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11届高三五月供题训练语文2精心校对,答案详备,真正word版.doc_第1页
武汉市2011届高三五月供题训练语文2精心校对,答案详备,真正word版.doc_第2页
武汉市2011届高三五月供题训练语文2精心校对,答案详备,真正word版.doc_第3页
武汉市2011届高三五月供题训练语文2精心校对,答案详备,真正word版.doc_第4页
武汉市2011届高三五月供题训练语文2精心校对,答案详备,真正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市2011届高中毕业生五月供题训练(二)语 文 试 题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11年5月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宿仇/宿将 翘首/憔悴 差可告慰/差强人意B殷红/殷切 俊俏/讥诮 恪守不渝/溘然长逝C巨擘/糟粕 疤痕/奇葩 封妻荫子/绿树成阴D背篓/背运 翩跹/纤维 曲径通幽/曲尽其妙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演绎 蜗居 化妆品 良晨美景 B安份 洗涮 一炷香 各行其是C缉私 按揭 增殖税 好高骛远 D娇嗔 飙车 放冷箭 要言不烦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司马迁的伟大,在于他从未以成败论英雄,从未以简单的道德观念来 历史人物。他 将前代的杀手、同时代的违法者塑造成了英雄或准英雄。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刺客们不是经常出现在汉代的画像石上吗?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六大刺客,东汉时期就刻在了山东嘉祥的武梁祠内, 。A评判 竟然 兴许 惟妙惟肖B判断 竟然 或许 惟妙惟肖C评判 居然 或许 栩栩如生D判断 居然 兴许 栩栩如生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该市五部门联合执法,取缔了多处非法经营的音像制品,近3万张盗版光盘被查获后销毁。B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推出的在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的方法,这对于电脑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C人类的经验与思索已经记录在案,本可以引以为戒,但历史却仍然不断地在重复自己,这不得不让人深思。D为进一步加大“瘦肉精”问题查处工作力度,在前期农业、商务等部门派出督查组赴河南调查的基础上,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七个相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赴河南督导查处。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B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C不久前,在我省召开的全省共青团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暨完全舆论阵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团市委就“网络+手机短信”的团建创新做法作了典型发言。D按照中国医学的传统理论,在正常情况下“风”是自然界的“六气”之一(风、寒、暑、湿、燥、火),异常情况下“风”又是致病的一种因素。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陈雍君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的战斗力。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选自科技日报,2010年8月5日)6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提笔忘字”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的中国特有现象,这一相关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B“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习惯打字导致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的现象。C“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D“提笔忘字”是随着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键盘依赖症”就此活灵活现了。7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D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A“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B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华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C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的战斗力一样,行政指令或法律也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D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同样手机、电脑等打字也能与手写汉字实现“无缝衔接”。9从文中简要概述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继续恶化的措施。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七门庙记宋刘攽嘉祐二年,予为庐州从事,始以事至舒城,观所谓七门三堰者。问其居人,其溉田几何?对曰:“凡二万余顷。”考于图书,实魏扬州刺使刘馥所造。自魏至今七百有余年矣。予于是叹美其功。后二年,校书郎包君廓为县主簿,尝与予语及之。包君谓予曰:“馥信有功,然吾问于耆老,而得羹颉侯信焉。初,汉以龙舒之地封信为列侯。信乃为民浚畎浍以广溉浸。信为始基,至馥时废而复修耳。昔先王之典,有功及民则祀之。若信者,抑可谓有功者乎?然吾恨史策之有遗,而怜舒人之不忘其惠也。今我将为侯庙祀之,而以馥配,子幸为我记之焉!”予因曰:“诺!”顷之,包君以书告曰:“庙谨毕事。”予曰:“昔高帝之起,宗族昆弟之有才能者,若贾以征伐显,交以出入传命谨信为功。此二人者,裂地为王,连城数十。代王喜以弃国见削,而子濞以力战王吴。独信区区仅得封侯,而能勤心于民,以兴万世之利。其惠爱岂与贾、濞相侔哉!夫攻城野战,灭寇屠邑,是二三子之所谓能杀人者也。夫辟地垦土,使数十万之民世世无饥馁之患,所谓养人者。于以相譬,犹天地之绝悬也。然而贾、濞以功自名,信不见录,岂杀人易以快意,养人不见形象哉!周公之书曰:民功曰庸。藉使信生当周公之世,其受赏非贾、濞之所敢望也。虽然,彼贾、濞之死泯灭无闻久矣,而信,至今民犹思而记之,此所谓得乎丘民。而世之宠禄,当时则荣,没则已焉者乎。夫事有可继之道,不必肇于己,而后为功也。若刘刺史起于三国乱亡之余,蒸庶扫地,顾独以农为先,事功一立,迄今长存,虽曰修复,是可谓功矣。”予既嘉包君之能徇于民,使侯信之美不忘,及其建祀合于先王之法,于是书之,遂以为记。(选自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艺文)【注】羹颉侯信:羹颉侯刘信,刘邦长兄之子。畎浍(qun kui):田间灌溉水渠。相侔:相等同。侔(mu),相等。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馥信有功 信:诚信。B然吾恨史策之有遗 恨:遗憾。C而怜舒人之不忘其惠也 怜:喜爱。D养人不见形象哉 形象:犹“形迹”。11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部能体现“而信,至今民犹思而记之”的一组是予于是叹美其功 若贾以征伐显,交以出入传命谨信为功然吾问于耆老,而得羹颉侯信焉 包君以书告曰:“庙谨毕事。”事功一立,迄今长存 于是书之,遂以为记A B C D12下列有关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叙述并赞美了西汉羹颉侯刘信辟地垦土、勤心为民,首建舒城七门水利工程的历史功绩的同时也澄清了一个被长期误传的事实。对贪功夺美,夸大自己的贡献的魏刺史刘馥予以了揭露。B舒城县主簿包廓在弘扬前人的惠政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考证了七门堰的首建者,二是为刘信、刘馥建庙立祀,三是诚请作者写记永志。C汉初按功论封,这个功主要是征伐平定之功,而刘信功小,只封得列侯。但作者却从“七门三堰”对后世吏治的启迪和警示上提出了以是否惠泽人民为尺度的功劳观,这是难能可贵的。D本文以叙述为铺垫,以议论为主体。其叙事以作者陆续了解七门堰历史的过程为线索,语言简洁,叙事清楚;其议论,则联系汉初宗室王族作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借题发挥,以此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信为始基,至馥时废而复修耳。(3分) 代王喜以弃国见削,而子濞以力战王吴。(3分) 夫事有可继之道,不必肇于己,而后为功也。(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注】耒阳,即今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生平不详,为词人好友。推官,是州郡的属官。据考,淳熙六年(1179)或七年,作者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时写了这首词。“山前灯火欲黄昏”中的“欲”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简析“鹧鸪”在词中的意蕴。(4分) 词的下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4分) 15填空。(6分)等待戈多的作者萨缪尔贝克特是派戏剧的代表作家。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他的长亭送别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感人的优美离别画卷。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姜夔在扬州慢中写扬州昔日繁华的长街,如今全是荞麦的两句是:“,。”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分 析 题安勇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最先站起来回答的是班长,他是公认的好学生,成绩好,口才好,模样好,没啥不好的地方。班长说:“因为这个男人是人贩子,用这种方法抢孩子,他接过孩子,马上就会拔腿而逃。”老师笑笑,点点头。第二个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些恶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调皮鬼摇头晃脑地说:“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教室里一阵大笑。数学科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给出的答案。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然后又对老师说:“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校长点点头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二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摘自新课程报语文导刊)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主要围绕着一道分析题展开情节,突出了当今社会的教育、道德及社会风气等存在的问题。B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学生的“大笑”,既反映了同学们对两次回答的认可,又表现了同学们潜意识中的功利;结构上前后照应。C年轻老师与他的学生对分析题的解答与标准答案相去甚远,令同学们沮丧、气愤,因此教室一片大乱。D文中“年轻教师”从出题、答题到告诉答案,起着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17小说中回答问题的五位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共同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4分) 18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分析题”这个题目含义的理解。(5分) 19试分析小说中学生、教师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结尾,写到老校长流泪,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校长流泪”的认识。(6分) 六、(12分)20杜牧在阿房宫中这样感叹:“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请参考苏洵在六国论和贾谊在过秦论中的观点,写一幅对联。要求:指出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原因,不要求平仄,宽对即可。(4分) 21仿照下面一首短诗,另选择一个季节,写一首句式相同、内容相近的小诗。(4分)晶莹的冬天 将我的生命 映衬得更加坚强 在广博的大地中 随雪花尽情地舞蹈 22在“世界读书日”里,某中学学生会为了提倡阅读国学经典,举办了国学经典论语读书报告会,请你为报告会确定一个主题,然后为主持人写则报告会开场白。(要求紧扣主题,表达得体,有文采;不必写称呼语、问候语。报告会主题10个字以内,报告会开场白40-60字。)(4分)主题: 开场白: 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作文。(60分)爱,是永恒的话题爱的对象与范围几乎无所不包:爱国家、民族,爱亲人、朋友、邻里、弱者、受难者,爱书籍、游戏、旅游爱的表现可谓丰富多样:或体贴、温暖、自然,或粗疏、淡然、做作;或持久、及时,或短暂、迟缓;或节制、理性,或盲目、糊涂。爱的滋味也就有酸、甜、苦、辣,让人感喟。请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或对社会人事的观察、思考,以“让爱变得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武汉市2011届高中毕业生五月供题训练(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15分,每小题3分)1A (As qio ch,Byn/yn qio k,Cb/p b/p yn/yn,Dbi/bi xin q)2D (A晨-辰,B份-分,C殖-值)3C (判断:断定一般的情况或可能性。评判:判定是非、胜负、优劣。用“评判”与“从未以成败论英雄”协调一致。居然:表示出于意料之中。竟然:表示出于意料之外,多用在不好的方面。兴许:副词,表示有可能,多用于口语。或许:同“兴许”,多用于书面。“或许”用于此更恰当。惟妙惟肖:雕像、模仿表演得很逼真。栩栩如生:形容雕像生动活泼。原文想通过雕像表现“刺客是英雄”的意思,用“栩栩如生”更准确。)4D (A动宾搭配不当,“取缔”的应该是场所、摊点,不能是“音像制品”。B缺谓语,删去“推出”后的“的”。C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到“人类的经验与思索”前。)5B (A项句尾问号应改为句号,C项书名号应改为引号,D项括号应放在“六气”引号之后。)二、(12分,每小题3分)6A (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而只是美国媒体率先报道出来,而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现象。)7B (“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8D (过于武断。)9借助感慨和呼吁营造氛围,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拿起笔来享受书写。三、(9分,每小题3分)10A (A“信”:的确。)11C (叹美的是刘馥。言刘贾、刘交以征伐立名,与刘信得百姓心无关。说的是刘馥。)12A (“也澄清了一个被长期误传的事实。对贪功夺美,夸大自己的贡献的魏刺史刘馥予以了揭露”错,应该是对乱亡之际以农为先,复修七门堰的刘馥给予了赞扬。)四、(24分)13(10分)刘信是这项工程最先奠基的人,到刘馥的时候他只是因七门堰荒废而重修罢了。(3分。“始基”“废”各1分,语句通顺1分。)代王刘喜因为弃国逃跑而被削除王位,可是他的儿子刘濞靠奋力拼杀被封为吴王。(3分。“见”“王”各1分,语句通顺1分。)大凡事物有承继之理,不一定要在自己手里开创,然后才算作是功劳。(4分。“肇”“于己”“功”各1分,语句通顺1分。)参考译文嘉祐二年,我担任庐州的从事吏,才因事到了舒城,考察所谓的七门三堰。询问当地的住户,这项水利工程能灌溉多少亩田。他们回答说:“总共两万多顷。”从书籍中考证,这项工程实际上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扬州刺史刘馥建造的。从魏国到现在,已经有七百多年历史了。我因此感叹赞美他的功劳。随后两年,校书郎包廓担任县里的主簿,曾经跟我谈及此事。包廓对我说:“刘馥的确有功劳,但是我向当地受人尊重的老人问及此事,却得到这事是羹颉侯刘信所为的说法。当年,汉朝拿龙舒这块地方封给刘信做列侯。刘信于是为老百姓修筑田间水渠,扩大灌溉。刘信是这项工程最先奠基的人,到刘馥的时候他只是因七门堰荒废而重修罢了。过去先王的法典,对老百姓有功劳就要祭祀他。像刘信,或许可以说是有功劳的人吧?然而我遗憾史书上对刘信的记载有遗漏,并且我喜爱舒城人不忘他的恩泽。现在我将建造王侯庙来祭祀他,而拿刘馥设位附祭,希望你为我记下这件事。”我因此答应说:“好!”不久,包廓写信告诉我:“刘信的庙已经恭敬地建成了。”我说:“过去高祖兴起的时候,有才能的同宗兄弟当中,刘贾靠征战攻伐而显贵,刘交靠进出传令谨慎守信而建立功劳。这两个人,割地封王,毗邻的诸城有几十个。代王刘喜因为弃国逃跑而被削除王位。可是他的儿子刘濞靠奋力拼杀被封为吴王。唯有刘信只封到一个小小的列侯,却能对老百姓勤于用心,兴修惠及千秋万代的水利。他对百姓的仁爱恩惠怎能拿刘贾、刘濞来相等同?大凡攻占城池野外打仗,消灭敌国,屠戮城邦,算是这些人能杀人。开辟土地,让几十万老百姓世世代代无饥饿的忧虑,这就是所谓的养育人民,如果相互比较的话,那就犹如天与地一样相差很远啊。然而刘贾、刘濞靠战功为自己树立了威名,刘信的事迹却不被史官采录,这难道是杀人容易称快于内心,而养育百姓却不能显现形迹吗?周公的书里说:治民有劳绩就叫做功劳。假使刘信生于周公的那个时代,他接受的奖赏不是刘贾、刘濞所能期望的。尽管如此,刘贾、刘濞死后湮灭消失不被后人所知已经很久了,可是,刘信到现在老百姓还思慕并且记着他。这就是所谓得到老百姓的拥护爱戴呀。然而,世上的恩宠与禄位当时是很荣显,但死了就烟消云散了啊!大凡事情有承继之理,不一定要在自己手里开创,然后才算作是功劳。像刘馥刺史起用于三国混乱灭亡之际,百姓生计被破坏无余,但仍然把农业当作优先的事情。事业、功绩一旦建立,到现在永久长存,虽然只是修复之力,但这也可以算是功劳啊。”我既赞扬包廓能够顺从民心,让列侯刘信的好处不会被人忘记,又由于他建庙祭祀刘信合乎先王的法度,因此写下它作为记。14(1)首句中的“欲”字,用得绝妙,写出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霎那之间的景象(1分),写出了山村的昏黄的景象(1分)。鹧鸪的叫声,听了令人寒心(1分)。词人借鹧鸪,表达了他对前途的忧虑,也揭示了他的凄凉心境(1分)。(2)下阕前三句,词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手持羽扇、头戴纶巾、指挥三军的儒将形象,以诸葛亮一典写出当年词人抗击金兵的潇洒风度(2分)。而“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两句,塑造了一个容颜憔悴、丧魂落魄、疲惫不堪的词人形象(2分)。【选词赏析】耒阳,即今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生平不详,为词人好友。推官,是州郡的属官。据考,淳熙六年(1179)或七年,作者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在此时写了这首词。此作的特点是写景与心理状态密切结合,自然巧妙地使用典故突出地表现了词人屡遭排斥,频繁调任,无法施展抱负的愁闷。上阕头两句,通过描写昏暗浮动的景象,来衬托作者飘然不定的心理状态。淳熙三年(1176),作者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辗转又调任湖南。南宋议和派当权后,排斥忠良,陷害贤能,使得朝政黑暗,词人抗金救国的理想,难于实现。因此他在另一首词中写道:“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历遍楚山川。”(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而本词的这两句,用昏暗的夜色,与山头飘来飘去的浮云,构成一种暗淡浮动的意象,巧妙地与词人的心理状态结合。首句“欲”字,用得绝妙,写出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霎那之间的景象。这两句笔法纯熟,自然天成,把山村的景象,和盘托出。第三句,在心理描写上,比前两句又深了一层。古人认为,鹧鸪的叫声,好似“行不得也哥哥”,令人寒心。作者黄昏的山村,听见“鹧鸪声”,是在表现他对前途的忧虑,衬托他的凄凉心境。第四句笔锋陡然一转,写词人遇见老友张处父,立即转忧为喜,气氛也随着由沉闷转为轻松愉快。“潇湘逢故人”,化用梁代柳恽的诗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江南曲),承上启下,紧扣词题。下阕全用典故,上承“潇湘逢故人”一句,写作者见到友人,不免要倾诉衷肠,回首往事。下阕前三句,是回忆,作者借三国时手持羽扇、头戴纶巾、指挥三军的诸葛亮的潇洒形象,巧妙地比喻他当年抗由金兵时的潇洒风度。“鞍马尘”,谓跃马扬戈,驰骋在烟尘滚滚的沙场上。词人抚今思昔,心潮澎湃,不胜感慨。他当年渡淮南归,正是为了在恢复事业中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不料如今屡遭排斥,频繁调任,抗金的奏策,如同废纸样,无人问津,因而,他发出“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的悲鸣。“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两句,是词人蘸着血和泪写的,向南宋议和派迫害爱国志士提出强烈控诉,表现出作者极其痛苦和复杂的心情。词人认为,他之所以会弄到如今丧魂落魄、疲惫不堪的境地,大概由于自己是个儒生的缘故吧?似乎,他百思不得其解。“招魂”,是楚辞的篇名,词人使用此典故,表明自己满腹哀怨牢骚。“儒冠多误身”,是借用杜甫的诗句“纨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来表现自己落魄蹉跎的遭遇。最后两句,语调低沉,感情凄怆,读之令人垂泪,引起了对词人的无限同情。15(1)荒诞(2)王实甫(3)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五、(18分)16C (“沮丧、气愤”错,3分)17五位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善于思考、思维活跃、积极回答问题,性格中都有功利、自私、冷漠、提防、猜疑。(4分)。18一语双关。(1分)实指:老师出了一道分析题,小说围绕分析题展开情节。(2分)虚指:借“分析题”分析了当今社会的素质教育、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等问题。(2分)19答案中显示的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价值观不断受到影响发生变化,社会上一种急功近利、自私冷漠的思想也影响到当今的老师和学生。老校长见证并经历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关爱,到人与人之间相互提防猜疑的社会风气的变化,内心充满感伤;老校长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教育的现状,深感忧虑,表现了他深切的责任感,也告诉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大众社会责任感缺失和主流价值观扭曲的现实时,应该具有一种责任感。(言之成理即可,6分)六、(12分)20示例:六国贿赂秦国终至消亡/强秦施行暴政难逃覆灭21答案示例:火红的秋天/将我的意志/渲染得更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