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doc

全液压轮式装载机液压系统的设计—直动式溢流阀的设计【20张CAD图纸和说明书】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全液压轮式装载机液压系统的设计—直动式溢流阀的设计【20张CAD图纸和说明书】.zip
答辩PPT.ppt---(点击预览)
本科毕业论文.doc---(点击预览)
开题报告表.doc---(点击预览)
上盖A3.dwg
弹簧A3.dwg
杆头A4.dwg
杆接头A4.dwg
法兰A3.dwg
活塞A4.dwg
液压缸A1.dwg
直动式溢流阀A1.dwg
端盖A3.dwg
缩短后的杆体A4.dwg
缩短后的活塞杆A3.dwg
缩短后的缸体A3.dwg
缸头A3.dwg
缸筒A4.dwg
衬套的耳环A3.dwg
装载机液压系统图A0.dwg
调压杆A3.dwg
调压螺母A4.dwg
阀体A2.dwg
阀芯A4.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63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07468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13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7-11-08 上传人:俊****计 IP属地:江苏
40
积分
关 键 词:
液压 轮式 装载 系统 设计 直动式 溢流 20 cad 图纸 以及 说明书 仿单
资源描述:


内容简介:
学 科 代 码:080301 学 号:071501010083 贵 州 师 范 大 学(本 科)毕 业 论 文题 目:5 全液压轮式装载机液压系统的设计3m直动式溢流阀的设计学 院: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 级: 0 7 级 机 制 班 学 号: 071501010083 姓 名: 王 雷 指导教师: 任 珍 刚( 副教授 )完成时间: 2011 年 5 月 10 日 贵州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页 5 全液压轮式装载机液压系统的设计3m直动式溢流阀的设计摘要目前国内外的装载机广泛采用液压技术,可使整个装 载机的技 术经济指标得到提高。装 载机主要用于装卸运作业。本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装置液 压 系统、 转向机构液压系统和行走机构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标准液压元件的选择计算;液压系统的验算;非标件直动式溢流阀和动臂液压缸的设计计算。行走机构采用脚踏式操 纵,先 导控制的液控调速方式,使调速换向更为方便;工作装置采用先导控制,使系统操作更加 简便;转向机构采用方向盘转 向,运用人机学,使驾驶室的布置更为合理,便于操纵。整个系统安全可靠、结构紧凑和维修方便。关键词:装载机,液压系统 ,液 压缸,直动式溢流阀 贵州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I 页 AbstractRecently, the loader uses the hydraulic technology widely to make the target of its technological economy improved. The loader is used to do loading and unloading operation. This design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calculation of the design of the hydraulic system of equipment, steering gear, and running gea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design of nonstandard direct-acting overflow valve and the moving armed hydraulic cylinder. The running gear uses pedal control and the method of piloted pilot-operated speed governing to make the speed governing and reversing gear done much easier. The equipment uses the indirect control to make system operation much easier. The steering gear uses the changing direction of steering wheel and ergonomics to make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ab more suitable and easier to control. The whole system is more safe and reliable, the structure of which is tighter knit, and it is convenient to maintain.Key words: loader, hydraulic system, hydraulic cylinder, direct-acting overflow valve 贵州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II 页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 言 .1第一章 全液压轮式装载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21.1 设计依据 .21.1.1 全液压轮式装载机液压系统的主要特点 .21.1.2 设计参数 .21.2 全液压轮式装载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31.2.1 行走机构液压系统 .31.2.2 工作装置液压系统 .61.2.3 转向机构液压系统 .8第二章 液压系统主要参数的确定 .102.1 行走机构液压系统若干问题 .102.1.1 液压泵参数的确定 .102.1.2 液压马达的参数 .112.2 铰接式车架的计算载荷 .122.2.1 两缸轴线至铰接点中心距离和行程确定 .122.2.2 转向泵流量 .15Q2.2.3 最小转弯半径 .162.3 工作装置液压系统 .172.3.1 活塞直径和活塞杆直径的确定 .172.3.2 液压缸流量的计算 .192.4 原动机功率选择计算 .202.4.1 运输工况功率 .202.4.2 插入工况功率 .21第三章 液压元件的计算和选择 .233.1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选择 .233.1.1 液压泵的选择 .233.1.2 液压马达的选择 .253.2 控制元件的选择 .253.2.1 行走机构液压系统控制元件的选择 .25 贵州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III 页 3.2.2 工作装置液压系统控制元件的选择 .273.2.3 转向机构液压系统控制元件的选择 .29第四章 液压系统性能验算 .314.1 液压辅件 .314.1.1 计算油箱体积 .314.1.2 计算油管直径,选择管子 .314.2 验算系统性能 .334.2.1 验算系统的压力损失 .334.2.2 温升验算 .36第五章 非标准液压元件的设计 .385.1 动臂液压缸的设计 .385.1.1 液压缸的设计计算 .385.1.2 液压缸的作用能力、作用时间及储油量的计算 .385.1.3 液压缸壁厚的计算 .405.1.4 活塞杆的计算 .405.1.5 液压缸零件的连接计算 .425.2 直动式溢流阀的设计 .455.2.1 设计要求 .455.2.2 主要结构尺寸的初步确定 .455.2.3 静态特性计算 .475.2.4 弹簧的设计计算 .48第六章 结束语 .52参考文献 .53致谢 .54附录 .55 贵州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0 页 前 言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机械,它主要用于铲装土壤、砂石、石灰、煤炭等散状物料,也可对矿石、硬土等作轻度铲挖作业。该课题结合机械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我省工程机械的应用及发展,对装载机液压系统作较深入的分析研究。根据设计依据及要求,完成装载机液压系统的设计直动式溢流阀的设计,进一步掌握液压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通过毕业设计,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加深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使之系统化、综合化;使我们获得了从事科研工作的初步训练,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培养我们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我们在设计方案、设计计算、工程绘图、实验方法、数据处理、文件表达、文献查阅、计算机应用、工具书使用等方面的基本工作实践能力;使我们树立具有符合国情和生产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和观点,树立严谨、负责、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具有创新意识、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工作作风。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液压技术式一门先进的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再次将液压、技术推向前进,发展成为包括传动、控制、检测在内的一门完整的自动化技术。目前国内外的装载机都采用液压技术,可使整个装载机的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提高,其发展趋势是开发节能、高效、可靠、环保型产品,并研制无泄漏装载机,微电子及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安全性及舒适性是产品发展的重要目标, 大型化与微型化仍是产品系列化的两极方向,技术进步、人才培养和售后服务将成为企业生存的三大关键内在因素,集团化、社会化与国际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主要设计内容包括:设计 5 全液压轮式装载机液压系统、直动式溢流阀和动臂3m液压缸的设计、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标准液压组件的选择计算、液压系统的验算、非标准件的设计计算等。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液压系统无极调速回路及液压系统安全保护回路的设计。可以通过综合应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贵州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1 页 第一章 全液压轮式装载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1.1 设计依据1.1.1 全液压轮式装载机液压系统的主要特点1、设计用于露天作业的前端式装载机的液压系统,该装载机的工作装置、转向机构和行走机构均采用液压传动。2、行走机构能实现无级调速。3、工作装置、转向机构和行走机构,采用单独驱动。4、工作装置为反转连杆式。5、行走机构为轮胎式。6、采用柴油机为动力。7、安全可靠、机构紧凑、维修方便。1.1.2 设计参数1、额定斗容 5 。3m2、额定载重量 10 。t3、轴距 3.5 。4、轮距 2.8 。5、机重 24 。t6、工作装置(1) 、工作压力 1014 ;MPa(2) 、转斗缸最大推力 22 ;铲斗卸载时间 36 ;转斗时间 25 ;转斗缸行t ss程 520 ;m(3) 、动臂缸最大推力 20 ;动臂提升时间 69 ;动臂下降时间 36 ;动臂t缸行程 560 。7、转向机构(1) 、工作压力 1014 ;MPa(2) 、最大转向阻力矩 2100 ;mkg(3) 、最大转向角 3040;(4) 、铰接两车架从最左到最右偏转角所需时间为 36 。s8、行走机构(1) 、工作压力 1826 ;Pa(2) 、最大行走速度 15 ;hkm/(3) 、工作速度 34 ;(4) 、最大牵引力 30 ;t(5) 、轮胎滚动半径 680 ; 贵州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2 页 (6) 、最大爬坡能力 30。1.2 全液压轮式装载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轮式装载机液压系统包括行走机构液压系统、工作装置液压系统和转向机构液压系统三个部分,见图 1.1。1.2.1 行走机构液压系统行走机构液压系统按其作用分为:主回路、补油和热交换回路、调速和换向回路、主泵回零及制动回路、补油回路和压力保护回路。1、主油路由两个独立的闭式回路组成。如图 1.2 所示,斜轴式轴向柱塞变量泵 5 高压油口前轮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9(后轮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10)斜轴式轴向柱塞变量泵 5 低压油口。图 1.2 主油路2、补油和热交换回路(1) 、补油回路齿轮泵 1分流阀 21补油阀 6斜轴式轴向柱塞变量泵 5 的低压侧。(2) 、热交换回路前轮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9 或后轮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10 排出的部分热油梭阀变速阀 15(为图示位)背压阀 26过滤器 59油箱 61。12调压阀 11 前轮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9 或后轮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10 的壳体过滤器 60油箱 61。注意:调压阀 22 的开启压力调压阀 11 的开启压力,才能实现正常的热交换。(3) 、调速和换向回路a、若脚踏先导阀 17 上位工作齿轮泵 1分流阀 21断流阀 20(图示位)脚踏先导阀 17 上位液动阀 25 下 贵州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3 页 端 液动阀 25 阀芯上移,下位工作。先导泵 3液动阀 25 下位变量液压缸 24 下腔变量液压缸 24 活塞杆伸出杠杆机构斜轴式轴向柱塞变量泵 5 的缸体摆角或斜轴式轴向柱塞变量泵 5 的流量或。若斜轴式轴向柱塞变量泵 5 的缸体摆角方向改变,则斜轴式轴向柱塞变量泵 5 排油方向改变前轮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9 或后轮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10 的转向改变实现装载机的前进或后退。 b、若脚踏先导阀 18 上位工作齿轮泵 1分流阀 21断流阀 20脚踏先导阀 18 上位液动阀 25 上端 液动阀25 阀芯下移,上位工作。先导泵 3液动阀 25 上位变量液压缸 24 上腔变量液压缸 24 活塞杆缩回杠杆机构斜轴式轴向柱塞变量泵 5 的缸体摆角或斜轴式轴向柱塞变量泵 5 的流量或。若斜轴式轴向柱塞变量泵 5 的缸体摆角方向改变,则斜轴式轴向柱塞变量泵 5 排油方向改变前轮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9 或后轮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10 的转向改变实现装载机的后退或前进。高速档(变速阀 15 图示位)c、通过变速阀 15,可得两档车速低速档(变速阀 15 左位)当前轮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9 或后轮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10 为高速工况(即变速阀 15 为图示位) 连通阀 16 左移,即是图示位工作 前后轮的油路连通;当前轮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9 或后轮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10 为高速工况(即变速阀 15 为左位)连通阀 16 右移,左位工作 前后轮油路不通。(4) 、主泵回零及制动回路调速阀 27 由离心调速器控制,离心调速器与发动机是用带轮连接。a、若外负载 F,超过发动机 ,发动机转速 调速阀 27出N左移,右位工作(为图示位) ;b、液动阀 25 的控制油交替逆止阀 19调速阀 27油箱 61;c、斜轴式轴向柱塞变量泵 5 摆角减小直到零位降低泵的输出功率,避免发动机因过载而熄火;(低压控制油作用)离心调速器作用 贵州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4 页 图1.15立方全液压轮式装载机液压系统图 贵州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5 页 停车时,断流阀 20 左位工作,则连通脚踏先导阀 17 和脚踏先导阀 18随动阀 25上下端控制油与油箱 61 相通随动阀 25 回到中位伺服变量机构斜轴式轴向柱塞变量泵 5 缸体摆角回零, 为零前轮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9 和后轮内曲线径向柱塞q马达 10 制动。(5) 、补油回路制动及超速吸空时,低压油补油阀 13前轮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9 和后轮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10。(6) 、压力保护回路a、主回路高压保护系统的工作压力 过载阀 7 过载阀 7 开启溢流。系PPb、低压保护调压阀 22 控制补油压力。c、油马达背压保护前轮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9 和后轮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10 排出的部分热油调压阀 14背压阀 26过滤器 60油箱 61当系统长时间不工作时,按下换向阀 8将斜轴式轴向柱塞变量泵 5 吸排油口相通前轮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9 和后轮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10 不转动 装载机不动。1.2.2 工作装置液压系统1、转斗液压缸 52 活塞杆伸出(1) 、先导油路将转斗先导阀 37 的手柄向左按下先导泵 3单向阀 29转斗先导阀 37 左上位转斗液压缸多路液动换向阀 45 左端 转斗液压缸多路液动换向阀 45 左位工作。(2) 、主油路进油路:工作泵 2单向阀 46转斗液压缸多路液动换向阀 45 左腔转斗液压缸52 活塞腔 转斗液压缸 52 活塞杆向外伸出。回油路:转斗液压缸 52 活塞杆腔油转斗液压缸多路液动换向阀 45 左腔过滤器 55油箱 61。2、转斗液压缸 52 活塞杆缩回(1) 、先导油路将转斗先导阀 37 的手柄向右按下先导泵 3单向阀 29转斗先导阀 37 右上位转斗液压缸多路液动换向阀 45 右端 转斗液压缸多路液动换向阀 45 右位工作。 贵州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6 页 (2) 、主油路进油路:工作泵 2单向阀 46转斗液压缸多路液动换向阀 45 右腔转斗液压缸52 活塞杆腔 转斗液压缸 52 活塞杆缩回。回油路:转斗液压缸 52 活塞腔油转斗液压缸多路液动换向阀 45 右腔过滤器55油箱 61。3、转斗液压缸 52 补油和过载保护补油:转斗液压缸 52 活塞腔或活塞杆腔吸空时,通过补油阀 48 补油。过载保护:转斗液压缸 52 活塞腔或活塞杆腔过载时,通过过载阀 49 开启溢流。4、动臂液压缸 53 举升(1) 、先导油路将动臂举升先导阀 38 的手柄向右按下先导泵 3单向阀 29动臂举升先导阀 38 右上位动臂举升多路液动换向阀 42左端 动臂举升多路液动换向阀 42 左位工作。(2) 、主油路进油路:工作泵 2节流阀 44单向阀 43动臂举升多路液动换向阀 42 左腔动臂液压缸 53 活塞腔 动臂液压缸 53 举升。回油路:动臂液压缸 53 活塞杆腔油动臂举升多路液压换向阀 42 左腔过滤器55油箱 61.5、动臂液压缸 53 下降(1) 、先导油路将动臂举升先导阀 38 的手柄向左按下,按到左中位先导泵 3单向阀 29动臂举升先导阀 38 左中位动臂举升多路液动换向阀 42右端 动臂举升多路液动换向阀 42 右位工作。(2) 、主回路进油路:工作泵 2节流阀 44单向阀 43动臂举升多路液动换向阀 42 右腔动臂液压缸 53 活塞杆腔 动臂液压缸 53 下降。回油路:动臂液压缸 53 活塞腔油动臂举升多路液动换向阀 42 右腔过滤器55油箱 61。6、动臂液压缸 53 浮动将动臂举升先导阀 38 的手柄向左按下,按到左上位先导泵 3单向阀 29动臂举升先导阀 38 左上位液控单向阀 51 液压单向阀51 的液压油逆向流动动臂液压缸 53 的活塞杆腔和活塞腔与油箱 61 相通,进出油都可以。7、动臂液压缸 53 补油和过载保护 贵州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7 页 补油:动臂液压缸 53 活塞腔或活塞杆腔吸空时,通过液控单向阀 51 补油。过载保护:动臂液压缸 53 活塞腔或活塞杆腔过载时,通过过载阀 50 开启溢流。8、其他元件的作用调压阀 36 的作用是调节减压阀式先导操纵阀的操纵油的压力。背压阀 39 是使液动换向阀 51 具有背压。当发动机突然熄火时,动臂液压缸 53 活塞腔的油通过单向阀 41 和节流阀 40 向动臂举升先导阀 38 和转斗先导阀 37 紧急供应操纵油。9、工作泵(主泵)2 过载保护当转斗液压缸 52 和动臂液压缸 53 不工作时,工作泵 2油箱 61;当转斗液压缸 52 或动臂液压缸 53 工作时,系统过载,工作泵 2安全阀 47油箱 61。1.2.3 转向机构液压系统1、直线行驶方向盘不转全液压转向器 31 处于中位(图示位)液动主控制阀 32 处于中位(图示位)转向液压缸 54 没有液压油通过 装载机直线行驶。转向泵 4定差溢流阀 33油箱 61。2、右转弯(1) 、先导油路顺时针转动方向盘螺杆轴向上移全液压转向器 31 上移 全液压转向器 31 下位工作。先导泵 3全液压转向器 31 下腔计量马达进口计量马达出口液动主控制阀32 左端(液压主控制阀左位工作)液动主控制阀 32 中的先导阀口液动主控制阀32 的右端全液压转向器 31 下位过滤器 55油箱 61。(2) 、主油路进油路:转向泵 4液动主控制阀 32 左腔转向液压缸 54A 活塞腔和 B 活塞杆腔装载机向右转弯。回油路:转向液压缸 54A 活塞杆腔和 B 活塞腔油液动主控制阀 32 左腔过滤器55油箱 61。3、左转弯(1)先导油路逆时针转动方向盘螺杆轴向下移全液压转向器 31 下移 全液压转向器 31 上位工作。先导泵 3全液压转向器 31 上腔计量马达进口计量马达出口液动主控制阀32 右端(液压主控制阀右位工作)液动主控制阀 32 中的先导阀口液动主控制阀 贵州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8 页 32 的左端全液压转向器 31 上位过滤器 55油箱 61。(2)主油路进油路:转向泵 4液动主控制阀 32 右腔转向液压缸 54B 活塞腔和 A 活塞杆腔装载机向左转弯。回油路:转向液压缸 54B 活塞杆腔和 A 活塞腔油液动主控制阀 32 右腔过滤器55油箱 61。4、其他液压元件的作用液控主控制换向阀 32、定差溢流阀 33、安全阀 34 和梭阀 35 组成流量放大阀。梭阀 35 把液动主控制阀 32 的出口压力引至定差溢流阀 33 的弹簧腔,液动主控制阀 32 的进口压力作用定差溢流阀 33 的另一腔,使得液动主控制阀 32 进出口压力差基本恒定,转向液压缸 54 的运动速度进取决于液动主控制阀 32 的阀口面积。5、过载保护当先导泵工作时过载,先导泵 3直动式溢流阀 28过滤器 56油箱 61;当工作装置和转向机构不工作时,先导泵 3换向阀 8(右位工作)过滤器 56油箱 61。转向液压缸 54 的高压油梭阀 35安全阀 34过滤器 55油箱 61。 贵州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9 页 第二章 液压系统主要参数的确定2.1 行走机构液压系统若干问题1、由设计要求知:最大行走速度 =15 maxvhk/=(1- ) axt hkm/(2-1)式中: 滑转率, =0.030.05 ,取 =0.04。则: 理论行驶速度 t=tV1max= 04.5=15.625 hk/2、理论行驶速度 =2 =0.377 (2-tdrkn106drknmi/2)式中: 驱动轮的滚动半径( ) , =0.680 ;drmdr驱动轮转速( ) 。knin/r则: =kdtrv37.0= 68.251=60.982 min/r3、最大行驶速度发生在运输工况:最大牵引力产生在装载机以作业速度插入料堆时。4、进行牵引力和扭矩计算时应考虑驱动轮的数目。2.1.1 液压泵参数的确定= (2-pqmpRnFaxrad/33)式中: 液压泵的排量( ) ;pqrd/3液压泵吸排油口压力差( ) ,maxPPa 贵州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10 页 由设计要求知其工作压力为 1826 ,取 =25 ,其背压为MPaPa0.5 ,则 =25-0.5=24.5 =24.5 ;MPamax610液压泵的转速( ) ,pns/rd取 =1000 = =104.667 ;pin6021s/rad最大行驶速度( ) ,maxs/=15 = =4.167 ;axhk/35s/液压泵与液压马达的总效率,取 =0.8;行走时的最大牵引力( ) ,maxFN= + = + ;maxFrsGfsin滚动阻力( );r爬坡阻力( ),一般小坡度可取 =0.3;s sin滚动阻力系数,取 f=0.03;装载机重量( ),G=240000 。N则 = =39600maxF23.040注:由于系统是四轮驱动,采用的 2 个泵,所以计算 时要除以 2。maxF液压马达的变速范围,R定量马达 =1,若采用变量泵系统,马达的变速范围 =1。mR mR则: =pqmpRnax= 18.067.1405.239=8.044 rd/液压泵的理论流量 :tq=tnV3=8.044 2=505.163 min/L液压泵的功率 :P= 60pqt= 2513.=210.485KW 贵州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11 页 2.1.2 液压马达的参数液压马达的排量:(2-mmpnFqaxsrd/4)式中: 液压马达的最大转速( ) ,maxn srd/= = =6.135 ;axndrm680.17a液压马达的机械效率,取 =0.92;mm液压马达的进出口压力差( ) ,axpP=25-1=24 =24 ;axMa610最大牵引力( ) ,maxFN采用的是 4 马达驱动,则: = =19800 。maxF4239N则: mpnqax= 92.01428.676=6.098 rd/3其液压马达的理论流量 :tqmtn= 21028.6021. 34=224.211 i/L液压马达的扭矩 :M=Fdr=19800 0.680=13464 mN2.2 铰接式车架的计算载荷2.2.1 两缸轴线至铰接点中心距离和行程确定1、若取铰接点为中心,则回转力矩为:= ( ) M21rPFmN(2-5)式中: 油液压力( ) ;PPa 贵州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12 页 、 为油缸无活塞杆端和活塞杆端面积( ) ;1F2 m、 为两缸轴线在铰接点中心的距离( ) ;r转向角( ) 。(2-ADHRr01sin6)(2-GFr02sinm7)转向力矩应与转向主力矩相平衡,最大阻力矩发生在四轮驱动原地转向且转向角最大时。2、行程 :L(2-max022cosRHAD8)(2-ax022 GF9)(2-hstg010)(2-ADGFL11)如图 2.1:取 R=160 ,S=1200 ,h=460 ,则mm= =69.027hstg0461200= = =1285.146H2S2由设计要求知:最大转向角 =30 40 ,取 =400max0 贵州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13 页 图 2.1 铰接式车架示意图 max022cosRHAD= 0427.69cos14.285614.8560 =1317609.749 2=1147.872 max022cosRGF= 02 427.6cos14.285614.8560 =1811272.299=1345.835则行程 :L=LADGF=1345.835-1147.872=197.963m查表得,取 =200Lm又由设计要求知:最大转向力矩为 2100 ,即 =21000kgMmN工作压力为 1014 ,取 P=12 =12 ;PaaP610转向角 ,取 。034035 贵州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14 页 ADHRr01sin= 872.141603569i.2850=100.241mGFHRr02sin= 835.1402769si.850=85.500m由 = 得出:M21rPF=21000236136 105.8024.0 FF又知: , ;初选时,由于 P=12MP 7 MP ,查表得14D)(22daa=0.7 , =0.51d29.9.2D1即有 400.964 +342 =71F400.964 +342 0.51 =71575.384 =7=0.01216578812m=12165.788F214DF414.37865D=124.490查表得: =125m=125 0.7=87.5 ,查表得 =80ddm检验:由 =125D214DF= 5.3=12265.625 2又由 =80dm)(422dF 贵州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15 页 = )801254.32=7241.625 m则: 21rPF= )105.81062.74102.1065.(0 36366 =22184.129 21000 ,符合条件mN即转向液压缸: =125 , =80 ,行程 =200 。DdL2.2.2 转向泵流量 Q= (2-160SLFmin/3c12)式中: 缸的作用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全液压轮式装载机液压系统的设计—直动式溢流阀的设计【20张CAD图纸和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07468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