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左图为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与左图中光合有效辐射对应的是右图中的( )A. B. C. D. 2. 左图反映出( )A. 我国PAR的分布与气温分布基本一致B. 青藏高原小麦单产高与其PAR高有关C. 影响四川盆地与内蒙古高原PAR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D. 影响塔里木盆地与华北平原PAR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答案】1. A 2. B【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光合有效辐射是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辐射;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知,图中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大气吸收,为大气的逆辐射,为地面辐射,所以光合有效辐射对应的是,故选项A正确。【2题详解】由图可知我国PAR青藏高原地区最高,而该地平均气温夏季最低,所以我国PAR的分布与气温分布不一致;影响四川盆地与内蒙古高原PAR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气候;影响塔里木盆地与华北平原PAR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或者海陆位置;青藏高原地区PAR最高,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所以小麦单产高,故选项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大气受热过程。下图为沿30N部分区域垂直剖面和该区域对应的6000米高空水平面的某时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状况,完成下面小题。3. N地区比M地区A. 年降水少B. 气压高C. 年均气温低D. 光照强4. 影响M气压系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A. 海陆分布B. 季风环流C. 太阳高度D. 地形地势【答案】3. B 4. 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了等压线的判读,试题难度一般。【3题详解】读图,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M是低压中心,说明对应的地面上的点M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压中心。与M同一水平面上的N是低压系统中的局部高压中心,对应的地面上的点N应是气温高,气流上升导致高空形成高压中心;N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光照弱,AD错误;从图中信息可知,N海拔高度较低,M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度高,年平均气温较N低,C错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所以N地区比M地区气压高,B正确;综上所述,选B。【4题详解】由图经纬网图可知,M点为青藏高原,N点为四川盆地,据上题分析可知,6000米海拨为高空,从而在MN两点之间形成了环流,形成这种环流主要由于地势差异,造成两者近地面气压差及高空气压差,所以M为低压系统,故D对,ABC错。故选D。5. 下图为某地因热力原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气压:B. 气温:甲地乙地C. 气流:乙地流向甲地D. 乙地比甲地更易形成阴雨天气【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热力环流原理。【详解】读图可知位于同一条500百帕等压线上,故气压=,A错误;甲处高空中等压线凸向低值区,形成高压,气流以上升为主,近地面气温较高形成低压,易形成阴雨天气;乙处空中等压线凸向高值区,形成低压,气流以下沉为主,近地面气温较低形成高压,多晴朗天气,故B.D错误;近地面气流受气压梯度力影响由高压乙处流向低压甲处,C正确。故选C。下左图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下右图示意下左图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 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气压高于地B. 地气压高于地C. 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低D. 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高7. 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 a地风向为西北风B. c地风向为西南风C. b为上升气流D. d为下沉气流8. 若图5为某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不考虑盛行风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处为城区B. 乙处可能为郊区C. 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建在离市中心12千米处D. 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宜建在离市中心16千米至20千米处【答案】6. B 7. A 8. D【解析】试题分析:【6题详解】图示甲地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大,所以甲地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乙地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所以地气压低于地;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高;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低;而地气压高于地。故选B。【7题详解】a地风向是从地吹向地,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或向左偏转成西北风或西南风;而C地气流是从地吹向地,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东北或东南风;b处气流冷却下沉;d处气流受热膨胀上升。故选A。【8题详解】甲处气温低,应为郊区,乙处气温高,应为城区;而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宜建在城郊热力环流之外,图示距离为离市中心16千米至20千米处。故选D。考点:热力环流我国典籍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9. “寻即降雨”的“祈雨”神效,并非是古人的祭祀活动感动了神灵,而是蕴含着某种科学道理。其主要原理对应图中的A. B. C. D. 10. 若、分别代表四种气压带,则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 赤道低气压带B. 副极地低气压带C. 极地高气压带D. 副热带高气压带【答案】9. B 10. 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了气压带的成因,试题难度一般。【9题详解】“祈雨”过程实质是增加谷地温度,使其空气对流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雨,灰烬会使局部地区增温,使其温度较相邻地区温度高,根据“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规律可知,等温面应向高空弯曲,气温高,形成热低压,等压面应向地面弯曲,故正确的图示是图,故选B。【10题详解】据所学知识及上题分析可知,图表示的是暖高压,图表示的是热低压,图表示的是冷高压,图表示的是冷低压;赤道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热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是暖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冷低压,而极地高气压带是冷高压,故组合正确的是C项。故选C。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1. 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B. 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C. 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D. 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12. 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B. 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C. 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D. 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答案】11. B 12. C【解析】【分析】一天中水库与周围地区热力差异在变化,热力环流的方向也要发生变化;白天水库气温低气压高,风由水库吹向四周;晚上风由四周吹向水库【11题详解】从图中提取信息:15:00时,水库中气温比两侧低;3:00时,水库中气温比两侧高,两者相比,水库中温差比两侧小。故选B。【12题详解】一天中水库与周围地区热力差异在变化,热力环流的方向也要发生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白天水库气温低气压高,气流下沉,夜晚水库气温高气压低,气流上升,故B不符合题意;白天水库气温低气压高,风由水库吹向四周,故C正确;晚上水库气温高气压低,风由四周吹向水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水库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学生必须有读图能力。山地迎风面的气压比背风面高很多,使等压线突然变形或突然密集,可将几根等压线用一条锯齿形线连结起来,称之为地形等压线,应画在山的迎风面或冷空气的一侧,与山脉平行,不能横穿山脉。 读我国某山地某季节地形等压线图。完成下面小题。13. 山地迎风面气压比背风面气压高的原因是A. 迎风面气温高B. 迎风面气流下沉C. 迎风面降水多D. 迎风面空气堆积14. 图示季节最有可能是A. 春季B. 夏季C. 冬季D. 秋季【答案】13. D 14. 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等压线及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较难。【13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种锯齿形线位于本区域的南部,南面是迎风面,气压比北面高,气流应该下沉,不能形成降水,迎风面气流下沉应该是高气压造成的结果,不是迎风面比背风面气压高的原因,山地的迎风面,受地形阻挡,空气堆积形成高气压,所以D正确。故选D。【14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种锯齿形线位于本区域的南部,图示高压区在山的北侧,即北坡为迎风坡。据材料可知,锯齿形地形等压线应画在山的迎风面或冷空气的一侧,与山脉平行,故山脉位于锯齿形线南部。我国夏季风来自东南或西南,冬季风来自北方,所以图示季节最有可能是吹偏北风,处于冬季。所以C正确。故选C。下图显示2017年12月8日某时段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状况。(沿L线为冷锋),回答问题。15. 关于此时气压的描述,正确的是A. 郑州的气压高于北京B. 武汉的气压低于上海C. 华北平原气压高于长江中下游平原D. 渤海海域气压普遍低于长江下游地区16. 关于图中各地天气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郑州即将出现阴雨B. 南昌即将转晴C. 上海正出现雨雪D. 武汉即将出现降温【答案】15. C 16. 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常见天气系统,试题难度一般。【15题详解】据题可知,L为冷锋线,线以北为冷空气控制,以南为暖空气控制。图中冷锋线以北等压线应为冷高压区域,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状况可知,北京气压高于郑州,A错误;武汉、上海都在L线以南,都为暖空气所控制,也无法判定气压大小,B排除;华北平原位于L线以北,为冷空气控制,气压高,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L线以南,为暖空气控制,气压低,C正确;渤海海域为冷空气控制,气压高,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暖空气控制,气压低,D排除。综上所述,选C。【16题详解】郑州冷锋过境之后,为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故A错误;根据冷锋行进方向,不久后南昌将有冷锋过境,届时将出现云雨天气,故B错误;上海目前为冷锋过境前,受暖空气控制,天气晴朗,故C错误;武汉离锋线较近,冷锋即将过境,届时将出现降温、大风、阴雨等,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D。谚语“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形象道出了天气阴晴、气压、风向之间的影响与联系。图中的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一低气压的两条槽线。回答下列各题。17. 用上述谚语来预测未来天气变化趋势,最适用的一处是A. B. C. D. 18. 受、之间槽线影响,处将可能出现A. 晴暖天气B. 台风C. 连绵阴雨D. 寒潮【答案】17. B 18. C【解析】试题分析:【17题详解】根据所学天气知识可知,谚语“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描述的天气系统为冷锋,由于图示地区为北半球一低气压的两条槽线所以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结合锋面气旋的规律可以推断出冷锋与暖锋,如下图,处即将受到冷锋的影响,故选项B正确。【18题详解】由上题可知、之间槽线为暖锋,根据常见锋面中降水区的位置分布可知,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而处位于暖锋前,受暖锋影响,将出现连续性阴雨天气,故选项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天气系统。19.读某天气系统经过麻城市前后的气温、气压、降水、风速变化示意图,完成问题。该天气系统A. 气旋B. 反气旋C. 冷锋D. 暖锋【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的天气系统,试题难度容易。【详解】读图可知,图示天气系统经过麻城市前后其气温、气压、降水和风速的变化为气温下降、气压升高,过境时有明显的降水过程,风力增强等,可判断该天气系统为冷锋过境,故选C。下图左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右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 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A. 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B. 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C. 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D. 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21. 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B. 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C. 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D. 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22. 读右图可以看出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A. B. C. D. 【答案】20. B 21. A 22. 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了陆地水体间的水源补给关系及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一般。【20题详解】读图可知,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有增有减,并非持续减少,故A错;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状况基本一致,故B正确;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有增有减,不是逐年减小,故C错误;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的是2010-2011年,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B。【21题详解】鄱阳湖和洞庭湖都位于季风区,其水源主要来自于流域内降水,由图可以看出鄱阳湖水体面积在不同年份差别巨大,最大差达到2000多km,这说明流域内降水量变化较大,A正确;影响鄱阳湖流域蒸发量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流域内气温的变化,如果鄱阳湖水体面积的巨大变化是因为蒸发量的变化,那流域内气温的变化幅度是不可想象的,B错误;湖泊出水量包括湖面蒸发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出湖水量及工农业用水,已知鄱阳湖湖面蒸发不可能有巨大变化,长江和洞庭湖、鄱阳湖是通过水位差互补的,不会有巨大变化,地下径流出湖水量及工农业用水都不会造成如此巨大变化,C错误;洞庭湖和鄱阳湖同样通过水位差与长江互补,长江干流不可能在补给两湖水量上有巨大差别,而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差别巨大,D错误。综上所述,选A。【22题详解】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时,洞庭湖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结合图可知,是洞庭湖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是出湖径流大于入湖径流,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出湖径流大于入湖径流,因此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为,故选C。23. 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下图),回答问题。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上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 a增加B. b增加C. c减少D. d减少【答案】B【解析】城镇建设中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同时由于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目前我国大城市的中心湖泊及一些小湖泊生态功能近乎丧失殆尽。为解决此问题,武汉市开展“以水治水,引江入湖、江湖连通”的试验,即从汉江引水入汉阳的龙阳湖、墨水湖、三角湖和南太子湖,然后流入长江。结合下图,回答下面问题。24. 城市中心湖泊生态功能衰退的原因,不包括A. 用水过度,水域萎缩B. 污水数量巨大,直接排放C. 水循环微弱,更新再生极慢D. 湖泊水上交通运输被废弃25. 武汉市此试验方案,最突出的优点是A. 分湖梯级整治,便于分层次利用不同质量等级的水资源B. 使封闭的湖泊成为开放的水域,利用自然水循环改善水质C. 自然河湖与人工渠道融为一体,形成综合性交通运输网络D. 改善自然环境,形成生态用地,促进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答案】24. D 25. B【解析】试题分析:【24题详解】城市中心湖泊生态功能衰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活、生产方式造成了水域萎缩、水污染严重、水量减少进而水循环微弱,更新再生极慢,所以只有D不属于其中的原因。正确答案是D。【25题详解】武汉市此试验方案:“以水治水,引江入湖、江湖连通”的试验。并没有分湖梯级整治,所以A错误;要保护生态,应当减少交通运输,故C错误;湖泊或水域并没有形成生态用地,故D错误,正确答案是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是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二、综合解答题(共3题,合计50分)26.图甲表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乙表示两个大陆的纬度分布组合,丙表是某地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表示_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其中表示_带。(2)在乙图A、B、C、D四地气候中,由甲图中常年控制的是_地,其气候特点_。(3)根据丙表中某地气候、降水资料,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_气候,乙图A、B、C、D四地中与该地气候类型相类似的是_地,该气候的分布规律是 _ (4)乙图中20等温线在大陆的西侧向_弯曲,其说明大陆东西两侧比较_侧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较高。【答案】 (1). 北 (2). 极地东风带 (3). B (4).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5). 地中海 (6). C (7). 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8). 北 (9). 东【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内容包括三圈环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判断等,试题难度较易。【详解】(1)读图甲可知,依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可见风向皆右偏,可知为北半球。依三圈环流的分布可知,为极地东风。(2)依三圈环流的分布可知,图甲中为盛行西风,主要位于南北纬40至60,可知是B地,在它的控制下终年温和多雨(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3)据丙图可知,1月温度高,7月温度低,且最低月均温大于0,为南半球;7月降水多,1月降水少,可知为冬雨型气候,所以该地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所以乙图中与该地气候类型相类似的是C地;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及地中海沿岸地区。(4)从图中等温线可见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等温线向北弯曲说明气温偏低,西部海域为本格拉寒流,受寒流影响,表层海水温度较低,东部海域受暖流影响,表层海水温度较高。【点睛】图示法掌握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区形成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气候为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还有的是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其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27.读我国某区域河流封冻等日数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图中A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原因。(2)说出图中B处河流封冻日数H的取值范围以及该区域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3)C地区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试分析沼泽的形成原因。【答案】(1)说明河流封冻期比同纬度短。原因: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气温比同纬度高,所以河流封冻期短。(2)160H180 季节性融雪水 雨水(3)河流交汇,来水量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小;地下存在冻土层影响水体下渗;河流的凌汛。(任答3点)【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试题难度一般。【详解】(1)据图及所学知识可知,A处为大兴安岭东坡,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气温比同纬度高,所以河流封冻期短,等值线向北凸出.(2)根据等值线“大于大、小于小的”的规律,可以读出H的取值范围为160H180;该地为东北地区,纬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