寸加工能力为最大 L460XW413最小 L50XW50SMT工艺生产最佳尺寸 宽 200mm 250mm 长 250mm 350mm 厚 1 6mm 3mm 3 厚度设计 我司贴片机可接受厚度在0 5 5mm以内 若PCB板上只有集成电路 小功率晶体管 电阻 电容 等小功率元器件 在没有较强的负荷振动条件下 使用厚度为1 6mm PCB板尺寸控制在L460mmXW413mm以内即可 有负荷振动条件下 要根据振动条件缩小PCB尺寸 仍可使用1 6mm的PCB板 板宽较大或者无法支撑时 应选择2 3mm的PCB板 当PCB尺寸小于L50XW50时 必须采用拼版方式 PCB定位孔和工艺边设计规范 1 我司印刷机和贴片机对PCB方式有两种 针定位和边定位 对于针定位方式 PCB上必须设计定位孔 对于边定位方式 PCB的两边在一定范围内不能放置元件和mark点 2 定位孔的数量 大小和位置设计标准 定位孔一般为2个 位置在PCB的长边一侧 孔径为3mm 5mm 一般取4 0mm 定位孔的位置在离PCB个边5mm出 3 定位孔的要求 定位孔必须与PCB打孔数据同时生成 以保证一致性 定位孔内壁不允许有电镀层 定位孔周边2mm范围内不允许布元件 4 边定位 夹持边要平整光滑 每块板的尺寸保证一致 夹持边5mm范围内不允许布元件 拼板设计规范 1 PCB尺寸小于50mmX50mm时 必须采用拼板设计 为提高效率 异形板也需要设计拼板 2 拼板尺寸不能太大 也不能太小 应根据制造 装配和测试过程中便于生产 不产生较大变形为宜 根据PCB厚度确定 厚度为1mm的产品 最大拼板尺寸不能超过200mmX150mm 厚度在1 6mm的产品 最大拼版尺寸不能超过320mmX300mm 3 拼板尺寸的工艺夹持边一般带有定位孔的在7 8mm 不带定位孔的在4 5mm 4 拼板mark点应加在每PCS小板的对角上面 一般为2个 一个也可以 5 SMT双面贴装如果不进行波峰焊时 拼板时可采用双数拼板正反各半 阴阳板 这样可以节约成本 钢网 程式时间 提高生产效率 6 拼板中各块PCB之间互连有双面对刻V形槽和断签两种方式 要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便于贴片后分板 基准标记mark设计规范 1 为保证贴装精度 贴片机都配有PCB基准校正用的视觉定位系统 印刷机也有配有基准校正用的是视觉定位系统 这就要求PCB上必须要有基准标记 以便视觉定位系统进行识别 2 基准标记的作用 为纠正PCB加工 变形引起的误差 在PCB上画出用于光学定位的一组图形 主要用于印刷 贴装 AOI检验等工序 3 基准标记的种类 分为PCB基准标记和局部基准标记 1 PCB基准标记主要用于整个PCB光学定位的一组图形 2 局部基准标记主要用于零件引脚数量较多 引脚间距小于0 5mm以下的单个元器件的一组光学定位图像 4 基准标记的形状和尺寸设计 mark形状可以是 实心圆 三角形 菱形 方形 十字形 空心圆 优先选择空心圆 Mark的尺寸为 0 5mm 3mm 最小 0 5mm 最大不能超过 3mm 优选选择 1 5mm 5 mark制作要求 要与电路板图同时生成 表面为裸铜 镀锡层 镀金层均可 但都要求镀层均匀不能过厚 chip元件PAD设计规范 LED元件PAD设计规范 0 90mm 0 90mm 0 80mm SOT23三极管焊盘设计标准 1 1 0mm 元件大小Body 3 0mm 1 3mmOutline 3 0mm 2 4mm 此类元件焊盘若是偏小推荐尺寸 容易出现贴片后飞料 在焊接后出现少锡的状况 若偏大 易导致元件偏移 0 80mm 0 80mm 1 0mm 1 0mm 元件大小Body 3 0mm 1 6mmOutline 3 0mm 2 8mm 此类元件焊盘若是偏小推荐寸 容易出现贴片后飞料 在焊接后出现少锡的状况 若偏大 易导致元件偏移 SOT23三极管焊盘设计标准 2 0 60mm 0 60mm 1 0mm 0 80mm 元件大小Body 2 1mm 1 4mmOutline 2 1mm 1 85mm 此类元件焊盘若是偏小推荐尺寸 容易出现贴片后飞料 在焊接后出现少锡的状况 若偏大 易导致元件偏移 SOT23三极管焊盘设计标准 3 0 83mm 0 60mm 1 0mm 0 8mm 元件大小Body 1 6mm 1 0mmOutline 1 6mm 1 6mm 此类元件焊盘若是偏小推荐尺寸 容易出现贴片后飞料 在焊接后出现少锡的状况 若偏大 易导致元件偏移 SOT23三极管焊盘设计标准 0 45mm 1 0mm 0 95mm SOP5IC焊盘设计标准 pitch 0 65mm 元件大小Body 2 1mm 1 2mmOutline 2 1mm 2 1mm 此类元件焊盘间距偏小于推荐值或者焊盘偏大 容易出现焊锡短路 0 25mm 0 6mm 1 2mm SOP6IC焊盘设计标准 pitch 0 50mm 元件大小Body 1 6mm 1 2mmOutline 1 6mm 1 65mm 此类元件焊盘间距偏小于推荐值或者焊盘偏大 容易出现焊锡短路 0 65mm 1 0mm 1 7mm SOP6IC焊盘设计标准 pitch 0 80mm 元件大小Body 3 0mm 1 7mmOutline 3 0mm 2 9mm 此类元件焊盘间距偏小于推荐值或者焊盘偏大 容易出现焊锡短路 0 40mm 0 85mm 2 0mm SOP8IC焊盘设计标准 pitch 0 5mm 元件大小Body 2 1mm 2 8mmOutline 2 1mm 3 2mm 此类元件焊盘间距偏小于推荐值或者焊盘偏大 容易出现焊锡短路 0 40mm 1 2mm 3 3mm SOP8IC焊盘设计标准 pitch 0 65mm 元件大小Body 3 1mm 3 1mmOutline 3 1mm 4 95mm 此类元件焊盘间距偏小于推荐值或者焊盘偏大 容易出现焊锡短路 connector ADI系列板对板连接器 PITCH 0 4mm 0 9mm 0 22mm 3 0mm 0 5mm 元件大小Body 5 6 2 0mmOutline 5 6 3 8mm 此类元件焊盘间距偏小于推荐值或者焊盘偏大 容易出现短路 connector ADI系列板对板连接器 PITCH 0 5mm 1 40mm 0 25mm 4 0mm 0 5mm 元件大小Body 11 5mm 4 8mmOutline 11 5mm 5 8mm 此类元件焊盘间距偏小于推荐值或者焊盘偏大 容易出现短路 晶振焊盘设计标准 1 4mm 1 0mm 2 2mm 1 2mm 此类元件焊盘偏大 易出现焊接后偏移 焊盘偏小易出现空焊 元件大小 5 0 3 2 SIM卡焊盘设计标准pitch 2 53mm 1 7mm 1 5mm 8 43mm 此类元件焊盘偏小 易导致焊点强度不够 0 25mm I O连接器焊盘标准 3 2mm 1 8mm 0 6mm 1 6mm 2 5mm 此元件引脚焊盘的宽度偏大 易出现短路 若是焊盘长的偏小 易导致空焊及其外观不良 石英晶振焊盘设计标准 1 2mm 0 6mm 0 30mm 元件大小Body 6 6mm 1 4mmOutline 6 9mm 1 4mm 焊盘偏大容易出现焊接后偏移焊盘过小导致焊接强度不够 SOPIC焊盘设计标准Pitch 0 65 元件大小Body 9 8 6 2mmOutline 9 8 8 1mm 0 25mm 1 45mm 此类元件焊盘宽度偏大 易造成短路 偏小易出现空焊 ICMC13718PITCH 0 5mm 0 5mm 0 75mm 此类元件焊盘间距偏小于推荐值或者焊盘偏大 容易出现短路 元件大小 Body 7 0mm 0 9mm 1 5mm 双功器焊盘设计标准 1 元件大小 10 8 0mm 焊盘偏大易造成锡球 功放管焊盘设计标准Pitch 2 3mm 1 1mm 2 2mm 元件大小 Body 6 5mm 3 5mmOutline 6 5mm 6 9mm 4 0mm 2 1mm 3 5mm 焊盘偏大易造成偏移 焊盘偏小易造成空焊 VCO焊盘设计标准 1 0 8mm 1 2mm 2 2mm 1 0mm 元件大小Body 9 7mm 7 0mm 焊盘偏大易造成锡球 VCO焊盘设计标准 2 元件大小Body 7 8mm 5 7mm 2 4mm 1 5mm 2 4mm 1 5mm 焊盘偏大易造成锡球 BGA焊盘设计标准1 PITCH 0 5mm 元件焊球直径为0 3mm 0 3m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